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7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向红呆住了:“这么简单?这么先进的机器竟然组装起来这么简单?!”

王忆正要回答。

王向红已经转身离开。

他去把电线、电插排给拖了过来问道:“王老师,再怎么怎么那个?就是那个!”

“很简单。”王忆将电线接上发电机下电池的正负极接头。

然后他上去踩脚蹬,电池的黄灯就亮了起来。

正在充电中。

王向红又把他从供销公司带回来的一个大袋子打开。

里面是个锈迹斑斑的大喇叭!

大喇叭带着老旧的操作台和话筒,他把操作台的插座插进电插座,然后一拍话筒:

“嗡!”

大喇叭里猛然响起巨大的噪音。

王东喜和王东美还没有反应过来。

两人茫然的看着王忆和王向红一顿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大喇叭突兀响起噪音吓了两人一跳!

他们震惊的看向王向红,却看见王向红眼眶含着泪水。

几百年来,天涯岛的老百姓终于用上了电力!

第71章 全队围观电喇叭

天涯岛的海货加工房里烟雾萦绕。

两口铁锅下的灶台里火焰滚滚,有热水汽跟风卷云彩一样往上冒又顺着窗户钻出去。

这是岛上的妇女在上工加工海参。

海参是好东西,名列海味八珍之首,是宴席上的重头戏硬菜。

它们身躯修长滚圆,长有肉刺,外表为酱褐色,看起来不怎么样可是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福海生产多种海鲜,浅海鱼深海鱼、大虾螃蟹、海螺、蛤蜊扇贝淡菜乃至于海蜇海带等等。

这些海货出水后简单蒸煮就能吃,甚至有的可以生吃——当地有句老话叫‘生吃螃蟹活吃虾、掉进海里淹不煞’。

可是海参不行,它刚出水生吃又苦又咸且特别劲道,像是盐腌过的生牛皮,难吃且嚼不烂。

要吃海参必须得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晒干卖给供销社,然后才能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海味八珍。

秀芳、凤丫等妇女在处理海参。

这些海参是中午送回来的,出水的海参不能久放,否则就会融化流失营养失去价值。

处理海参要先清理肠胃再上锅里过热水。

两个灶台都在烧着热水,有妇女烧火、有妇女清理海参肠胃也有妇女管过水。

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凤丫随口说道:“芳,你跟着支书听收音机又听到什么大事了?”

秀芳在给海参清肠。

她抓起一条圆滚滚、黑乎乎、硬邦邦的海参按在案板上,拿起一把刀子从它屁股里一捅,随着‘咕叽’一声响黑乎乎的海参肠子脱落出来。

这肠子里面都是泥沙,没有价值。

她随手扔掉并开口:“北高丽那边召开了人民会议。”

“说外国的事干啥?说说咱国内的。”烧火的黄小花擦了把汗说道。

秀芳将海参递给凤丫说道:“国内的话有个事挺新鲜,鲁省那里建起了许多叫塑料大棚的菜地,冬天也能长蔬菜、春天也能长,现在他们当地的城里已经吃上了韭菜、油菜、茄子、辣椒、鲜葱。”

黄小花不信的摇头:“现在哪能有油菜茄子辣椒?我不信,冬天那么冷,鲁省比咱这里还冷,咱这里都长不了蔬菜它那里能长?”

秀芳跟她争辩起来:“中央电台的新闻,这还能有假?”

一个叫来凤的妇女说道:“有没有跟咱相关的事?外面的事咱可管不了。”

秀芳说道:“也有,而且这新闻还跟咱现在的活计相关呢。”

“昨晚上我听一个专家在介绍海参,说这个东西可好了,性温补比得上人参,能补气养血、强壮体质、滋阴补阳,特别是适合上年纪的人吃。”

“上年纪的人坚持吃海参不光可以延年益寿,甚至能返老还童呢!”

黄小花笑了:“真的假的?返老还童?那寿星爷是吃海参吃的吗?”

秀芳点点头:“有这个可能,咱队里给寿星爷两天一个海参呢,反正海参现在金贵的很。”

“肯定金贵,”凤丫说,“现在上至人民大会堂请外宾吃饭、下至干部们请客吃饭都得有海参,你没有海参你就丢脸了。”

秀芳说道:“对,现在广播里还说,社会上有个东西叫海参魔力,说要想拉关系走后门那就得有海参,该办不成的事有了海参的通融也能办成——这不是好事,支书听了骂娘呢。”

其他人纷纷笑:“支书也骂娘?”

凤丫说道:“我听我男人说现在供销社的干海参要六七十元一斤,要是去黑市就更贵了,最少一百元钱!”

“真的?”黄小花惊呆了,“一斤海参一百元?我娘哩!”

有人不高兴的嘀咕道:“那为啥采购员来收咱的海参一斤只给二十元?”

秀芳说道:“支援国家建设嘛,咱农民都有派购任务,很正……”

就在此时!

一个响亮的声音突兀的传进了加工房:“喂喂!喂喂!咳咳!”

“各位社员请注意、各位社员请注意!这里是大队委,咳咳,我是咳咳,嗯,我是王向红!”

“在这里向大家通知一件事,嗯,向各位社员通知一件事,今天队里搞来了两筐萝卜,下工了各家安排个女同志过来领萝卜!”

“咳咳,重复一遍,我再重复一遍……”

听着这些话,屋子里的妇女们全愣住了。

秀芳下意识问道:“这是我公爹、这是支书的声音!怎么这么大?他在哪里说话能传到咱这里!”

凤丫叫道:“是大喇叭!这是大喇叭在说话!以前部队还在的时候他们有大喇叭,每次首长讲话就是这样!我肯定没听错!”

“可是咱队里哪来的大喇叭?那是电喇叭!”黄小花也急忙说话,“以前部队有发电机,咱没有呀!”

妇女们纷纷出门去看。

王向红的声音还在天涯岛上回荡:

“在这里我向各位社员通知一件事,今天队里搞来两筐萝卜,下工了各家安排个女同志过来领萝卜!”

在门外听这声音就更清晰了。

妇女们看到其他上工的人也出来了,都在难以置信的看向山顶方向。

凤丫猛的说道:“哎呀,锅里还有海参!快去捞出来,捞出来咱去大队委看看怎么回事!”

“可是文书还没有敲歇工钟呢。”黄小花担忧的说道,“咱要是无故歇工,让支书知道了一定会批评咱,说不好还要给组长告状呢。”

凤丫说道:“他爱咋样就咋样,反正我要去大队委看看怎么回事,要不然我心里猫抓狗挠的干不了活!”

其他妇女纷纷点头,最终决定一起去大队委。

她们将海参出锅收拾好放入盐缸里卤起来,这是为了去除水分。

盖上盐缸她们急匆匆出门绕路上山。

到了上山的路上发现好几支妇女的队伍,还有老人走在前面,原来大家伙都要去大队委。

这样凤丫等人心里更踏实,她们和其他工的妇女汇合在一起上山顶,发现大队委门口被一群孩童和老人给围起来了。

王忆知道一旦岛上通电肯定会引起轰动,可没想到仅仅是大喇叭喊了一下就把人全给惊动了!

大喇叭被用绳子吊在了支撑大铜钟的木杆上。

王东美耳朵里塞着布条扶着喇叭头。

这是王向红安排的任务,他着急想试用一下电喇叭,可是喇叭要能完美传音向全岛就需要合适角度,于是他便让王东美去人工调整角度。

王忆看到这一幕想起了小时候看到一些人在屋顶竖电视天线的场景。

不过那时候电视已经很普及了,并没有什么人会去围观这种事。

而此时不一样,孩子老人还有妇女,留在岛上的人正在络绎不绝的赶来,而且到来后纷纷发问:

“支书,这喇叭怎么回事?”

“这哪里来的电喇叭?哪里来的电呀?”

“噢噢大喇叭,支书爷你让我喊一声,我看看我的声音能不能跟你一样传遍咱岛上?”

“滚,小孩一边去,别没事瞎凑热闹!”

王向红背着手威严的看向满脸惊奇的社员。

他心里很得意,但脸上却是风轻云淡的表情:“行了、行了,你们别说小孩,你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在干什么?老人家不上工也就罢了,女社员们这是干什么?”

“还有小孩也走,你们正上劳动课呢,王老师,你不管管?”

王忆说道:“我这不是负责踩脚蹬子发电吗?”

“踩脚蹬子发电?这是什么意思?”凤丫着急的问道。

王忆笑道:“是这样的,婶子,支书走了供销公司徐经理的关系,然后给咱队里申请了一台电喇叭和一部人力发电机……”

“真的假的?”没等他说完众人立马七嘴八舌的嚷嚷起来:

“人力发电机?手摇的是不是?水花岛上有一台,以前老跟咱炫耀!”

“咱也有发电机了?咱也有电了?”

“我看见电灯泡了!一盒子的电灯泡,上面还写着字呢——安全用电,保障人身安全;节约用电,支援工农业生产!”

最后这句话引发了更多人的欢呼:“灯泡?咱岛上要用上电灯泡了?”

“而且是手摇发电机,这个不烧油不费钱,到时候轮流着来发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