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78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老黄没管她,她便开始抱起小狗看了起来。

王忆去时空屋里拿出了帽子和太阳镜。

他给秋渭水准备的太阳镜是银镜腿无框墨镜,样子比小米飞行员墨镜要寻常的多,可是价格却更贵,一个能买四五个。

这墨镜是牌子货,帕莎出品的内敛内涵款,粗看平平无奇,镜片不大样式不夸张,可是线条流畅,很搭配秋渭水这种鹅蛋脸型。

秋渭水听到脚步声回过头,一眼看见了他手中的遮阳帽和太阳镜。

王忆递过去:“给你准备的礼物。”

秋渭水接过去看,这遮阳帽不是布帽子也是草帽,但跟她爷爷的老式草帽完全两码事。

这草帽色泽明黄鲜艳,编织工艺细腻,帽檐处有两圈黑色细绸带装潢,帽子上面则也有一个蝴蝶结,是个黑色镶嵌与草帽主体一样明黄绸边的大蝴蝶结。

相比现在的帽子,这遮阳帽有个先进之处便是内置调节带能调节帽子的头围。

秋渭水拿到手下意识便笑了起来。

真是简单又漂亮。

王忆问道:“你喜欢粉红色吗?我不清楚,所以我让我同学帮我买了一顶看起来比较寻常的帽子。”

“这个很好,比我之前的帽子还要漂亮,你真要送我?”秋渭水举起帽子问。

王忆说道:“我在整个外岛只认识你一个外姓的姑娘,你说我不送给你还能送给谁?”

秋渭水兴致勃勃的问:“如果你认识多了,要一人送一个吗?”

王忆说道:“那也只送给你!”

秋渭水冲他傻乐。

王忆接过帽子给她扣在头上,故意用低沉语气说道:“我就把这顶帽子寄放在你这里,它是我最重要的帽子,要好好保管啊!”

然后他说完也傻乐起来。

秋渭水感觉莫名其妙。

她不知道这句话能有什么好笑的。

王忆笑了几声后帮她摘下帽子调整了一下头围,给她重新戴上问道:“这下怎么样?”

秋渭水说道:“大小正合适。”

王忆又给她戴上墨镜。

秋渭水大大方方的接受。

一切尽在不言中。

试过了帽子和墨镜,秋渭水摘了下来,她笑道:“幸亏我这个礼拜六请假来找你了,要不然就错失这份礼物了。”

王忆问道:“你礼拜六是不休息的?那以后我去找你吧,我礼拜六和礼拜天都休息,几乎每次都要去城里。”

秋渭水说道:“不用不用,我在城里呆的不开心,在天涯岛要开心多了,何况这里还有老黄和小黄们,还有老鹰。”

她扭头看向同为树荫下的灶台。

铁锅里冒出个鸟头在鸟鸟祟祟。

于是她又回过头来说:“所以我挺愿意来岛上找你的,我知道你这两天会去城里,还担心碰不上你呢,提心吊胆了一路。”

王忆说道:“那你写一封信嘛,让张有信送信。”

听到这话,秋渭水顿时不无幽怨:“你为什么不先给我写一封信?”

王忆一想还真是。

自己也太不主动了。

他没去找理由,直接说:“下个礼拜开始,一天一封信!”

秋渭水顿时哈哈大笑:“不用不用,有急事写信吧。”

“一天一封信的话多浪费呀,浪费邮票浪费纸,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我们要给国家节省资源,这就是我不给你写信的原因,你还真以为我是不好意思吗?”

她冲王忆又灿烂的笑:“其实我脸皮可厚了,小时候家里没饭了,到吃饭时候我就去邻居家里看他们吃饭,他们不好意思让我干看,总会给我一块饼子。”

这话一说,王忆挺心疼的。

人不可貌相。

他第一次见秋渭水的时候,秋渭水是穿白裙白丝的优雅白天鹅,于是他便以为这是个喜欢咖啡、喜欢旅游、喜欢阅读的大家闺秀。

或许她确实出自大家,但并不是个闺秀。

这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女战士。

王忆说道:“那你以后不用看着别人吃饭了,我把最好吃的都给你留着。”

秋渭水说道:“噢,说到吃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她去屋子门口的尼龙袋里翻出一包糕点给王忆:“这是姑苏稻香村的点心,可好吃了,有人送给我爷爷的,让我抢过来了。”

“还有这个,你们生产队平时缺票吧?我把我这些年攒的票都给找出来了,喏,一起给你。”

她又说:“其实我爷爷攒的更多,但他看我翻家里的东西赶紧藏了起来,估计藏办公室了,我没找到!”

她兴致勃勃的说她最近跟爷爷怎么斗智斗勇,王忆便笑嘻嘻的听。

树荫下海风习习,带着湿气吹在人脸上、身上,他享受着海风看着秋渭水的笑脸,扭一扭头四周是无边的纯蓝和金黄。

纯蓝的是海面,金黄的阳光。

有些光芒透过树枝缝隙洒下来,撒在山地上是星星点点。

海上也有金光摇曳,摇晃的波浪和阳光中是初夏大海的美好与丰沃在等着人来邂逅。

王忆觉得他现在身边的一切就是最美好的了,佳人陪伴,清风主动吹来,有时候风大一点树枝树叶便会摇晃,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带着地上光点跳动。

一切轻松悠然又缱镌迷人,平静却不是安静。

刘红梅的声音打断了他们两个的平静:“王老师,把螃蟹和虾给你收拾好了——呀,小秋来了,正好今天赶海收拾的海货挺好的,王老师,中午给小秋做海货吃吧。”

秋渭水走过去笑着说:“好,我尝尝咱们外岛名满天下的小海鲜,都说外岛小海鲜,鲜的破了天!”

刘红梅听到这话也高兴的笑:“不光要尝尝小海鲜,还要尝尝咱外岛的野果子,都收拾好了呢,这次回家你给你爷爷捎一些。”

秋渭水连连摆手:“谢谢红梅主任,我不能再拿岛上的东西了,上次带了好些干货回去,惹得我爷爷一个劲批评我,说我是学鬼子进村,把我惹生气了!”

她又冲王忆笑:“他亏了,我赚了,生气之下我没给他做饭吃,他只好吃炒面去回忆志愿军的生活。”

王忆问道:“你这次是不是也带了炒面?那袋子那么沉,我还闻见了一股焦甜味。”

秋渭水说道:“对,我爷爷让我炒了送给支书还有学生的,不过你们学生太多了,泡水的话只够吃一顿。”

这时候的炒面不是22年的炒面条,是炒面粉、地瓜面,炒的时候加一点盐和一些白糖,用猪油炒熟,是渔家上等的美食了。

志愿军三十年前北上高丽抗击联合国军靠的便是这东西供应能量,当年是全民大炒面,甚至连周总理也亲自撸起袖子给志愿军炒面。

海鲜送来了,王忆领着秋渭水去做凉菜,今天中午也可以给秋渭水吃凉菜。

第180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万物繁茂、热浪习习的夏天真是来了。

前两天的大暴雨像是洗掉了春天最后一抹寒气,外岛的夏天还挺热,阳光跟针一样扎人。

不过外岛四周都是海,只要处于树荫下就没事了。

夏天的阳光和风让人燥热,但却抚育了岛上万物,现在的外岛像是吹翻了画板打翻了上面的彩色颜料,将最艳丽的色彩给了外岛——

天空与海洋的蓝变的更蓝,草与树叶的绿变得更绿,漫山遍野的红花黄花则让山坡看起来鲜艳夺目。

王忆上午带着秋渭水专心致志拌凉菜,他给秋渭水尝了尝,秋渭水赞叹说好吃。

于是王忆准备等她回程给她爷爷带一点。

拌了凉菜他们在门市部里聊天。

秋渭水想出去走走,可今天阳光挺烈的,反正有时间,他准备领着秋渭水看日落。

渔舟唱晚,他觉得外岛的日落要比日出更好看。

快到中午头他得准备吃饭。

王丑猫和几个男学生跑进来,将一支支狗尾巴草递给他。

草上串着一只只的蚂蚱。

进入夏天,蚂蚱又多又能飞。

可能是这年代野外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山上蚂蚱特别多,哪怕家家户户的鸡都在漫山遍野抓虫子吃,可学生们随随便便还是能送过来一两百只。

这东西纯天然、无污染,而且因为天涯岛这种孤岛环境导致岛上没有什么寄生虫,山上的蚂蚱不管大小都很干净。

蚂蚱跟蝉一样都是高蛋白,越小越好吃,生产队的社员多数是火烧,做饭时候用火简单烤一烤就喷香。

王忆则选择油炸。

油炸更香!

门市部里有汽水,这个周一刚补充进来的新货。

这汽水是翁洲本地产的汽水,没有名字,就叫橘子汽水,是翁洲食品一厂生产的。

橘子汽水比较贵,一瓶六毛钱,还回来瓶子再倒找一毛钱。

所以县城的孩子放学和礼拜天会去捡瓶子,捡到一个瓶子一毛钱,这年月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大收入。

一毛钱是大收入,六毛钱自然更贵,社员们压根不舍得给孩子买汽水。

另外还有一种汽水叫橘子皮汽水,跟橘子汽水只差一个字,但价格差距巨大,一斤只要一毛五分钱。

而一毛五分钱还是涨价后的,80年之前一斤要八分钱,当地称之为‘八一汽水’。

外界当时盛传,橘子汽水就是食品厂采购橘子做成的,而橘子皮汽水则是用做橘子汽水用剩下的橘子皮给泡出来的,所以便宜。

这个年代便宜就受到欢迎。

八一汽水才是市场销售主力,城里的孩子捡了瓶子正是去换八一汽水。

这导致八一汽水在城里热销,产量不足,压根轮不到外岛来卖,哪怕外岛的供销社都没得卖,何况他这门市部?

所以贵的买不起、便宜的没地买,外岛孩子压根没有饮料喝,王忆一人给一瓶橘子汽水把他们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