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825章

作者:星辰玖

袁可立说的还只是免税的额度。

这压根就不是主要问题。

历史上大明为什么会灭亡?

土地兼并严重就是一个主要原因。

大明大部分耕地都被皇室宗亲、权臣太监和读书人给兼并了,老百姓没了土地,没了活路,才会造反啊!

现在,皇室宗亲的问题是被他解决了。

所有藩王的封地不是被他给削了,就是被他给置换到海外行省去了,大明本土已经没有皇室宗亲的封地了。

如果读书人再把大部分土地一占,他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这样下去,不用百年,恐怕五十年就会出大问题。

想到这里,泰昌不由郑重的点头道:“嗯,礼卿,你这个提的很好,朕的确把这个问题给忽略了。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大明本土迟早要出大问题。

我们必须把所有读书人免税的地全部划到这边来!

不过,这边天气寒冷不说,每年还只能种一季,读书人能愿意把免税的地划到这边来吗?

就算朕冒着得罪所有读书人的风险,把他们免税的地全部划到这边来,他们大部分人也不可能过来打理啊!”

这个袁可立也想到了。

他小心的建议道:“皇上,每年只能种一季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数量来弥补。

比如,秀才名下免税的地,我们可以算两百亩。

举人名下免税的地,我们可以算一千亩。

进士名下免税的地,我们可以算五千亩。

这免税的地多了一倍都不止,他们应该没什么话说了。”

这个的确,朕都给你们把免税面积增加一倍多了,你们要再不满意,那就是跟朕过不去了!

不过,这样还是有问题啊!

泰昌仔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这边这么冷,距离大明本土又那么远,他们怎么可能过来打理这些土地呢?”

袁可立细细的解释道:“皇上,其实就算是在大明本土,读书人也不可能去打理名下免税的土地的,他们一般都是派自己的亲戚去打理。

毕竟读书人的目标是为了金榜题名,而金榜题名之后基本都会分派官职,他们是不可能去打理那些免税的土地的。

他们的亲戚来打理的话,远点近点其实没多大关系。

我们只需想办法免了他们来回转运粮食的麻烦就行了。

这个其实也很好解决。

我们完全可以让西洋商号在这边低价收购粮食,直接给他们换成银子乃至是银票,这来回转运的事他们就不用操心了。”

原来是这样。

看样子还真没什么问题了。

泰昌正要拍板呢,突然,他又愣愣的问道:“礼卿,还有一个问题你考虑过没。

他们能有多少亲戚?

秀才就不说了,一个举人一千亩免税的地,得多少人来种?

进士那就更不得了了,五千亩免税的地,人家哪来这么多的亲戚!

再说了,人家的亲戚完全可以申请来这边种地啊,我们不但会免费给他们住房,还会给他们提供耕地的牛和日常用品,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家亲戚来种这么多的地?”

袁可立微微笑道:“皇上,他们的亲戚可不会自己种地,一般这些人都是雇佣佃农来种地的。

我们完全可以让他们去莫卧儿帝国雇佣佃农啊。

这样一来,这边的人口是不是无形中又多了很多?

而且,这些雇佣来的人还都是劳力,根本就没有地,一般的只要不是太懒农闲的时候还会去找活干,贴补家用。

这样一来,是不是对这边的开发更有利了?”

泰昌闻言,不由竖起大拇指夸赞道:“礼卿,没想到你对治国之道也这么有见地。

你怎么不早跟朕说,朕要是早知道你有这能耐,怎么也得让你当个内阁次辅去帮帮子先啊!“

袁可立连忙谦虚道:“皇上,微臣其实没什么能耐,治国之道微臣可不懂。”

泰昌不由摇头笑道:“你这还叫不懂治国之道啊,大明官员能有几个比你强的?”

袁可立尴尬的道:“皇上,您可能忘了,微臣其实也是读书人,微臣也是进士出身,关于这免税的地怎么打理,微臣自然是一清二楚。”

呃,对啊!

人家也是进士出身,这一套自然是门清。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忍不住叹息道:“礼卿,这次你是帮了朕的大忙了。

土地兼并可是亡国之祸啊,这个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一个王朝迟早要灭亡。

现在好了,大明本土的土地兼并问题是彻底解决了。

至于这边,这苦寒之地估计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来搞什么土地兼并。

他们就算是想来搞土地兼并,也没这能耐。

这边可是最少五六十亿亩耕地,谁能兼并的了?

如果谁能兼并几十万亩乃至几百万亩耕地,那绝对是贪官污吏无疑。

烺儿,你可要记住了,不管是大明本土还是这里,谁要是敢利用职权疯狂兼并土地,直接砍了!”

这土地兼并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接下来还是关于西伯行省开发的问题。

泰昌想了想,随即缓缓的道:“礼卿,朕觉得这边土地的分配还是要调整一下。

我们可以规定,大明迁徙过来的老百姓包括分给读书人的免税地都是耕地,有这么多人种地,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的家卷就没必要种地了。

朕觉得可以给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的家卷多分草地和山地,草地和山地都给人家分一千亩一个人。

草地就用来放牧,养牛养羊养马。

山地就用来伐木,只要他们边砍边栽,一年砍个百分之一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他们要耕地也可以,这个他们可以自己选择。”

袁可立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又小心的提醒道:“皇上,还有开矿的问题呢?”

这个泰昌其实也考虑过了。

他又仔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的道:“开矿的问题,要看是什么矿。

煤矿和铁矿我们完全可以从莫卧儿帝国征召劳力来开采。

至于金矿、银矿和铜矿,那就不能随便让人来开采了,必须是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及其家卷才行。

我们可以多配点大型采矿机械,让他们采矿能轻松一点。”

他们这一聊竟然聊了将近一个时辰。

泰昌一看天色,不由拍着脑门道:“哎呀,这聊着聊着把温室的事都了。

承恩,快派人进去看看,里面多少度了。”

很快,几个武阉便跑出来汇报,里面还有三十五度左右。

看样子这温室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泰昌紧接着便下旨,命西伯行省各个新建的城池大力打造这种温室。

所有马路的旁边都必须有这种保暖的通道,城里各个聚居的区域都必须有保暖的大型交易市场,城外也要多建这种温室,用来种植瓜果蔬菜同时保证牛羊马匹安全过冬。

第951章 一统西域

泰昌已经很久没有昭告天下了,因为这几年他都在外征战,根本就不在大明本土。

不过,这次他却是亲自写了份诏书,命人乘火车送到了京城,送到了内阁,再由内阁签发,拓印成通告,派快船送到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县城。

诏书的内容那是相当的多,电报里根本就说不清,这也是他派人送去京城的原因。

当然,诏书的主要意思就一个,那就是分配西伯行省的土地,或者说鼓励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老百姓去西伯行省种地。

原本,大明老百姓对这突然之间冒出来的西伯行省那是一无所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西伯行省到底是在西面还是在北面。

还好,连续几期的《世界报》都对西伯行省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西伯行省乃是大明新开拓的疆域,其面积足足比大明本土两京十三省大了两倍都不止,而且那边土地肥沃,良田足有数十亿亩。

更重要的,那边地广人稀,根本就没多少人,大明击败那里的蒙元残余势力之后,几乎所有良田都空在那里了。

还有,那边景色优美,河流水系发达,山林密布,各种鱼类和野生动物数不胜数。

如果去捕鱼,一网子撒下去最少是十几斤,撒几网就够吃好几天。

如果去打猎,各种山珍野味能打到你背都背不动。

总之,《世界报》把那边描述的就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就算是冬天里的冰天雪地也被描述成了难得的盛景。

《世界报》这么一描述,大明老百姓自然被吊起了胃口,很多人都想去西伯行省看看,看那边到底有多漂亮。

紧接着,内阁发出的通告就到了。

大明皇帝昭告天下。

西伯行省已全部纳入大明版图,数十亿亩良田亟待开发。

大明本土两京十三省的老百姓都可以申请去西伯行省种地,大明朝廷会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

凡是愿意过去的,不管男女老幼,每人分良田一百亩,耕牛一头。

举家搬迁过去的还免费送住房一套,保证冬暖夏凉。

还有各种家什及日常用品,那都是免费送的,只要拎着换洗的衣物过去便行。

不过,那边建造城池和住房的速度有限,每次迁徙过去的人口也有限,想要迁徙过去的,那得抓紧时间。

而且,为了保证大明本土的人口,迁徙过去的名额是有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