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5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也没打算再说一遍,直接说道:“支书,我说的详细了你听不懂,那我说简单点吧,就是他们机器要卖向国外,但因为是新机器,人家需要他们提供一些数据保证机器安全才允许他们出售。”

“这样我同学的单位就跟其他单位进行合作,他们可以提供机器,其他单位反馈机器使用数据,这样你明白了吗?”

王向红点头道:“明白了,我们在部队的时候换新枪,后勤会选几支连队率先换枪,然后这些连队要把用枪感受和优缺点总结出来……”

“对对,就是这个道理。”王忆连连点头。

王向红激动的问道:“那你同学这个事靠谱?你确定他们能给咱一台发电机?给咱以后,你能给人家总结出优缺点?”

“差不多。”王忆应承了一下,“我试试,一般没问题”

王向红高兴了,高兴的嘴唇都哆嗦:“我、我都,这真的啊?行!那行啊!要是咱有发电机——行,王老师,你给咱队里立大功了!”

“那柴油咱必须得买下,必须买下!”

他说着又懊恼起来:“嗨呀,我这个老顽固,早知道你能弄来柴油机,以前老徐给咱队上分柴油我都要下多好?”

王忆说道:“这件事我来跟徐经理沟通吧,发电机的来路咱俩知道就行,别往外宣传,我怕水花岛他们知道了消息也去找我同学单位申请,到时候他们申请不下来,难免会造谣生事。”

王向红斩钉截铁说道:“对,这是他们能干出来的事!发电机的消息是咱岛上绝密,一级绝密!”

他兴冲冲回去,满脸的笑容:“坐下、都坐下喝水,站着干什么?要开批斗大会?”

一行人惊愕的看向他。

又惊愕的看向王忆。

刘红梅忍不住的问:“王老师你使了什么神仙招,让支书一下子高兴了?”

王向红瞪眼:“咋了,我高兴还不好?你想让我发火?”

王忆把徐经理和王东喜叫出去。

他问道:“东喜哥,徐经理是你搬来的救兵吧?昨天在办公室你说‘有些人的话支书会听’,就是说徐经理吧?”

王东喜羞眉臊眼,耻于回答。

徐经理坦然道:“是喜子给我发了一封密信。”

王忆摇摇头:“这是昏招,徐经理,我们支书的脾气你不了解?他是一头犟驴,你得顺着毛捋才行。”

徐经理也摇摇头:“我看他是当一把手当惯了,有大家长的作风了!”

王忆笑道:“这话严重了,不至于,支书今天是下不来台了,你们背着他里应外合的,这不是把他架火上烤吗?”

“具体分船到户的政策,这个迟早执行,但不能着急,不能说要分家呼啦一下就分家了。”

“你们看,岛上船有好有孬、渔网有新有旧,好船给谁新网给谁?这闹不好要让社员们起矛盾甚至反目成仇!”

“所以这件事要慢慢来、按部就班的来,起码先让社员们走出去,习惯能独当一面了,这样再分家,让大家自己去负责自己的一切,对不对?”

王东喜说道:“对,有道理。”

王忆说道:“支书这边也妥协了,徐经理,我们先买下一千升的柴油,再攒点钱或者贷点款买上一台油船,逐渐的去进步!”

“一口吃不成胖子。”徐经理郑重的说道。

王忆说道:“对!”

王东喜难以置信的问道:“先买下柴油?这你能做主?”

王忆说道:“支书能做主,这是支书的意思。”

徐经理也诧异了,他大声问道:“老王,那一千升柴油你要了?”

王向红洪亮的嗓音传出来:“要了,不光要这一千升,你以后有了给我们送,我们村里户多,一千升还不够呢!”

对徐经理来说,王向红这确实算进步了。

他高兴的走回去说道:“嗨呀,王老师真不愧是大学生,他真能使神仙招,竟然让你这个老顽固接受了先进理念。”

“世界是发展的、进步是正确的,你不能再用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一切,不能再老是守着这套忆苦思甜瓷……”

看他指着白瓷雕老话重提,王向红又上火了:“那我砸了它们!”

刘红梅赶紧起身说道:“徐叔你瞅瞅你,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王忆却面露喜色。

徐叔你真行啊,给我打了一手好助攻!

他沉着的说道:“支书先别生气,你是误会徐叔意思了,徐叔意思是你别老是自己守着这套瓷雕,你得把它们拿出去。”

“这样,支书你把它们送我们学校吧?咱学校啥教学工具也没有,寒酸呀!”

王向红一听这话撇撇嘴:“行,你待会就拿学校去,这东西搁这里碍先进分子的眼了!”

王忆立马去收拾。

二十万啊二十万!

到手!

王向红看呆了:让你拿你真拿?而且你这么着急干嘛?

第31章 采购员同志

王忆以为渔家的招待没别的。

就是大锅蒸海鲜。

结果并不是这样,这次的菜并非在王向红家灶台做而是在刘红梅家里。

她男人王祥雄回来了,亲自掌灶来招待徐经理三人。

大胆给王忆笑着介绍:“王老师,你等着吃好吧,雄哥厨艺很厉害,他在政府就是后厨的大掌勺。”

不多久的时间,回家的刘红梅就带着两个妇女端着菜来了,一人端了一个小瓷盆,帮忙收拾桌子,然后看到这三样都是鱼羹。

他正纳闷这顿饭怎么这么多鱼羹,刘红梅笑着说话了:

“徐叔你瞅瞅,我们支书记得你肠胃不好的老毛病,昨天特意让我男人在公社弄了沙鳗和鮸鱼给你炖鱼羹,沙鳗芋头羹养胃、鮸鱼羹暖胃,还有个宋嫂鱼羹,这是你最喜欢的一口。”

徐经理笑着伸手拍了拍王向红的肩膀:“我这老伙计有心啊,每次来都给我备上好菜。”

王向红哼了一声:“少说好话多吃饭多喝酒,行了,菜来了咱上桌,正好今天天冷,你和这两位同志赶紧吃两碗鱼羹暖和暖和。”

三热之后上三凉,又有三道凉菜送来。

一盘子晶莹剔透的鱼冻、一盘子带着酱汁的腌螺,还有一盘子是腌制的野菜,具体不知道是什么,碧绿的梗很漂亮。

另外还有葱油蟹、白灼大虾、油泼八带几道硬菜,王东喜去抱了一坛酒出来。

酒坛子很大,以至于王东喜得抱在怀里,王忆大略估计容量得五升以上。

酒坛子很美,大坛口、圆肚子,外表镂空、底色是彩陶的黄褐色。

上面有彩绘画,线条相对简单明了,能看出画的是一片桃林,桃树上花儿绽放的漂亮,桃树下有三个男人跪在一张案板前。

“古越龙山的桃园三结义,存了两年的黄酒,你送给我们支书后一直没舍得喝,什么贵客临门都不舍得,就等着你来呢。”王东喜笑道。

徐经理感叹道:“是有一年多没来了,现在体制改革,我们实在是忙,实在是走不开。现在手头上轻快点了,我以后常来!”

王东喜撇嘴道:“你快算了吧,你们工作能有多忙?比我们摇橹撒网的还忙?”

徐经理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笑:“你可少来吧,你当着改革开放了我们还是那么空闲?现在国家和市场改变很大,我们有太多东西要学习了,甚至得从头学习!”

王忆帮忙接下坛子。

酒坛子上扎着一张麻布,上面用毛笔写了‘百年老坛、陈酿良品’四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陈宝庭亲酿,接着是一个暗红色的大印。

麻布打开下面是泥封,王东喜开坛,大胆将刚烧好的水倒入个盆子里,放进一个装入干红枣、枸杞和姜丝的温酒瓶,黄酒直接倒入瓶中加热。

酒热好了,最后一道鱼也送过来了,是一条肥硕的海鲈鱼。

徐经理笑道:“今天吃鲈鱼?这好,古人怎么说的来着?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里的鲈鱼好吃,咱海里的鲈鱼也不差,这首诗写的好啊,出没风波里,老百姓都知道鱼好吃,可只有渔家知道鱼难吃,海里风大浪大,要捕捞到鱼不容易,要吃上一条鱼也难!”

“是啊,只有去海里走一遭、逛两圈,才知道渔家的日子有多苦。”王东喜跟着感叹。

王向红不屑的说道:“我看你们都是舒坦的日子过的太久了,在海里打个鱼苦什么?”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

“咱现在日子过的多好,人不能不知足,行了,酒热的差不多了,黄酒温乎就行,热的过头了没有酒味了,来,开吃!”

众人举起酒杯,王向红看向青年问道:“小同志,吃饭了你还要挂着个机器在脖子上?”

男青年一手端酒杯一手握着相机说道:“这可是海鸥4B相机,我们公司花了二百八十元买的,我可不能离身,咱海福县现在恐怕就这一台。”

“多少?二百八十元?”大胆色变,“二十八张大团结啊?就买这么个小机器?”

“另外照相机我知道,不是应该这么大吗?”他伸手比划了一下子,“跟个木匣子一样,我结婚那会去县里拍过照片,我看那照相机挺大,现在都这么小了?”

王向红嫌弃的说道:“少大惊小怪,你结婚都是哪年的事了?70年?对,这都十二年了,现在的东西跟那时候能一样?”

他暗道二百八十元的小机器算什么,咱岛子上马上就有上万块的大机器了!

男青年笑道:“70年也有这样便携式的相机了,你们在乡下没见过而已,刚才有个老大娘才好笑,我拿相机想拍她,她以为我是拿着一把枪要瞄准她,把她吓到了!”

本来听着他们前面的对话王忆没什么感觉。

这年头海鸥相机确实珍贵,男青年视若珍宝是对的,可是他不该以此笑话村里人。

岛上人很傲气,听到他的话也都露出不高兴的样子。

徐经理及时的说道:“刚才忘了给你们介绍,这是我们单位的采购员姚当兵同志,他父亲是老王熟悉的老姚。”

王向红问道:“噢,老姚的娃?那老姚这是退了?不能呀,年前我还见着他来。”

“年后刚退,这不姚当兵同志就接了他的班嘛,工作经验还少、社会阅历也不太丰富。”徐经理说道。

他这一解释众人明白了。

这青年没有坏心思,他是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说话办事没有数。

说话不经过大脑。

本来准备拿话挤兑他的王忆便放弃了这个心思。

他要改成社会的毒打!

徐经理接着说道:“行了,酒菜都到位了,咱别磨蹭,开始吃喝吧。”

大胆等人哄笑着应允,纷纷跟着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