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823章

作者:星辰玖

你别急啊。

泰昌微微摇头道:“不用急着这几天,现在还是盛夏,里冬天还有三四个月呢。

再说了,这附近也没有专门的开采设备。

如果我们现在就让修铁路的挖机过来开采,那铁路就要停下来了。

朕还想着他们赶紧把铁路修到西边的草原上,把鄂北河西岸几座大型城池连接起来呢。

至于这里的煤矿开采,你可以就近从漠南和陕西、山西等地调集专门的设备过来。

你还是先让他们继续勘探,看看这座煤矿到底有多大吧。

到时候我们也好确定,怎么就近修建港口码头把开采出来的煤矿给拉出去。”

这里的煤矿到底有多大呢?

说实话,这会儿泰昌或者说大明的气运真是逆天的好。

这里正是后世世界五大煤田之一,其面积,那是大得吓人

工部官员找到这个煤矿是只花了两三天时间,但是,探测这个煤矿的范围却花了十多天时间。

因为这个煤矿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其长度足有六七百里,宽度也有两三百里。

这个煤矿的面积虽然没有北美天赐山脉的煤矿面积大,但是其煤层厚度却比那边厚得多。

反正工部官员都命人挖了十多天了,也没探到底。

这里的煤层是挖了一层又一层,好像就没有止境一般。

西伯行省的矿藏那真是多的吓人,工部探矿的官员派出去之后,那几乎是好消息不断。

没过几天,鄂北河中游又传来了好消息,工部官员竟然在那里发现了石油。

这个时候石油的储量还不好确定,不过,那里的石油肯定很多,因为钻井钻下去之后那石油直接就往外喷开了,喷了好几天都没停,附近都快被喷出一座石油湖来了。

紧接着,叶泥河那边的好消息便陆续传过来。

工部官员先是在叶泥河中游和上游的交汇处附近发现了金矿,然后又在叶泥河上游发现了铁矿。

这两个矿藏离鄂北河发现的煤矿还都不远,铁矿和金矿距离煤矿其实都只有五百里左右,只是不在同一个河流水系而已。

这个时候,宋应星是恨不得马上就把鄂北河和叶泥河之间的运河修建好。

因为一旦运河修建好,叶泥河流域的铁矿和金矿便直接能拉到神武城来冶炼了。

他命人找好修建运河的地点之后,便有些迫不及待的跑过来,激动的道:“皇上,修建运河的地方选好了,总长度还不到两百里,要不我们现在就调集设备,组织人手开挖吧?”

这家伙怎么变得这么猴急了。

泰昌不慌不忙道:“运河的位置在哪里啊?”

宋应星连忙指着地图道:“皇上,您看,就是这里。

这里离我们发现的煤矿并不远,只要运河修通了,我们便能连同煤矿、金矿和铁矿一起拉过来,拉到神武城来冶炼了。”

这条支流就是他也去过,就是当初神武营十万精骑驻扎的地方。

泰昌仔细看了看地图,随即微微摇头道:“运河你可以调集设备组织人手开挖了,不过,这煤矿、金矿和铁矿你却不用命人拉到神武城来。

你可以直接在鄂北河这两条支流之间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专门修建一座城池用来冶炼金矿和铁矿。

这样一来,煤矿就不用转运了。

而且,冶炼厂灰尘多得很,你如果在神武城修建大型冶炼厂,这边就没法作为中转基地了。”

呃,就在煤矿旁边建一座城池吗?

这个主意很好!

宋应星是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安排。”

他这运河和专门冶炼的城池还没开始修建,新西江那边好消息又不断传过来。

新西江的上游和中游交汇处竟然也有煤矿,而且,其上游的金矿多得很,光是大型金矿就发现三处,小型金矿更是有七八处。

这一下就连泰昌都激动的不行了。

他着实没想到,这边的矿藏竟然丰富到这种程度。

这才多少天啊?

他们就发现了两个煤矿,一各石油矿,一个铁矿,四个大型金矿,七八个小型金矿!

这下真是发大财了,光是这些金矿,如果全部开采起来每年最少都有相当于上亿两白银的收入啊!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开发西伯行省的决心。

问题,就算他把三十万东南营将士的家卷全拉过来,那也才两百多万人啊。

当然,他还可以把五十万北大营将士的家卷全来过了,问题,就算是这样,总共也才五百来万人啊。

这里可是比大明两京十三省都大了不止两倍的区域,五百万人能开发起来吗?

这点人口肯定远远不够。

看样子,还得想办法多吸引点人过来才行。

第949章 国强民富

西伯行省的矿产资源真的相当丰富,这里几乎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所有矿产。

什么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铝矿、锡矿等等金属矿藏都多得很,特别是金矿,那更是多得吓人。

还有煤矿和石油那更是储量惊人,反正光是鄂北河流域发现的煤矿河石油就已经多到无法估量的程度了。

工部探矿的官员派出去之后,好消息是不断的传过来,大型煤矿他们都已经探测到四个了,大型铁矿他们也发现了两个,大型金矿他们更是发现了五个,还有银矿、铜矿、铝矿等等,也相继被发现。

宋应星是兴奋的调集机械设备和人手去修建运河去了,泰昌却是跑到神武城外开始建房子了。

准确的说,他修建的是温室。

因为矿藏越多,需要的人手就越多,他得保证这边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能正常生活才行,要不然,除了北大营和东南营的家卷估计没人能在这边待得住。

这会儿神武城的西面都已经竖起十几排立柱了,那方形的水泥柱就像是列阵的士兵一般,排的整整齐齐,规整的很。

数千东南营将士正踩着支架在上面钉木方呢。

他设计的温室其实很简单,就是每隔一丈一个水泥立柱。

一般的通道就是三排立柱,中间的高一丈,两边的高八尺。

这温室一般都不用建太高,人在里面能自由走动就行了。

因为建的越高,消耗的热量就越多,反而不利于保暖。

至于为什么中间的立柱要做成一丈高的,那也是没办法,因为他得保证积雪能自然滑下去才行。

如果做成个平顶,冬天屋顶的积雪估计会有半丈厚甚至一丈厚,那可不是一点点重,就算是水泥立柱受得了,中间的木方和木板也不一定撑得住。

要是温室被积雪给压塌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还有大一种温室就是型市场的和冬天给牛羊马匹保暖的,那都是五排立柱,最外围的两排也是八尺高,靠里的两排是一丈高,最中间的是一丈二。

他也不能把温室设计的太大了,因为太大了蒸汽管道就得往温室中间绕,不但装起来麻烦,还得做隔离保护避免烫到人。

这会儿讲求的就是一个速度,不是什么高大尚。

反正只要能保暖就行,做太大没什么意义,如果有需要,不断加长就行了,也能装下更多的摊位又或者更多的牛羊马匹。

至于温室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水泥立柱上固定好带斜度的木制横梁,然后在上面钉上一排一丈多长,大致胳膊粗细的木方。

先密密麻麻钉一层,然后再中间加上厚塑料布密封,然后再在上面钉上一层木方,两边的墙体也差不多,都是三层保暖结构。

反正这边的木材也多得很,用来建温室,那根本就用不完。

这种结构的温室搭建起来的确简单,只要水泥立柱干了,钉木方铺塑料那是快得很。

数千东南营将士也只是忙活了一天时间,两大一小,三个温室便完工了。

这三个温室就是一个工字型,两边是两个长达十丈的大房子,中间则是一个长五丈左右的通道。

至于他为什么就做了这么大三个温室来实验,那也是没办法。

因为这会儿这边还没有开始铸造大型锅炉,他只能吧狼牙战船上的锅炉给拆下来试一试。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袁可立、朱慈烺和一众护卫来测试温室了。

这个测试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在两个大房间里面一边放一台小锅炉,然后在房间四周和通道中间多放点温度计便行了。

一众护卫把温度计都摆好之后,泰昌便亲自走过去,细细看了看温度计的读数。

这会儿的温度大概就是二十二三度,不能也不热,穿个单衣刚刚好。

不过,等下温度是多少就不知道了。

他细细把所有温度计都看了一遍之后,边果断下令道:“开始烧蒸汽吧,把上面的蒸汽阀门都打开,不用保持压力,让蒸汽往外喷都没事。

你们得小心一点,这里面是密封的,连个烟囱都没有,虽然烧得是柴火,也有可能会缺氧。

如果感觉头晕了,就赶紧把窗户打开,或者跑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负责烧锅炉的水师总旗连忙拱手道:“末将明白。”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带着众人往外走去。

接下来就是等了。

说实话,他也不知道这种温室的效果如何,甚至,他都不知道锅炉要烧多久里面的温度才能上升到他想要的高度。

没办法,这种温室后世都没有人试过,谁知道保暖效果如何。

泰昌是站在外面盯着工字型的温室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朱慈烺却是机灵的命人搬来了几张椅子和一张桌子,还命人泡上了一壶热茶,这才跑过去脆声道:“皇爷爷,要不我们坐下来等吧。”

这小子还挺会为人着想的。

泰昌回头一看,不由微微点头道:“嗯,不错不错,你要想做一个盛世明君就必须知道手下的臣民需要什么。

比如老百姓,他们想要吃饱穿暖,想要赚钱养家,想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些你都要想办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越过越好。

当然,如果有的大臣贪得无厌又或者贪恋权势,只想踩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那就不能鼓励了,你得及时制止。”

朱慈烺仔细想了想,这才连连点头道:“孙儿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