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59章

作者:星辰玖

孙承宗早就传来喜讯,一旦粮食辽东的粮食丰收,二十万大军粮食便足以食用一年以上,根本无需朝廷再调集粮食了,只需朝廷给点饷银,二十万大军便可集结出征了!

这时候车轮舸的改造速度也在加快,工部改造的车轮舸数量已然达到两百余艘,一次就能转运集五千将士前往藩国朝鲜,而神机营也已经有两万装备齐整的将士,完全可以独立对付建奴了。

还有,神武营的战马也有了音信,四川那边的茶叶正逐渐恢复产能,天全六番招讨司、甘州镇、榆林镇、宣府镇的茶马互市也早已开通,兵部和户部正组织人手转运茶叶换取战马,相信上万匹战马明年也能凑齐。

到时候,那可就是两万铁甲骑兵加三万装备齐整的神机营将士了,完全可以对建奴发起两面夹击,一举将其消灭!

所以,泰昌决定亲率神机营和袁可立手下的水师前去海西女真部那边看看,一则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港口,二则准备来年夹击建奴。

至于山西和河南的反贼,让他们猖狂一年也没多大关系,反正京城以西有神武营镇守,反贼是不可能冲过神武营的防线冲到京城来的。

至于山西和河南的藩王,反贼要是敢杀,那尽管去杀,这些藩王,那就是该杀!

于是乎,泰昌令袁可立和戚金准备了一番之后,便开始往属国朝鲜那边转运神机营将士了。

这会儿有了两百多艘车轮舸,兵源转运的速度那真不是一般的快,两百余艘车轮舸日夜转运,再加上袁可立手下的水师战船帮忙,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万装备齐整的神机营将士便已经转运到了属国朝鲜北边的罗津港。

而这次主要是去建立堡垒和港口,并不是对建奴发动攻击,有两万装备齐整的神机营将士守护足矣,所以,泰昌并没有将剩下的两万神机营步卒继续转运过去。

两百余艘车轮舸轮船再次返回京城之后,他便带着一众随行官员、一众护卫高手和五千禁卫军出发了。

这会儿他们还是不敢跨海出行,因为车轮舸实在是太小了,一旦遭遇海上风暴,那必然会被吹得七零八落。

整个船队还是只能伴着海岸线行驶,自天津卫出海之后便沿着海岸线往西南方向行驶道登莱水城,然后在顺着一连串的岛屿抵达金州卫,然后再伴着海岸线抵达镇江城,最后再围着属国朝鲜转个圈,伴着海岸线一直开到罗津港。

原本,如果能跨海走直线,他们也就需要航行两千多里也就是大概三四天时间便到了,但是这么一转,直接就变成了三千余里,所以,他们足足在海上漂了将近五天时间!

这天下午,船队前面海岸边终于出现一串黑点,那就是袁可立所率的水师船队了,属国朝鲜的罗津港终于到了。

泰昌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前面的黑点,又看了看车轮舸不算太大的船体,忍不住感慨道:“良甫,我们要是有巨大的楼船炮舰就好了,如果驾驶楼船炮舰跨海而行,这一路最少可以节省一天时间。”

王徵颇有些尴尬道:“皇上恕罪,这不是橡胶不够吗,您这又急着改造车轮舸,要不然,微臣都开始试制楼船炮舰了。”

呃,这个。

泰昌拍着他的肩膀微微笑道:“朕就是感慨一下,不是说你研制速度太慢了。这会儿我们需要大量的快船,而楼船炮舰肯定不是一两个月时间能造出来的,朕也没有办法啊,只能先改造现有的车轮舸了。你放心,明年西班牙人把货一送过来,你就不缺橡胶也不缺铜了,到时候你就可以大展身手,去研制楼船炮舰了。”

没想到,王徵却是有些迫不及待的道:“皇上,一定要等到明年吗?其实,这修建船坞和造船的水道也挺耗费时间的,微臣看海河入海口附近的地形就不错,不若我们今年就在那里修建船坞和水道吧。这样一来,明年开春我们便可以开始制造船体框架了,西班牙人的橡胶和铜一送过来,我们就可以加装蒸汽机和水轮了。”

泰昌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嗯,这个你看着办就行了,反正这会儿不是很差钱,建船坞和水道的钱还是有的。”

王徵闻言,不由满脸兴奋之色,那猴急的架势,怕是只恨不得马上就回程,去天津卫选址,开始修建船坞和水道。

正是这时候,袁可立也率水师船队迎上来了。

不一会儿,袁可立和戚金便乘坐八爪船登上了泰昌所在的帅船。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袁可立便郑重的问道:“皇上,要不要通知属国官员您来了?”

这个?

泰昌想了想,还是摇头道:“算了,朕这次是来给堡垒和港口选址的,而且还要琢磨一下怎么两面夹击建奴,事多着呢。这次就不要通知那些属国官员了,到时候他们国王知道了,硬是要来拜见就有点麻烦了,朕可没空在罗津港等他。”

袁可立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了。”

很快,帅船便靠上了罗津港的码头。

这会儿的罗津港还只是一个小渔港,原本就只有一个停靠渔船的小型码头,根本不适合大量战船停靠。

还好,袁可立已然召集附近属国的臣民在建造码头了,一排十余个崭新的码头已然竣工,另外还有十余个码头在建呢。

泰昌见状,不由好奇道:“礼卿,你让他们修建这么多码头干什么,这十来个码头就够用了吧?”

袁可立连忙解释道:“微臣这是让他们练练手,毕竟,接下来我们要建的可不光是停靠这种小战船的码头,还有停靠远洋大帆船的码头,这些属国臣民大多是新手,如果这种小码头都建不好,微臣还真怕他们不能在西班牙船队赶来之前把那边的大码头建起来。”

哦,原来是练手啊。

行吧,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练练手也好。

泰昌也没管迎上来的属国官员,他直接就让袁可立上前应付去了,而他则带着一众随行人员跟着戚金直奔旁边的神机营大营而去。

帅帐之中,戚金早已准备好了一张放大了的海西女真部和建州女真部地图。

戚金刚把地图摊开,泰昌便愣住了。

以前,他看得都是奴儿干都司的全图。

奴儿干都司辖区之大,简直大得吓人,建州女真部和海西女真部也就在地图上占了个小角而已。

说实话,那么一片比三四个行省都大的区域他还真看不清这一个小角落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这会儿一看到了放大版的详图,他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海西女真部下面那个突出来的小尖角不就是后世的海参崴所在的半岛吗!

这下好了,港口的位置不用去找了,直接把港口修在后世海参崴所在的半岛上就行了。

而且,将港口修建在半岛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防守起来也简单了。

如果把港口修建在大片陆地边沿,那需要防守的区域就有三面,而修建在半岛上需要防守的区域就只有一面了。

到时候只要神机营把战车排成一排,堵住半岛与陆地的连接处,建奴骑兵来了也只有挨炮弹的份,根本就冲不到正在修建的港口和堡垒跟前!

第214章 扬帆起航

这一次泰昌要率军出海前往海西女真部南面的半岛修建港口,貌似还是得靠水师的帆船。

因为海西女真部已然是建奴的地盘了,他们很可能一登岸就遭到攻击,所以,他必须一次性将两万神机营将士和其装备全部运送过去才保险。

他虽然已下令改造了两百余艘车轮舸,但是,两百余艘车轮舸根本就不可能一次性把两万人马和装备全部带上。

因为四百料的车轮舸最多也就能装载货物五万斤左右,而载人的话,挤满了最多也就能装载五十人。

而水师里面那些帆船就不一样了。

比如,八百料左右的海沧船,虽说货物装载量也就十万斤左右,但是,海沧船体积大啊,而且,一般海沧船都是三层船舱,随随便便运送百人都不成问题。

至于上千料的福船那就更厉害了,其体积之大看上去就如同城楼一般,载货量更是超过了二十万斤,如果光是载人,随随便便运送两三百人都不成问题。

泰昌就令人专门从江南开来了一艘大福船作为袁可立水师的旗舰,可惜,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大福船根本就开不动。

他站在高大如城楼般的大福船上,看着四周如林般挺立的桅杆,不由暗自感慨,这些帆船如果都变成轮船就好了。

没办法,两百余艘车轮舸就算挤得满满当当,最多也就能一次性把一万神机营将士运到港口建造之地,而且这一万将士还只能携带随身腰刀和火枪,什么长枪、火炮、弹药、战车都带不了。

这样过去肯定不行,一万神机营将士光凭火枪和腰刀还不足以抵御建奴骑兵。

所以,他得让袁可立手底下水师的大型帆船把剩下的一万神机营将士和长枪、火炮、弹药、战车什么的都带上,一次性运送过去,这样才保险。

奈何,这时候没有风啊,神机营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已经装上船了,还是没有一点风。

其实罗津港距离港口建造之地也就三百余里,如果顺风顺水,帆船过去也用不了两个时辰。

问题,没有风就是两年也过不去啊!

唉,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泰昌看着桅杆顶端的风向标,忍不住感叹道:“如果这个时候有风就好了。”

有时候,世事就是这么凑巧。

他的话音刚落,桅杆上巨大的明字大旗就随风而动,飞扬起来。

起风了,而且正好是西北风!

这!

泰昌见状,不由目瞪口呆。

袁可立见状却是激动的拱手道:“皇上真乃金口玉言,有如神助,我们终于可以出发了!”

有如神助?

好!

泰昌果断下令道:“戚将军,快令将士们登船。”

戚金闻言,毫不犹豫的一挥手,码头附近早已整装待发的神机营将士立马排成一溜溜长龙,飞快的跑上码头,登上大大小小各式战船。

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两万神机营将士便已经全部上船了。

袁可立见状,连忙向泰昌拱手道:“皇上,可以出发了。”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马上出发。”

袁可立闻言,立马大手一挥,朗声道:“扬帆,起航!”

“哗啦”,一面面风帆慢慢升起,巨大的楼船缓缓离开港口。

很快风帆拉满,迎风鼓胀,楼船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快,都快赶上车轮舸的速度了。

而这时候两百多艘车轮舸也已经陆续离开码头,赶了上来,护卫在帆船的四周。

六七百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就这样出发了,海面上那是密密麻麻,全是船影。

这场面,还真是壮观啊!

泰昌兴奋的用望远镜扫视了一翻,这才郑重的问道:“礼卿,那边码头可曾准备好?”

袁可立连忙拱手道:“皇上放心,微臣昨天已经派快船把数百先锋和搭建临时码头用的木桩运送过去了。这会儿那边已经斥候密布,木桩也已经在浅水区布下,只要把木排搭上去,就可以卸货卸人了。”

泰昌仔细想了想,又问道:“建奴可曾发现?”

袁可立缓缓摇头道:“应该没有,毕竟车轮舸快船的速度太快了,而这一路过去海岸边全是山地,建奴骑兵根本没办法追上快船,步卒的话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翻山越岭狂奔三百余里,找到我们修建码头的地方。”

嗯,看样子是没问题了。

这应该算是泰昌第一次扬帆起航,跨海出征了,因为船队规模庞大,为了避免外围船只意外搁浅,所以船队离海岸线足有十余里远,而位于船队中心的旗舰离海岸线更是远达二三十里。

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望远镜能遥望这么远的距离,他就算是举着望远镜,入眼四周也是茫茫的大海。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一般人看了,可能会有那么一点新奇感又或是恐惧感。

泰昌看了,心里想到的却是波澜壮阔的海上争霸。

总有一天,他要率数百艘甚至数千艘楼船炮舰干翻欧陆列强,征服这无尽的海洋!

现在,他已经踏出第一步了。

只要这个港口建好,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资源便会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到时候,大明就可以开始建造楼船炮舰了!

当然,这第一步要走好也没那么容易,因为他们修建港口的地方乃是海西女真故地,等于是在建奴眼皮子底下干活,如果建奴来捣乱,还不知道有多麻烦呢。

他就这么看着无尽的大海沉思了一路,不到两个时辰时间,前方终于出现零星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