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13章

作者:星辰玖

如果有抽水机,那么西北的旱灾基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为陕西境内适合人居住的区域基本上都有河流,比如西北方向的黄河主干道,正北方的北洛河,南边的汉水,还有中间这条大渭河。

也就是说,只要能把河里的水引上来,灾民还是能种出粮食来的,不说达到丰年那种产量,一半的产量还是有的。

这样一来,只要把税赋一免,老百姓基本就能活下去了。

问题就是,这河水很难引上来。

泰昌盯着河面皱眉沉思了一阵,突然问一旁的王徵道:“良甫,脚踏式水车你知道吧?”

王徵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微臣知道,不过,脚踏式水车没这么长,根本不能把河水引到河堤上来。”

泰昌睿智道:“如果以铁皮为框,铁链为引做成水车,再用蒸汽机带动呢?”

这个真能把水引上来!

王徵闻言,眼中不由露出一丝兴奋之色。

他想了想,随即便激动的点头道:“如果用铁皮和铁链做成水车,那长度做个十丈左右肯定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蒸汽机带不动这么大的水车,我们得做个更大的蒸汽机出来才行!”

泰昌微微叹息道:“蒸汽机肯定是要做大的,以后的楼船炮舰用现在的蒸汽机也不行,问题就是,橡胶不够用啊,越大的蒸汽机密封圈就越大,我们那点橡胶,估计做个百来台大型蒸汽机就不够用了。”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橡胶就连南洋都没有,他们只能等西班牙人从美洲运过来。

这个时间就长了,一切顺利的话都需要一年左右。

王徵闻言,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他可不知道什么美洲,他根本就不知道订购的一千桶橡胶要什么时候才能到。

泰昌又想了想,随即叹息道:“这个大蒸汽机还得做几个样品出来,铁制的水车也得做一两个样品出来,这样,只要橡胶一到,我们便能大批量生产这种水车了。”

这得多少水车啊!

王徵本就是西安府泾阳县人,他自然知道这关中平原有多大,如果所有地方都用水车引水,那最少都得做数千套铁制水车和大型蒸汽机!

这数量,他想想都觉得恐怖。

数千套,那得多少铜和铁啊!

而且,就算有足够的材料,做出来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

想到这里,他小心的劝道:“皇上,这个有点太费材料和人工了,估计得做好几年,万一我们做好了,旱灾又结束了,岂不浪费了?”

旱灾,起码还要持续几十年呢!

这个,泰昌也不好怎么说,他只能摇头叹息道:“谁知道旱灾要持续多少年,还是做吧,有备无患。”

说完,他直接挥手道:“走吧,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先回去再说。”

众人回到刘府,刘应魁便开始张罗了。

皇上,那自然是要住在最好的客房里面,其他诸如王徵、曹于汴、邹维琏、曹文诏等随行的文臣武将,那也是每人一间上好的客房。

至于随行的锦衣卫,住的地方还是有的,就是简陋了一点而已。

要知道,刘家可是延续了将近两百年的官宦世家,人丁最为兴旺的时候,刘家的家眷、家丁和仆役加起来都有一两百,这么大的地方,只要稍微挤一挤,住下这两百多人自然不成问题。

他这边方才安排好住处,正准备去张罗晚饭呢,王徵却突然从他身后赶上了,拉着他的衣袖道:“文和兄,小弟有件事情跟你商量。”

什么事啊?

这么神神秘秘的。

刘应魁不由诧异道:“何事?”

王徵把他拉到一个角落里,这才小声问道:“令孙女真的很漂亮?”

你!

刘应魁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颇有些不悦道:“良甫,你这话什么意思?”

呃,你不会以为我为老不尊吧!

王徵连忙解释道:“我是想给你说个媒。”

原来是说媒啊,那感情好。

刘应魁立马笑容满面道:“谁家公子啊?”

王徵偷偷看了看四周,这才小声道:“你觉得皇上怎么样?”

啊!

刘应魁闻言,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皇上,那自然是好。

问题,这不合规矩啊!

他愣了一下,这才摇头叹息道:“唉,你又不是不知道,皇上选妃必须从平民百姓中选,任何官员和勋贵严禁自荐。”

你这就不懂了。

王徵机智的道:“皇上不是说要革故鼎新吗?告诉你,曹文诏曹将军的侄儿都跟宁德公主定亲了。”

这意思不就代表皇上准备把这规矩也革了!

刘应魁闻言,不由兴奋道:“真的?”

王徵认真道:“当然是真的,要知道小曹将军都还不到十六呢,这会儿都是副总兵了。而且,皇上对老丈人那是好得没话说,皇贵妃娘娘的父亲都封忠勤伯了,你知道吗?文和兄,机会难得啊!”

第153章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夜幕降临,华阴刘府莫名增添了一份喜气。

刘应魁也不知道是想以示隆重呢,还是想干点别的什么,竟然令人将大红灯笼挂得到处都是,就好像办喜事一般。

泰昌走在廊道里,看着两边挂得整整齐齐的红灯笼,不由好奇道:“文和,你这是干什么?”

刘应魁闻言,有些心虚的搓手道:“呃,夜太黑,微臣这不是怕皇上看不清路吗,府里的风灯不够,微臣便让人把灯笼挂上了。”

好吧,这个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不过,泰昌走进摆宴席的大堂一看,脸上不由又露出一丝好奇之色。

这刘应魁到底想干嘛?

大堂之中竟然也挂了好多红灯笼,就连桌布都是红的,椅子上的垫子也包了红布,整个大堂布置得简直就跟新婚拜堂的地方一样!

刘应魁不待泰昌开口,连忙解释道:“皇上光临寒舍,微臣也不知道怎么相迎,这红色代表喜庆,正好能显出微臣心中的欢喜之意,可能有点俗气了,还望皇上海涵。”

呃,怎么感觉这家伙有点怪怪的?

泰昌无奈,只能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即便在刘应魁的殷切招呼下,坐上了主位。

这有资格上桌的人本不多,主人刘应魁算一个,王徵算一个,剩下也就是曹于汴、邹维琏、曹文诏这三个文臣武将和曹化淳、刘时有、顾成这三个贴身保镖了。

大家都小心的坐下来之后,刘应魁便迫不及待的拍手道:“快,命人上菜。”

这一顿,他可是准备了一个多时辰,光是派去找食材的家丁就快把华阴县城给转遍了。

可惜,这会儿西北大旱,老百姓都没饭吃了,什么高端的食材自然也就没人往这边贩卖了。

他准备的也就是些家常菜,什么鸡啊,鸭啊,鱼啊,肉啊,这些都是跑遍县城才找来了,还有一些干货,也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这菜是摆满了一大桌,真正的珍肴却没一个。

刘应魁小心的看了泰昌一眼,这才略带惭愧道:“皇上,这些年西北旱灾就没停过,老百姓都没饭吃,那些贩卖山珍海味的都不敢往这边跑了,微臣也只能找到这些了,还望皇上恕罪。”

泰昌看着这么一大桌子菜,不由感慨道:“唉,老百姓都没饭吃了,我们这么吃已经算是顶奢侈的了。唉,朕这个皇帝没当好,让老百姓受苦了啊!”

呃,这可如何是好?

刘应魁本来还想命人上点好酒呢,皇上这么一说,他都有点不敢开口了。

王徵见状,连忙打圆场道:“皇上,这天灾难测,不能怪您,这人祸我们也没预料到,您就别自责了。相信,只要我们把这帮贪官污吏收拾了,老百姓的日子应该会慢慢好起来的。”

嗯,做人不能太消极,尤其是他这个当皇帝的。

他可是一国之君,要成天都在唉声叹气,下面的臣子那不更没精神了。

想到这里,泰昌微微点头道:“嗯,良甫说的对,现在最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干点实事,而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你说的我都有点饿了,有酒没,我们喝几杯,放松一下,这几天着实有点太沉闷了。”

刘应魁闻言,连忙对着门口朗声道:“快,上酒,上酒。”

很快,锦衣卫便把酒壶和酒杯端上来了。

刘应魁拱手告了个罪,随即给自己倒了一小口酒,一口闷了,又将每个菜夹了一点,放自己碗里,吃饭般的扒拉下去,这才摸着肚子点头道:“嗯,应该没有问题,微臣没有任何不适之感。”

这家伙还蛮细心的,泰昌微微点了点头,正准备给自己倒杯酒呢,一旁的王徵却是轻轻的拉着袖子他的袖子道:“皇上,您是来做客的,怎么能让您自己倒酒呢。”

呃,你还让不让朕吃饭了?

泰昌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王徵,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

他们又不是没在一起喝过酒,平时还不是各倒各的,哪有这么多规矩的?

王徵却是尴尬的笑了笑,随即朝刘应魁眨了眨眼。

刘应魁见状,一咬牙,对着门口道:“媛媛,快点来给皇上倒酒。”

很快,一个娇俏玲珑的绝色美人便满脸娇羞的走进来,走到泰昌身边,拿起酒壶,小心的把酒往杯中倒去。

她边倒还边在那偷偷打量眼前的皇上呢,以致于酒都倒满了,她都没发现。

泰昌见状,连忙抬手道:“好了,好了,媛媛姑娘,再倒这一壶就要倒光了。”

哎呀,羞死人了。

刘媛媛闻言,飞快的放下酒壶,捂住脸,一溜烟跑了出去。

呃,这个。

你们到底是唱哪一出啊?

泰昌有些疑惑的看了看王徵,又看了看刘应魁,眼中慢慢露出一丝恍然之色。

果然,王徵只是愣了一下便贴上来小声问道:“皇上,您觉得这媛媛姑娘如何?”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做起媒婆来了?

泰昌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