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435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直接伸出一个手正反各翻了一下子。

宁一诺摇摇头:“是老盛跟你说它价值一千块?如果有盖子的话确实值一千块,但它没有盖子了,我顶多给你出一半,五百块!”

王忆说道:“宁专家,你误会我意思了。这可是天完王朝的官窑名瓷,你拿一千块是打发叫花子呢!”

“你要一万?”宁一诺震惊的看向他。

王忆干脆利索的说道:“行了,专家,别演戏了,我也是在首都念过大学的人,友谊商店我没少进,洋鬼子手里的外汇我也没少赚。”

“这东西的价值我找国博的李老师打听过了,十万块!”

宁一诺的眼睛顿时瞪大了。

这下子他真吓到了!

他试探的问:“你说的是人民币还是别的钱币?是不是日元?”

王忆说道:“国博的李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十万人民币,你真没必要跟我演戏,你应当是行家的,知道这罐子的价值。”

宁一诺想要笑,他摇了摇头问道:“你说的李老师是谁?李振华?”

“不是,是李茂新。”王忆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宁一诺。

名片上印刷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标识,中间三个字是李茂新,下面是一行小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陶瓷修复室副主任。

翻过来反面是个首都区号开头的电话号码。

宁一诺看到这名片后面色微变。

王忆说道:“不知道盛伯伯有没有给你介绍我,我是新一届大学生,在首都念了大约四年的学,我曾经去燕园历史系旁听过,当时听的恰好是李老师的课,然后认识了他。”

“您是陶瓷行业的专家,应该知道李茂新李老师吧?”

宁一诺默默的点点头。

这个人在陶瓷文物界很有名气,以至于《文艺报》整版的刊登了他的新闻。

王忆说道:“我跟李老师关系不错,他甚至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明年要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消息都跟我说了。”

“然后我能知道这个五彩鱼藻纹盖罐的真实身份就是他的指点,价值也是他告诉我的……”

“他真跟你说这东西价值十万?”宁一诺难以置信的问。

王忆说道:“对,他说现在历朝历代的官窑非常受外国人的欢迎,外国特别是欧美日韩的大使们最喜欢搜集这些东西,很舍得出价!”

“而天完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灿烂的王朝,天完王朝的官窑陶瓷器存世量极少,这导致它们价值极高!”

宁一诺无奈的说:“他说的不错,可他有没有跟你说从去年开始,国家海关和对外贸易部坚持‘少出高汇,细水长流’的方针,开始严格控制文物出口,并逐步减少了对外批发的数量?”

“这种瓷器现在卖不到国外去的!”

王忆说道:“不可能吧?现在文物古董卖不出去了?”

据他所知,八十年代可是文物古董流落海外最疯狂的年代,结果宁一诺跟他说卖不出去?

这就有点糊弄人了。

他发现这个宁一诺挺鸡贼的,压根不是盛大贵口中所说的‘我跟他说你是我的侄子他会给你公道价’的那种人!

宁一诺笃定的说:“对,因为我现在……咳咳,反正你相信我就行了,这些我真的很了解,现在外国人不会随便买古董文物的。”

王忆摇摇头:“可是李老师说他能帮我卖出去,不信你看这封信,信上有他的承诺。”

他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过去。

信封上有地址、有邮票也有蓝色的邮戳。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信纸,宁一诺草草看了看,然后犹豫的摇起头来。

王忆说道:“我其实本来是想要让他帮忙卖这个瓷罐的,可是不行,运输太难了,它还没有邮寄出翁洲就碎掉了盖子,我只能把它拿回来。”

说着他心疼的叹了口气:“早知道就该直接联系你们这些客户,让你们来而不是让这珍宝出门。”

宁一诺听到‘你们这些客户’后抿了抿嘴,他放下信纸拿起名片又看了看,放下名片又拿起罐子研究起来。

最终他咬咬牙抬起头问道:“最低,最低多少能出!”

王忆问道:“那你能给多少?”

宁一诺说道:“既然你有李老师的指导,那我给你一个真实的价格,非常真实,一万……”

“算了,我还是等其他客户来吧。”王忆直接把箱子打开了。

宁一诺着急了,说:“别,我话没说完——一万你要是不愿意卖,那就两万、两万块!”

王忆使劲摇头:“十万就是罐子的钱,你看到信纸了,如果罐子和盖子都齐全,它的价值低于20万是绝不可能的!”

宁一诺叫道:“问题是现在就是没了盖子!这整瓶缺了盖子你以为就是价值减半?不是,它价值要锐减的多!”

“四万,真的,我顶多给这个数……”

“五万,你爱买不买吧。”王忆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

宁一诺说道:“小同志,你太疯狂了……”

“五万不行那就五万一!”王忆做出蛮横的姿态,“这个瓷罐是我们家族的传世宝,我要不是想发展生产队、想给生产队再添一艘船,我们绝不会败家的去卖掉这样的宝物!”

“你是专家你明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东西现在卖五万不是它只值五万,是咱国家经济水平还不够,有钱人还不够有钱。”

“再过五年十年,它卖五十万很轻松,再过二十年它能卖两百多万!”

宁一诺咬咬牙说:“罢了、罢了,今天我是碰上狠角色了,五万块,就五万块!”

王忆摁住箱子直挺挺的盯着他看:“盛伯伯或许没有跟你说我这人的性格,我是说一不二的性格,言而有信的性格——说是五万一就是五万一,你继续还价那就是五万二!”

宁一诺苦笑道:“老盛说过你的性子,说你这个青年确实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但我没想到你的脾气这么硬气、这么暴躁,好,五万一,没想到我自己给自己抬了一千块!”

王忆问道:“怎么成交?你一个陶研所的普通干部,能有这么多钱?”

宁一诺笑道:“你以为我现在是自己工作吗?你以为我是自己收这些文玩?不,我现在是被一家单位返聘了,我们就是给外国人收货,所以我刚才才跟你说,我很了解古董文物的出国政策。”

王忆皱起眉头:“那这瓷罐你们要卖给外国人?”

宁一诺巧妙的避开了这话题,说:“你带我去县里的邮电所,我要跟单位联系,让人家给我电汇五万一千元!”

王忆想了想没有再追究这个话题。

他只是个平头小老百姓罢了,于是便说道:“好,那我陪你走一趟。”

第238章 助学先生登岛来

县里的邮电局规模不大,门口上面有面半圆形的拱起墙,上面镶嵌着一个鼓出的红色大五星,用漆黑的油墨描绘了‘人民邮电’四个大字。

门口两边有牌子,一边‘艰苦朴素’,一边‘勤俭节约’。

这些字都是毛体。

门外是碧绿的信筒,两辆二八大杠支在旁边,然后自行车上挂着个牌子:偷盗信件,违法犯罪。

他们进去后人不多,有人在排队打电话。

另外柜台的工作人员正在背诵什么,嘴里念叨着‘乡邮派送的五定要求是定班期、定路线、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之类的话。

两人先去询问礼拜天能不能电汇,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这让宁一诺和王忆松了口气。

宁一诺感叹道:“改革开放就是不一样了,国家这辆列车开上了快车道,79年以前礼拜天邮电局是关门不上班的。”

拿起小册子准备继续背诵工作纪律的青年插他的嘴说道:“我们邮电局和公社邮电所礼拜天一直上班,人民群众跟亲人、朋友、战友、同学联系可不管日子。”

宁一诺赔笑道:“原来这样呀,要不然就说江南地区自古富庶,人民和干部都分外勤劳。”

青年听到这话矜持的一笑又忙活起来。

宁一诺对王忆说:“王同志,我得打电话跟领导那边汇报一下这个交易,得等他拍板才行。”

王忆说道:“好,你打电话就行。”

邮电所有外电服务,只有两台电话机此时都有人在用,于是宁一诺排队等候。

轮到他后,他拨通了刚才背下的一个电话号码。

几声响铃等待,那边有标准的普通话女声响起:“喂,您好,这里是国博馆陶瓷修复科,你找哪位?”

宁一诺听到这话后心里稳定了一些,说道:“我找李茂新李老师。”

“李老师礼拜天休息,他一三五要去讲课,二四六你再给电话吧。”对方冷淡的说道。

宁一诺道了声谢然后挂断电话。

此时他心里有些凄凉。

这穷山恶水的地方怎么还有人能联系上首都的专业大牛?

他鉴定过了,五彩鱼藻纹罐是真货,确实是元末明初这个历史时期的烧制风格,加上照片作证,这罐子那就是天完王朝的官窑出品。

很罕见。

如今在市场上价值肯定能以万为单位。

但五万一买了多少有点冒险,这必须得找到洋鬼子冤大头才能赚钱,在国内收藏家手里脱手可赚不到几个钱,顶多能赚一万两万。

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他的计划是花个千八百块把这罐子买到手,甚至可以的话他希望能用几十块糊弄到手。

没办法,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家都在努力搞钱。

带着这想法他拨通了老板的电话,将情况诉说了一遍。

王忆倚在门口装作吹风的样子其实斜睨宁一诺在关注他的小动作——

小样,挂了电话又打出,肯定是给国博打电话了。

他那张名片是假的,但电话是真的。

是他在报纸上看到李茂新的介绍记下了对方的单位,又让张有信帮忙给打听到的电话。

至于那封写给李茂新的信自然也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反正宁一诺不清楚他的笔迹。

但他不是要坑宁一诺,只是不想跟宁一诺去扯皮。

这五彩鱼藻纹罐的价值他已经有底了,五万的价钱有点贵但还有利润可图,只是宁一诺肯定不愿意出这么高的价钱,必然要跟他扯皮。

所以王忆直接伪造了一个专家鉴定,打消了宁一诺糊弄自己的心思。

他相信宁一诺会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