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438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要拒绝,可大家已经纷纷鼓掌了,这样他只能站起来。

他起身说道:“那啥,那我简单的说两句吧。”

“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支书和社员们从百忙中花了很多的精力来支持我的工作。如今经过祝老师的组织,又有老前辈们来资助我们办学。”

“通过生活中和工作中一件件经历吧,让我心里总是暖烘烘的,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咱们老百姓办学的信念,也让我更信赖社会的支持、更感激党组织的援助。”

“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的去工作,以实际行动去报答社会、党组织对我们的帮助,绝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他举起酒杯,众人纷纷鼓掌:“王老师说的好。”

“有老叶那味儿了。”

“喝!”

老李子是干饭专家,喝了酒后立马要上一碗米饭。

王忆劝说要先吃菜,祝真学说道:“放心,你李大爷把米饭当菜吃,他能就着米饭下酒。”

老李子笑道:“我今天可不是用米饭下酒,你看这红烧大黄鱼,配米饭多好?”

这条大黄鱼个头大,足足有人小臂长,汤汁红彤彤的,有红色有金色,看着格外喜气。

老李子夹起一块鱼肉沾了汤汁盖在米饭上,肉也雪白米饭也雪白,但汤汁是红色的,让人分外满足。

王忆说道:“尝尝淡菜,这淡菜都是我们生产队自己养的。”

姜老师赞叹道:“外岛的淡菜养的好,六月淡菜肥,是该吃淡菜,现在新鲜又肥美呀。”

外岛吃贻贝多数是简单水煮,但蒜蓉贻贝才是最有风味的吃法。

精选大个头的贻贝煮熟,挨个剥壳后淋上蒜蓉酱汁,这样本来就鲜嫩多汁的贻贝有蒜香味的调和,鲜甜可口。

一人拿起一个贻贝来吃,吃过后他们连连点头:“这菜好吃但是费劲,灶上的同志呢?让他一起来吃,我党有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优良传统,咱们不能光顾着自己吃。”

王忆说道:“灶上两位同志得给学生打菜,各有所职嘛,咱们先喝着,他们忙活完了就过来了。”

“来,吃大虾。”

这大对虾是正经海捕大虾,22年38一只的价钱可买不到,一只比人的整个手掌还要长。

白灼的大虾通红,野生的虾壳很厚实,就跟盔甲一样。

坚实的甲壳是为了守护肥美多汁的肉,这虾肉雪白结实,吃在嘴里鲜美又弹牙!

灿烂的晴空下,海洋广袤、海风徐徐。

美酒入口、美食满桌,扭头往四周看,入目是碧绿是湛蓝,姜老师很满足,说道:“就这环境当浮一大白!”

“还是得配菜再浮。”祝真学算半个主人,于是他也招呼老友们下筷子,“吃酒糟鱿鱼,这是在咱自己家里吃不上的菜。”

这话是真的,王忆平时也很少能吃到酒糟鱿鱼。

酒糟鱿鱼做起来讲究的多,它不是用鲜鱿鱼做的,用的是鱿鱼鲞。

用秋季阳光将鱿鱼晒成金黄色,保持干燥和通风能吃到来年的夏季,任何时候要吃那先洗净切块,找一个干净坛子码一层鱿鱼鲞、铺一层酒糟,这样密封腌制一两天后取出来上锅蒸即可。

王向红介绍道:“这酒糟鱿鱼是我从家里弄的,本来是给谁、给祝老师昨晚下酒,结果祝老师昨晚跟我说了你们今天要来的事,让我留着今天给你们下酒,说你们几位老哥哥就好这一口。”

马兴夹了一块举起示意,说道:“糟鱿鱼下酒,都好这一口!”

王忆第一次吃这菜,酒糟有酒香,淡然的酒味深入鱼肉中,浸润到了内里。

酒糟腌制和蒸鱼鲞的过程中让干透的鱿鱼变得软和,一口咬上去入口软嫩,于是咸味鲜味、酒味甜味,有百般的滋味在味蕾绽放。

酒过三巡,漏勺和大迷糊擦手过来了,几位老爷子赶紧让他们俩落座,说:“羹汤还没动,等你们上来一起开羹汤。”

外岛的待客风俗中,大鱼是主菜而羹汤是最后的菜,一般羹汤都要等着主家下厨的人在厨房忙活完了再一起喝。

今天两道羹汤,鮸鱼羹和豆瓣鲳鱼羹。

鮸鱼羹是外岛颇为常见的羹汤,相当于内地人家的西红柿鸡蛋汤,做法简单却经典传世。

它是用鮸鱼肉配合芹菜碎然后勾芡调味而成,翁洲的主妇都会做。

但今天的鮸鱼羹非同凡响,马兴赞叹不已:“呵,漏勺同志你怎么做的?这鱼肉真嫩呀,如小豆腐一般的嫩。”

“而且特别鲜,这汤要是冬天喝就舒服了,一碗下去,从里到外都暖和。”姜老师点头。

漏勺习惯性的搓着手赔笑道:“老领导,我是这样的,我、我们生产队昨天捞了一网的鮸鱼,我用了鱼肚子和鱼背后头的肉,这两块肉最嫩,然后用鱼骨头来熬高汤。”

“这高汤里加芹菜叶来调和鲜味,大火滚熟后我加入鱼肉又切了点火腿丁,这样味道比较好。”

王忆拍拍他肩膀说道:“你今天这一桌子菜收拾的好,主要是咱外岛的海鲜,可做法厉害,把咱们老领导都给镇住了!”

“再来尝尝豆瓣鲳鱼羹,这老话说的好,黄鱼肉肥鲳鱼肉嫩,来,尝尝这个。”王向红热情招呼。

姜老师吃后点头赞叹:“鲳鱼肉虽嫩但久煮生老,反而不美,漏勺同志好厨艺,火候掌握的真是出色!”

得到满桌贵客赏识,漏勺激动的脸都红了,他举起酒杯说道:“多谢领导们看得起,我我我,我嘴臭不会说话,这样我干了,你们随意。”

“一起干一起干!”祝真学举杯。

“对,一起干杯!”

海风飒飒出来。

碰杯声叮叮当当,清脆悦耳。

【1982年7月】生产队贫困面貌初步改变

第239章 未来有限责任公司

饭量是衡量一个人新陈代谢的重要标准,所以古代才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说法。

老爷子们上年纪了,吃不太动饭菜了。

可是他们都挺能喝酒,他们喝慢酒,然后拉着王向红一起聊天,聊过去的五十年代:

“我和老姜都是50年调到咱海福县的,当时翁洲的地委领导是杨纯,女同志,战争年代骑马打枪是好手,我们调过来后是她做的动员报告……”

“嗯,老马是4月我是7月,我是跟着咱解放军一起来的,常凯申的队伍溃逃去了海对面,当时这里学校都是军管,我们到来后接管了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学习……”

“那我晚了,我53年来干税务,从翁洲乘船到青沙滩,坐的是带角船驳上的岸,当时真是荒凉,我还记得当时青沙滩上有个大标语,大胆脱裤子,忍痛割尾巴……”

“正经土生土长的是王支书,他是老海武,参加海上武工队后就发动贫苦渔民斗渔霸,这都是我们刚来时候听说的事……”

“唉,不斗不行,解放前土匪渔霸太多了,老百姓生活艰难啊。吃的是地瓜干、玉米糊,这还吃不饱,整天半饱半饥的出海工。男人裤子麻袋做的,破了补、补了破,女人是母女两个穿一条外裤,谁出去谁穿……”

他们一边吸烟一边喝酒。

海风不断,烟雾被吹散,王忆倒是没嗅到多数烟味。

老人们喝着酒忆苦思甜,他们年轻的凑在一起聊现在城里的生活。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

这一顿饭足足吃到了三点多。

等到酒足饭饱,他们也该坐船回去了。

这样正如祝真学昨天所说,王忆和销售队可以搭便船,机动船后面拖一艘绿眉毛船,省下开动天涯二号了。

一行人上船出行。

王忆到了招待所,宁一诺已经拿到电汇单了。

后面事情很简单也很顺畅。

他们一起去银行用电汇单取钱,王忆带了户口本和介绍信——

户口本是王向红给他去公社办的,现在没有电脑联网,王向红跟公社派出所磨蹭了一下子就把他的户口给落在了生产队。

有户口本和介绍信,王忆在银行分开办了几个存折,存进去五万块,提了一千块出来。

拿到存折后他很感慨。

娘咧,自己在82年终于有了大额资产。

宁一诺带走了瓷罐,然后叮嘱他说以后收到好东西要继续联系他:“我可以给你公道价,就像这次的五彩鱼藻纹罐,一般人他哪有实力掏出几万块钱来收货对不对?”

王忆露出热情的笑容:“对对对,您说的对,以后我只要收到好货一定联系您!”

双方在银行门口重重握手、郑重告别,一方是心满意足另一方也算不虚此行。

回到生产队已经是晚上了,销售队的社员们赶紧看电影,他则回到山顶去。

到了山顶他看见门市部里人影憧憧。

到了门口一看。

王状元、王凯、王新米等一帮高年级男学生正趴在柜台上跟王新钊说什么。

他一露头学生们顿时不说话了。

见此王忆立马进去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王状元若无其事的说:“哦,干什么?没干什么,呵呵,是不是?什么都没干……”

“对对对。”其他人跟着点头。

王忆冷笑道:“什么也没干,然后不看电影凑在门市部里招惹王新钊?说说吧,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王新钊说道:“他们想要我撕一块烟叶……”

“你别做叛徒!”王状元赶紧打断他的话,“要做烈士,不做叛徒!”

王忆明白了。

这些兔崽子还是对吸烟这事贼心不死!

王新米被王忆整过一次后老实了,他弱弱的解释道:“王老师,我们不不不是想吸烟,嗯,不是想吸烟,我们就是好奇那个机器——卷烟机,那个卷烟机很有趣,我们想看看。”

王忆亲热的上去挨个拍他们肩膀,说:“嗨,都是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嘛,不就是对吸烟感兴趣?但我跟你们说,烟很不好吸,很呛。”

王状元说道:“可为什么大人老人都在抽?你看那些城里来的伯爷,他们是干部,可是也都抽烟!”

王忆说道:“行吧,你们不信香烟不好抽是吧?那我给你们去拿两包,这是好烟,专门招待城里来的干部用的。”

他一直扔在抽屉里的茶烟终于派上用场!

茶烟外形上跟名牌香烟很像,不说别的,就说包装那一看就很上档次。

王忆拿出几包来扔给他们,说:“来,你们抽吧,让你们试试。”

少年狐疑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