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368章

作者:星辰玖

现在很多新开行省的知县还都是举人呢。

如果大明疆域再扩展下去,举人都不够用了怎么办,难道我们让秀才去当知县吗?

你们也知道这样不行,所以及时提高举人的录取人数,来适应大明疆域扩展的需要。

这其实是一个道理。

科举就要随着大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如果我们墨守成规,不及时改变科举规则,为大明选取又或者造就合适的人才,大明又怎么不断发展下去呢?

难道,不断倒退着发展吗?“

呃,这话说的。

徐光启尴尬的道:“皇上,微臣只是担心这科举的规矩变来变去读书人会受不了而已。”

泰昌淡淡的道:“这个没什么好担心的,谁受不了那是他们自身的问题。

科举本来就是为了选材,如果不能适应科举的发展或者说大明的发展,被淘汰了,那就证明他们本身就不行,这能怨别人吗?

朕还是那句话,我们没必要迁就读书人。

反正想金榜题名的人多得是,我们还怕找不到合适的官员吗?”

好吧,这个的确,想金榜题名的读书人多了去了。

反正录取的人数差不多是固定的,不会多多少也不会少多少,谁适应不了新规矩,被淘汰了,那真怨不得别人。

徐光启其实也不是有意跟泰昌唱反调,只是他作为内阁首辅不能尸位素餐,什么都不说也什么都不干。

每次当皇上说出的话有可能有欠考虑的时候,他都都得代表一众官员出来提醒一下皇上,以免皇上因为考虑不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泰昌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每次他都是耐心的解释,并没有发脾气训斥人家。

徐光启稍稍看了看其他人,感觉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了,这才郑重的道:“皇上英明,那这次科举我们要怎么改呢?”

其实,科举很多东西早就要改了,只是泰昌一直在外征战,没空来考虑这些事而已。

他想了想,随即郑重道:“不是这次我们要改什么,而是我们要想想怎么系统的改进,让科举更适合大明的发展。”

行吧,您是皇上,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徐光启只能微微点头,以示理解了。

泰昌又仔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比如这考试的内容,也就是读书人所学习的东西,我们就要想办法不断改进。

比如文科,《四书五经》你们肯定都熟,里面的内容肯定也不是全部必须深研的,有些无关紧要的,你们可以摘出来,直接规定,这些不考,考生也只需看看就行了,无需深研。

这样一来,读书人就不会因为钻研这些没用的东西而变成书呆子了。

我们也可以让读书人学点更有用的东西了。

比如《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这些有实际意义和借鉴意义的书,朕感觉这个就可以加进去,规定文科必考。

当然,还有些其他的,你们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自己去商讨,商定了之后跟朕说一下就行了。“

我的天,读书人学习的东西都要改啊!

一众朝廷重臣闻言,皆露出吃惊之色。

不过,他们还是没吭气。

毕竟,皇上说的也有道理,《四书五经》也不是什么都必须深研,有些东西真的只需看看就行了。

如果把那些不必深研的东西摘出来,读书人就轻松多了,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有用的东西了。

他们并不是读死书的腐儒,这些他们还是能理解的。

泰昌紧接着继续道:“比如理科的教程,这会儿就有点少。

这次再取一批理科人才之后,你们帮手也多了,应该也能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了。

如果可能的话,你们可以考虑编写一些教程,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传授开来,让大明更多一些像你们这样的理科人才。“

这是好事,如果能编出教程来让人学习,那简直就是流荒百世的大好事。

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闻言都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

王徵却是小心的问道:“皇上,蒸汽机床和轮船什么的,这些也可以编出来教授下去吗?”

呃,这个。

泰昌想了想,随即微微摇头道:“这些可以先编撰出来,教授具体负责的官员,至于当成教程,还是先等等,等欧陆各国也研制出来这些东西了再说吧。

你们编写教程的时候也要注意,把基础性的东西和具体的钻研成果分开来编写。

基础性的东西可以先教授下去,具体的钻研成果,那就只能先教授选拔上来的官员。”

好吧。

王徵只能略带遗憾的摇头道:“微臣明白了。”

他掌握的东西好像还都不能教授开来,如果把什么蒸汽机,蒸汽机床,轮船等等相关的书籍发放下去,但凡被欧陆各国偷去一套,人家估计很快就能把这些东西全做出来!

第469章 又是个奇葩考题

这科举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泰昌也没有这么多精力一一改进推行。

他只能把自己的思路告诉一众朝堂重臣,让他们去负责具体的改进和推行。

其实,这会儿大明的科举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不说其他的,光是赶考的方式就与以往不同了。

以往的考生赶考那真不是一般的难,费时费力不说还费钱。

如果路途远的,在赶考路上走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有可能!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考生只需赶到大江大河乃至大海附近指定的港口等着就行了,朝廷自然会派快船来接,他们根本就无需赶路了。

他们只需坐船上甚至是躺船上休息便成了,多则十来天,少则三五天,甚至一两天,他们便会被送到京城又或者武备城。

这可以说是考生的一种福利,也是朝廷彰显技术发展成果的一种方式。

上一届的时候,泰昌还只是突然间想到了这种方式,这一届朝廷官员都不用他提醒,便已经考虑周全了。

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为了凸显大明技术方面的发展成果,甚至跟泰昌申请要把新造出来的二十艘神盾舰开到沿海各个港口去接考生。

泰昌自然没有意见。

这个方式很好,前来参加会试和殿试的考生就应该亲身体会一下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

可以说,神盾舰就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战舰,不但防御力惊人,攻击力同样惊人,但凡长了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这种战舰在这个时候就是无敌的存在。

这就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现在的大明就是如此的强盛!

说实话,这神盾舰着实是把考生震撼的不行了。

有些闭门苦读的考生,对战舰的认识那还都停留在六年前呢。

那时候大明水师有什么?

那时候见过战舰的都没几个。

他们的印象中,大明水师还是那种小型划桨船又或者中型帆船为主,千料的大福船都很罕见。

那时候的战船别说是出海了,在大江大河中都摇摇晃晃的,坐上面都提心吊胆,一旦遇到强风什么的, 都害怕把自己给吹下水去。

这会儿的神盾舰多先进, 开在浪涛翻滚的大海中都如履平地。

而且外面全是坚固的护甲,风都吹不进来。

里面的舱室更是密密麻麻,想怎么躺就怎么躺。

还有那制造精良的火炮,那精密无比的巨型望远镜,看上去更是令人热血沸腾。

但凡是坐过神盾舰的,那无不眉飞色舞,到处找人吹嘘。

这些考生是兴奋的不行了,泰昌这会儿却是愁的不行了。

因为徐光启和毕懋康来找他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什么好事呢,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徐光启却是满脸羞愧道:“皇上,微臣愚钝,这理科会试最后一道题实在不知如何出,还请皇上赐题。”

呃,你这不是给朕出难题吗?

泰昌闻言,眉头不由一皱。

这科举考题是这么好出的吗?

尤其是理科会试的最后一道题,真不是一般的难出。

因为这次时间比较的仓促,会试的流程已经来不及改了,文理两科头两场的试题还是一样的,只有第三场文科的第三场还是经史时务策五道,而理科还是一道题。

这理科会试的最后一道题可以说是理科会试的重点所在,也是理科与文科的区别之所在,岂是这么好出的?

上一届会试那是刚开始文理分科,理科也没什么教程需要去参考,他就随便出个《论理》,那也行。

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因为这届的理科考生都已经经过三年的学习了,他们虽然没学什么高深的技术,各种基础教程却是学了一堆。

这题还能随便出吗?

泰昌皱眉沉思了好一阵,脑子里面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他只能满脸希冀的问毕懋康道:“孟侯,你可有什么想法?”

我没什么想法。

我要有什么想法就不用来麻烦您了不是?

毕懋康亦是满脸羞愧道:“皇上,请恕微臣愚钝,这题微臣也不知道如何出。”

唉,这可如何是好?

泰昌很清楚,这两人都忙着呢。

因为这次的会试还是所有举人都能参加。

也就是说,参加会试的考生还是会有上万人,而且还得分文理科来。

这两人作为会试的主考和副主考,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这考题还不能浪费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不然,会试准备工作都会出问题。

他又皱眉沉思了一阵,最终只能无奈道:“行吧,你们命人把理科所有教程呈上来,朕先看看。你们去忙吧,这题目,朕来想办法。”

徐光启和毕懋康闻言,那是千恩万谢的去了,理科所有教程也很快呈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