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227章

作者:星辰玖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其实,砸开一门也没多大关系,因为这一次他们足足俘获了两百多门。

砸就砸呗,反正这些火炮也没太大的用处。

想到这里,他连忙挥手道:“去,命人拎个大锤过来,对了,再抬个炮座子过来。”

很快,几个强壮的匠户便拎着大锤抬着炮座子过来了。

孙元化毫不犹豫的指着荷兰人的火炮道:“把这门火炮砸开。”

好吧,您说砸那就砸。

几个匠户连忙把荷兰人的火炮抬铁座子上放好,紧接着,那拎着大锤的匠户便抡起大铁锤,猛的一下砸下去。

“哐嘡”一声巨响,炮管还真被他一锤给砸开了。

看样子这荷兰人的铸造技术并不怎么样,这铸铁炮管强度还没有他们铜铸的炮管强度高呢。

泰昌捡起一块炮管碎片仔细看了看,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古怪之色。

荷兰人的火炮里面竟然没有刻制膛线!

这意味着什么呢?

难道火炮的射程就是由炮管的长度和火炮的口径比例决定的?

又或者荷兰人还不知道在炮管内壁刻制膛线能增加火炮射程?

唉,看样子还是得费点手脚,造点样品出来试一试。

他想了想,随即挥手道:“走吧,初阳,我们去商量一下,做点样品出来试试。”

孙元化连忙带着泰昌来到一个专门制图的房间之中。

这房间里也是一个大条桌和一圈凳子,制图方便的很。

泰昌直接拉着孙元化坐下来,随即问道:“五百斤的雷神炮,炮口多大,炮管多长。”

孙元化不假思索道:“五百斤的雷神炮,炮口是五寸的,炮管总长五尺。”

这设计倒是简单,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直接就是一比十。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解释道:“荷兰人的火炮你也看见了,他们的炮管又细又长,这应该就是他们的火炮射程比同等重量的火炮要远的原因,也就是说,用炮口的尺寸和炮管的长度对比,这对比出来的倍数越大,射程就越远,至于这个倍数跟射程具体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做点样品出来试一试。”

孙元化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皇上英明,应该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做点什么样品来试一试这个倍数和射程的关系呢?”

这个泰昌自然早就考虑好了

他毫不犹豫的道:“我们就做两种出来比较一下就行了,一种炮口两寸半,炮管长度还是五尺,一种炮口还是五寸,炮管做到七尺半长。”

孙元化闻言,稍微想了想,随即问道:“皇上,我们是按现有的炮管厚度来还是按重量来呢?如果现有的炮管厚度来做,这两种火炮的重量那就不是五百斤了。”

泰昌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按现有的炮管厚度还,炮管做太厚了浪费材料,炮管做太薄了有可能会炸膛,至于重量,倒是没多大关系,是多重就多重吧,反正我们就是做急个样品而已。”

孙元化想了想,又问道:“皇上,我们每样都做一门来试还是多做几门呢?”

泰昌不假思索道:“多做几门吧,因为我们还要试点其他的东西,暂时每样先做五门出来,另外再准备五门五百斤的雷神炮。”

他所说的其他东西就是膛线,这个他也准备一起试试。

那么,炮管内壁的膛线又怎么刻出来呢?

如果真拿刻刀去刻那自然是刻不出来的,因为炮管内壁从外面基本看不到,而且炮管就那么大,里面根本就没有动刻刀的空间。

还好,他的脑海里有个模模糊糊的记忆,这膛线好像是用专门的拉膛床拉出来的。

这拉的意思就是一下拉过去。

也就是做一个类似于铰刀的工具,从旋转的炮管中匀速拉过去。

这样一来,炮管内壁便会被拉出均匀的螺纹来。

这种铰刀自然不是那种将炮管内壁铰得光滑无比的铰刀,这种铰刀必须带上几个棱角,这样才能在炮管内壁拉出膛线来。

至于拉膛床具体什么结构,这个倒是没多大关系,反正就是一边匀速转动炮管,一边匀速拉动带有棱角的铰刀。

孙元化画火炮样品的功夫,他也开始画拉膛床和铰刀了。

当然,他画的都是示意图,他可画不出什么精细的图纸来。

还好,这会儿蒸汽机早已开始推广应用了,而且蒸汽机床都已经研制出来很多种了,孙元化的几个弟子就对蒸汽机床相当了解。

泰昌只是把他们招过来随便解释了一下,他们便明白了。

拉膛床其实很简单,只需把车床稍微改造一下便成了。

因为车床本就可以夹着炮管旋转,只需换个齿轮让炮管转慢一点便行了。

而且这会儿的车床上还有齿条,正好可以让拉膛线的铰刀做匀速运动,只需把几根齿条连起来,再把滑块的滑轨也加长一点,让其行程变长点就行了。

这种小改动甚至都不用叫王徵这个机床专家来,孙元化的几个弟子便能完成。

第306章 火炮的奏鸣曲

这会儿大明的研制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了。

新型火炮的样品从制图到制造黏土模再到浇铸和加工孙元化总共才用了三天时间。

而孙元化的几个弟子也只用了三天时间便把一台车床改造成了拉膛床。

泰昌这几天也没闲着,他直接在武备城的南边找了快平地,并命人在上面用石灰画出了一条条横线,每隔一里便是一条横线,足足画了十条。

他的目标也就是将火炮的射程先提升到五里以上,如果能达到十里那自然最好。

所以,画十条横线也就差不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拉膛线试炮了。

说实话,泰昌也不知道膛线要拉多深,他甚至都不知道膛线要拉多少根。

所以,他命孙元化的弟子准备了很多种拉膛线用的铰刀。

他命人准备的铰刀有三个尖角的,有六个尖角的,有拉出来的膛线深度是一分的,也有拉出来深度是半分的。

反正只要能试出差别来就行了,至于膛线到底刻成什么样子最为合适,这个试完以后应该就差不多能估摸出来了。

这拉膛线的过程倒是很简单,只需把炮管夹住,先让其转起来,再把铰刀从炮管的一端塞进去,固定在滑块上,然后再匀速转动齿条上的齿轮,让拉膛线的铰刀尽量匀速的从炮管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就行了。

当然,用人力转动齿轮速度肯定不能达到绝对的匀速,以后肯定还是要用蒸汽机来替代人力拉动铰刀的。

不过,这时候也就是试验一下,就没必要这么麻烦了。

毕竟,这会儿还没有软气管,蒸汽机还不能跟着拉膛线的铰刀一起运动。

这拉膛线其实也不怎么费时间,因为一根炮管拉过去也就几个眨眼的功夫,还没固定炮管费的时间长呢。

泰昌命人准备的铰刀是粗细各四种,三种火炮,有两种口径是一样的,总共拉出来的线膛炮就是十二门,剩下三门则是没有膛线的滑膛炮。

十二门火炮的膛线不到一个时辰便已经拉完了,泰昌直接命袁可立和张元芳招来了一队经验丰富的火炮手,拉着这些火炮便往试炮场地走去。

这个时候,不但孙元化激动的不行了,就连袁可立和张元芳都激动的不行了。

因为这火炮的射程太重要了。

如果火炮的射程能超过五里,那他们便能吊着人家的楼船炮舰打了。

如果火炮的射程能超过十里,那打起仗来不知道会有多爽。

因为这会儿还没有能看十里远的望远镜呢,至少欧陆诸国都没有。

也就是说,人家还没看清他们呢,炮弹便砸过去了!

那么这些火炮的射程到底有多远呢,有没有超过五里甚至是十里的呢?

这个自然只有试过才知道。

一行人把火炮运到试炮的地方之后,张元芳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皇上,我们先试那种火炮啊?”

泰昌不假思索道:“先试没有拉膛线的吧。”

张元芳闻言,里面命手下将士把三门没有拉膛线的火炮一字排开,紧接着便下令,一一装填炮弹试射。

“轰”的一声巨响,一发炮弹便飞了出去。

这声巨响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就是水师配备最多的五百斤雷神炮。

这种火炮的射程大家也很熟悉,就是三里左右。

所以,大家都把望远镜对准了第三根横线。

果然,炮弹就落在三里线附近。

紧接着便是炮口尺寸二寸半,炮管同样是五尺长的火炮了。

“轰”的一声巨响,又是一发炮弹飞了出去。

这一声巨响就比刚才那声巨响沉闷多了,就好像是闷雷一样。

这火炮的炮弹飞出去的距离也比较的远,反正三里线附近是没有看到踪迹。

泰昌命水师将士跑过去仔细搜索了好一阵才发现,那枚炮弹竟然已经飞到六里线附近去了!

也就是说,将射程提升到五里以上的目标已然实现了,只需改变炮管的粗细和长度便行了。

不过,泰昌并没有命人停止试射。

这么多样品都做出来了,自然要试试效果,兴许有的火炮射程能超过十里也不一定呢。

再说了,这种两寸半的火炮炮弹也太小了,也就相当于一个拳头那么大,在这个炮弹杀伤力基本靠砸的年代,这么小的炮弹自然不行,根本没多大杀伤力。

紧接着他又命人试了试炮口是五寸,炮管长度是七尺半的火炮。

这种火炮的轰鸣声同样比较的沉闷,不过射出去的距离却只有四里多,还不到五里。

这也印证了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的比例关系能决定射程的猜想,果然是倍数越大射程越远。

接下来就是刻了膛线的火炮了。

泰昌的意思,还是先试五百斤的雷神炮。

因为五百斤的雷神炮他们最为熟悉,没有刻制膛线之前的射程他们也印证过很多次了,就是三里左右。

有了这个基数,他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出膛线对于射程的影响了。

张元芳一声令下,水师将士直接把四门刻了不同膛线的雷神炮抬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