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430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金光洒落,海上是金红色、沙滩是金红色,滩涂上的潮水涌上来又褪下去,偶尔会惊动沙层下的蛤蜊与螃蟹。

蓝光滩或许一年只有这几天才有人来,所以海洋生物繁多,王忆每一次低头都能看到有小螃蟹匆匆掠过。

浪花偶尔带来一条两条的小鱼,潮水退的太快,小鱼落在沙滩上蹦跶。

秋渭水捡起来扔进海里,王忆看的满心悠闲。

这一刻他感觉时光慢了下来。

但夕阳终会落入水下、傍晚还是要过去,天边的光亮渐渐褪去,夜色逐渐笼罩了海上。

海风越来越凉爽了。

到来的船只越来越多,大船放下小船,于是大小船舶在夜幕下交错成一道道剪影。

海面,沙滩,男女,大船小船,还有一轮上弦月与漫天的繁星。

夜幕之下他们只有黑与白,这样一幅水墨画卷跃然于王忆的眼帘。

他忍不住惊叹一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水墨画很快就变得绚丽起来。

随着夜色变浓,大片的幽蓝包围了他们、包裹住了浅滩。

上弦月光芒黯然,夜幕如天空泼墨,这样海水里、沙滩上都泛起幽蓝的光芒。

王忆环视着这场景,嘴里就俩字:“我草!”

荧光海!

他以为自己见过最美的海是天涯岛上仰头看到的星海。

然而他错了。

最美的是荧光海。

星海广阔而安宁祥和,荧光海却是流动的,有一种轻灵的飘逸、有一种蔚蓝的朦胧。

这一刻,海洋变亮了,变成彩色的。

王忆拉着秋渭水回到舢板上,他撑着舢板载着秋渭水在幽蓝的海面上随浪花而荡漾,说道:“小秋,送你一句古人的诗。”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他现在所能想到的唯有这么一句诗,太应景了!

屈膝坐在舢板上的秋渭水笑道:“这是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我娘很喜欢这首诗,她跟我说,先有《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后有《题龙阳县青草湖》一首诗艳冠元明!”

“娘说的对。”王忆点头。

秋渭水回身仰头笑吟吟的看着他,面含娇嗔:“你又占我便宜。”

王忆讪笑着赶紧撑船。

秋渭水拽了拽他的裤腿说:“我不是指责你,我又没说我不喜欢你这样,你怎么突然变了情绪。”

姑娘有些委屈。

王忆说道:“没有没有,刚才浪大我赶紧维持平衡。”

秋渭水哼道:“骗我。”

这话确实是骗她,但王忆也没法说实话:秋渭水嗔怒的表情太美了,弄的他不敢多看。

看多了容易发生满船王忆压渭水的事。

明天没有课程,两人在海上一直逛到午夜时分。

最后是王东峰撑不住了,搓着眼睛喊道:“王老师,就咱一艘船了,赶紧撤吧。”

正在跟秋渭水卿卿我我的王忆环首四顾。

还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人都已经离开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多数青年人来这里是相亲来的,不是真来看荧光海的。

对于从小在外岛长大的本地人来说,荧光海有什么好看的?

这样他们只好回去。

秋渭水直接回了王向红家里,王忆上山去听涛居。

但到了门口他愣了愣,然后赶紧跑下山去敲秋渭水的门:“小秋小秋,你睡下了没有?”

秋渭水开门把他拉进房间小声说:“你疯了呀?我们还没有结婚呢,你、你会让王支书当流氓抓走的!”

王忆一愣:“你以为我来找你干嘛?”

秋渭水也一愣:“那你跑回来要干嘛?”

王忆看她刚洗刷完毕还没有脱衣服,就拉着她说道:“你跟我来,给你看个好东西。”

两人上山去槐树下。

黑暗的槐树下飘着好些微弱的光芒,或者淡黄或者淡蓝,一闪一闪形如群星。

海风吹拂,群星摇曳。

这是鸭蛋壳里装上了萤火虫!

树下挂了好些的鸭蛋壳,显然是学生们白天敲开空头用筷子挖掉了鸭蛋留下的空壳,然后把里面洗净了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进去。

装了萤火虫后碎壳处贴上了小片的渔网,鱼线勾住渔网挂在树枝上。

海风吹,鸭蛋壳飘荡。

萤火虫在里面闪烁着。

秋渭水惊喜的笑道:“是学生们做的吗?”

王忆说道:“还能是谁?”

秋渭水感叹道:“难怪我爷爷总是说,做人要以心换心。王老师,我们要好好教育王家的子弟学生,以后让他们都有出息。”

王忆笑着点头。

他们看过之后,秋渭水去把渔网都解开,这样萤火虫跌跌撞撞便飞了出来,槐树下顿时有晶莹光点闪烁。

王忆说道:“小秋你真是太善良了。”

秋渭水说道:“啊?哦,你是说我放走萤火虫吗?咱们看完了就把它们放走,这样明天好让学生继续捉萤火虫关在里面。”

她进一步解释说:“我捉过萤火虫,它们在鸭蛋壳里活不过一个晚上,一旦萤火虫死在里面,那以后再有萤火虫进入鸭蛋壳就会很惊恐的乱撞,我一个伯伯说萤火虫死前会放出一种信息素,其他萤火虫能接收,所以会惊恐。”

王忆说道:“但明天咱们要回去看爷爷了。”

秋渭水不着急:“没关系,那后天我们还会回来,后天再捉萤火虫嘛!”

第236章 来自瓷罐的小惊喜

愉快的过了个端午节,王忆、秋渭水、祝真学一起乘船去县里。

天涯二号接送。

期间王忆去了一趟金伟民家里看了看小宝宝,又给捎带了一袋袋奶粉和益生菌。

金家的小孙子很爱喝奶,而奶粉堪称能量炸弹,天天能喝饱牛奶小宝宝挂肉挂的挺快,这次他再去就不是第一次相见那样的瘦削干巴孩子,变得胖乎了起来。

这小孩能健康茁壮成长让王忆松了口气。

好歹给人家家里帮上了忙。

他还给捎了一些米面粮油,光是菜油提了一个大白桶,把金家老太太给感动的掉眼泪。

这年头粮油太珍贵了!

外岛的老百姓不是以存钱为第一要务,是存粮,现在谁家能解决细粮温饱那就是小康家庭了。

王忆没在这里过长时间的逗留,他介绍了秋渭水和祝真学,说:“我还要送这两位教师回县里。”

金伟民赞叹道:“王老师你真是厉害,年初你们生产队的娃娃还要去水花小学念书,你回来了一个人就把学校给恢复了。”

“我上次去你们生产队,学校还只有你一个教师,现在有三个了,这发展速度真快呀。”

“不是三个,是五个。”秋渭水纠正了他的话,“还有两位教师没进来,一位在岛上一位在外面船上。”

不管是谁吹王老师,我小秋老师都要来帮个场子!

金伟民这下子惊呆了。

发展这么快啊?

五个教师了?

抱着小宝的儿媳妇反应快,问道:“王老师,等我家小宝长大了上学了,能不能送去你们学校呀?”

王忆说道:“能解决小宝学籍问题的话,那我很欢迎。可是你们来回的路程不好解决,咱们两个岛还是有点远的,这天天来回跑不现实。”

金伟民问道:“不能修个学生宿舍吗?你看你们学校发展这么快,以后就修出学生宿舍了吧?”

王忆说道:“有了学生宿舍也不合适,小宝刚上学太小了,哪能让他自己住宿?”

金伟民挠挠头,说道:“是这个道理,不过总有办法解决的,不着急,他还小哩。”

他们又攀谈几句,王忆三人喝了杯酸梅汤离开。

金伟民追上他,给他塞了一瓶梅子酒:“自己家里酿的,王老师是大城市回来的大学生,未必喝的惯,你先喝着试试,要是觉得好喝你就托大有给我说一声,我再给你装几瓶。”

王忆笑道:“行,老叔,我不跟你客气,再见。婶子再见,嫂子再见,都回去吧。”

年轻的妈妈拽着自己儿子的手教他再见,小宝宝也像模像样的摆摆手。

天涯二号启程,继续奔赴县里。

金伟民眯着眼睛看着远去的机动大船的身影,有人在旁边问他:“那是天涯二号?我去他们队里看电影的时候看见停在他们生产队码头上。”

“对,是王家的船。”金伟民感叹道,“这船没花钱,是国家奖励给他们生产队的。”

旁边的人疑惑的说:“你们说这大学生就这么厉害?文化就这么厉害?他们王家这个大学生回来几个月,然后生产队就大变样了。”

“是啊,大变样了,他们生产队以前什么样我是知道,咱们公社这边是穷海,王家的生产队这两年最穷。现在呢?好家伙,你们去看电影就知道,家家户户有电灯、生产队有好船,真让人眼热、眼馋。”

“不光有电影有电影,你这两天没去,去了就知道他们队里做饭不用自己烧柴火了,生产组分了太阳能灶,那家伙是高科技的东西,用太阳光烧水做饭,可真神了!”

“都是那大学生弄的?娘的,那我儿子也得当大学生,他再不好好学习看我怎么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