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92章

作者:星辰玖

但是,这么一直搞下去就不行了,匠户迟早会受不了的,后面大量匠户逃亡就是明证。

这些匠户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他们,谁来造船,谁来造枪造炮,谁来打造各类武器装备,谁来推动技术的进步?

泰昌其实早就想革除这个弊政了,只是他一直都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个匠户制度,提高匠户的地位。

这会儿毕懋康一提起匠户的问题,他突然间便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当然,这个好办法并不是什么技艺比拼,而是通过技艺比拼给匠户评定品级。

这个品级跟文官武将的品级一样,都是九品十八级!

铸造厂的书房之中,毕懋康、王徵和孙元化听了泰昌提出来的想法之后无不目瞪口呆。

皇上说的,废除轮班制和坐班制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两个制度属实把匠户给折腾惨了,他们也觉得应该废掉。

问题,这给匠户评定品级,而且还是跟文官武将一样的品级就有点过头了。

毕懋康呆愣了好一阵,这才小心的道:“皇上,微臣斗胆说一句,这样有点不合适啊,毕竟匠户并不是文官武将,他们的品级如果跟文官武将一样,那就有点乱套了。”

泰昌耐心解释道:“这个匠户的品级并不是什么官衔,也没有什么实权。

朕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评定匠户的能力,从而确定他们工钱。

至于什么几品几品匠户并不代表他们有什么权力,只是一个叫法而已。

这样叫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地位,让大家觉着他们不是什么地位最为低下的人,他们对于朝廷的作用你也知道,他们也需要尊重是吧?“

他想说的其实是人人平等,不过,这年头不能直接这么说,因为这年头尊卑还是要讲究的,要不然皇权就不好维系下去了。

毕懋康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小心的劝谏道:“皇上,咱能不能换种叫法,这么叫真不好,您想想啊,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去管什么正三品正二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匠户,这不乱套了吗?”

呃,的确有点乱啊。

那么,怎么办呢?

品级品级,不叫品那就叫级好了!

泰昌灵机一动道:“要不这样吧,匠户就分成九级,没有什么正副之分,直接叫几级几级,不叫几品,而且,级越高代表越厉害,这样总行了吧?”

毕懋康闻言,仔细品了品,这才拱手道:“皇上英明,这样叫的确好多了。”

那就行了,接下来就是各类匠户的技艺比拼了。

工部制定规则,所有武备城的匠户都参加,比拼完了评定品级,以后工钱就按这个品级算,其他匠户工部也会统一组织比拼,评定品级。

一级,那是最低的,一个月工钱一两。

九级,那是最高的,一个月工钱九两。

同时,废除轮班制和坐班制,以后不管是朝廷还是私人,请匠户干活都得给相应的工钱。

这个告示一贴出去,整个武备城都沸腾了,很多匠户那都是喜极而泣。

他们终于不用再服劳役了!

他们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技艺养活家人了!

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考取更高的品级,获得更高的工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对于所有匠户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啊!

第260章 太子凑热闹

工部要在武备城举行第一轮技艺比拼了,参加的匠户都将根据比拼结果授予相应的品级!

而且这个品级直接跟工钱挂钩,品级越高工钱就越高。

京城的匠户收到消息,那都兴奋的不行了,一个个呼朋唤友,直往武备城赶去。

太子朱由校收到消息也激动的不行了,他也想去啊!

他虽然不是个木匠却不妨碍他喜欢干木匠活啊!

而且,他对自己的木匠技艺相当的自信。

他就想展露一下自己的木匠技艺,让别人见识见识他的厉害啊!

没办法,年轻人就是这么爱显摆,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朝代。

御书房里,父子相对,泰昌不由哭笑不得。

你都是要当皇帝的人,匠户品级对你来说有什么用?

他并不是反对太子朱由校干木匠活,也不是不准这小家伙去露一手。

主要问题,这次他必须得去啊!

这事可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亲自主导的,第一次匠户评级他不去怎么行呢?

他颇有些无奈道:“校儿,不是朕不想让你去,主要是朕必须去一趟,我们都去了,谁来监国?”

太子朱由校闻言,不由满脸失落之色。

他总不能跟父皇抢吧?

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就此放弃这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小心的道:“父皇,不若我们提前几天放年假吧,反正这会儿除了西南土司之乱尚未平定,整个大明都差不多四海升平了,而且西南土司之乱也快平定了,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应该没什么事了吧?”

这个。

西南土司之乱的确快平定了,因为水西土司的两大重镇织金关和那威官寨都被朱燮元和秦良玉率军拿下了,这会儿安邦彦和奢崇明只是带着最后的一点人马躲在深山里做垂死挣扎而已,已然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问题这年假也不能放太早啊。

毕竟,从除夕放到正月二十是历年的老规矩了,这就已经是二十一天了,总不能一放就是一个多月吧?

大明是快四海升平了,朝廷官员却不是一点事都没了,他们要管的事多着呢。

泰昌想了想,随即无奈的摇头道:“提前几天放年假不是不行,但是,最多也就提前到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过小年的时候放,再长就不行了,要朝堂官员一个多月不理事,整个大明就要乱套了。问题,提前放这几天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会儿大雪封堵了水道,去一趟武备城都得两天时间,这一来一回就是将近四天,如果再加上比拼的时间和授奖的时间,恐怕六天时间都不够,我们总不能在武备城过年吧?”

太子朱由校纠结了一阵,还是有些不甘心道:“父皇,我们可以打马过去啊,只要多备些换乘的战马,半天时间就能到了。”

你小子不知道外面有多冷啊!

泰昌毫不犹豫的摇头道:“不行,这天太冷了,除非是身强体壮的禁卫高手,一般人根本扛不住,别说是你了,朕都扛不住。你不知道吗,这早朝都因为天冷停多久了?这会儿别说是打马狂奔了,站外面站久了都受不了啊!”

这个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想去啊!

太子朱由校皱眉沉思了一阵,突然间灵机一动道:“父皇,我们可以做个大雪橇,让马拉着去,儿臣可以在雪橇上做个保暖的厢房,绝对不会冷的,而且只要拉雪橇的马够多,最多半天时间便能赶到武备城了。”

你小子,还真犟啊!

泰昌无奈的点头道:“行吧,还有几天就过小年了,你要是能在过小年之前把大雪橇做出来,朕就带你去。”

这个太简单了啊,因为这会儿有蒸汽拉锯了啊!

太子朱由校作为超级木工爱好者,这东西自然早就有了,而且他也使得十分的纯熟了。

如果说没这个东西,他要在几天之内做个巨大的雪橇出来的确有点难度,不过,有了这东西就不一样了,几天时间足够了!

他当即兴奋的告退而去,一溜烟跑回慈庆宫,召集了一堆身强体壮的武阉,直接开干!

武阉也就是负责抬木料的,只要把木料抬过来,用蒸汽拉锯一锯,那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一天时间,他便把大雪橇需要用到的木料全部加工好了,第二天,他便在慈庆宫外面广场的雪地里把个长宽都超过一丈的大雪橇给组装起来了。

紧接着便是上面的厢房了,这东西也就是锯木板和木方费时间,有了蒸汽拉锯,这点木料锯出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又忙活了两天,厢房需要的木材也准备好了,第五天,他便把一个长宽丈许的厢房装大雪橇上了。

紧接着再铺上厚厚的棉布,再装个特制的木炭炉子,一个舒适温暖的超级大雪橇就做好了。

泰昌看到成品,不得不惊叹,这小子不愧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堪比鲁班的存在,干木匠活,那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这么大个超级大雪橇,一般木匠个把月能做出来就不错了,这小子却是几天时间就做出来了!

这雪橇做的大也有个好处,不但他们父子两坐里面没问题,再坐几个人都没问题啊!

泰昌干脆连首辅徐光启和信王朱由检都带上了,一起去凑个热闹。

过完小年,他便命几十个武阉像抬龙辇一样把这超级大雪橇抬朝阳门外的雪地上,然后再命人配上十二匹骏马,六匹拉着六匹备用,一行人就这么坐上舒适温暖的雪橇在一众高手的随行护卫下出发了。

坐雪橇在冰天雪地里赶路的确快,要真策马狂奔,估计不用两个时辰便能赶到武备城。

不过,泰昌并没有让人催马狂奔,反正京城离武备城总共还不到三百里,一个时辰跑上个百里左右也就够了,再加上中间休息换马的时间,也就三个时辰左右,他完全没有必要拼命的赶。

毕竟,迟去几个时辰和早去几个时辰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只要一天之内能赶到就行。

这个时候工部组织的第一轮技艺比拼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呢,武备城里的匠户这个开心啊,每家每户都是张灯结彩,如同过年了一般。

因为太子要参加,所以木匠的技艺比拼被安排在了最后一天,也就是颁奖前的一天。

话说,武备城里的木匠,再加上京城闻讯赶来的木匠,少说也有上万,这么多的木匠怎么在一天之内比拼完呢?

这个简单,造船厂里面加工木材的作坊和工棚多了去了,如果再加上十多个巨大的船坞,挤一挤,同时容纳数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这会儿造船厂里面蒸汽机多的很,锅炉也多得很,每个作坊、工棚又或船坞里面摆几个锅炉烧起来,一点都不会冷。

场地虽然简陋了一点,展开技艺比拼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么,木匠到底比拼些什么技艺呢?

这个工部自然早就定好了。

第一场,制作小板凳,规定材料,规定尺寸,规定时间,一刻钟时间,必须把一根木方和一块木板变成一个四平八稳的小板凳。

这个考验的其实是木匠的基本功,材料虽然是现成的,但是材料的尺寸却不是规定的尺寸,而且要保证做出来的小板凳四平八稳就不能信手胡来。

看似简单个东西,其实并不简单,锯、削、刨、凿、画线、拼装等木匠的基本技艺都要运用纯熟才行,如果不是专业的木匠,就算能在一刻钟之内把小板凳做出来那肯定也是不合格的。

这也可以看做是个木匠评级的入门测试,如果这小板凳都做不好,那不好意思,你没有品级,还不是合格的木匠!

这点小活计对于太子朱由检自然不算什么。

造船厂最大的工棚内,上千木匠已然排列的整整齐齐,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加工小物件专用的长条凳,一根几尺长的木方,一块小木板和一个自带的工具箱。

太子朱由校就排在最前面一排的最中间,泰昌和信王朱由检就坐在他对面的评判席上。

随着主持比拼的工部主事一声令下,所有木匠几乎同时开动,他们都是毫不犹豫的拿出了工具箱里的直角尺和木匠专用的竹墨笔。

紧接着就是画线,锯料,刨光,凿孔,拼装,加木楔子等等。

太子朱由校操作起来那是行云流水,每个动作都是又快又稳又准,没有丝毫停滞,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把主持比拼的工部主事都看得目瞪口呆。

早就听闻太子精通木匠活,看样子,太子还真不是一般的精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