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5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说道:“我赊给她一些粮食,她挺高兴的,婶子你过来干啥?”

凤丫说道:“哦,这样,明天我姨家的小表妹要来家里做客,她是城里人,念书有文化,你也有文化,所以你过去一起吃个饭。”

王忆没明白她的逻辑。

是让我去作陪?

他有心想问问,然而凤丫已经走了。

领到粮食的很快都走了。

队里只有一台石磨盘,家家户户买了玉米、买了高粱、买了麦子都要去排队等候磨粮食。

等到他们都离开,黄小花领着孩子小心翼翼的到来。

她手里攥着个手巾,手巾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整整齐齐的钞票。

面额最大的是一张五百元,全是繁体字,背面有‘中國人民銀行’和‘伍佰圓’的字样,中间是一台起重机。

五百元的只有一张,其他币值要小一些,带万里长城的二百元、红色有轮船的一百元、红色带工厂的一百元,还有小额的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等等。

合计起来总共的一千二百元左右。

王忆把钱收了起来。

回头放到论坛,连同自己手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起去问问价钱。

黄小花带上粮食高高兴兴的离开。

王忆领着大迷糊去把大叶海苔摊开晒至,然后准备做晚饭。

民兵队十个人都在他这里上工,人多手快,一个下午已经把听涛居的屋顶给修好了。

按照规矩,王忆要管饭。

民兵队的壮劳力们愿意来修屋顶也是冲着这顿饭,他们知道跟着王老师能吃肉喝酒。

现在岛上全队人都知道了,王老师工资高、生活水平高,他吃的跟城里人一样,顿顿有精粮、细粮,没有大肉但有大油。

人手不少,王忆提前准备了一个5升桶装的白酒,市场上最常见的红星二锅头,这一桶一百块,用来招待民兵队这帮子粗蛮老爷们最合适。

菜不用精细,重盐重油即可。

炉子还在燃烧,他准备炖个酸菜肉丸锅。

时空屋没有电力,冰箱冰柜不能用,他没有买肉,而是买了一些罐头和真空包装的肉食品。

这些肉丸是干炸又真空包装而成,保质期有十五天。

另外他也在市场买了桶装的猪油和鸡油,这东西都便宜,五斤装的一大桶猪油是六十块,保质期很长,阴冷地方能存一年。

酸菜这东西必须得下重油,油水少了不出香味。

王忆准备了十斤酸菜,他倒入了半桶猪油。

下猪油融化了立马出浓郁的香味,他撒上葱花姜片扔了一把干辣椒,倒进酸菜反复的炒。

炒的油乎乎了加水炖,放丸子放粉条,这就是一锅硬菜了。

而且他不是简单的清水炖,他往里放入了大盒的浓汤宝。

这一招是他跟一家菜馆学的,那菜馆不是东北菜馆可炖酸菜做的却很好吃,汤尤其美味。

菜馆老板声称是用祖传老汤和大骨熬汤给吊的味,结果王忆偶然间看到他做炖酸菜是往里加入浓汤宝……

新奇的世界就这样打开了!

除了这一锅酸菜炖丸子他又做了鱼虾,全是红烧的——很简单,放红烧酱料。

他提前准备了两只真空包装的扒鸡,油炸了一大盘花生米,煮了些黄豆往里加了大料撒了盐,简单却是下酒好菜。

老黄摇摆尾巴兴高采烈的坐在他身边,规规矩矩的抬着头、吐着舌头,从不探头竖鼻子的闻,更不死皮赖脸的抢。

王东阳喜欢狗,他擦着手进来说道:“真香啊,嘿,王老师,你家的老黄真是流浪狗?你看它多本分,比我家那条本分多了。”

“对,我今天看见了,老黄老老实实可有分寸了,咱岛上的狗跟它一比都是疯狗!”名叫王东义的壮汉在门口说道。

王忆伸手撸了撸狗头笑:“我能说什么?只能说狗性随主人,所以你们发现自己养的狗是疯狗,那别老是往它们身上找原因,得扪心自问、审查自我!你们要反思!”

他又问:“对了,岛上治安这么好,夜不闭户,为什么还有养狗的?”

“因为要堵兔子呀。”王东义说道,“咱天涯岛上有兔子,年年入冬都能堵几只。”

“还有就是可以抓鸟,过几天暖和了,王老师你看着吧,有的是鸟来咱岛上歇息,到时候给你打一头大雁吃。”

大迷糊闻声而来:“有大雁吃?给我留一口?”

王东阳翻白眼:“没有,秋天才有!”

大迷糊说道:“大雁肉可香了,它腿比鸡腿还好吃!”

“没有王老师炖的这锅菜香。”大胆也进来了。

他掀开锅盖,有热气跟蘑菇云一样冲天而起,香、辣、酸,开胃!

学校里桌子都是固定的,王忆便找木板拼凑起来,他这里碗筷不够,民兵们各自回家拿回自己用的。

大胆还把他小儿子给带过来了,讪笑道:“小崽子在家不安分……”

王忆说道:“够吃!”

刚回来的王东义听到这话转身回去领自家孩子。

大家伙互相调侃,但都理解。

这顿饭比他们过年饭还要丰盛,有鸡有肉丸子,鱼虾不稀罕,可红烧的鱼虾就稀罕了。

太阳落山,海风瑟瑟海水红。

有春归的鸟儿列队成群北飞,经过外岛它们盘旋落下,山上总有清脆的鸟鸣声传来。

家家户户炊烟起。

海风把饭香味带遍了全岛。

最香的味道在山顶。

大迷糊煮米饭。

王忆给众人倒酒。

大胆踢了王东峰一脚。

正在从扒鸡身上寻找鸡腿的王东峰赶紧站起来:“王老师我来倒——我草,这么多酒?”

王忆说道:“我只准备了散酒,大家凑活着喝。”

“这可不是凑活,这是好日子。”王东义说道。

渔家汉子嗜酒,都有好酒量,因为冬天出海捕鱼太冷了,而且他们还要下水扎海参捞鲍鱼,没有酒来暖身子压根遭不住。

这也是岛上壮劳力们一年赚钱不少却家里存不下的缘故,不光要买口粮养活一家人还要买酒喝!

他们都用吃饭的碗来装白酒。

一倒就是一碗。

这样一圈转下来,一大桶白酒顿时空了……

第54章 城里亲戚下乡来

阳历四月已经过了好几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外岛刚刚经历了一场春雨。

老话说的好,天落雨,海生雾。

清明春雨之后连续几天早上都有雾气流转。

海上春雾在流转。

凤丫早上起床拉开门去看了看,一轮红彤彤的日头缓缓的在东方升起,带起一片红霞,温柔的照耀着海与岛,染红了海上缓缓飘泊的雾气。

邻居王祥友的媳妇赵绿萍在门口晒大叶海苔,看见凤丫后说道:“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坏了,这两天怕是又要下雨。”

凤丫说道:“不稀奇,春天是娃娃脸,说变就变。今天天气行,我姨家今天过来,正好。”

赵绿萍问道:“那大胆不得去接接他们?大胆人呢?他以往不是起的挺早吗?昨天早上天不亮我看他就去起鱼笼了。”

凤丫翻着白眼往身后屋子里指了指:“跟个死猪一样还在睡呢。”

“昨天他领着修校舍,王老师请他们喝酒,喝的不少,醉醺醺的回来了,一觉睡到现在,今天还要去修呢。”

她看看赵绿萍晒的大叶海藻问道:“嫂子,你晒这个做什么?你也要补补屋顶?”

赵绿萍摇摇头:“不补,是我家老二的小子现在跟王老师念书,王老师说捞了这东西有奖励,能换江米条能换糖块,我给他晒上点。”

凤丫说道:“王老师真气派,他大方,昨晚我听我家三子说吃上了鸡腿,那鸡腿软乎乎的连骨头都能嚼下去呢。”

赵绿萍狐疑:“小孩那牙齿能嚼的了骨头?”

凤丫急忙说道:“叫爬鸡,都爬稀巴烂了。娃他爹给我捎回来一块鸡背,带着骨头,真就烂糊的跟啃生地瓜一样,没注意嚼着吃掉了!”

听到这话赵绿萍顿时惊讶了:“还有这样的鸡肉?噢,我知道了,跟酥鱼一样,骨头都酥了!”

“对,骨头酥了,我听娃他爹说这是一个叫安德的地方的名吃,人家那里做这个有名的,往首都卖呢,大会堂里开国宴也有这道菜。”凤丫将昨夜刚听来的话半炫耀的说出来。

赵绿萍惊叹:“这是王老师在首都买的吗?首都就是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凤丫跟着感叹。

太阳越来越高,海雾开始淡薄。

凤丫站在门口往海上看了看,确定今天是个好天气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把自家老爷们给叫起来。

大胆起来摸了块报纸撕成的卷烟纸卷出个烟炮仗塞嘴里。

凤丫见此很不高兴:“刚睁开眼就抽烟,咋了,你是烟囱成精?”

大胆嬉皮笑脸的上来伸手摸她:“我不是烟囱成精,我是长了根烟囱……”

“滚,一天天的没点正行。”凤丫不高兴,“上次美妮来不是说了吗?城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抽烟有害健康,你看你睁开眼就抽烟,不要健康了。”

大胆见缝插针在她胸口抓了一把,然后曲起膝盖伸手抠脚:

“科学家懂个屁?他们研究什么了?让他们来研究研究寿星爷,寿星爷每天起来不出被窝先来一袋烟,每天睡觉下了被窝又是一袋烟,结果活到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