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407章

作者:星辰玖

这中了毒瘴可不是开玩笑的,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减员。

历史上法国人和美国人就是不知道,每挖一条运河都要死上十来万人!

这种事情的确不得不防。

泰昌又追问道:“如果将士们不幸中了毒瘴怎么办?”

马祥麟不假思索道:“如果中了毒瘴之后只是上吐下泻的,可以以金银花、菊花、蒲公英、桑叶等清热解毒之药,配以蜂蜜、甘草、栀子等煮成凉茶,喝几天就没事了。如果中毒比较深,那就得以龟苓膏救命。”

龟苓膏,这东西带了吗?

泰昌不由看向卢象升,因为物资是由他来负责装船的。

卢象升细细想了想,随即满脸凝重的摇头道:“皇上,这龟苓膏我们好像没有,不过,清热解毒之药倒是带了很多。”

没有龟苓膏!

那可以现做吗?

泰昌又追问道:“祥麟,你可知道龟苓膏配方?”

这个马祥麟的确记得,因为这些就是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保命的东西啊!

他依旧是不假思索道:“龟苓膏是将乌龟去内脏洗净,然后配以地黄、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甘草和火麻仁文火熬之,熬至糊状。”

这小子,看不出来啊,这么厉害的。

泰昌闻言,忍不住赞赏道:“祥麟,没想到你还精通医理,龟苓膏能解毒瘴你都知道,而且配方你都记得这么清楚。”

呃,这个倒不是。

马祥麟尴尬的解释道:“皇上,末将其实也就知道这些,因为西南的深山密林中多毒瘴,龟苓膏就是我们救命用的东西,我们自然得记清楚。

这龟苓膏能解毒瘴也不是末将想出来的,此药的神效在巴蜀几乎人尽皆知。

传闻当年诸葛武侯率军深入南蛮崇山之中七擒七纵孟获,曾驻军苍梧,当时就有很多将士因中了毒瘴而危在旦夕。

武侯焦虑不已,命人四处寻访原因,梧州百姓皆言巴蜀将士是中了毒瘴,并献上龟苓膏土方。

武侯试之,果然药到病除。

所以,这龟苓膏能解毒瘴自三国的时候便在巴蜀传开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又问卢象升道:“建斗,祥麟所说之配方现在可能配齐。”

这个。

卢象升颇为为难道:“祥麟所说之配方中有几味药好像没有,而且,微臣也不知道这美洲哪里有乌龟。”

这毒瘴不得不防。

乌龟这东西,美洲不一定有,东洋却是多的很。

至于配药,这会儿西洋商号也在那边教人种植了很多的药材,应该大致能配齐。

泰昌想了想,随即郑重道:“这毒瘴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中了,恐怕会有大量将士因此殒命。

所以,这救命的龟苓膏我们得先备好才能去砍东边那片山林。

这样吧,先挖西边这百余里,这边挖好最少也得一个多月,正好够时间去东洋打个来回。

元芳,等下便派五艘神盾舰和六十艘狼牙战船去东洋配药。

清热解毒的药也让他们多带点过来,将士们每天都要喝凉茶,以防被蚊叮虫咬后不小心中了毒瘴。”

张元芳连忙拱手道:“末将明白。”

泰昌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彭宾连忙拱手道:“皇上,微臣估算了一下,我们携带的水泥和钢材大概只够六七成之用。”

这些东西还得回大明本土去拉。

泰昌又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元芳,等商船上的物资全卸下来你带着两百艘商船先去秘鲁总督辖区,顺带把一千万两货款给人家,再把他们备好的纯铜带上,再去新西班牙总督辖区把他们备好的橡胶带上,然后回去武备城,多拉点水泥和钢材过来。”

张元芳连忙拱手道:“末将遵旨。”

第514章 效率为何高

通海大运河终于开挖了。

三十万神机营和神武营将士其上阵,那速度简直快得惊人。

不到一个月时间,地面上便出现一条将近百米宽的巨槽,那深度已然将近十米,那长度用望远镜都看不到头。

海岸旁也已经建起了一排整齐的码头,几万水师将士也没闲着,他们不但在修建码头, 还在帮步卒修建营房。

新通州城的城墙尚未修建完毕,城里却已经竖起了一排又一排如同库房般的营房。

这营房也是众人商议的结果。

普通的营房在这种酷热的地方并不适用,如果建得太低,那将士们都会热得受不了。

所以,他们干脆命人将这营房建成跟库房一般又高又大的大通间。

以后,如果三十万将士大部分都撤走了, 这些营房直接就可以当库房用。

当然, 泰昌也不光是在旗舰上下命令,他几乎每天都会下船去巡视一番。

这天上午, 泰昌又照例带着卢象升和彭宾等文臣武将在巨大的营房间巡视起来。

他巡视的,主要是将士们的吃喝问题。

这会儿伙夫们已经开始煮上午的凉茶了,营房旁边,那一排排大铁锅里已经烧起了熊熊大火,那一包包的草药就跟不要钱一样的在往里倒,水刚沸开,那浓郁的凉茶气味便铺面而来。

泰昌看了一阵,随即问道:“建斗,这凉茶的材料可还够?”

卢象升估摸道:“按二十四味配齐的话,可能坚持不到月底,不过,金银花、菊花这些主料还是够的,煮出来也就味道淡一点,药效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燕如,水井开够了吗,将士们水够用了吗?”

这个水源问题也困扰他们一段时间了, 因为离这最近的湖泊有几十里远, 他们只能在营房四周挖井取水,平时喝的水是够的,洗澡什么的用的水就有点不够用了。

不过,这挖运河的时候其实也会出水,因为这里本就气候潮湿,雨水充沛,地下的水很多。

很多地方挖进去丈许深就开始渗水了,所以,河道旁边要挖很多比运河还深的蓄水池,把水全引过去。

这蓄水池里面的水肯定是不能直接用的,因为挖运河的泥水会不停的往里流,脏得很。

所以,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在蓄水池旁边开井,专门做洗漱什么的用。

将士们干完活在运河旁边就能直接洗个澡,冲个凉什么的再回来。

当然,三十万将士洗漱所需的水可不是一点点,所以需要开的井也不是一般的多。

彭宾想了想,随即估摸道:“这段时间一直在开, 再开几天估计就够用了。”

这个时候凉茶已经煮好了,负责送茶的将士已经开始用桶装着往马车上提了,而伙夫也开始准备午饭了。

因为这里就在海边,将士们吃的菜还是以鱼虾为主,有四十艘大型渔船在,鱼虾还是管够的。

泰昌看了看鱼虾,不由皱眉道:“老是吃这几种鱼虾将士们估计也吃腻了,听渔船上的渔民们说,南边发现鲥鱼了,而且越往南越多,朕今天带着渔船到南边两三百里去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鲥鱼群。鲥鱼可是好东西啊,将士们肯定吃不腻。”

好吧,鲥鱼的确是好东西。

鲥鱼乃是有名的山珍海味,位列中八珍,与鱼翅齐名。

江南自古时便开始流传,“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这鲥鱼之美味可想而知。

泰昌也真想得出来,竟然想着给三十万将士们找山珍海味吃!

不过,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伙食好了将士们吃饱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要像那些扣扣索索的资本家一样,连饭都不让人吃饱,那这运河来再多人也挖不动。

泰昌刚登上无畏舰,苏妃苏亦便欢呼雀跃的跑上来,拉着他的胳膊道:“皇上,我们现在就走吗?”

这会儿她说的已经不是苏族话了,而是标准的大明官话。

因为她做了娘娘就不能在外面到处瞎逛了,所以,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

她的天赋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会儿不说能背什么《四书五经》了,基本的交流还是可以了。

当然,老待在这旗舰顶层也难免无聊,所以,泰昌经常带着她去捕鱼。

这可是难得的休闲娱乐,她最是喜欢了。

很快,泰昌便带着十艘神盾舰、四十艘渔船和上百艘狼牙战船出发了。

这次他们就跑的比较远了,因为他想找鲥鱼群。

鲥鱼这会儿在大明都已经比较的珍贵了,不过,在这边却是多的很。

至于原因,很简单。

因为南边就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而在秘鲁渔场鲥鱼是储量最多的鱼类之一。

这会儿这里的鲥鱼储量估计能有几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

当然,这里的鲥鱼跟大明的鲥鱼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大明的鲥鱼背部眼色是灰中带蓝,而这里的鲥鱼背部颜色是灰中带绿。

这可能是因为水质原因,不过味道还是差不多的。

舰队沿着海岸向南行驶了将近两百里,午时将近,泰昌才令所有船减速,开始探鱼。

这个时候,苏妃苏亦又开始欢叫着要上渔船上去了。

因为渔船上好玩啊,可以看上鱼,还可以随意挑选渔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泰昌对自家人那一向宠溺的很,他当即便带上御厨下了旗舰,登上了他们经常去的那艘大型渔船。

这船上的渔民们也跟他们熟了,大家都知道皇上平时没什么架子。

至于娘娘,那更是一点架子都没。

几个老渔民恭敬的跟皇上和娘娘打了声招呼便开始收线了,那一排一排的鱼钩飞快的收上来,大鱼却不是很多。

泰昌忍不住上前问道:“怎么样,发现鲥鱼没?”

那渔民连忙摇头道:“皇上,还没有发现鲥鱼,这里的豆腐鱼倒是到处都是。”

豆腐鱼其实就是沙丁鱼,这种鱼小,但是数量多。

泰昌想了想,果断道:“那就继续往南开。”

船队就这么一路往南,又探查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那鱼线拉上来的鱼变大了,而且大得不是一点点,最大的都有一尺多长将近两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