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54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黄鱼鲞、墨鱼鲞、虾干、海米、瑶柱、鱼干等等,给装了一箱子。

王忆到了后张有信说道:“来的正好,王老师,有你的货件,都是沪都过来的,一共有四个箱子。”

沪都来的货件?

王忆疑惑,自己不是昨天刚去邮电局办的邮递吗?这外岛的快递效率这么高了?

他凑上去一看不是自己的箱子,还真是沪都邮寄过来的。

然后看看邮寄人,哦,杨兵、陈谷,这是外贸市场又给邮寄东西了。

里面应该还是办公用品,还挺沉重的。

随着货件还有一封信,王忆打开一看,是杨兵的来信。

这位主任不愧是孔孟之后,确实有几分的文采,一封信写的洋洋洒洒,王忆横竖没事干,仔细看了一会,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信纸都写着一行字是:

王校长,你怎么还不来送锦旗?!

王忆让张有信先别走,他要了信纸信封当场回了一封信,也是洋洋洒洒好些字,然后字缝里也就一行字:

锦旗制作较难,外岛条件不好缺材料,正在制作中,等到制作完全立马去沪都见杨主任!

邮寄了信、送走了秋渭水。

然后学生上劳动课,王向红安排的社队企业工作小组也到了,一共来了五个妇女,刘红梅带队,还有秀芳等人,全是生产队里手脚麻利的妇女。

这样王忆只剩下一件事了。

开工做海鲜小凉菜。

全力给生产队搞钱!

第171章 民兵队换制服

22年的凉菜行业早就已经大放光彩,得益于调味料的丰富加上东西南北各地区物资交流的便利,各种凉菜那是灿若繁星。

海鲜小凉菜是其中特别灿烂的那几颗星之一。

特别是这些年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海货被送到了西南西北各个地区,各种拌菜成品酱包、料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王忆各式各样的采购上了一批带了过来。

外岛海货多,小海鲜尤其多。

特别是赶海捡到的,都是个小味鲜数量多,在社员们手里这东西没价值,可如果加上佐料调个味儿,那价值就大了。

王忆从大灶里拿出来一些黄瓜。

这是在82年买到的春黄瓜——鲁省的大棚种植业已经开始发展了,国家农业部还没有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可是相关构想已经出炉了,王忆听广播、看报纸都碰到过相关介绍。

黄瓜用来拌蛤蜊肉、螺肉,这个很简单他就会拌,甚至用不着成品料包。

拌凉菜可以带上漏勺,这人的刀功很了得,比妇女们要有用,他把黄瓜递过去让他切丝,他洗干净后剁掉头尾便‘多多多’的切了起来。

一边给黄瓜打着丝他一边问:“校长,现在的黄瓜不便宜吧?”

王忆准备着配料,漫不经心的说:“还行,不贵,春黄瓜下来了,现在是大棚菜贵。”

他说的不贵也是相对的,相对以前的大棚蔬菜不贵,其实现在外岛的黄瓜不便宜。

可能是蔬菜种植需要技术和理念,反正海福县本岛明明有足够土地却不种蔬菜,全是经济作物,所以尽管如今春黄瓜已经普遍下市了,外岛却不多见。

他按照邱大年花钱买来的配方学着自己搭配调料,把姜片、蒜碎、醋和酱油按照重量来搭配,搅拌均匀再点上香油、放上盐、放上白糖。

等到黄瓜丝出来,他将黄白色的蛤蜊肉配上绿油油的黄瓜丝,这样好看又好吃。

蛏子肉可以用辣椒油拌。

厨房里有干红辣椒,他以八角、花椒调味炸辣椒油,大个的蛏子肉里放上香菜叶,倒上辣椒油后再用调料调味,最后洒上白芝麻,比黄瓜丝拌蛤蜊肉还要好看。

王东喜过来帮忙,看着王忆娴熟的将凉菜拌出来他赞叹道:“王老师我发现你们大学生可真厉害,什么都会做呀。”

王忆感叹道:“技多不压身,活到老要学到老,指不定什么时候哪门手艺就派上用场了,我跟你说个事你就明白了。”

“今年我们77级大学生不是毕业吗?你应该知道吧,我们虽然是77级但是78年3月才正式去上大学,然后今年1月份毕业。”

“对,知道。”王东喜说道,“你们和78级的大学生同属于82届。”

王忆说道:“嗯,然后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实习了,今年正式分配,虽然是学校分配可是各家单位也要来选人,人家单位不可能盲目的接受我们毕业生。”

“这样当外交部来我们学校的时候,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外交部没打算在我们系要人。”

“可是我们班一个女同学却去找到了外交部的领导然后展示了厨艺,然后她诚恳的向领导们说,她的外语水平虽然较差,但很有上进心会继续学习,她又说她有一手好厨艺,这样可以外派他国进行工作。”

“工作期间她可以协助大使馆的厨师提供饭菜,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工作人员能吃上心仪的家乡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了。”

“就这她愣是说服了来招生的领导,特批给我们系一个名额,就把她给招走了。”

王东喜听了这话后连连顿足:“王老师你的厨艺也很好,你怎么不去展示一下?那可是外交部呀,是我们尊敬的周总理曾经亲自负责的单位!”

他没怀疑王忆在扯淡。

这年代是个奇迹的年代,只要胆子大,师兄放产假!

连特异功能和气功都能在这年头大行其道,老百姓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王忆调理着调料说道:“我不去,我大学期间就决定回来报效咱们可亲可爱的家乡,这是我父亲的遗愿,他希望我能向支书学习。”

“有了本领以后不能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王东喜这人是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所以他老是关注报刊广播等各种媒体上的新闻消息,想着怎么带领家乡脱贫致富。

这点他是有心思的,王向红明白他的心思,否则就凭他几次三番怂恿社员搞大包干、分船分家这回事,王向红早把的文书职位给免掉了。

不过他这人也只是有理想,胆量和本事都不行,属于秀才。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那种秀才。

这样听了王忆一句“有了本领以后不能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摆脱贫困”他顿时热泪盈眶。

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他反复念叨了几遍,激动的说道:“王老师,要把这句标语写到咱们校舍的外墙上呀,这话太好了,在我看来仅次于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王忆说道:“这个不忙,咱先想着怎么带领生产队脱贫致富奔小康。”

王东喜疑惑的问道:“就靠这些小零嘴就能带领生产队脱贫致富奔小康吗?”

“你觉得不行?”

“我不是觉得不行,我是觉得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不缺,咱卖给谁去呀?”

“你尝尝再说话,尝尝味道再说它是不是家家户户都不缺。”

大迷糊蹲在门口说道:“王老师,我不用尝就知道味道肯定好。”

王忆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放心,你晚上有的吃。”

大迷糊顿时惊喜了,问道:“这些都是给咱们吃的?”

幸福它来的那么突然,就像龙卷风。

“做梦呢?生产队要去卖的,不过今天先不去,今天先调整一下这些凉菜的口味,所以晚上咱生产队的有得吃,我会挨家挨户分配一点。”

幸福它走的又那么快,也像龙卷风。

今天送上来的海货还不够多,品类也不够丰富。

不过其中有些好东西,比如海瓜子和泥螺,这些东西被王忆做成了醉瓜子、醉泥螺,这个简单,他买了腌料酒,加点盐和糖用酒泡上即可。

但这种菜也不简单,海瓜子、泥螺都是小海鲜,肉嫩进味快,要想调好味道就得拿捏配料的用量。

这就是王忆今天先不去出售的原因,他得根据社员们的评价做调整。

不过他有数,这种海鲜凉菜即使味道不够完美也没事。

外岛海货多没错,可别说乡下就是城里也缺少调料酱料和油料,比如说菜油吧,好些人家一年都分不到五斤油。

这可是一家、一年的量!

像天涯岛的社员会过日子,他们有些人家一年在生产队分五斤菜油,吃了一年去称一称不但没少反而多了二两,成了五斤二两。

怎么回事?

因为平时不舍得用油,偶尔吃一次肉还要把油榨出来收起来,或者亲戚给送点花生,去其他生产队找油坊炼个一斤两斤带回来……

这种环境下是没有厨师会做出好吃的凉菜吗?

不是。

是厨师做出的好吃凉菜太贵了。

因为菜油、香油、麻油等各种油料和调味料本身就贵。

而王忆这边可以不考虑这些本身就贵得东西的价值,等于还是用22年的资源在82年赚钱。

王东喜品尝之后露出惊叹之情:“老天爷,王老师你这菜做的真有水平,这凉菜味道绝了啊,比我在县城招待所吃的凉菜滋味还要好呢。”

说着他有些舍不得分出去了,说道:“要不然咱不用社员品尝味道了,嘿嘿,直接留着明天去卖吧。”

王忆说道:“这东西很容易坏的,留到明天就不行了,今晚必须吃掉,以后每天卖不掉的凉菜也得分给社员吃。”

“它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坏?”大迷糊纳闷。

王忆解释道:“这跟细菌有关,海鲜富含蛋白,是细菌繁殖的温床,说深了你们不懂,反正就是天热细菌活跃容易导致食物腐坏变质。”

“那是不是杀了细菌就没事了?”

“对。”

大迷糊顿时挺身而起说道:“我给你个主意,王老师,这事不简单了?敌敌畏能不能杀细菌?能的话往里加点敌敌畏不就行了?还我们不懂,我们不懂但我们知道怎么办。”

“不能用敌敌畏,你这个傻子。”漏勺急忙摇头。

王忆说道:“对啊,肯定不能用!”

漏勺认真的说道:“敌敌畏不能杀细菌,它是杀虫剂,要杀菌得用代森锰锌……”

“草!”王忆忍不住了,此刻只有爆粗口才能表达他的懵逼。

大迷糊兴致冲冲往外跑:“那我去找支书要代森锰锌。”

王忆赶紧喝止他,又冲漏勺发火:“你别乱跟大迷糊开玩笑,他真能干出这些事,要是他真把农药放进菜里出事了怎么办?”

漏勺赶紧赔笑:“校长我就是活跃一下……”

“你活跃个锤子。”王忆怒道,“行了,黄瓜切完你回去吧,剩下的用不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