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82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老师你现在写一个字就是一毛钱呀?那你一天上课黑板写那些字,那得多值钱。”

“王老师,写字能挣钱就得多写,一个字一毛钱,领袖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可以引申一下,世界上怕就怕坚持,你要坚持的写!”

“王老师……”

“王老师饿了。”王忆无奈的说道,“大家伙吃没吃饭?”

“没吃啊。”有人立马说,然后等着王忆说‘没吃一起吃’。

结果王忆一拍桌子说道:“没吃饭还不赶紧吃?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又有人嘿嘿笑道:“不急不急,王老师,你这里有没有那个辣片了?有的话我就着来一角酒。”

王忆说道:“没了,你们吃饭不急我很急,我今晚要做海货,这海货不新鲜了就不好吃了,你们让让吧,我去忙了。”

他给秋渭水使了个眼色:“小秋,你给我看一下门市部,咱社员需要啥你让他们自己拿,他们都知道价钱,你给记账就行。”

秋渭水笑吟吟的抿了抿大辫子说道:“好,王老师你去忙吧。”

她饶有兴趣的看着社员们问道:“乡亲们都是对王老师写的这首诗感到好奇是不是?”

“是。”有几个人嘻嘻笑。

秋渭水说道:“那行,咱们来个共同学习吧,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歌,来,我先给大家伙朗诵。”

王忆出门要溜,结果被人给拽住了。

拽住他的是王祥高,见此王忆是怕了:“老高叔,咱关系可挺硬的啊,你怎么还为难我?”

王祥高笑道:“我为难你什么了?我不为难你,是想跟你说,既然你和小秋爱吃海货,那明天早上正好有大潮,领着小秋去梅花滩赶海吧。”

他扯着脖子问秋渭水:“小秋呀,上次你在猪圈铡草的时候我听你说你好像没在咱外岛赶过海?”

秋渭水说道:“叔,我赶过的,但没赶过大潮,都是偶尔有空趁着早上水退了过去随便捡点东西。”

王祥高点点头:“那能叫赶海?赶海就得赶大潮,明天早上起的早点,咱一起去赶大潮怎么样?”

秋渭水痛快的说道:“那敢情好呢。”

王忆寻思着一起去赶海也行,上次他赶海还没有赶过瘾,然后就让刘大虎给打断了。

这次他兵强马壮,身边不光有大迷糊这门神,还有孙征南和徐横俩强力保镖,这样他还怕谁?去了梅花滩就是螃蟹也没有他走的那么横!

下午不知道谁给他送了两条新鲜的大黄鱼。

现在是22年的大黄鱼禁捕期,所以这两条鱼不能带过去只能自己吃,他便让大迷糊蒸了今晚包大黄鱼水饺。

在岛上有一件事不方便就是吃鲜肉,他那边时空屋里速冻肉不少,但没有理由带出来。

这样他就琢磨起来,能不能在门市部里再开个副食品柜台?

不太好弄。

这个不归供销公司管。

蒸鱼、和面、调馅、包饺子,王忆不用管,大迷糊和漏勺两个人就给全办了。

漏勺做海鲜是一把好手,包鱼肉馅饺子水平也不赖。

不过他是真吃腻歪海鲜了,直接问王忆能不能给他扯一点饺子皮当面条下着吃,他拌点小咸菜就行。

王忆让他自己决定,反正学校不给他开工资,管饭是应该的。

漏勺嘴巴碎归碎,干活没的说,在大灶里从不偷奸耍滑,把整个大灶收拾的干干净净、井然有序。

水饺包好王忆放下《赤脚医生手册》去门市部喊秋渭水,秋渭水正在无聊的看报纸。

王忆问道:“咦,人呢?”

秋渭水叹了口气说道:“他们压根不是真心想来学习诗歌,我才跟他们分析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中心思想他们就纷纷走了。”

王忆暗道这不是肯定的吗?这帮人是来搞八卦的,你直接给办了扫盲班,他们不跑才怪呢。

水饺下熟,鱼肉馅儿鼓鼓囊囊。

野生大黄鱼的腥气确实要轻一些,包饺子比马鲛鱼和墨鱼之类好吃多了。

不过还是没有猪肉的好吃。

王忆好几天没吃猪肉了,馋的慌。

秋渭水听了他的话便说:“你想吃肉?我还有肉票呢,等我给你去割几斤肉让你们社队企业的销售员给你带回来。”

王忆心头顿时亮堂。

多简单的操作,他刚才怎么就没回过弯来呢?

一点没错,他不必非得在门市部设置肉食柜台,可以让销售员帮他买肉,反正他有钱又有票。

买了肉之后至于他吃几顿,这个他和大迷糊来个暗箱操作,还能让人查到吗?

心情大好,胃口大开,连带着他把水饺都多吃了两碗……

吃过饭秋渭水去王向红家里睡觉,王忆溜达着散步,顺便去给学校的小菜园施了点肥、给猪喂了饲料。

菜园里蔬菜种的杂七杂八,王忆还栽种了一些菇凉果,这东西据说生长极快,他想试试有多快。

在校舍里转了一圈,他看没人注意自己便随便开了间教室门回到22年。

他看了看手机信息。

袁辉继续关心医书的下落,发来的信息零零散散可不少。

王忆有点烦,这样张有信前段时间给他的邮票他决定不通过袁辉往外卖了,直接给墩子打电话让他过来送东西也拿邮票。

他又给邱大年发了一个工作安排文档,这次要买方便面、干脆面还有冲泡果汁粉之类,反正管他有用没用,有备无患吧。

另一个他下载了一些西服制作视频,打算先熟悉一下流程,后面等凉菜生意稳定了,他就指挥生产队妇女开展第二条生产线。

低级劣质成品西服生产线!

墩子开着车很快赶过来。

王忆把邮票交给他打了个哈欠说道:“别乱卖啊,这些邮票里面有的价值连城,你们拍照让袁辉给看一看,另一个也让年总自己找地方鉴定一下。”

墩子点头:“行,老板你放心,我们绝对把事办的妥妥当当。”

王忆问道:“上次给你们的鱼鲞卖掉了吗?”

墩子又点点头:“卖了,年总找了一家海鲜餐馆卖出去了,一共卖五千四百块,我俩给分了。”

这钱王忆不管。

不过那些鱼鲞卖出五千多算邱大年本事不差。

他临走之前多问了一句:“你俩工作压力怎么样?大的话可以招个人给你们帮帮忙。”

墩子摆摆手说道:“这就是买卖东西或者去找人打听一下手里东西的钱,能有什么压力?年总甚至觉得事太少,他还自己找了个活,给你找老酒呢。”

“之前我俩看了个新闻,说鲁省那边发现了一个八十年代的酒窖,里面保存着大批白酒,年总最近在跟这个事,看看价格能不能接受,到时候把咱那些老酒瓶子里都给装上陈年白酒。”

王忆一听这话挺感兴趣,笑道:“行啊,这个事好好办,给我处理妥当了我有奖金。”

墩子说道:“没有奖金我俩也干,你带回来那些酒瓶子挺值钱,年总拍了一些照片发网上,前两天打电话过来的源源不断,酒瓶子一个几百块上千块的报价,真神了!”

王忆暗暗琢磨,这应该是因为他带回去的老酒瓶保存的好,品相依然出色,估计是不少人打着跟他一样的主意,买老酒瓶回去装上陈酿酒冒充各品牌历史老酒。

他叮嘱墩子不准往外卖酒瓶。

这东西牵扯到灰色地带,还是少碰微妙。

墩子说他知道,另一个他们舍不得卖。

原来他和邱大年上次去沪都进了一家古董店,那店铺里头便摆放了不少颇有年代感的老酒,一下子把店铺的格调给提升了。

邱大年准备学学人家的风格,他们买不起正经的四五十年陈酿老酒,可是他们酒瓶多,如果装上多年陈酿白酒摆放到货架上只充当一个收藏品的身份,那还挺能唬人的。

两人坐在车里聊了聊正事然后分开,王忆带着几套海魂衫小军裤校服回到时空屋。

退潮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因为隔着梅花滩有些距离,他们还是得早点起床出发。

天蒙蒙亮,渔船摇橹离开码头,上面都是去赶海的妇女和孩子。

这次王向红跟着去了。

主要是王忆上次去赶海惹了麻烦,后来还牵扯出来好几把枪甚至是杀人案和省公安厅领导,这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了。

而今天是王忆第二次赶海,还带着秋渭水这么个水灵灵、娇滴滴的城里大姑娘,他怕再出点麻烦,所以亲自带队。

众多妇女孩子分乘两艘渔船出发,王向红把王忆带在了身边给他讲解海上工作的要点:

“王老师,你是有学问的人,那你对咱们渔民在海上的活计有什么看法吗?”

王忆问道:“看法?我觉得海上讨生活很辛苦也很危险。”

他不清楚王向红真正要问什么,所以就四平八稳的说了一句。

王向红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对但不够全面,咱们海上的活计不仅是辛苦,这还是一门学问,要有技术、要有经验。”

“渔民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可是咱跟内陆的农民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咱工作上好些地方比当农民难。”

“农民干活都看得见、摸得着,而咱渔民出海探海情、查鱼情,下钩撒网这都要凭手感、凭实践经验,就跟郎中搭脉一样。”

王忆点头道:“支书您说的对。”

王向红对他的态度很满意,拍拍他肩膀说:“海上讨生活真的是一门学问,平日里其他社员向你学习,学习你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你的好学。”

“可是在海上你得多向其他社员学习。”

“要学习怎么根据潮流、风向、风力去判断一个鱼群的位置,这很难的,你得下苦功学好它!”

同船的来凤笑道:“王老师,支书这是要培养接班人了。”

其他人跟着笑。

王向红淡淡的问:“怎么了,哪位社员有意见?”

没人敢接这话。

王向红掏出烟袋锅拉起衣襟想挡风点烟,王忆对孙征南招招手。

孙征南立马掏出格洛克防风打火机给老支书上了火。

王向红吓一跳,同船的都吓一跳。

孙征南拎着把手枪直接顶在了老支书的嘴巴子上,这让人想起了以前的反动派。

反动派在海上就是这么嚣张跋扈,所以解放军打过来的时候老百姓是箪食壶浆、喜迎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