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62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昏黄的灯光变得水盈盈的,锅里水雾再飘荡,这样灯光照过来有点如梦似幻的朦胧。

这样就能准备开吃了,王忆了解大家伙的心思,抓起一大把肉放了进去,然后又开始调小料。

他挨个给大家伙往碗里放了芝麻酱和腐乳并点了香油。

刘红梅还带了点香菜和葱叶,于是他抓了一点放入碗里说道:“行了,开始捞着吃吧,用肉蘸着这调料吃。”

一锅的汤汁翻滚,肉片迅速煮熟。

不管猪肉还是羊肉都是从内地生产队收上来的,猪是家家户户养了一年才出栏的土猪、羊是赶着四处走吃草的山羊,这样肉一熟就冒香味。

搁在22年这猪肉一斤能卖五六十甚至上百块,甚至有清北学子跑回家专门养土猪。

一听能吃了,众人围在锅子前纷纷下筷子去捞,也不怕汤汁翻滚给烫着手。

太饿了!

王忆一看这样不行,让大家伙自己夹菜的话能抢的把灶台给掀了。

于是他去拿漏勺出来统一分配。

他把肉倒入盘子里,王东峰吞着唾沫说:“王老师,给我肥的,我爱吃肥肉。”

“我也爱吃肥的,肥的多香哦。”刘红梅不甘示弱。

“我不挑,肥的瘦的都吃,给我大的就行。”

“秀芳要我说还是你机灵。”

肉入碗里,稀里呼噜声响起。

芝麻酱很香但有些腻,腐乳可以解腻,加上小葱和香菜正值新鲜,它们混在一起配上煮熟的肉那真是美味。

一行人吃的是赞不绝口。

一锅肉挑完又是第二波。

众人又要下筷子,王忆赶紧说:“不着急,得等它熟一熟。”

王东峰闭着眼睛使劲吸气呼气,大胆拍了他后脑勺一把说道:“你犯哮喘了?”

王东峰讪笑:“不是,王老师这弄的太香了,我多吸两口香气……”

“那不行,那你不是占便宜了?”大胆立马反驳。

王东峰看向他,忽然反应过来:“刚才光顾着吃了忘记看看人,你怎么也在这里,你不是吃晚饭了吗?”

大胆说道:“你吸气、继续吸气。”

王忆说道:“行了行了,可以吃了,你们把碗放这里,我来分。”

这一锅肉再吃完就得吃素了。

他把切好的土豆、红薯和剥好的白菜放入锅子里继续煮,然后又准备下午餐肉。

大胆疑惑的说:“王老师,午餐肉不是罐头里出来的吗?这个是熟了,直接吃就行。”

王忆说道:“直接吃也行,下锅里也行。”

“那直接吃吧。”大家伙纷纷下筷子。

王忆一看这吃的太快了,自己抢不上,得给大家伙减减速,于是他准备掀起争辩让大家使用一下嘴巴的说话功能:

“你们说豆腐脑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

答案很一致:“甜的咸的都好吃,能给咱吃就好吃。”

王忆一看这招不行!

这南北争辩的世纪难题就这么被解决了啊?

那甜粽子咸粽子这一招也不行。

同理可破。

王忆便问:“你们觉得面食和大米,哪个适合当老百姓的主食?”

答案又很统一:“都不适合,太贵,吃不起,苞米面适合当老百姓的主食!”

“还有高粱面和地瓜面,也行,也能当主食。”

王忆愣了愣,这些世纪难题怎么都被破了?

他只好接着上面的话题问:“那苞米面地瓜面和高粱面,哪个适合当主食呢?”

刘红梅奇怪的反问他:“王老师咱这吃着香喷喷的好饭好菜,你怎么老提莫名其妙的问题?忆苦思甜吗?”

王忆无法解释。

秀芳说道:“噢,王老师是想吃苞米面、高粱面了?明天我给你送点。”

王忆正要否认,这时候旁边有人把碗递了过来:“王老师,再给点那个芝麻酱,真香啊。”

大胆一脸媚笑。

王忆看看他空荡荡的碗和空荡荡的午餐肉盘子——

在他询问期间这些人吃的那叫一个快,这样还问个锤子的问,再问他自己没的吃了!

第174章 公安来抓王老师了

第一天毛利就有一百零二元八角钱,这是开门红。

消息当天晚上就传出去了,岛上社员大大的受到了鼓舞:

他们都知道这钱属于全队社员,属于自己。

于是第二天早上到山顶送小海货的人更多了,断断续续的一直有人来,手里都有个桶。

另外有些人家收的少,便让孩子上学的时候顺便提过来。

王忆起初想把这些原材料标记、称重、登记,然后按家按户进行积分,以后可以按照积分来分钱。

但王向红说用不着这样,队里一直是大集体式工作模式,王家人实在、听管,没人会偷懒也没人会想着占集体的便宜。

实际上他这么叮嘱王忆有自己的考虑,如果按照每家每户送来的小海货来进行社队企业分红,那跟大包干不是没有区别了?

他还是老一辈思想,只想保下限、不看重上限。

一旦大包干那就是有人富裕有人穷,而且越富裕的会越富裕、越穷就越穷,这样一个大集体就自然而然的分裂了。

他不想看到这一幕。

王忆没去驳斥他的观点,吃大锅饭、拿集体工分会增长人的惰性,无法发挥人的积极性。

不过天涯岛情况不一样,就像王向红说的,王家人实在、勤奋,心往一地聚、劲往一处使。

过去二三十年的大集体日子已经让他们习惯了先大家后小家、先集体后个人的行事方式,体现在给社队企业提供海货这件事上,就是没人会藏私,都是尽心尽力的去赶海、去寻找小海鲜。

所以王向红思想保守就保守吧,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愚公才能移山。

上午刘红梅带着清理组清理海货,王忆这边偶尔过来按比例放入调料进行腌制,另外便是安心上课。

今天的海鲜凉菜更多,他下午就准备问问供销公司的李台两人另外的啤酒销售地点,然后兵分两路去卖凉菜。

吃过午饭第二批海鲜凉菜调制出来。

王忆将王新国、王墨斗等几个机灵的年轻社员叫过来,这就是以后的销售员了——他总不能一直跟着去县里做买卖,没那精力也没那时间。

他给青年男女们做培训,教他们怎么吆喝、怎么用塑料袋进行包装:

“不用着急,慢慢来,这两天你们先跟着我去实习,很简单的事。”

“有人根据客户要求选凉菜、有人把选出来的凉菜称重、有人给装起来、有人算账收钱找钱,各自负责自己手头的活就行,别的不用管,所以很轻松。”

生产队不缺人,其实天涯岛早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船不够、地又少,这样好些劳动力是用不起来的。

这也是社员们收入低的原因之一,人多可是生产力差,最终生产结果就少,分到个人手中的钱更少。

所以王忆说社队企业需要的人多,王向红立马按照他要求尽量多调拨了几个人。

同时他把社队企业员工额外拿10%分红的政策给取缔了,只是把员工们的劳动力全算成强劳力,全拿12个工分。

王忆本想带着王东峰等人赚个外快,但王向红的考虑也有道理:

收拾海货、称重算账不是难事,生产队多数人都能干,这种情况下员工要是额外拿分红,那么其他社员就要有意见了。

对此王忆不反驳他的意见,反正社队企业还只是个雏形,一切都在摸索试探中,具体营业规则还要后面慢慢补充。

带上草草培训出来的一行人,他们再次在下午划船去往海福县。

这次人可就多了,足足有十五六号人,这都是未来要承担重任的业务骨干,不过现在还是实习生。

他们换乘了绿眉毛大船,拉起船帆能乘风而行,这样摇橹会轻松许多。

今天海上风大可是阳光更烈,入夏之后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热。

王忆在船上晒的流汗水,但心里头舒坦:越热越好,天气越热凉菜销量越高。

现在他可是理解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诗中蕴含的悲怆之情!

蒙昌英和李台已经先行到了铁具厂,看到王忆带着一队人浩浩荡荡的赶来他们先是吃惊然后赶紧打招呼:

“王老师来了?你们的凉菜味道真是绝了啊,昨晚叫了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可把他们给吃美了。”

“嗯,我带回家去给我爹娘还有邻居都送了一份,他们今天都来找我问是哪里的副食店买的,我爹还说是国营大饭店里的招牌菜,总之他们还想买呢。”

王忆阔气的摆手:“买什么买?我一家给你们拿一份。”

蒙昌英两人不敢再拿了,寻常的小摊贩送东西他们自然笑纳。

可王忆这边跟徐进步关系太近了,万一给两人告一状那两人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第一次接受送礼那叫拉近关系,每次都接受人家送礼那叫吃拿卡要,是单位纪律的大忌。

两人这次老老实实的买,掏出钱说是已经准备好了。

王忆客气两句便接受了,并对刘红梅等人说:“把秤给的高高的,这是咱兄弟单位来采购,必须得给到位。”

他又上去给两人发烟,把带在身边的王东峰、王新国、王墨斗等青年介绍了一下,说:“以后在县里碰上了,还请两位同志多多照顾呀。”

蒙昌英凑上去点烟,说道:“王老师你别客气,你们现在有社队企业了?那就凭我们徐经理和你们王支书那关系,咱俩家单位是兄弟单位。有什么事需要我们俩帮忙你们随便说,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台拍了拍身后的三轮车说道:“对,需要用车说一声,这台车子我们俩管,我们俩能做主!”

这年头在外岛有一辆三轮车比22年有一辆进口的福特猛禽皮卡车还要拉风,这属于特种车,寻常单位还买不到,普通人家更是没地方能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