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295章

作者:星辰玖

如果光用鱼线钓,几十万斤鱼那得放上千次的线!

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鱼群不会一直等着你钓,它们在海流中也会不断变换位置的,你钓个几十次,它们可能还在,你钓个几百次,估计鱼群早跑没影了。

而且,一艘渔船还不能放太多的鱼线,因为鱼线在水下可能会缠绕到一起,到时候可就麻烦了,蒸汽机带动的轱辘很有可能把鱼线拽断。

所以,这会儿一艘渔船也只是在左右两边各装了一个大轱辘和一个滑槽。

两边各一根鱼线,主要用来探测鱼群位置。

一根鱼线百来个钩子两个渔民不断在两边上鱼饵,蒸汽机带动的轱辘放下去也不需要多长时间。

不到一盏茶功夫,几十丈的鱼线便放完了。

接着就是让轱辘反转,把鱼线飞快的拉上来。

这拉鱼线的时候就不用挂鱼饵了,所以能用最快的速度来。

甲板两侧的轱辘飞速转动,不一会儿鱼线就被拉上来了。

可惜,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五艘船十根鱼线上千个钩子,钓上来的鱼总共也就几十条,有的鱼线上甚至一条鱼都没有。

也就是说,这一块并没有什么大型鱼群。

没办法,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往前开一段,然后把鱼线放下去继续试。

五条渔船如此反复试了好几次,大约半个时辰之后,鱼线上的鱼终于多了起来。

而且,还都是一尺以上的大鱼。

泰昌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鱼,一条条的,竟然比他们当初钓的鲈鱼还大,这一条最少也有两三斤!

五条渔船又分散开来试了两次,那鱼线上的鱼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到后面都是连着上了,一根鱼线上就是几十上百条!

这就证明,下面有大鱼群了。

渔船上的老渔民一阵吆喝,很快,每条渔船两边的四艘车轮舸便开了出去,他们开始放兜网了。

那巨大的兜网飞快的放入海中,很快,海面上便出现了一排排浮标。

百余丈长的渔网那就是一里左右,车轮舸放起来简直不要太快。

两艘车轮舸把巨大的兜网一张开,紧接着便拉着兜网的两头往大渔船的前后两侧靠去。

不一会儿网兜上的绳子便被递上了甲板,又是两台蒸汽机带动的轱辘飞速转动,那巨大的兜网便被飞快的拉向大渔船的侧面。

好家伙,兜网还没有完全拿到两侧的平台附近,那浮标中间便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鱼头,那密集程度,怕不有成千上万条!

也就是说,一网的收获恐怕有上万斤!

这么多的渔获,吊葫芦都吊不起来啊!

还好,每艘渔船的两侧都准备了很多小号的兜网,只要把小号的兜网往大兜网里一丢,拉扯几下,然后把网绳往吊葫芦垂下的钩子上一挂,嗖嗖几下几百上千斤鱼就被吊上去了。

如此往复,上万斤鱼大概一刻钟左右就吊完了。

郑芝龙看着那一兜一兜的鱼被吊上甲板,忍不住兴奋道:“皇上,这下我们发大财了,一艘船两天捞上百万斤都不是问题啊!”

这下的确要发大财了。

一大兜网下去就是上万斤啊!

而且,车轮舸放兜网快的很,不到一刻钟时间便能放好,而上万斤渔获用蒸汽机带动的吊葫芦吊一刻钟左右也能吊上船。

也就是,一艘渔船一边大概半个小时就能收获上万斤的渔获,两边就是两万多斤。

这样算起来,十个小时就是二十多万斤,二十个小时就是四五十万斤。

而渔船捕鱼一般都是日夜不停轮轴转的。

一艘大型渔船两天捞上百万斤鱼还真不是问题。

问题就是,这鱼群够不够捞的。

他们就这么一直跟着五艘渔船,不断在海上捕捞着。

很快,他们便发现,一个大鱼群最多捞几个时辰便没了。

还好,这海流里面的鱼群数量也多,他们捞完一群,只需再随便找找就能找到另外一群,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就这样,五艘渔船忙活了两天两夜,船舱里所有水槽便差不多被装满了。

也就是说,每艘船上差不多都有上百万斤的渔获了。

这收获,着实惊人。

要知道,这会儿就算是最便宜的鱼一百斤也能卖一两银子啊!

这样算起来,一条大型渔船两三天那就能赚一万两银子,五艘就是五万两,五十艘就是五十万两!

当然,这只是毛收入,如果刨去人工、运费、储存和销售的费用等等,纯利有个四成就算不错了。

不过,光是这够恐怖的了。

四成那也是两三天就二十万两啊,一个月最少是两百万两啊!

这样算下来,光是东瀛海域一年就能带来两千多万两的收益!

至于鱼够不够捞,这个完全不用担心。

要知道,后世东瀛疯狂捕捞的情况下每年还能收获数十亿斤甚至上百亿斤的渔获呢。

这会儿,这些天然渔场里的渔获基本上就没人动过,一年捞个几十亿斤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第384章 不差钱疯狂扩编

泰昌在新雍州忙着建新长安城之际,卢象升已然打到倭寇的老巢了!

话说德川氏不是下令各路诸侯竭尽全力层层抵御吗,卢象升的进军速度怎么可能这么快呢?

他难道一举就击溃了德川幕府,直接打到江户城了?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东瀛的老巢并不在江户城。

江户城是德川家康受封关东之后才兴起的,其历史至今也就几十年而已。

后世的江户城成为东瀛的都城之后也只是叫东京,而不叫京城。

这个东京之意并不是说东瀛的都城在大明的京城东面,东京这个东指的是东瀛的新都城在原来东瀛京城的东面。

而东瀛真正的京城是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

其实东瀛并非一开始就是个统一的国家,汉朝的时候,东瀛还是乱七八糟的一大堆部落又或小国。

那时候最强大的邪马台国也只是统一了九州岛的北部,而最早跟汉朝联系并受封倭奴儿的正是邪马台国的首领卑弥呼。

后面,在本州岛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大和国,而大和国花了一百多年时间才统一整个东瀛。

大和国大致是在隋朝时期才统一整个东瀛的,那个时候,东瀛才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而东瀛所谓的天子正是大和国的国王。

这也是东瀛人自称大和民族的原因。

而倭寇对外侵略的历史也是从大和国开始的,大和国才统一整个东瀛便趁唐朝初立之机裹挟百济入侵大唐的属国新罗,就如同丰臣秀吉刚一统东瀛便对大明的属国朝鲜发动入侵一般。

所以说倭寇狼子野心,这帮家伙就不能强大起来,一强大起来他们便会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从一开始有东瀛这个国家起就是如此!

当时的大和国一统东瀛之后还没有什么京城一说,直到后面,他们模仿大唐建立了所谓的平安京才有了京城这一说。

平安京之名其实就取自大唐都城长安,而山城国原本也叫雍州!

东瀛定都平安京之后才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行政区域,确定了所谓的“五畿七道六十六国”。

五畿指的就是京畿五国,即山城国、大和国、河内国、和泉国、摄津国。

七道就是仿照大唐建制划分的天下七道,即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

那时候还没有北海道这地名,北海道是明治维新之后才加进去的,这会儿的北海道还叫虾夷地呢。

也就是说,倭寇的老巢其实不在江户,也不是后世的东京,而在平安京或者说京畿五国。

这会儿卢象升已经打到京畿五国了。

其实,这个速度并不快,因为三四个月时间他也就拿下了五六个小诸侯国。

而且打到这里之后,他更是有点干不动了,因为倭寇的抵抗越来越激烈了。

泰昌收到消息,当即撇下了五艘大渔船,直奔本州而去。

丹波国,桑田郡。

神机营和神武营三十余万大军齐聚,大明皇帝再次驾临前线。

帅帐之中,兵部尚书卢象升和神机营、神武营一众将领皆围在一个大条桌两边皱眉沉思不语。

大条桌上摆的正是一张东瀛地图。

这会儿代表大明的明黄之色虽然已经覆盖大半个东瀛,他们的脸上却一点得意之色都没有。

因为这几个月他们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如果按这个速度推进下去,他们拿下整个东瀛最少还需要两年多时间!

这士气堪忧啊!

泰昌缓缓扫视了一圈,随即微微笑道:“怎么了?一个个都跟打了败仗一样,愁眉苦脸的。你们这不打得挺好吗,倭寇都被你打得变成缩头乌龟了。不用这样吧?乌龟也就壳硬一点,我们把他们的龟壳给敲烂不就行了吗?”

呃,皇上这是在开玩笑吗?

卢象升闻言,不由尴尬的道:“皇上,微臣着实有负所托,百余天时间才拿下了五六个小诸侯国,还请皇上责罚。”

泰昌微微摇头道:“这有什么,朕在这里坐镇的时候不也差不多,倭寇是以为还有翻盘的希望,所以还在拼死抵抗,你们推进速度慢一点很正常。如果荷兰人再被我们击败了,估计他们瞬间就蔫了。”

话是这么说,但这断时间的推进速度着实太慢了,他们都觉得脸上无光啊!

卢象升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道:“皇上,微臣想改变进攻策略,不知可否。”

泰昌闻言,毫不犹豫道:“现在你是主帅,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啊,你不用管朕以前是怎么打的,朕也没说一定要按以前的打法来啊!说吧,你想采取什么策略。”

卢象升闻言,连忙细细解释道:“皇上,微臣以为,倭寇既然采取层层抵御之策,那我们就不能集结大军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了。

东瀛的地形本就不适合大军推进,我们三四十万大军聚一起其实也使不出太大的劲来。

因为东瀛这路太窄了,前锋一旦被顶住,后面就只能等,我们根本不可能集结三四十万大军一拥而上。

每次推进,真正能跟倭寇接战的其实最多也就几万人马而已,后面的将近三十万人马基本都是有劲使不上。

所以,微臣想分兵进击,一次攻打三国甚至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