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26章

作者:星辰玖

比如徐光启,他可不光是管着工部就行了,望远镜、红薯、土豆,乃至火枪火炮等这些都是他擅长的,他也想帮帮徐骥、毕懋康、孙元化等人,奈何没有时间啊!

又比如王徵,这会儿蒸汽机和轮船都由他负责,甚至包括机床和水车什么的,也归他负责,他是劈开都忙不过来啊!

他们如果一个人单干,不知道要耽误多少事,所以,他们都想招一堆弟子来帮忙。

奈何他们擅长的这些东西,大半读书人都是嗤之以鼻,根本就不感兴趣,平常的时候,他们想找个弟子那是真不容易。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大明两京十三省的举人汇聚一堂,七八百落榜学子随他们挑啊!

这些可都是立志报国的学子,而且招揽这些人的告示上也没写有什么好处,这基本上就杜绝了投机取巧之辈想通过这种方式往上爬的可能。

也就是说,这些都是这些都是真正想为国为民做些事的读书人。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落榜,那肯定是因为有事分了他们的心,比如学习兵法策略,又或者钻研奇淫技巧什么的。

总之,这些人都是立志报国之辈,忠诚上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他们都能通过乡试,成为举人,能力上肯定也没什么问题。

徐光启和毕懋康他们之所以要挑选,那都是看这些人除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之外还擅长什么,如果擅长的东西正好跟他们差不多,那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收下。

至于怎么看,也很简单,会试中不是有道题吗。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所备为何?钱呼,粮呼,兵呼,器呼?然则,钱粮何备,兵器又何备?

他们只需仔细看看这道题就行了。

如果论到了兵器,那自然是毕懋康和孙元化要找的,如果论到了其他器,那自然是王徵和宋应星要找的,而徐光启的话,两者皆可。

不过,这年头这样的读书人着实不多,大多数立志报国的读书人也只会去钻研兵法策略,真正在兵器上甚至是奇淫技巧上下功夫的真是少之又少。

还好,少是少,总归是有的,他们忙活了大半天,七八百人的答卷都看完了,每个人面前多多少少都收下了十余份答卷,这些就是他们要招收的弟子了。

至于剩下的,那就只能交给皇上了。

这会儿泰昌在哪儿呢?

泰昌这会儿正在太液池中间的琼华岛上跟卢象升、毕自严、毕自肃等人把酒言欢呢。

如果阉党看到这些人,恐怕会吓得立马造反!

因为这些人都是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主官啊!

皇上把这些人召集过来干什么?

不用问,皇上肯定不是闲得无聊,找人来喝酒的,这些人就是来取代他们的!

其实,这会儿琼华岛上还不止这么点南直隶的官员,卢象升和毕自严等人还都带来了十几个能力不错的手下官员,这会儿这些人都住在这里呢。

这里原本是有个广寒宫的,面积那是相当的大。

不过,嘉靖年间这里失了次火,烧掉了一部分的宫殿,使得整个广寒宫看上去一片狼藉。

这里嘉靖本就没来过几回,而且修复的工程量有点大,嘉靖也懒得修复了,渐渐的,这里也就被废弃了。

不过,这会儿广寒宫却已经被修复一新了,虽说没了原来的奢华,面积却是比原来还大,而且,里面最多的就是房舍,那房舍是一排一排的,就跟军营一样,估计住下上千人都不成问题。

当然,这会儿这里也不叫广寒宫了,而叫文理院。

文理院,如果让这个时代的人理解,那就是研究文理的书院,而这会儿的文理还不是文科和理科的意思,而是文学理论的意思,因为这会儿根本就没有理科这一说。

泰昌的意思当然是文理两科人才汇聚的意思,他就是希望,以后这里出来的人才是既懂文科也懂理科的人才。

第169章 何谓人才

琼华岛文理院,这是一个世人还不知道的神秘所在。

至少,这会儿整个大明朝知道有这么个文理院的人就不多。

因为这文理院在琼华岛上,不坐船,那基本上是过不来的,而这会儿太液池所有的船只都在禁军严格控制之下,不相干的人根本就别想上来。

泰昌为了防止阉党察觉他即将展开清洗行动自然不会让不相干的人上岛,所以,这会儿岛上除了南直隶调过来的百余名官员就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内宫监太监。

而且,这些人这几天还都不准离开琼华岛,接送人上岛的锦衣卫除了去接人,其他时候也都待在岛上。

这么严格的保密措施,外人自然不会知道有这么个文理院的存在。

至少,这会儿除了泰昌的几个亲信,外面人都不知道。

不过,这天上岛上却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而且,他们都不是从承光殿旁的码头上来的,而是从外面积水潭旁的码头坐车轮舸过来的。

一艘艘车轮舸不断往复于积水潭和太液池之间,一船船的学子不断登上琼华岛又被送到文理院主殿前的大广场上,排成如同上朝般的队列。

这些都是立志报国的学子。

他们也不知道皇上会给他们安排什么活计。

他们只知道工部尚书徐光启徐大人不是阉党,而是皇上的亲信重臣,而且颇有贤名,像辽东和西南的大胜,就跟工部没日没夜赶制出来的武器装备有莫大的关系。

这样的人自然是真正为国为民的贤臣,所以,他们才会跑去工部找徐光启徐大人报名。

他们原本以为皇上要忙完殿试才会召集他们,安排活计,不曾想,这天一早便有神武营将士找上门来,让他们好好收拾一番,然后便带着他们直接来到了积水潭码头。

这时候的积水潭码头也被神武营将士严密封锁了,除了陆陆续续被带过来的学子,其他人根本就不能靠近码头,而这些学子被带过来之后便直接上了车轮舸,只要船舱里坐满了,快若奔马的车轮舸就会启动,直奔什刹海方向而去。

说实话,这不需要人踩便能快若奔马的车轮舸就已经让一众学子吃惊的不行了,等到了皇城之中,看到规模宏大无比的文理院,他们更是震惊无比。

这地方他们从来就没听说过啊!

皇城之中什么时候又多出座文理院了?

他们只听说过皇极殿、乾清宫、文华殿、武英殿、慈庆宫等地方,皇城之中还有个规模庞大无比的文理院,他们可是从来都没听说过。

车轮舸的速度那可不是一般的快,十艘车轮舸接七八百学子那也就是三四趟的事情,不到两个时辰时间,七八百学子便已经被接到琼华岛,整整齐齐排列在文理院的主殿前面了。

没过多久,主殿里面便传来一声高唱:“宣诸学子觐见。”

觐见?

皇上在大殿里面!

所有学子连忙在锦衣卫的指挥下排成整齐的队列,鱼贯进入大殿之中。

正对大门的暖阁之上坐着的可不正是穿着龙袍的皇上吗!

他们虽然不认识皇上,但这龙袍可是没有其他人敢穿的。

所有人进殿之后,又在锦衣卫的指挥下整整齐齐的趴地上山呼了一通万岁,暖阁之上的泰昌这才威严道:“平身。”

“谢皇上。”

所有学子皆是激动的从地上爬起来,这一刻,他们竟然有种上早朝的错觉!

可惜,他们既然选择了为国为民办事,那以后的会试基本上就没什么指望了。

原本他们使劲温书都落榜了,这一旦有事了,温书的时间都没了,他们还能考上才怪呢。

这会试考不上自然就没法金榜题名了,而不能金榜题名留在京城任职的机会就相当渺茫,他们怕是没什么机会去上真正的早朝了。

没想到,皇上竟然好像听见了他们的心声一般!

紧接着,泰昌便朗声道:“你们可能都觉得,一旦选择为国为民办事,以后就没什么机会金榜题名了吧?”

谁说不是呢?

如果不是皇上在,这些学子怕都会忍不住叹息一声。

谁知道,泰昌紧接着又朗声道:“朕告诉你们,今天站在这里的,将来大部分都会金榜题名!“

啊!

这话如果不是皇上说出来的,他们肯定会忍不住喷人家一脸唾沫星子。

开什么玩笑呢?

金榜题名有这么容易吗?

他们可都是会试落榜的学子,而且,来之前都在拼命温书,就这,他们都没考上,今后他们怎么可能金榜题名!

问题,皇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泰昌又微微扫视了一圈,这才郑重道:“你们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呢?”

这个问题,皇上肯定不是让他们来答的,一众学子都明白,皇上也就起了个头而已,后面肯定还有话。

果然,皇上紧接着便解释道:“朕觉得,真正想为国为民办事的才是真正的人才,那些一门心思只想着金榜题名,然后进入朝堂争权夺利的,最终都会变成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你们能放弃金榜题名的机会,选择为国为民办事,就是真正的人才。”

呃,这话,听着真舒服!

所有在场学子皆是满脸激动之色。

士为知己者死,皇上能把他们看成是真正的人才,着实让他们感动的只想来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泰昌紧接着又朗声道:“你们的答卷朕都看过了,朕觉得你们《四书五经》都学得差不多了,以后只要你们尽心尽力为国为民办事,朕保证,十年之内,你们都能金榜题名!”

君无戏言,皇上既然这么说了,他们肯定能金榜题名。

没想到,泰昌紧接着又一本正经道:“当然,这话是朕私底下跟你们说的,你们可别到处乱说啊!”

呃,皇上这表情,怎么有点逗趣的意思呢?

一众学子都不敢笑,不过,就这一句话,他们便觉着皇上亲切多了。

泰昌紧接着又微笑道:“好了,朕今天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就由你们的老师来教导你们怎么为国为民办事吧。”

他的话刚落音,工部尚书徐光启便有些迫不及待的从暖阁旁边的小门疾步走出来,站到暖阁第一层台阶上朗声道:“下面,本官开始点名,点到名字的,都站到前面来排成一排。”

紧接着,他便掏出名单大声点起来。

不一会儿,十余名学子便来到了最前面,整整齐齐排成一排。

徐光启也没说什么,直接一挥手,来了一句:“跟本官来。”

说完,他便领着这十余人往大殿外走去。

这文理院里面就布置得跟学堂一样,大殿只是所有人集合的地方,就相当于上大课的地方,而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专门授课的课堂呢。

紧接着便是毕懋康、王徵、宋应星和孙元化。

他们都是点了十余名学子便走,没有多一句嘴。

那些被他们点到的,那自然是激动的不行了,剩下没被点到的,那都有点急了。

连续五位大人都没点到他们,这也太急人了。

万一后面没一个大人看得上他们,怎么办呢?

没想到,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点完之后,还真没人从暖阁后面的小门跑出来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