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5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看见几个小孩在这里叫卖,立马有人好奇的走上来问道:“小同学,你们卖什么呀?”

学生们嗷嗷喊几声还行,让他们真去应付大人那是强人所难。

王忆上去说道:“同志您好,我们卖下酒菜,您绝对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下酒菜,这里有签子您可以尝尝,回去下啤酒最好了。”

“买一份能下两瓶啤酒,同时为外岛的小学教育贡献两毛钱爱心。”

一份黄瓜丝拌蛤蜊的价钱仅仅是两毛钱,这定价他是根据饭店的辣子炒蛤蜊来的,那一份菜差不多要六七毛钱呢。

中年工人好奇的看了眼他递过来的小竹签子,然后插了一个蛤蜊肉尝了起来。

现在城市里也没有用竹签来尝菜的方法,这法子卫生又方便,同样吸引了几个工人的好奇心。

王忆让王东峰用小刀劈了许多小竹签。

其实他准备小竹签还不是为了卫生方便,而是为了避免被人占便宜:用筷子尝菜的话,有些人一筷子就能夹上二两蛏子肉!

一份蛤蜊肉才两毛钱,铁具厂工人的工资高,跟干部看齐,一个月最低收入都是四十五块钱,现在夏天来了还有各种补助差不多能拿到六十块,几毛钱对他们来说是小意思。

蛤蜊肉、蛏子肉的味道没的说,尝过的中年人立马点头:“嗯,不错,就是这个价钱嘛……”

王忆立马说道:“同志您看到我们这凉菜里用的料了,光是菜油用了多少?这钱真的不贵,甚至说我们价钱很便宜了。”

“而且这钱我不是自己赚了、这不是个体户的摊子。”

“你看这是我们社队企业的营业证,我们卖凉菜是为了社队小学的发展,您外岛肯定有亲戚,知道外岛的小学什么样,百废待兴啊我的达瓦里希,这钱是为了支援教育的啊!”

一边说他一边冲几个孩子挑挑眉,几个孩子赶紧努力抬起胸膛露出红领巾。

晚风吹动红领巾飘荡,少年脸上表情凝重而神圣。

而他们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中年人叹了口气,说道:“行,那给我来一份、算了两份。”

有人出头则有人跟进。

立马有中年人的熟人上来问:“余队长,这是卖什么?卖海鲜凉菜?”

买东西这种事,顾客是很乐意拉人下水的。

因为如果买的是好货那自己拉了熟人一起买会赢得熟人的感谢,如果这是坑货那拉了人一起买就不光是自己被坑了,心里会舒服一些。

于是余队长就热烈的介绍起了凉菜的味道还说要支持外岛的教育。

小学生把竹签递上去,工人们拿到竹签便尝了尝。

辣卤凉菜的味道确实很出众。

特别是这年代家家户户缺油少调味料,吃的菜口味比较单一,霸道的辣卤滋味一入嘴,那真是对味蕾乱杀。

这样味道出色而自己又尝过了人家的凉菜,他们就不好意思直接走人了,纷纷出声:

“来给我一份,我要那个蛏子。什么,四毛钱啊?这都是赶海不屑要的小货,还这么贵?”

“你不要我要,给我两份蛏子,老木你先去买啤酒,上次的啤酒箱和酒瓶子都在宿舍里,你给还回去。”

“买琴啤别买趵突泉还有那什么泺神,今天喝好的,还是琴啤喝起来得劲。”

“琴啤贵啊要五毛一,趵突泉才四毛……”

“哎呀不差那两毛钱了,我尝尝这个鱼皮,嗯,还行,也来两份,喏,一块钱不用找了,就当支援教育了麻。”

“来来来,给我一份泥螺,这味怎么调的,还怪好呢。”

“哎,这里有好东西,鲍鱼呢,哈哈,都是小鲍鱼,多少钱?我草,要一块啊?这是最好的?那行吧,给我买份尝尝。”

每一份小凉菜都用透明袋子包好了,王忆带过来的塑料袋是最普通的样式,但82年却新颖。

于是他推销和回答,妇女们装凉菜而学生们用线头绑起来,一条流水线。

出来的人越来越多,王忆一手一个大盘子将拼盘凉菜送过去找人品尝,以蛤蜊肉来开头,这个最便宜,一份两毛钱。

对工人们来说两毛钱是小意思,他们被两毛钱的价格吸引过去,然后再买别的那可就贵了。

王忆看出好些人犹豫,就喊:“要是能拉到工友来买就给便宜!”

工人们立马转头去找人。

世人都骂拼夕夕。

世人都是拼夕夕。

第173章 企业发展两条腿——衣食

第一桶金到手!

辣卤凉菜、小酥鱼和常味凉菜第一次销售战绩颇佳,各种海鲜得卖出去两百多份。

如果平均一下,整个铁具厂平均两人买了一份。

看看旁边卖咸菜、卖啤酒的小贩子那鼓鼓的眼睛就知道这销售量多夸张了。

起初人潮涌动,然后断断续续,最终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最后一拨人也离开了工厂。

穿着蓝色制服的老工人从里面缓缓的拉上了铁具厂大门,这代表最后一批搞卫生的工人也离开了——

82年的工厂里没有清洁工,工人分班分组,然后像学生一样各有卫生负责区域,由班组长安排工人值日。

妇女们赶紧坐下擦汗。

又忙又紧张,她们搞了个满头大汗。

向来以女汉子、铁娘子形象示人的刘红梅今天是拉了,她表现的不比其他几个妇女好。

看到人都走光了、没有顾客了她赶紧松口气,说道:“刚才那一阵人真多呀,把我吓不行了,手都不会动弹了,秀芳你行,我看你挺稳当。”

秀芳说道:“哎呀嫂子你快别说了,我更是头一次见着这么个情况,我也害怕呀,所以我低着头,我不去抬头,反正王老师说要我装什么我就去装什么。”

其他妇女纷纷说话,然后话题开始转为正题:“今天咱能赚多少钱呀?”

刘红梅一听这话猛的爬起来:“王老师,刚才人那么多,咱的凉菜价格又不一样,会不会算错帐?”

王忆安抚她:“放心好了,这算什么人多?我算的清清楚楚,绝对没有错。”

刘红梅又看向王东峰:“你是不是把钱给找错了?”

王东峰叫道:“绝不可能!每次找钱我都看三遍,你没听因为我找钱慢了还有人吆喝我吗?”

秀芳说道:“对对对,我听见来着。”

王忆说道:“咱一起来数数钱?”

刘红梅说道:“不数、不在这里数,黑灯瞎火的,咱先回队里,回了队里去大队委亮了灯再数。”

王东峰说道:“还有不少凉菜呢。”

王忆准备的还挺多,黄瓜丝拌蛤蜊肉之类的便宜菜都卖光了,但辣卤小鲍鱼、麻辣蟹之类的依然有半盆子。

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一挥手说:“不要紧,带回家去分了吃。”

妇女们不舍得:“挺贵的东西,那么一份就要卖几毛钱一块钱,咱回家去吃它们干什么?”

“一点没错,谁没吃过海货吗?都吃腻了。”

“王老师,早知道咱最后便宜点卖就好了,我看后头还有不少人想买没舍得呢,咱要是给便宜卖那还能卖出不少。”

王忆摆摆手:“针对工人绝对不能降价,只要让他们知道咱到了晚上卖不出去会降价卖,那他们下班那会就不买了,他们会等到晚上再过来买。”

妇女们面面相觑,不得不点头承认确实是这样。

可是看看剩下的凉菜她们实在不想带回去分给社员吃。

见识到它们能换钱的事实后,一直受穷的妇女们把它们看做是宝贝了。

岛上的妇女真是穷怕了。

家里的老爷们是强劳力忙着赚工分养家,家里要添置点东西、要买粮食便是妇女们来算计,可家里多少钱她们都清楚,添不上东西、买不了粮食。

劳力多的一年干完了能从大队委开支它个一百两百块,劳力少的干一年可能就攒下个三五十块,甚至还有人干一年要倒欠大队委几十块钱。

漏勺、大迷糊还有队长家里就是要欠钱的那种,这叫漏斗户。

所以能用来换钱的海货她们都不舍得给家里吃,哪怕能换一个三毛五毛也要去换成钱应急。

22年是无法想象这时代妇女们怎么过日子。

她们有的哪怕是家里只攒了一块钱都会去信用社给存储起来,然后慢慢的积少成多,能攒出一张五十元、一百元的存单。

王忆却不在意,看到妇女们不舍得将海鲜凉菜带回去他拿个袋子装了一些,去铁具厂敲了敲门。

看门的老工人从大门上打开个小门,问道:“同志你有什么事吗?”

王忆指了指外面收拾的小摊子说道:“师傅,我们是外岛天涯岛王家生产队的社员,今天来您厂子卖凉菜来着,这剩下了一点,你不嫌弃你带回去晚上下个酒。”

“外岛的海鲜多新鲜您了解,我们队里自己腌的,比国营饭店的新鲜、比副食店的好吃,用来下酒太合适了,您晚上跟值班的工友一起尝尝吧。”

老工人挺和气的,笑道:“噢,你们是来卖凉菜的?刚才那会我听着有人说了,说外头来了个卖凉菜的,卖的凉菜样式比国营大饭店里的还多,味道比饭店还好,就是你们?”

王忆说道:“应该是,您带回去尝尝。”

“天涯岛,是王向红支书的那个岛?”老工人又问。

王忆暗道自报家门果然是正确的,王向红在老一辈人里名声可真响亮。

他点头说是。

老工人笑道:“你来给我送礼怕我撵你们?放心吧,小同志,你是王支书的人,我不会撵你们的,不用送礼。”

王忆说道:“这不是送礼,我是给您和值班工友都尝尝,明天其他工友来了问起我们这凉菜怎么样,你们就把真实的味道给他们说说。”

老工人听他说的诚恳,便出来接过了袋子,他打开闻了闻说道:“嗯,难怪他们说比国营大饭店还好吃,味道真香真辣。”

他去买了几瓶啤酒,看见王丑猫手里的牌子后便去问了问价格,然后看看自己手里的凉菜塞给了王东峰一块钱。

王忆和王东峰拒绝,老工人笑着摆手:“你们这不是给外岛的学校赚钱吗?给生产队赚钱吗?那咱不能占集体的光,就当是我老头也给你们帮忙了。”

“不用跟我客气,你们可怜我呢?哈哈,用不着,我跟你们说党的政策好,我这样的老头也能赚工资,手里有闲钱哩,比你们外岛的渔家富裕哩。”

王忆肃然起敬。

老人家的觉悟真是高。

老工人拎着啤酒溜达着进厂子又关了门,这还剩下好些凉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