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57章

作者:星辰玖

我的天啊!

两百多万背井离乡的平民,这可怎么养活啊?

唉,这事还是先看看孙承宗怎么说吧。

泰昌微微叹息一声,随即又问道:“文诏,听闻你还读过书?”

他其实就是瞎蒙的,他听说个屁。

不过,曹文诏的确读过书,尤其兵法方面的典籍,他可是学过不少,要不在崇祯朝那种内斗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爬上总兵官的位置。

问题,皇上怎么突然间又问起了这个呢?

曹文诏看了自己侄儿一眼,随即恍然道:“末将的确读过几年兵书,而且变蛟这会儿也在跟着末将研习兵书。”

他还以为皇上是怕自己选中的女婿是个大字不识的莽夫呢。

泰昌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在考校曹文诏呢。

他想了想,又问道:“文诏,你觉得组建五万精骑需要花多少银子?”

啊?

皇上这问题跳的可真快啊!

不过,还好,这个曹文诏还真知道,因为大明主要的牧马场就在山西和陕西,而他也算是个养马的屯卫出身,对骑兵,那可不是一般的熟。

他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随即便问道:“皇上,这个马价算不算呢?”

你既然问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算上吧。”

曹文诏又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的道:“这会儿马可不便宜,一匹战马最少得上百两银子,而骑兵的装备也特别的费钱,什么马鞍、马镫、缰绳、骑枪、斩马刀、手盾、弓弩、盔甲、马甲等等,如果全算上,一个骑兵的装备比战马还要贵,也就是说,组建五万精骑最少需要花费一千万两银子。”

啊!

纵使泰昌这会儿有点财大气粗也被这费用吓了一跳。

一千万两!

开玩笑呢?

他略带尴尬道:“你为什么要算马价呢?毕竟,我们大明牧马场也不少不是。”

曹文诏无奈的叹息道:“皇上,您应该知道,萨尔浒一战,我们大明骑兵死伤殆尽,战马也全被建奴给抢去了。而牧马场一般不会养太多的马,因为一匹成年马所需的口粮算下来足可抵四五个边军的口粮,所以,我们的牧马场最多也就会饲养万余匹成年战马备用,而大量繁殖战马并养大到能参战的程度最少也需要五六年时间,所以,皇上如果现在想组建五万骑兵,差不多要买四万匹战马。”

卧槽,难怪历史上孙承宗是建立了关宁锦防线之后才开始组建关宁铁骑的,那不正好是在萨尔浒之战五六年之后吗!

搞半天,现在的大明是既没有骑兵也没多少战马啊!

朕能等五六年吗?

当然等不了!

泰昌想了想,随即又问道:“那战马又从哪里买呢?”

曹文诏面带难色道:“这个,其实就算有钱可能也买不到这么多马,因为我们大明的战马大多是从蒙元诸部、西域各国、乌思藏都司和朵干都司等地方买过来的,那些地方的牧民都喜欢茶叶和粮食,真拿银子去买,他们还不一定卖呢。而且,我们还不能深入这些地方去收购,因为不管带银子还是带茶叶和口粮进去,十有九都回不来了。我们只能在边关开设茶马互市,让他们自己拿马来换东西。”

好吧,又来了个茶马互市。

泰昌只能不耻下问道:“那如果开通所有的茶马互市,一年能换取多少匹战马呢?”

曹文诏略微算了算,随即估摸道:“如果开通所有茶马互市,一年换取一万五千余匹战马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我们恐怕没这么多茶砖和粮食去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泰昌干脆追问道:“我们为什么没这么多茶砖和粮食,去买不就行了吗?”

曹文诏摇头叹息道:“粮食可能买的到,但是划不来,因为现在那些牧民都学精了,用粮食换的话,他们一开口就是上百石一匹,一万五千余匹战马那就得运送一百五十多万石粮食到边关啊!茶叶的话,原来是一两百斤的茶砖就能换一匹战马,现在,他们一开口就是上千斤的茶砖,一万五千匹就是一千五百万斤的茶叶啊,听说四川、山西、福建那边的茶农都被那些税使给整的不敢去采茶了,因为卖茶赚的钱还不够交税,所以,现在边关的茶砖那也是紧俏的很,根本就没多少。”

卧槽,一百五十万石粮食,那是多少斤啊?

那最少是上亿斤啊!

一千五百万斤茶砖倒是省了将近九成的运费,问题上哪儿找这么多茶砖去啊?

这些该死的矿监税使!

唉,没办法。

就算再难也得上啊,朕可等不了五六年了。

泰昌暗自咬了咬牙,随即果断道:“文诏,就由你来出任神武营总兵官,负责组建和操练五万精骑,朕给你三年时间,你有信心吗?”

神武营也就是亲军中的骑兵营,他是觉着三千营和神枢营都不怎么好听,就自己另取了一个名字。

他已经考校过了,这曹文诏的确是个难得的将才,尤其是骑兵方面的常识,这曹文诏简直是滚瓜烂熟。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曹文诏。

曹文诏闻言,却是惊的下巴又差点掉地上了。

他现在还只是个把总啊,也就相当于屯卫百户,论品级,勉强算个正六品,总兵那可是正二品的武将。

也就是说,他这一下足足连升了八级啊!

有这么升的吗?

就这,还不算什么呢。

泰昌紧接着又对曹变蛟道:“变蛟啊,你就勉强任个副总兵吧,好好跟你叔学,朕看好你哦。”

这!

曹变蛟闻言,差点幸福的晕倒在地。

他可是个没品级的杂兵,如果从正九品算起,他这是连升了十六级啊!

任人唯亲,莫过如此。

皇上这做法,简直,简直令人喜不自胜啊!

第080章 犯颜直谏

这天,泰昌接见曹文诏和曹变蛟之后,突然发出一堆圣旨。

如,组建骑卫亲军神武营,擢曹文诏为神武营总兵,擢曹变蛟为神武营副总兵。

亲军直属皇帝,这个朝臣无权过问,所以,这道圣旨执行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另外几道圣旨却出了大问题。

比如,命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河南都司、河北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辖下所有卫所各选五百擅骑青壮,赴京加入神武营。

又比如,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所有群牧所立刻调集战马,齐集万数,送往京城神武营驻地。

又比如,四川、湖广、江西、福建今年茶科税赋减半,各地官员督促茶农尽快恢复茶叶生产,准备重开山西、陕西、四川等地所有茶马互市,为神武营换取战马。

这些圣旨可不是他往各地一发就行了,准确的说,他发出的圣旨还不能叫圣旨,只能叫中旨,中旨朝廷官员是可认可不认的。

也就是说,中旨发出去,遇着头铁的又或有朋党撑腰的官员,很有可能会束之高阁,就跟没收到一样!

中旨必须经过内阁审议,并有一个以上的内阁大学士签字确认,再下发到京城或者地方各衙门才叫真正的圣旨,这个才是获得朝廷认可的,所有官员都必须执行。

结果,他发出的中旨送到内阁之后,全被卡住了,没一个内阁大学士肯签字认可下发!

因为东林党已经敏锐的意识到,皇上这是想要恢复禁军和亲军实力,用武力来镇压他们了。

这种事,文官集团一直防着呢。

皇上在金陵城干的事情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如果让皇上肆无忌惮,“胡作非为”,那还得了!

所以,他们不同意。

开玩笑呢,五万神武营骑卫亲军一旦组建起来,再加上现在禁军和京营的实力,就算是辽东边军都干不过了,到时候皇上还不跟在金陵城一样,把他们捏手里,想怎么杀怎么杀!

泰昌收到消息,顿时怒不可遏。

这帮文臣简直无耻之尤,难怪土木堡之变都过去快百年了,皇室的禁卫和亲军还是没有恢复一点实力。

估计英宗之后的皇帝想要扩充禁卫和亲军的时候都遇到了文官集团的阻拦!

哼,你们这帮狗东西,还真当朕治不了你们了?

第二天早朝,鸿胪寺礼官正要按例宣布开始奏对环节,泰昌却是抬手一挥,令其退下,随即便盯着内阁那几个东林大学士冷冷的问道:“朕昨天下的中旨为什么不签发下去?”

为什么?

这个大家心知肚明。

内阁首辅叶向高没吭气,内阁次辅韩爌和内阁大学士刘一燝也没吭气。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刘宗周却是咳嗽一声,疾步从班列里走出来,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此刻正值朝廷举步维艰之际,西北赈灾钱粮和辽东边军粮饷都凑不齐,您不能如此穷兵黩武啊!”

穷兵黩武?

泰昌闻言,眉头不由一皱。

他着实没想到,东林会把刘宗周这家伙推出来犯颜直谏!

刘宗周和黄道周可是东林最为有名的两大嘴炮,这两个家伙那是出了名的能说,敢说,敢于跟当皇帝的硬刚,也就是所谓的犯颜直谏。

他们更是出了名的不怕廷杖,不怕死,你哪怕把他们往死里打,他们也敢说!

这两个家伙在历史上把崇祯给气得,直骂刘宗周“蔑视朝廷,骄性厌世,好生恣放!”,黄道周则被崇祯斥为“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这会儿黄道周好像还没出道,所以,东林把刘宗周给放出来了。

哼,嘴炮又如何。

泰昌冷冷的道:“穷兵黩武?你怎么不说建奴穷兵黩武呢,他们早就有五万骑兵了!你意思,建奴能有,我大明不能有,我们只能被建奴压着打,是吗?”

呃,这个。

刘宗周不愧为嘴炮,如此无理的情况下,他竟然很快便反应过来,理直气壮道:“建奴本就擅骑射,牧马甚多,再加上他们抢了我们不少战马,所以,他们的骑兵根本没花什么钱。我们就不一样了,五万骑兵,上千万两银子啊,皇上,您可曾想过,朝廷根本就负担不起如此大的开销,您是想让西北灾民和辽东边军全部饿死吗?”

哼,还有脸说,你们能搞到钱去救西北灾民和辽东边军吗?

泰昌不屑道:“这钱朕自己出,无需你们掏一文钱!”

没想到,刘宗周竟然不管不顾道:“皇上,内库的钱那也应该拿来赈灾,拿来支付边军粮饷啊,您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把内库的钱全花在虚耗钱粮的骑兵身上啊!”

荒唐!

泰昌怒道:“先帝把内库的钱全给了福王,你们怎么没一个吭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