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56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东喜讪笑道:“你说。”

“鱼肉该吃了,已经煮老了!”王忆说道。

大胆顿时怒视王东喜:“你说吃个饭你唧唧歪、唧唧歪,这下好,鲜肉都煮成老批了!”

王忆捞鱼肉吃。

这火锅底料味道很霸道,野生鲜鱼确实是鲜美,可是在麻辣中还是迷失了自我。

另一个鱼肉煮的时间长了一点,口感稍差。

后面王忆倒入鱼肉滚沸几下子就开吃。

海鱼不用担心寄生虫问题,造就完事!

外面寒风吹、冷雨飘,屋子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王忆举起酒杯,三人喝的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老黄突然站起来往外看,王东阳嚷嚷道:“王老师你家里吃啥呢?真香!”

王东喜赶紧冲出去:“闭嘴!小声点,你这是打算搞演讲啊?”

大胆嘀咕:“狗鼻子。”

王忆添了一双筷子。

王东阳讪笑道:“我可不是来讨饭吃,我是想过来买白面,明天家里就来亲戚了,今天晚上得把面带回去——我跟支书申请过了,这里有条子。”

他一手握着一张纸条一手拎着一小袋土豆。

土豆是好东西,王忆当场洗了打片扔火锅里涮了起来。

他把筷子递给王东阳,王东阳吃的稀里呼噜:“哎娘,好吃,嘶嘶,真香哈,真香!嘶嘶,辣,辣香辣香的!”

王忆屋里有面条,鱼肉不填肚子,他又下了两斤挂面进去。

这可是两斤干挂面!

但大迷糊、大胆四个人愣是给造出来了!

连火锅汤都喝掉了!

吃饱喝足大胆解腰带,他满足的打了个饱嗝说道:“他娘的,好吃还得是面,鱼肉不顶事,滋味也不行,就不该吃黄鱼,有条件的不吃这玩意儿。”

“对,面条跟这个真绝配,没比面条合适的了,这吸饱了汤汁的面条,美,真美!”王东阳赞叹。

王东喜叮嘱道:“出去别漏嘴,让支书知道咱吃这个,那等着他搞批斗会议吧!”

王忆说道:“你们要是爱吃的话,不下雨了一起过来上工给学校修屋顶,面条我管饱,好酒好菜少不了。”

三人满口答应。

大胆和王东喜满意的离开,王东阳掏出一卷毛票递给王忆:“王老师,面粉是平价吗?要是的话给我家来二十斤。”

王忆说道:“平价,文书给查的价,一斤两毛。”

这一卷毛票是四块。

最大额是五角,主要是一角和两角。

文书从库里已经拿来了一杆老秤,这个王忆无师自通,拎起来称出二十斤,说道:“秤杆高高的,行吧?”

王东阳高兴的说道:“行,平价粮还有啥不行的?”

他凑在煤油灯前看面粉,又赞叹一声:“真白真细,这绝对是70粉。”

70粉就是富强粉,全麦只有百分之七十能用来磨出的面粉,也有的叫特制一等粉或者精粉,价格偏高、口味更好,在这年代算是奢侈的食物了。

王东阳将面袋子系紧塞进怀里又用塑料布捂住,高兴的说道:“我那个表姐总看不起咱乡下,这次我让她知道咱乡下也吃得上70粉,看她还敢不敢瞧不起人!”

他哼着歌离开,大迷糊关门准备睡觉。

这时候王忆才把烧鸡端出来:“你没吃饱吧?吃这个。”

刚才大迷糊一直忙活着收拾鱼,今天吃的比往常少。

大迷糊嘿嘿笑,抽出鸡腿使劲咬了一口,顿时满足的坐在了铺盖卷上,这一口下去咀嚼了好久才咽下。

这场雨又下了一夜,停雨之后阴云散开,太阳重现,王向红开始点人出工来修屋顶。

以往给集体修屋子这种活没人爱干,因为工分少——修屋顶风吹日晒还要爬上爬下很累也需要技术,按理说这得给评高工分。

问题是这是给集体干活,这年头讲究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要体面的主动要求给自己评低工分。

如果有人不想体面?那集体会帮他体面!

这种情况下强劳力也只能拿10分,远远不如去海上摇橹。

但这次不一样,大胆领着民兵队主动包圆了,全是王东阳王东峰等年轻力壮的小伙或者王东义这样膀大腰圆的汉子。

王向红提醒他们说道:“跟以前一样,还是8分和10分的工!”

大胆说道:“支书,咱娃娃们在这里上学念书呢,别说给10分的工,就是不给分咱也得干!”

“对不对,同志们?”

民兵们齐声喊:“对!”

王向红见此高兴的笑了:可以,队里的同志觉悟越来越高了,这有了学校有了教师就是不一样,整个大队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第51章 到来的邮递员

天涯小学十座房屋,如今屋顶都漏水了。

大迷糊前几天一直在捞海草、晒海草。

他捞的海草在当地叫大叶海苔,王忆研究了一下,学名应该是大叶海藻,叶片挺大,生长在浅海一带。

不过大迷糊要捞海藻并不是去浅海捞,海藻扎根很深,靠人力拔是拔不动的。

他是在河岸处捡,这些大叶海苔的叶子大且多,在大风大浪的天气下会席卷成团,然后被海浪连根拔起拍到岸上来。

大叶海苔名为海苔但不能吃,只能晒干了修海草屋。

当地房屋多是这种海草覆盖。

盖房时候会有大工将晒干的海草捋顺了,一片一片的盖在屋顶上,再分片用破渔网给罩住,再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给压住,上面继续盖上海草层,海草层上继续罩破渔网。

就这样一层一层的覆盖起来,所以海草屋的屋顶都很厚实。

收拾的时候要找到漏水破损处,将附近的海草一层一层揭开,破损处的海草层要全员替换。

大迷糊捞的大叶海苔不够多,补一补听涛居没问题,想要把学校的屋顶都给补上那是妄想。

大胆踩着梯子爬上去看了看发现整个校园教室的房屋都破损老化严重,小修小补没用了,得翻新大修。

这样民兵队来上工不止要修补屋顶,还得去捞大叶海藻,他们得自己提供原材料。

大胆将情况汇报给王向红。

王向红来找王忆:“王老师,咱小看了重启学校的困难处境,校舍的屋顶都要修补!”

“不修补也能凑活用。”大胆补充道,“那就用塑料布铺盖缺口再加上大叶海苔压实,应该也能顶两年。”

王忆问道:“支书的意思呢?”

王向红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长远的事,咱们既然重启了学校、你既然回家乡搞教育,那咱就得把眼光放长远,索性一口气把学校好好修一下。”

“所以我提议这个周先不上文化课了,先上劳动课,让学生娃们去捡大叶海苔,到时候分批次把所有校舍屋顶都翻修一遍,你觉得呢?”

王忆说道:“我觉得支书的想法很好,但还可以更好一点,那就是屋顶要修、门窗也要修!”

“不光要修补还要装修,像城里一样进行装修,教室里有黑板画、有图书角,让咱们王家的孩子有尊严的去学习!”

王向红和大胆都呆住了。

两人对视,一起眨巴眼。

然后王向红说道:“王老师,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犯了左倾冒进主义错误,咱没有那个条件。”

王忆斩钉截铁的说道:“没有条件咱就创造条件,有困难咱就解决困难,伟人说敢教日月换新天,那咱们不敢将学校换新面吗?”

王向红背着手转了转,问道:“王老师,图书角需要图书,做黑板报需要彩粉笔,修理门窗需要玻璃,这些东西哪里来?”

王忆说道:“我来负责,我发动我的大学同学,让他们一起支援咱们学校建设!而且我沪都那个同学的父亲也许诺过我,愿意协助咱们农村发展一座新时代学校,是时候让他履行承诺了!”

王向红盯着他问道:“能行?”

王忆说道:“绝对能行!”

王向红下定决心,说道:“好,上次我去县里给王老师报资料的时候,教育局的干部说国务院发布了一项通知,叫《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

“《通知》里头说了很多事,其中一件事就是不能让学生们住危房,要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学习,我认为这件事跟王老师的建议是一致的,那我尽快去一趟县里,看看能不能申请一部分资金。”

王忆说道:“支书,其实修学校不是什么大工程,困难会有但不会多,所以我想不用学生们去捡海苔了吧?第一是耽误学习,第二是海边风大浪大挺危险的……”

“这有什么危险?”王向红打断他的话,“要不是天冷,这些崽子早一个个的跳水里去摸鱼逮虾了。”

“至于耽误学习更是说不上,反正一个礼拜有三个下午的劳动课,就当是把劳动课提前了。”

大胆说道:“我看行。”

王忆看看山下的海岸。

惊涛拍岸。

浪花倒卷。

已经有不上学的孩子在打闹吆喝了。

这年头渔家的孩子当猫狗养,能活下来就行。

不过王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做了要求,只有风和日丽的天气下,学生们抽出半个下午时间去海边捡海苔,大风浪天气和上午还是要学习的。

他刚用糖块建立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兴趣,要是接连几天光劳动不学习,这兴趣很快会消散。

上午学生们正常上学,王忆设置了课程表,开始教他们上算术课。

下午学生们按照大带小的组合前往环岛海岸捡大叶海苔。

天涯岛的海岸线很长,环岛一圈都是海岸,但其中沙滩很少,只有二组和三组之间有个小海湾叫月牙湾,这月牙湾有一圈白沙滩,其他地方都是礁石滩。

他们去的是礁石滩,一些长着打野片的海藻散布在上面,学生们挽起裤腿开始捡。

混在人群里的老黄看了看,也低头用嘴叼起海藻往回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