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4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大迷糊不在意:“那就让它吃吧,反正我要吃馒头吃蒸咸菜。”

老黄喝掉一盆子牛奶,馒头也蒸熟了。

王忆出门看到火已经熄灭了,便端下了一个笼屉。

里面是白白胖胖软绵绵的大馒头。

寒风一吹很快就不烫手了,他招呼大迷糊和王丑猫进屋,三个人守着一盆子咸菜和一笼屉大馒头开吃。

新蒸的馒头很香,麦香味清晰。

油蒸咸菜的香味更明显,咸菜丝吸收了花生油变得油汪汪软乎乎,配上葱花香到没边。

王忆咬了一口馒头吃了几条咸菜,满口生香,麻辣开胃。

旁边的王丑猫心满意足的说道:“王老师太香了,你蒸的咸菜太香了,咸菜怎么也能这么好吃?”

王忆说道:“这咸菜用猪油或者鸡油蒸才香呢,现在老师这里没有猪油,等下次去城里,老师买一桶猪油,咱回来吃猪油卤咸菜。”

王丑猫高兴的蹦了起来。

王忆无奈:“你至于吗?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你看你吃个饭蹦跶起来干什么?”

大迷糊问道:“会不会是他噎住了?”

王忆仔细一看。

王丑猫脸红脖子粗,一边蹦哒一边拍胸口。

他赶紧帮忙上去又揉又搓,王丑猫总算呼出一口气:“差点噎死我!”

“谁让你狼吞虎咽?”王忆责备他。

王丑猫低头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和咸菜。”

王忆拍拍他脑袋:“慢慢吃,馒头有的是,咸菜也够吃。”

然后他去洗手,说:“猫仔你今晚回去跟你爹说一声,明天我给你理个发,你这发型太生草了!”

王丑猫低头一个劲吃,顾不上回应。

山下的四个组里冒起袅袅炊烟。

海风一吹,夹杂着饭香味的炊烟便弥漫了全岛,烟雾之中有满足的欢笑声。

人生在世,忙忙碌碌,不过图一口热饭、一碗热汤。

外岛的渔家人不停的顶海风、斗海浪,从大海里捞一口食物,他们摇橹时候疲惫、撒网之后无聊,因为船小工具差,所以收获往往无几。

可是付出不会欺骗渔家人,他们几经疲惫每天总会劳有所得。

这些疲惫最后就需要食物的抚慰,用不着什么美食,只要在冷风中有热气腾腾的一口饭,大家伙就心满意足。

朴素的饭菜,是老百姓最淳朴的追求。

王忆一边吃一边感叹,趴在他脚下的老黄爬起来摇着尾巴去门口。

有熟人来了。

他出去一看是王向红和王东喜,便招呼道:“支书你们来了?吃了没有?我们馒头刚出炉,你不嫌弃进来一起吃。”

王向红没回答,而是说道:“这是蒸馒头了?闻着就香啊,前几天刚磨出来的面粉吧?”

王忆再次招呼道:“我也不知道,上次去城里一起捎回来一点面粉,最近天冷,就跟大迷糊一起蒸馒头吃,咱一起吃。”

王东喜高兴的说:“好啊。”

“好什么好?”王向红瞪了他一眼,又对王忆笑了起来:“我家里做好了,不吃了,这会我和文书过来给你通知两个事。”

王东喜恋恋不舍的往灶台上看了一眼,道:“对,一个是明天清明节,咱学校正式开工,你要组织学生去给烈士扫墓;第二个是给你记工分的事。”

王忆诧异:“我的工资不是由县里教体局发吗?怎么还有工分?”

王东喜解释道:“这是根据以前的规矩来的,最早咱小学是公办后来改为民办,教员拿工分,根据咱集体的情况来给工分。”

“队里给工分,国家给补贴——这个补贴叫公助,我记得我上学那会老师的公助分三级,第一级一个月给14元,第二级每个月给7元,第三级每个月给3.5元。”

他们继续给王忆介绍,现在天涯岛的社员工资是按每天工分记算,队里工分是按劳力强壮评比,有四个级别,分别是12分、10分、8分、5分。

全劳力中的强劳力记12分,都是活又累又懂技术的,比如扎海参的、撒网拉网的、摇橹的。

全劳力中的轻劳力记10分,这个要么活累但不需要技术,要么有技术但不累,比如王向红和王东喜就是拿这个工分。

让王忆诧异的是,大迷糊也拿这个工分。

再者是半劳力,8分的和5分的都是半劳力,妇女收拾岛上开垦出来的庄稼地、修补渔网、晒鱼鲞和收拾渔获是8分。

5分给孩子和老人准备的,打猪草、锄草、拣海,或者帮集体去看孩子、看库房、看工具等。

队里一个工分是5分钱,这样强劳力干满一天是6角,一个月是18元,一年下来是216元。

另外鱼汛期国家给补贴,一天再给一元钱,所以根据汛期长短,强劳力一年下来能赚260到280元。

从这点来看队里开支不多甚至有点少,但王东喜给王忆介绍:“这不低了,内陆种地的生产队强劳力一年开不到200元。”

“你大雄叔在政府后勤上干掌勺大师傅被定为企业二级工,一个月也只是35元。”

“王老师你行,你以后开支是咱队里最高的。”王向红笑。

“我这次去县里打听了,大学生毕业就是干部待遇,咱们地区给定的工资标准是,念专科是副排级的二十三级待遇,一个月开50元,而你这样的本科大学生是正排级的二十一级待遇,开63元!”

王东喜羡慕的直搓手。

国家干部和农民的收入差太多了,强劳力累死累活一年二百多,而大学生刚毕业能拿七百块!

难怪姑娘们都想嫁给国家干部!

王忆乐了:“以后我每个月有63元的工资呀?”

王向红说道:“不止63元,我们这不是过来给你定咱队里工分吗?经过队里党组开会决定,给你按照强劳力的12分定!”

“因为你不光给交学费的娃教学,还给不交学费的娃教学,交学费那部分娃娃的工资是教体局出,不交学费的娃也不让你白教,咱队里给你上工分。”

王忆说道:“还可以这样呀?可是这样一来,还有人愿意教学费吗?”

王向红一拍手说道:“你这说什么外行话?不教学费的是游击队,交学费的才是正规军。”

“正规军才有学籍、才能参加县里联考,以后能上初中念中专念大学,没有学籍的只能跟你认字识数。”

王忆恍然。

他还是对这个时代不够了解。

王向红又说道:“会识字能算数就够了,不是睁眼瞎就行,不是文盲就行!”

“说起文盲来,”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王忆,“我这次去县里拿了个文件,教体委的同志说是让你看看,你看完以后就有数了。”

王忆打开这张纸看去。

县里红头文件,《翁洲市贯彻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之指示的工作计划》。

文件上说,扫除文盲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起码要求,农村地区是扫盲工作的重点战区,要根据农村特点,贯彻自愿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扫除文盲……

王忆大概扫了一遍说道:“噢,应该是最近咱全市要扫除文盲了,后续有具体安排,现在先让咱农村各村、各生产队的领导干部做好思想准备,让我们教员团体做好工作准备。”

王向红点点头:“原来是这事,行,扫除文盲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咱肯定响应政府的号召。”

“这事你来琢磨一下,东喜,你再把明天清明节带学生娃祭扫英烈碑的行程给王老师说说,让他好好准备。”

王东喜掏出一包红领巾递给王忆:“王老师,这是从县里送来的红领巾,明天要用,然后你准备好发言,我跟你说一下……”

第37章 关于大吃大喝的批评教育

王东喜将清明节当天的安排按照侧重点给王忆讲了讲,讲完后就要回去了。

王忆说道:“支书、文书,你们留下一起吃顿便饭就是了,刚出锅的大馒头,味道很不错的。”

“肯定香。”王东喜嘿嘿笑,“我早闻见这香味了,大迷糊不会炒菜,可蒸馒头擀面条的本事不差。”

王向红瞪了他一眼:“没吃过馒头?看你那馋样。”

王东喜讪笑。

王向红说道:“我们家里都准备好饭了,你就不用忙活了。东喜文书,你先走一步,我跟王老师说几句话。”

王东喜一听这正式称谓都出来了,得,咱该走了。

王忆悄悄给他使了个眼色并瞥了蒸笼一眼,这让他心里一喜……

等到他离开,王向红说道:“王老师,明天是清明,按照传统学生们要给祖宗和烈士扫墓,这样正好把他们都集合起来,就算是咱天涯小学重新启用了,行吗?”

王忆说:“行,我已经备好课了。”

王向红犹豫了一下,又说道:“王老师,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王忆说道:“支书你这是哪里的话?有什么话你直说就好。”

王向红皱巴起眉头,道:“是这样的,王老师,按理说你放弃城里的单位来咱外岛的乡下当教师,咱全队人都该感谢你。”

“你来了咱队里后,处处为社员、为集体考虑,去一趟城里不忘给咱集体带五十只肥鸡回来改善生活,现在又要给咱队里申请一台发电机,这些都是恩情,队里要感谢你!”

“可是。”他口风一转,王忆知道重头戏来了。

“可是从你个人来说,你还是有点问题的,思想上长了点毛、作风上不够贴近集体。”

“特别是在吃喝问题上,有社员反应你刚请大胆喝了顿大酒,喝的还是瓶装酒,有这回事吧?”

王忆无奈的笑了:“有。”

王向红继续说道:“你刚请大胆喝大酒,今天又蒸白面馒头和油咸菜,我刚才看见了,你那碗咸菜用油不少,咱社员们一家一个月也用不上那么些油,结果你一次蒸了咸菜!”

“这事也有吧?”

王忆说道:“有,不过这没什么吧……”

“这没什么?”王向红脸色严肃起来:“王老师,看来你是没认识到你的错误。”

“你是大学生,应当清楚我们国家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这时候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不能丢,特别是你是教员,首先要做好表率!”

“大吃大喝是什么?是享乐主义作风啊!而且这很容易引起攀比风,今天你家吃白面馒头,那明天我家就要吃大米饭,今天你家炒一碗油咸菜,那明天我家就要做一顿红烧肉!”

“老话说的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领袖和各位领导为什么坚决批判享乐主义?因为享乐主义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造成的破坏是无穷的!”

王忆无语了。

这老支书也太古板太保守了,这些话说出来搞的他以为自己不是在82年而是在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