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747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杨文蓉把正在后山放鸭子的杨会叫回来。

杨会进门后笑道:“队长、王老师、祝老师,你们都在这里呀?哈哈,我听我闺女说,你们想知道怎么做月饼?这个我真会,不过我去看了,王老师教的没问题……”

“你先说说月饼怎么做。”王向红将自己手里的五仁月饼掰了一块分给他。

杨会说道:“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把芝麻、花生、糖、肥肉、青红丝混作馅,搅拌均匀往糕粉里一包,放木头模子里一压一敲,表面再刷层油,进炭火炉烤,这样一块月饼就出来了。”

祝真学问道:“那配料怎么个比例?”

杨会哂笑道:“有啥比例啊?都是靠师傅手感掂量,没个定数。反正现在人对用料不讲究,有个甜味就行了。”

他吃了一口,立马一愣:“呵,王老师,你们做的这个月饼真软真香啊。真就是首都那师傅说的一样,月饼这东西得及早吃,刚出炉的时候是真软、真好吃!”

说着他又啃了起来,三两口吃掉一块月饼。

王向红跟着他的话也愣了愣:“啊?刚烤出来的月饼都这么软?”

杨会说:“当然了,刚出来的月饼能不软和吗?都很软和,队长这怎么了?这不对吗?”

王向红说道:“对、对,既然这样,看来咱们的月饼吃头就是要差一些了。”

杨会说道:“队长,你这话啥意思?咱这月饼吃头多好呀,嗯嗯,又香又甜、美味可口,天下最好吃的月饼!”

王向红解释道:“月饼太软,吃起来太快,老百姓不乐意买这样的。”

杨会笑道:“我听首都那位点心师傅说,咱这都是穷的,城里条件好点的人家,人都是买软和月饼吃,特别是广粤那边的软皮月饼,贵但是卖的好!”

杨文蓉便提议道:“队长、校长,我有个想法,或许咱们可以烤月饼去沪都卖,当点心茶食卖给沪都的人民,他们一定喜欢吃软的吧?”

王忆点点头。

月饼的主要卖场就是在沪都。

外岛的消费实力不行,比沪都那边要差远了,像是各公社各村庄的老百姓,中秋节过后就不会再舍得花钱买月饼。

不过月饼的比例还是要调一下,不需要用足量的花生油,少放点油让饼皮有个回油的意思就行了,那样月饼还能稍微硬一点。

但正如大家伙的感觉一样,月饼还是软了才好吃。

于是当天晚上给社员们发月饼,不管劳动力什么样,反正按照人头发放,一人一个月饼,就让吃个稀罕。

傍晚到了下工时间,出海的渔船纷纷归来。

强劳力们踏上码头后就吸着鼻子问:“你们闻见一股子香甜滋味了没有?真好闻,哪里的味道?”

“肯定是王老师那里又做什么好吃的了。”

“哎呀,学生娃们日子真好,王老师就是他们的大救星。”

这时候王向红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全岛:

“全队的社员请注意、社员们请注意,今天咱们社队企业的点心队烤出了月饼,咱们自己可以生产月饼了!”

“然后根据王老师和点心队同志们的建议,今天队里给咱们社员发点福利,一人一个月饼……”

“社员们请注意,这个月饼刚烤出来最好吃,你们放心的吃,这不是中秋节的福利。中秋节的时候还会发更多的月饼当福利,其中成年人是一斤、未成年人是半斤……”

听着队长的广播声,岛上四个组和码头上都有呼喊声,全队的社员轰隆隆的往寿星爷家里赶去。

赶着去排队!

同时社员们也去看热闹。

昨天他们就知道王老师帮队里买了一台月饼烤炉,可是那烤炉没有开火,就是个铁箱子,社员们去看了,发现没什么好看的。

结果到了今天,大家伙一下工发现那铁箱子开始生产月饼了,还能一人发一个饼来解解馋,这可就太好了!

很快寿星爷家门口挤满了人,一些跳脱的青年和调皮的少年挤不进去,直接爬到墙头往里看。

院子里也挤满了人,都在好奇的看点心队做月饼。

香甜滋味一个劲往外冒,整个院子里的空气都是甜滋滋、香喷喷。

社员们真是从小到大没有闻过这样香甜的味道,便纷纷使劲的吸鼻子。

他们一边看一边冲着房间里指指点点,把点心队的十个妇女给臊的手忙脚乱、不会干活了。

王忆领着徐横和孙征南组织秩序,但来凑热闹、来领月饼的人太多,他们三个人没用。

于是他只好招呼大胆:“你们民兵队干啥呢?都在等着吃了啊?赶紧过来搞一下纪律,分组排队、分组排队,都有,一人一个,不要挤啊!”

寿星爷在屋门口啃着月饼乐呵呵的说:“挤吧、挤吧……”

“这好日子,寿星爷你咋还骂人了呢。”有社员听到这话后尴尬的问道。

后面的人听到后便问道:“是不是寿星爷不想让点心队在这里烤月饼?没事,去我家,我把厢房收拾出来了……”

“放你老爷爷的屁!”寿星爷听到后扯着嗓子叫道,“我刚才说的是你们挤就挤吧,没事,使劲挤,给我把墙再挤倒了,然后给我……”

“呼啦啦……”

“我草!”

就在寿星爷说话的工夫,南墙墙头忽然往下掉落了石头和砖头,正要爬墙的少年惊呼一声跌落下去。

南墙还真被挤倒了上头一部分!

大胆一看这样不行,赶紧带着民兵队上来帮忙组织秩序。

他一看扒倒墙的是自家大儿子,抽出皮带就开抽。

王忆端出一大盘子的月饼,随便往外摸口味,反正四种味道的馅儿都很好吃,按组、按家口往外发月饼。

前面的人领到月饼后一上手就惊奇的问:“这月饼怎么这么软和?”

有孩子立马凑上去:“妈,我要吃月饼!”

领了月饼的妇女说:“回家去吃,回家用刀切开吃,要不然咬不动。”

孩子说:“没事,妈我知道怎么吃,把它含嘴里,慢慢就软和了。”

妇女骂道:“草,你是净长些吃的心眼子……”

也有人家拿到月饼就掰开分给孩子,跟着奇怪的问:“对呀,咱们队里的月饼怎么这么软?我记得去年我娘家给的月饼硬的跟石头一样。”

王向红正溜达着走来,听到这疑问声他乐呵呵的说:“刚烤出来的月饼它能不软和吗?”

他给社员们解释道:“刚烤出来的月饼就是软,城里人才能吃到刚烤出来的月饼,而且也不是一般的城里人能吃到这种刚出炉的月饼,得是在食品厂有关系的……”

“妈这月饼真好吃!真香真甜啊!”很快有孩子的叫声打断了王向红的话。

好几个孩子围上了分到月饼那孩子:“四斗,这月饼好吃吗?”

“我不馋,你给我一口尝尝,我不馋,我就是尝尝。”

“这月饼什么馅儿?怎么没有青红丝都是红彤彤的东西?”

一盘子月饼很快分完,拿到月饼、吃到月饼的人家越来越多。

拿到月饼后,社员们都是吃惊的说一声:“真软呀。”

等月饼进嘴,好滋味就来了!

寿星爷吃着月饼喝着茶水美滋滋,他吆喝道:“谁家小子给我扒拉倒了南墙?明天过来给我修好呀。”

王忆调侃道:“寿星爷你留着吧,我回头用月饼给你垒好它。”

寿星爷乐了:“那我能吃到猴年马月?”

王向红也乐了,说道:“这让我想念以前困难时期的事,当时水花岛那个刘大头,对吧?是他,他三年困难时期过去后,把家里存钱都买了红薯、晒了地瓜干。”

立马有老人笑道:“知道了,是刘大头,他晒的地瓜干又大又厚,拆掉了家里墙壁后,用地瓜干当砖头、用红薯泥垒了一堵墙对不对?”

王向红笑着点头。

那几年困难时期,真是把人饿害怕了。

一直到现在队里的大人都对饥荒心有余悸,每个经历过那年代的人都是心有余悸。

所以后来有个叫茅于轼的老XX鼓吹可以取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鼓动高层将人民的粮食袋子交给外国人来管,这真是其心可诛!

队里人欢天喜地的带着月饼回家,满岛飘荡的就不只是香甜滋味,还有月饼。

外队人已经习惯了王家生产队隔三差五给社员们发福利的待遇,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岛上发月饼他们并不吃惊。

这事是意料之中的。

但岛上还自己生产月饼、往外卖月饼,这可就是出乎预料了!

看着王家人高高兴兴的拿着月饼回家,外队人闻着月饼滋味也有点馋不住,就来打听这月饼的价钱。

天涯岛的月饼跟供销社里的价格一样,不一样的是不要票,只要一元二角钱就能买一斤。

有些外队人琢磨一下,咬咬牙决定买一斤回去。

毕竟马上是中秋节了,这两年大包干,多数人家的收入有所上涨,出去打工随随便便一个月能挣五六八十的,一块二一斤的月饼不便宜但也不是吃不起!

今晚有女排世锦赛的第一场淘汰赛,来看比赛的外队人不少,比以前看电影的还要多——

毕竟这是牵扯到国家荣誉的世界大赛,外岛人民很爱国,所以得知天涯岛能看比赛,晚上到来的人越来越多。

而看电影的就没人了。

因为看电影要给柴油,看电视机什么都不需要,来看电视不收钱也不收柴油汽油。

不管是谁,只要愿意给代国出征的铁娘子们加油,那生产队就欢迎!

这样倒是顺便促销了门市部里的商品,王忆得频繁补货。

不过今天外队人来买商品的人明显少了,他们去买月饼了,身上带的钱都去买月饼了。

开烤第一天,月饼好销量。

王东喜他们回来后满脸笑容,他们的销售额很可观,带去的月饼被哄抢一空。

压根不存在什么‘吃头不够’的问题。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月饼不要月饼票,今年供销社和百货商场的月饼供应量比前些年都提升了,自从改革开放,商品的供应量逐渐增加。

但还是要凭票购买商品。

像是月饼一直属于紧缺物资,老百姓要买月饼得有票——不过根据国家规定,中秋当天买月饼就不用票了。

每个时期都有一些不需要凭票购买的商品,比如冬天的大白菜、夏天的各色水果和蔬菜,现在国家都能满足供应,所以无需凭票购买。

今年月饼的供应量比较高,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所需,这样只能是中秋节当天可以放开票证限制让老百姓自由购买。

现在为什么不行?因为供应量只是比较高,不是供大于求,提前买月饼的人很可能是提前吃月饼,这样的话就得凭票购买,否则存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