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213章

作者:星辰玖

泰昌一声令下,东洋水师船队随即出发。

轮船全速行驶,一个小时最少也是五十里,一个时辰就是一百里,而帆船在风向不是很正的情况下一个时辰最多也就能行驶五十里左右。

也就是说,东洋水师船队虽然是延后了一个时辰左右才出发,他们却能提前一个多时辰赶到澎湖。

又是不到一个时辰,他们便赶上了先期出发的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船队。

这数十里长的巨大船队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航行,看上去着实壮观无比。

泰昌举着望远镜扫视着这壮观的队伍,心中更是激情澎湃。

海上霸主又如何?

到时候朕一定要打得你们满地找牙!

东洋水师并未减速,他们就这么绕过数十里的船队,直奔澎湖而去。

下午申时许,东洋水师船队便已经赶到澎湖。

泰昌直接命上万屯卫精锐下船,有亲自下去规划了一番,随即便命这上万屯卫精锐开始清理港口码头四周的平地,同时前往附近的山地收集木材和石料。

数万人的迁徙可没这么简单,每到一地停留一下,光是营帐和灶台就不知道要搭建多少。

不过,这会儿这一万屯卫精锐是没法搭建营帐的,因为四万屯卫精锐的辎重包括去笨港兑换粮食的物资都在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帆船上。

他们只能先把灶台搭起来,把柴火准备好。

天色渐渐变暗,港口码头四周也密密麻麻搭好了数千个灶台,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船队终于缓缓而来,进入了澎湖海湾。

紧接着又是一个多时辰的忙碌,三万屯卫精锐这才带着帐篷和铁锅等物资下了船,开始在港口码头四周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当然,这还没有完,澎湖并不是此次迁徙的终点,很多将士也就是在这停留一下而已。

他们携带的粮食也就够吃几天。

接下来,泰昌还要带着东洋水师船队去笨港兑换粮食呢,而袁可立也要带着千余艘小型划桨船将大半的屯卫精锐送去对面规划中的东番中卫驻地。

夜幕降临,整个澎湖海湾依旧是火把通明,号令不断,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两百余艘帆船正飞快的往下卸载各类物资,而东洋水师的三百余艘轮船则在把这些卸下来的物资往船上搬。

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帆船是不用再往东去东番甚或是笨港了,他们只需在这里等东风吹起,便可以回程了。

而剩下的都是东洋水师和那千余艘小型划桨船的事了。

第288章 木牛流马

笨港码头,泰昌再次率东洋水师船队驾临。

这会儿郑芝龙是兴奋的不行了,因为他又可以与自己的老婆孩子团聚了。

泰昌却是皱着眉头,沉思不语。

他们这次是来兑换粮食的,银子和日常生活物资他们也都带过来了。

问题,这粮食怎么兑换呢?

六十万石粮食那可是将近千万斤啊!

他们可没带什么平板车甚或是马车什么的,如果光靠人去扛,那得扛多久?

大意了,这事忘了考虑了。

怎么办呢?

这些迁徙过来的屯卫精锐可没带多少粮食,他们也就是随身携带了几天的口粮而已。

几天时间能换取多少粮食呢?

如果在这里不停的换粮,然后用车轮舸和狼牙战舰不停的运送过去,第一批四万屯卫精锐倒不至于饿肚子。

问题,车轮舸和狼牙战舰还得去运送剩下两批屯卫精锐过海呢,不能老留在这里兑换粮食啊!

这个问题着实让人有点头疼。

龙牙战舰终于靠上码头,颜氏都抱着宝贝儿子站在下面招手了,郑芝龙只恨不得直接蹦下去就好。

泰昌却是突然间招手道:“等等,飞虹,先别忙着下去,朕还有点事跟你商量。”

啊!

郑芝龙无奈,只能离开即将搭好的悬梯,来到泰昌身边,拱手小心的问道:“皇上,什么事啊?”

泰昌颇为尴尬道:“是这样的,我们并没有带什么平板车和马车过来,你能不能让这里的老百姓把粮食都送到码头这边来,如果我们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去收购实在是太费时间了,搬运起来也麻烦的很。”

原来是这事啊!

郑芝龙不假思索道:“皇上放心,只要末将派亲信去各个村落招呼一声,他们自然会把粮食送过来的,不用一个一个村落去收购。”

如果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泰昌不由兴奋道:“他们真会自己把粮食送过来?具体又怎么兑换呢?”

郑芝龙还是不假思索道:“是啊,皇上,以前我都是这么收购粮食的,都是他们自己送过来的,至于怎么兑换,拿斛斗量了粮食再问他们要什么就行了。皇上若是信得过末将,末将直接让留家里的这些手下给您办就行了,六十万石粮也就一两天时间就能兑换好。”

六十万石粮食一两天就能兑换好!

真的假的?

至于什么信不信得过的问题,这事有什么信不过的,他就在这里看着呢,人家还能吞了他的粮食不成。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行,你去让人准备一下,朕命人把带过来的银子和日常物资搬下去。”

郑芝龙闻言,立马兴奋的拱手而退。

他一溜烟跑下船,抱住自己宝贝儿子亲了几口,随即便对着涌上来的亲信一挥手,吆喝了几句,这事便算是交待好了。

不一会儿,那些亲信便搬出斛斗和箩筐什么的在码头两边整整齐齐的排布开来。

老百姓怎么把粮食送过来呢?

一个人最多也就能挑个百来斤吧,一石粮那都不止百来斤啊!

泰昌想了好一阵也没想明白,老百姓怎么把这六十万石粮送过来。

要知道,这里总共也就三万多老百姓,而能挑得动百斤重担的估计还不到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六十万石粮一万青壮最少得来来回回挑上几十趟。

一两天时间内挑着重担跑几十趟,这不把人累死啊!

他正在那里好奇呢,离得最近的老陈头已经带着一帮青壮推着粮食欢天喜地的跑过来了。

原来这些人都有车!

他们推的都是独轮车。

所谓的独轮车就是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把手,中间几根横担,用来摆放货物。

这种独轮车利用了杠杆原理,大部分载种都在前端的轮子上,后面推车的人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只要推习惯了,几百斤重的粮食都能推着在田间小路上飞奔。

这独轮车的设计着实巧妙,根本就一般人能想出来的,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这独轮车就是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

宋朝的高承在《事物纪原》中就提到:“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涉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当然,这种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还有很多人认为木牛流马是能自己走动的自行机构,而独轮车最多算是木牛流马的一部分,也就是木牛那一部分。

宋朝的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就提到:“木牛者独轮车也,流马者四轮车也。”

这种说法应该是最贴近于事实的。

因为《诸葛亮集》中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是这样的。

木牛者,方腹曲头……,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

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

这就说明,木牛和流马不是同一种东西,而诸葛亮对于木牛的描述跟独轮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独轮车到底是不是木牛流马中的木牛这个还有待考证。

总之,独轮车拉东西着实省力,不说载一岁粮而人不大劳,推个几百斤跑几里路还是不会觉着累的。

泰昌一看这独轮车瞬间便明白了,有了这东西,上万青壮只需跑个两三趟便能将六十万石粮食给送过来了啊!

他眼看着跑最前面的老陈头都兑换完了,连忙疾步走下去,站码头上招手道:“老陈头,好久不见啊!”

老陈头闻言,拎着两包刚兑换好的东西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激动的道:“哎呀,黄大当家的,好久不见啊!”

一众兑换粮食的海盗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他们都不知道皇上又来了,郑大当家的也没说啊!

这老陈头又是怎么回事?

见了皇上都不跪,还叫人家黄大当家的!

他们都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一旁的郑芝龙见状,却是毫不犹豫的挥手示意,让他们继续兑换粮食。

皇上经常说,干活的时候不必多礼,这点他还是知道的。

至于泰昌,这会儿注意力也没有在那些人身上,他就是好奇这老陈头兑换的是什么东西。

一车粮食,就兑换这一大一小两包东西,拎手里都好像轻飘飘的,你还笑呵呵的?

他忍不住好奇道:“老陈头,你这兑换的是什么啊,不会是银子吧?”

老陈头笑呵呵的道:“哪能是银子啊,银子我家里还有点,不需要兑换了,我这兑换的是茶叶和盐巴。这两样东西可是好东西啊,以前来迟了还兑换不到呢,不知黄大当家的这次带的多不多。”

这两样东西郑芝龙要去弄自然弄不来太多,因为茶盐都是朝廷专营的,一般人要光买点自己用还可以,大批量进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冒险贩卖私茶和私盐。

不过,对于他这个当皇帝的来说,这两样东西那自然是要多少有多少。

泰昌微微笑道:“你放心,这两样东西都管够,你们想兑换多少都没有问题,如果这里不够了,我可以立马让人去拉点过来。”

他也希望人家都兑换茶叶和盐巴啊!

因为这两样东西是最不占地方的,而且兑换比例还是最高的。

一石粮也就能兑换到几斤这样的上好茶叶,盐那就更夸张了,一石粮才能换到几两盐!

唉,这年头的盐价实在是太高了。

泰昌看着老陈头手里的小包裹,心中不由暗自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