大明疯皇 第85章

作者:星辰玖

因为四川都司和湖广行都司的援军都已经赶到山海关附近了,而陕西行都司和四川行都司的援军却依旧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这可是已经把祖大寿等十万军民派出去了,大凌河堡也修到可以固守的程度了,问题,如果陕西行都司和四川行都司的援军不到,他怎么击退大凌河堡外的建奴大军啊!

难道他真率十万人马去跟将近九万建奴大军开干?

人家建奴铁骑可不是开玩笑的,尽管只来了四万,扛住他十万步卒还是没有问题的,剩下的建奴步卒再一拥而上,他怎么办?

这种摆明了带着手下人马去送死的事情,他不可能去干啊!

无奈之下,他只能不停上奏,一封又一封奏折不断发往京城,请兵部,请内阁,请皇上赶紧给他把援军催过来。

第118章 一群废物

泰昌真气坏了,为了辽东之战,他可是连皇庄的地都卖了,到处想办法搞粮食,搞银子。

现在,粮食和银子都送去辽东了,陕西行都司和四川行都司的援军竟然还了无音讯!

这不坑人吗?

如果是其他事,坑人可能还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辽东之战这么大的事也坑人,这简直是要断送大明的国运啊!

他早已下旨彻查此事了,东林和阉党却是相互推诿,扯来扯去,几天都没扯出个结果来。

这次是真把他给气坏了,这些狗东西,这个时候还在这种事情上扯皮,真想亡国吗?

他盯着眼前的内阁首辅顾秉谦和兵部尚书崔景荣冷冷的道:“你们平时不是挺能说的吗?没事的时候,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在早朝上争得面红耳赤,这会儿真正有事了,你们怎么都不吭气了啊?”

没想到,内阁首辅顾秉谦竟然抢先推诿道:“皇上恕罪,这事跟微臣没关系啊,各路援军都是兵部下的调令,内阁也就是签押确认一下而已。”

你他吗的,还不关你事,你这个内阁首辅干什么吃的?

没事你就是内阁首辅,百官之首。

有事你就是缩头乌龟,不担一点责任!

唉,没办法,这顾秉谦就是个废物点心,纯靠溜须拍马上位,办正事根本指望不上。

泰昌只能无奈的对崔景荣道:“你呢,怎么不说话?兵部调令发出去,人马到不到位你们就不管了吗?”

崔景荣竟然也是满脸无奈道:“皇上,微臣也没办法啊,陕西行都司地处河西荒漠,本就缺衣少食,再加上连年旱灾,那边的都司卫所根本就没钱没粮上路啊。这个微臣早就传文给内阁,请他们拨付钱粮了,奈何内阁一直不批复啊!”

你他吗怎么不跟朕说?

泰昌闻言,不由恼怒的看向顾秉谦。

顾秉谦连忙解释道:“皇上,他这就是强人所难啊,西北连年大旱,根本就没有存粮,税赋就更不用说了,户部早把陕西的田赋免了,陕西都司那边还需朝廷拨付钱粮赈灾呢,哪里来的钱粮送去陕西行都司!”

这个的确有点麻烦,因为这年头运送钱粮基本都是就近运送,要是超过千里,那运送的费用就会高得吓人。

陕西行都司远在极西之地,千里之内也就陕西都司这一处地方能提供补给,这会儿陕西都司都成了需要救济的灾区,怎么给陕西行都司补给钱粮?

问题,这些你他吗怎么也不跟朕说?

你们就在那暗斗,斗的欢得很,把我个当皇帝的晾一边,蒙在鼓里!

泰昌不由恼怒道:“你早干什么去了,啊?这个时候才跟朕说!”

顾秉谦有些畏畏缩缩的道:“皇上恕罪,那正好是微臣交接的时候遗留下来的公文,所以,未及时处理。”

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故意给人家崔景荣挖坑!

泰昌狠狠瞪了他一眼,又对崔景荣道:“这意思,陕西行都司的人马是指望不上了是吧?那四川行都司的人马呢?”

崔景荣连忙解释道:“皇上,四川行都司那边卫所很少,基本都是土司,这些土司办事就是这样拖拉,微臣也没有办法啊!”

土司?

泰昌下意识道:“白杆兵不也是土司兵吗?”

这个不一样啊!

崔景荣无奈道:“皇上,石柱宣抚司跟其他土司不一样啊,因为现在的代宣慰使秦良玉乃是忠州有名的书香门第出身,对朝廷相当忠诚。这会儿她都已经命其兄长率一千人马赶到山海关与其留在山海关的四千白杆兵汇合了,不过,皇上您都说过,没您的旨意,不能调动白杆兵,所以,他们还在山海关待着呢。”

泰昌闻言,不由冷冷的道:“这意思,你总共就从四川行都司调来了一千人马,其他的都指望不上了是吗?”

崔景荣连忙拱手道:“皇上,其他土司的人马来肯定是会来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这个时候都还没见人家动身呢,大凌河一战还指望的上吗?

你们这帮废物!

泰昌真恨不得一脚把东林和阉党全踹死!

问题,踹死了,朝堂就空了,地方上估计也乱了,一时之间他又上哪儿去找上千官员来替代这些家伙呢?

这个时候,他都有点想开恩科取士了。

奈何,他压根就没时间啊!

他只能无奈的挥手道:“行了,都下去吧。”

难怪崇祯上吊前会在自己的袍服上大书“皆群臣误朕”,这帮废物,除了会内斗,其他什么都不会,根本就没一点指望!

泰昌坐那里捏了捏有些隐隐发痛的太阳穴,随即果断道:“子如,准备人马,去长营!”

外城西北角,西便门内宣北坊,长营街西边就是所谓的长营。

这里原本是京营的一大驻地,密密麻麻的营房足以容纳两三万将士,硕大的校场更是能齐集五六万人马。

可惜,这会儿京营总共也就五六万人马了,而且还必须分散驻守京师内外城十六个城门附近,根本就不可能齐聚在一起。

所以,这里原本也就驻扎了负责驻守西便门和宣武门的一个卫所,总共才五千余人。

神机营将此处作为驻地之后,京营的人马也就搬走了,这会儿整个长营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京城乃至整个大明设施最为齐全的一个军营。

泰昌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战车方阵,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这年头打仗,场面不知道会有多宏大。

眼前这一万人马都给人一种一眼看不到头的感觉了,数十万人马大战将是怎样的场景呢?

当然,要是普通的一万步卒聚集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给人一眼看不到头的感觉的。

神机营不一样,因为神机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营,准确的说,它是火器和战车混编而成战车营。

这样的队伍将是明军步卒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能拥有十多万这样的禁军和亲军,大明必然天下无敌!

可惜,可惜啊!

建奴根本就不可能给他充足时间来造齐装备。

这会儿就连神机营一万将士都没有装备齐整呢,辽东就已经开战了。

泰昌微微叹息一声,随即问道:“戚将军,你觉得大凌河一战我方胜算几何?”

这个,不好说啊!

戚金想了想,随即郑重道:“此战明显有别于沈阳之战和辽阳之战,按孙大人所说,大凌河堡城墙的墙基都已经修好了,而且里面还有五万人马和五万青壮,建奴肯定是打不下来的,他们的战略肯定是围点打援。也就是说,我们的援军如果强于建奴,则此战必胜。”

这点跟孙承宗说的一样。

问题,这会儿陕西行都司和四川行都司的援军都指望不上了,孙承宗手里头那点人马肯定是干不过建奴的。

唉,没办法,只能带着禁卫和亲军上了。

泰昌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神机营现在装备的如何了?”

戚金不假思索道:“现在神机营装备的新式火炮大概是四百门左右,新式火枪是六百把左右,战车则是六百多辆,如果按这个装备数量算,神机营勉强能达到预想中的一半战力。”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到时能否顶住五万建奴骑兵冲击?”

戚金略带思索道:“如果光靠神机营恐怕很难,如果神机营左右两翼各有一万步卒护翼,后方又有上万骑兵策应的话,跟五万建奴骑兵拼个旗鼓相当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过,如果建奴选择以骑兵冲击两翼的步卒,那步卒的伤亡估计会很大。”

泰昌闻言,毫不犹豫道:“管不了这么多了,你做好出征的准备,现在辽东那边战局不利,我们必须前去支援。”

第119章 御驾亲征

泰昌已然决定御驾亲征了,因为他如果不带着禁卫和亲军前去支援,辽东之战必定陷入僵局。

这会儿辽东可是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还有需要救济的两百多万平民,多拖一个月,那就是几十万两银子和几十万石的粮食啊!

大明这会儿到处都需要用钱,国库早已入不敷出,他也就能用皇庄的地硬扛一年,如果拖久了,整个大明王朝都有可能被拖垮。

所以,他必须去帮孙承宗打赢这场关键的战役。

这一次东林和阉党倒是没有劝谏,毕竟皇上是去辽东打建奴,又不是去其他地方收拾他们的党羽,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阻拦。

不过,听到消息的皇贵妃吴婉儿却是哭成泪人儿了!

她趴泰昌怀里声嘶力竭的痛哭道:“皇上,您带我去啊,要死我们死一起!”

呃,这什么话?

要别人敢说这么不吉利的话,他非拖出去砍了不可。

吴婉儿说的,那又不一样了。

人家这是关心他,真心的。

泰昌无奈的道:“婉儿,你别哭了啊,朕这次真没法带你去啊,打仗可不是开玩笑的。”

吴婉儿不依不饶道:“那您也别去啊,太危险了,打仗是那些文臣武将的事,您去干嘛?”

这个,怎么解释呢?

值此乱世,一个当皇帝的,连战场都不敢上,成天就知道窝京城里,能行吗?

崇祯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光窝京城里面,哪怕再勤勉,那也是没用的。

要知道成祖当年可是五次亲征漠北,最远的一次都快打到贝加尔湖去了,他连辽东都不敢去,又怎么打出个太平盛世来呢?

再说了,这次去支援的是他的禁卫和亲军啊,他不去,整个指挥体系都会出问题。

而且,他还想去看看热武器对战铁甲骑兵的效果呢。

如果不亲临战场,他又怎么知道这时候的火枪和火炮在战斗中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些都没法跟吴婉儿解释。

泰昌只能拍着吴婉儿的背安慰道:“你就放心吧,本来辽东军就能跟建奴打个平手,朕过去也只是帮个忙而已,准赢,没什么事的。”

吴婉儿又不依不饶道:“那您带上我啊!”

呃,这不陷入死循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