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656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祝真学陡然想到了女儿!

他下意识看向孙征南,老脸上的笑意一下子给凝滞住了。

秋渭水在好奇的问:“计生用品是什么啊?”

一下子,办公室里的氛围跟祝真学脸上的笑容一样凝滞的厉害。

还好有人来救场。

王东方急急忙忙的跑来办公室问:“支书没在队里?还在县里?他是不是喝醉了?他酒量不行了,还爱喝酒,真是的!”

王忆笑道:“东方哥你这么说你爹,小心他回来知道后揍你!”

王东方说道:“我找他有正经事,他要是喝醉酒耽误了,那他凭什么揍我?”

王忆问道:“什么正经事?”

王东方说道:“嗨,王老师你在也行,你现在是二把手,一样能管事——我们在海上发现了一个墨鱼群。”

“然后我赶紧回来找支书想要让他调兵遣将,咱们得赶紧去拖墨鱼啊!”

漏勺高兴的说:“我草,碰到墨鱼群了?好家伙,正好处暑了天气凉了,再过几天要白露了,可以晒鱼鲞。”

“咱队里要是捕捞上它一批墨鱼,这家伙可以晒好些鱼鲞了!”

王东方也高兴的说:“谁说不是呢?所以王老师,你赶紧下令,指挥社员们行动吧!”

王忆这边眨眨眼。

行、行动?

我行不行啊?

他赶紧说道:“东方哥,我不是逃避劳动啊,听你意思是要我指挥捕捞墨鱼?可我没见过这捕捞作业方式呀,我怎么指挥你们?”

王东方说道:“很简单的,到时候让、让……”

他在屋里扫了一圈。

心里头就一个念头:

满屋都是英雄汉,不堪一用是书生!

他问道:“大胆回来没有?文书呢?草,都没有回来啊?都喝醉了啊?”

王忆苦笑道:“都跟你说了,他们中午头没喝酒,是晚上还要营业,所以今晚他们得等到餐厅营业结束才能回来。”

王东方挠挠头说:“这可怎么办?咱这里的海是穷海,碰上一次墨鱼群不容易,不能放它们跑吧?”

他想了想,最终下定决心:“那只能让寿星爷出马了!”

王忆被他的话给吓到了:“别乱来,胡闹啊,海上行船多危险?寿星爷年纪大了,有个三长两短支书真能揍得咱一个生活不能自理。”

“这样吧,我去找小爷,小爷肯定也懂得怎么指挥下网捕捞墨鱼。”

他去王祥高家院子里,此时王真刚老爷子正在拿着凿子搓木头,搓的木片花纷飞。

等王忆讲明来意,他没有废话直接说:“走!”

他们到了码头上,王东方站定不动,看向天涯三号。

王忆说道:“还愣着干什么?渔汛不等人啊,走!”

王东方指着天涯三号试探的问:“开这艘船去吗?”

王忆斜睨他:“你敢开你爹的命根子去出海捕鱼吗?”

天涯二号和天涯三号都是渔船,可王向红对这两艘船视若珍宝,天涯二号到手后一度成为客船,只用来拉社员出行而没有出海开展捕捞作业。

终于天涯三号到来,这才有了天涯二号出海作业的安排。

但天涯三号取代了天涯二号的客船地位,现在用来拉载乘客,而不能用来开展捕捞作业。

王东方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听了王忆的话后顿时丧气了,说:“那我叫你出来有什么用啊?”

王忆惊愕的问:“额,你什么意思?你不是让我来指挥捕捞的吗?”

王东方失望的说:“王老师,你想想,我能不知道你没有捕捞过墨鱼这回事吗?你没有捕捞经验,我找你出来指挥什么呀?”

“我找你其实是想让你主持开天涯三号!”

王忆没想到这浓眉大眼的竟然想陷害自己。

他要是开走天涯三号去捕捞了墨鱼,王向红肯定不会有大意见,毕竟是为了生产队的捕捞作业。

可肯定会唠叨自己,毕竟这渔船现在就是他的心头好,如果说天涯二号是黄脸婆的正妻,天涯三号就是油光水滑的小妾。

王真刚听着两人的絮叨摇摇头,说:“渔汛不等人,赶紧出海!”

他们还是得划船摇橹的进行作业。

有几艘渔船一起回来了,正在改装准备捕捞墨鱼。

浮板、桁杆、沉子纲、叉纲、吊链等等,一系列专属渔具被安装上渔船。

捕捞墨鱼群用的是拖网,这种拖网是八十年代外岛私人或者队集体这种级别的捕捞单位所能拥有的最高级渔网,具体名字叫单船底层桁杆拖网。

这拖网挺大,网形呈现囊袋形状,网口上沿装有横杆和浮板,以维持网口水平扩张。

然后拖网下有沉子纲,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坠着渔网下沉的东西,当然它不是简单的沉子,它是一个机械构件,上面还装有滚轮。

为了更好的进行捕捞,为了容纳下更多的鱼获,拖网的腹部还装配了浮板。

不管网口还是网肚上的浮板都可以根据捕捞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数量。

王真刚指挥一些强劳力把大船换小船,换成三人作业的渔船。

他知道王向红一直有培养王忆当生产队下一代接班人的想法,所以也跟王向红一样,抓住机会给王忆介绍海上作业工作:

“今天有小潮汛,是捕捞墨鱼的好机会,咱们用三人船来进行捕捞,你看三个人一艘船、一顶拖网,到时候一个人摇橹、一人个划桨,还有一人根据海底情况控制曳纲来拖曳渔网……”

有人急匆匆过来说:“东方,这次抢墨鱼汛谁来指挥?是王老师吗?”

王忆挺起胸膛说道:“不错,是我协助小爷指挥。”

这汉子便对王真刚说:“小爷,咱人不够,这次凑巧碰到了个大墨鱼群,民兵队和一些强劳力被带去县里开饭店了,有劳动力缺口。”

王真刚果断说:“轻劳力中一百二十斤以上的跟着出海,不论男女!”

王忆去把孙征南和徐横叫上了,秋渭水和杨文蓉两个姑娘很有集体感,说:“我们也参加捕捞工作!”

杨文蓉还去把老爹给叫来了。

杨会一路走一路摇头:“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真是养囡养强盗啊,你说我一个养殖员,怎么还要出海去参加抢渔汛?”

第329章 齐上阵,拖墨鱼

捕捞海蜇叫撩海蜇,捕捞墨鱼叫拖墨鱼。

这都是有渔汛的,一旦赶上渔汛期往往有大收获。

但还是那句话。

外岛的海是穷海,即使渔汛期也不容易碰到大鱼群过境,吃不上硬菜,顶多喝点汤水。

像海蜇的渔汛期还行,海蜇一旦进入汛期散布四海,墨鱼呀黄鱼呀带鱼呀就不行了,外岛也有鱼群出现,却无法随随便便就碰到鱼群。

墨鱼汛其实早就开始了,已经开始一个夏天了。

当地有农谚说,“立夏连日东南风,墨鱼匆匆入山中”。

这话就是说在立夏季节,外海连续吹刮东南风,会使水温上升,水流自东南外海向西北岛屿沿岸。

此时乌贼正值产卵时节,卵要附在水中礁石上,加上乌贼本身游动能力很弱,它就随水流游到礁石边上——这里的‘山’说的就是海底礁石,也可以说是海底山。

另外还有农谚说,“立秋打暴,乌贼抛锚”,“暴”在渔业上是指海上刮偏北大风,“抛锚”自然就是说乌贼停留在原地。

在立夏季节,乌贼原来是随水流到礁石上去产卵。

当到了立秋时节开始刮起西北大风后,乌贼移动速度减慢,也不易集群,待在海底好像抛锚了一样。

所以立夏立秋都是捕乌贼也就是墨鱼的好时节,最近几个月的平日里,天涯岛的强劳力出海都有捕获到墨鱼,只是捕获量比较小,没什么意思。

这次是有人摇橹放网偶然发现了一个大墨鱼群,便赶紧回来喊人了。

现在墨鱼是发现水温降低开始往南海迁徙,所以它们会聚集成大群。

再等几天到了九月中旬,那温度进一步降低,到时候墨鱼们立夏产下的卵会孵化,幼鱼便会跟随着成鱼群的踪迹往南海转移。

下午天气很好,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一艘艘大渔船小渔船的便出发了。

小渔船是捕捞船,大渔船是承载船,各有分工。

王忆负责摇橹,王真刚在他旁边给他讲解说,这捕墨鱼的作业形式其实很多,有张网、对网、墨鱼拖等。

其中墨鱼拖就是拖网捕捞,很多人以为拖网是西方的舶来品,这大错特错了。

拖网是中国传统捕捞网具中的长者,像是捕捞墨鱼就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拖网作业形式。

一直到现在外岛还有一些渔家采用这种作业形式,现在他们面前就有这种渔网。

王真刚拿起一面来给王忆看,渔网上端是两根竹竿,这是桁杆,网下面的底盘有根沉子纲,然后装有滚轮。

他给王忆介绍说:“这种渔网为什么说是咱外岛渔民能拥有的最贵网具?”

“因为以前的古代没有铁轮,渔民直接用好些铜钱穿上去当滚轮用,让拖网在海底的礁石层上滚动。”

王忆一边摇橹一边听,听到这里他奇怪的问:“古代渔民没什么钱,他们怎么舍得用铜钱当滚轮——这样几个铜钱可没有用,得有好些铜钱才能充当起轮子作用吧?”

同船的王东方说:“我少年时候跟着我爹去参观一个大合作社,那社里当时就有这种铜钱拖网,好家伙,最大的一副拖网的沉子纲上有四千多的古铜钱!”

王忆赶紧问道:“那咱们队里有没有这种拖网?”

这么多的古铜钱!

真得说一句好家伙,这里面肯定会有数量稀少、在22年很值钱的铜钱。

受制于经验和眼力劲,他还没有去特意收过铜钱。

另一个铜钱这东西好保存,只要老百姓放在家里的木箱里头,那完好保存到22年轻轻松松。

可是拖网上的铜钱不一样。

捕捞墨鱼的拖网为什么要有滚轮,因为墨鱼会在海底礁石或者一些海澡海草上产卵,这是它们的习性,必须得鱼卵固定在这些地方让它们慢慢孵化。

拖网沉子纲上的铜钱起到的是滚轮作用,海底礁石多粗糙,滚轮在上面日积月累的转动,会磨损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