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546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进一步介绍道:“我同学在信里跟我说,其实在76年的时候津门石油化纤厂建成投产,它就专门负责生产化纤涤纶,再用涤纶织的确良布。”

“为什么呢?因为咱们国家粮食紧张,的确良布里没有棉花成分,它是化纤布,这样就可以腾出棉花用地来种粮食,这样增加粮食、蔬菜的产量。”

“从76年到79年或者说前年的80年吧,咱们国家投建了好几个厂子,从国外进口化纤设备来生产的确良布。你们自己想想,是不是这几年的确良布一下子多起来了?”

听了他的话妇女们纷纷点头。

她们相信了王忆的话,这样子就排成两条队伍了。

一条队伍卖鱼干,一条队伍扯花布。

王忆问:“现在我和大国忙不过来,嫂子婶子你们谁手巧?手巧的进来帮我量花布扯花布吧——王丑猫,你快去把大钊叫过来做登记。”

王丑猫一抹鼻子赶紧跑。

秀芳自告奋勇,说道:“我来扯布,我的手艺还行,对了二猫啊,你把老高叔叫过来,老高叔量起尺寸来又快又准。”

王忆笑道:“老高叔一个木匠,还会捣鼓花布呢?”

“只要是量尺寸的事,他都有谱。”凤丫说道。

秀芳给黄小花先扯了两米的布,黄小花笑道:“我去县里的时候看见了,都是领导还有知识分子才穿这个的确良,现在咱也穿上了。”

“到时候你拾掇拾掇,找王老师借一支钢笔插胸口的口袋里,哈哈,你也成女知识分子了。”

“我不行,我这脸黑的跟驴屎蛋子一样,人家一看就看透我本质了。”

妇女们说说笑笑,王祥高后面也来了。

他自己带了一把尺子,过来一甩就知道长短,非常精准。

问清楚价格后他也大吃一惊,说这布的价钱这实惠,然后他给自己家里先割两米八。

凤丫问道:“老高大哥你这年纪了还买的确良干什么?”

王祥高说道:“我这年纪了不能买吗?的确良,的确凉,现在天气这么热,我不得凉一凉?”

“哟,老高叔你这是老来俏啊。”秀芳调侃。

王祥高听到这话后认真起来,说:“其实是给墨斗扯的,我一把年纪了还用啥新衣裳?”

“两米八的布你给墨斗做多少衣裳?”妇女们奇怪。

王祥高笑道:“墨斗谈了个对象,我寻思着外面不是都传咱生产队落后吗?我让墨斗送女同志一身的确良的花衣裳,让外队的看看咱哪里落后。”

青婶子说:“好家伙,你是为了儿媳妇真下本钱了。现在就是城里青年谈恋爱也不舍得拿的确良衣裳做礼物,顶多订婚的时候送一身,那已经是顶有面的事了。”

她们聊着天,队伍开始散去。

过了一阵黄小花回来了,给王忆送了一提篮的野菜:“家里丫头这两天弄了点苦菜子、马齿苋,都是精挑细选的嫩菜,我看你这里有甜面酱,蘸着吃挺好吃。”

“王老师要吃野菜那去找苏子叶吧,现在是苏子叶当季好时节。”有人出主意。

黄小花笑道:“我家里就有苏子叶,可苏子叶不能洗洗吃,那最好腌着吃,王老师不一定有那工夫。”

王忆琢磨着说:“苏子叶?这个东西包烤肉吃好像很合适?等给我弄点吧。”

黄小花听到这话说:“行,现在苏子叶多,你爱吃我让丫头给你去扯点。”

王忆说道:“嫂子你们先别急着走,我这里也有吃的,你们尝尝怎么样。”

黄小花给他倒下野菜摆摆手:“我就是过来给你送点不值钱的东西,怎么还能吃你的?”

王忆说道:“我这个也不值钱,你们还不一定愿意吃呢——是我自己做的海凉粉,用鸡毛菜煮出来的,昨天其实就煮好了,但下午在冷库没凝起来,昨天晚上凝了一晚上才差不多。”

他昨天煮了两锅子的海凉粉。

如今都已经凝好了。

石花菜被煮化的差不多了,不过总有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沉淀在锅底。

王忆把它给倒出来,锅底直接用刀给剖掉。

他扔给了老黄。

老黄舔了舔毫无兴趣,又让给了四个小奶狗,小奶狗吃着玩,倒是吃的怪开心。

绿豆凉粉是漂亮的绿色,海凉粉是黄褐色的,并不如绿豆凉粉那么漂亮。

但它味道要比绿豆凉粉更剔透。

看老黄的反应就知道了,这东西没有任何滋味。

全靠调料来整合味道。

王忆用蒜泥、香菜、黄瓜丝、小米辣来当配菜,放入香油、盐、醋、生抽来调汁,最后撒上点海米碎、白芝麻,这样一混合有红有绿有白色,那就漂亮起来了。

他拌了一盆子尝了尝。

口感凉丝丝,味道挺可口。

还没有回去上课的孙征南喜欢吃这一口,他吃到后端着碗蹲在地上开心的吃了起来,说:“比凉皮还好吃。”

黄小花舀了一碗后尝了尝,笑道:“鸡毛菜怎么还能变成这个东西?真稀奇呀,味道挺好的,蒜泥味道有点冲。”

王忆说:“这个凉菜全靠蒜泥来提味,你们习惯了就会感觉它好吃了。”

王向红跟着吃了一碗。

反响不如吃凉皮那样热烈。

不过他也觉得这东西在夏天是好凉菜,因为味道比凉皮还要凉丝丝的。

王忆感觉外岛人对生大蒜比较抵制,这样可以用辣椒油来拌,但大蒜相比辣椒油要更有凉爽感,其实跟凉粉更搭配。

于是看到社员们对大蒜不感冒,便换上了辣椒油。

这小味儿挠挠的,一下子就出来了。

海凉粉立马开始受欢迎,只要调上点辣椒油和醋来起味道,他们觉得酸辣开胃又凉爽,跟凉皮一样都是夏天的好东西。

王向红也喜欢这味道。

他吃过辣椒油拌海凉粉后,立马去组织强劳力们出海潜水捞石花菜。

不过相公滩一带需要避开,金兰岛上回学的遭遇让他心有余悸。

一个好好的汉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突然之间就没了,只留下一家子老小,这种事想想就让人心有戚戚。

中午头的吃过饭,孙征南和徐横还是得回县一中。

他们两人收拾了东西喊上秋渭水。

秋渭水是跟着叶长安一行人回来的,她回来倒不是要跟王忆腻歪,而是专门拿王忆最近刚写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稿子。

她现在是王忆的头号书粉了。

三人汇合,准备跟随销售队一起去县里头。

意外之客却突然而至。

是石红心来了。

石红心自己摇橹来了,当时徐横、孙征南和销售队里的几个男人正在树荫下吃着西瓜吹牛。

主要是徐横在吹牛,他把抓捕敌特的事做了大肆渲染,跟社员们开玩笑。

看到石红心汗流浃背的到来,他一下子懵了。

孙征南默默地递给他一块西瓜,然后冲着石红心使了个眼色。

徐横拿着西瓜给送上去,问道:“石队长你怎么来了?这大晌午头的多热啊。”

石红心脉脉含情的看着他说道:“徐老师我上午听我们队里的人说,你们为人民立下功劳,并得到了国家奖励的一艘新船,所以我想来问问你发生了啥事。”

徐横苦笑道:“其实没啥事,就是之前有敌特在欧文台风之后散布谣言,被我跟孙老师碰上给拿下了,没什么大事。”

“这船不是奖励给我们的,是奖励给我们生产队的。”

石红心疑惑的问道:“你们自己立下的功劳,为什么要对你们生产队进行奖励?我觉得这是平均主义。”

徐横说道:“我们队集体一条心嘛,对我们个人进行奖励有什么意思?给全队进行奖励才让人振奋。”

这次他跟孙征南选择要一艘船给天涯岛的生产队当奖励而不是给自己要房子做奖励,就有真心实意融入生产队的考虑。

他本身就喜欢军旅生活,在军队是强调集体不强调个人的,所以复员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社会他有些不适应。

来到天涯岛后,岛上过的还是大集体生活,这种生活他们更适应。

何况岛上人情浓郁、人际交往简单,风景秀丽、饮食充沛,出门人人就叫他‘老师’,还有电影这样的娱乐项目:

在岛上待的时间越长他们两个就越喜欢天涯岛这个大集体。

特别是昨天听说了金兰岛的事后,他们更想融入天涯岛的集体生活。

金兰岛整体要比天涯岛更富裕,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只是大包干后人情淡薄。

回学这样一个好青年,本来在他们百姓生产队有着好口碑,可是他因意外去世后,虽然生产队在他们支书的安排下给回学办理了丧事,但同队的社员们并不想去帮衬他家里头。

个人承包责任制就是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卓有成效的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效率。

却也冲击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发现了,还是钱好使,要想吃细粮吃肉喝酒、要想买船起房子,这都得靠钱。

现在城里便开始流传一句话,爹亲娘亲,不如钱亲;你能他能,不如钱能。

一切向钱看。

徐横不喜欢那种人情淡薄的生活氛围,所以听到石红心对他们将奖励转交给队集体这个选择做出不以为然的评价后,他觉得两人之间更没有共同话题,注定没法成为一对。

于是他说道:“那个什么,石队长,我和孙老师下午还得去县一中参加培训会议,不好意思呀,我没法招待你了,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石红心是个聪慧的姑娘,一听他这番话便明白了他的意思,眼圈顿时有点红了。

心里委屈。

姑娘摇橹摇的汗流浃背来找心上人,结果心上人草草的应付两句就要赶人,这样谁心里不委屈?

她咬咬嘴唇勇敢的直视徐横问:“徐老师,你们立功成为人民功臣,是不是看不上我这样的摇橹娘们了?”

徐横说道:“石队长你这话说的可就难听了,我们算是什么人民功臣?这是好事之徒拿我们开玩笑而已。”

“真正的人民功臣是牺牲在南疆的那些子弟兵、是在南疆枪林弹雨中残肢断腿的那些子弟兵,我和孙老师确实抓到了几个敌特分子,但那就是凑巧,我俩在内心并没有真把自己当什么……”

“你们如果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那就不会提起这个话题来说出这么一堆话。”石红心打断他的话说道。

徐横不耐烦了,说道:“你真是胡搅蛮缠。”

石红心委屈的说:“我胡搅蛮缠?我摇橹两个半钟头,又晒又累衣服能拧出水来,就是想要找你说说话,结果你见了我两句话就要去县里,现在你觉得我在胡搅蛮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