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13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狐疑的问:“借哪一部?”

豆子小声说:“王老师,我听说你能捣鼓到平价粮,所以能不能行行好,我们买点平价粮,或者说我们用驼背鲈跟您换平价粮,行吗?”

王忆一拍手。

这可太行了!

我手里钱不多但粮食多,你还真说到我心坎里了。

驼背鲈换平价粮是正经的双赢。

外岛渔家买粮食不容易,即使现在实行个人承包所有制了,但粮食供应上还是紧张一些,渔民和农民吃不上商品粮,像金多有一家要想吃饱肚子得买议价粮。

现在国家给渔民集体卖粮食是有指标的,超过指标再想买粮就得买议价粮,得多掏钱。

所以王忆手头上最大的资源就是粮食,22年市场上的粮食存量太恐怖了,他现在时空屋里已经搁置了上万斤粮食!

豆子的提议正中他下怀,可他仔细的一想改了主意,不能答应这交易!

驼背鲈一斤两块钱,金多有船上一共五条驼背鲈,送他一条另外四条卖给他,他有足够的钱买下。

这样为什么要往外出售平价粮?

他手里平价粮多不假,可是这个消息不能被广而告之,更不能闹得满城风雨!

现在县城里可是有打击投机倒把犯罪委员会的,其中在他们工作中,这打击粮食交易犯罪更是重中之重!

占小便宜吃大亏!

想明白这点他果断露出为难之色,说:“豆子,你们听谁说我能捣鼓到平价粮?这不净胡说吗?我一个老师哪里有平价粮啊?”

金多有赶紧说道:“那个王老师,豆子其实是随便提了一嘴,要是不行就算了、算了吧。”

豆子沮丧的点点头。

王忆这人脸皮薄,不太会拒绝别人,他看着金多有一家三口子那惆怅的样子心里不忍,便问道:“你们没有粮食了?”

“早没有了,没办法,在海上白天晚上的漂着,有时候还得下水,又冷又累的吃饭多啊。上半年的粮全吃光了,可这距离下半年还有两个月,唉,这两个月全靠议价粮了。”金多有无奈的说。

金晓运说道:“爹,我去城里看看有没有二价粮。”

二价粮是黑话。

城里人能吃商品粮,买的都是平价粮,他们有些人吃不了那么多粮食或者特意省下些口粮来,这样可以自己偷偷的卖掉,换点钱从其他方面补贴家用。

这种粮食就叫二价粮,比平价粮贵一点、比议价粮又要便宜一点,算是一种黑市生意。

金多有蹲下卷了一支烟塞进嘴里,说:“二价粮哪那么好找?咱没路子。”

“能搞到粮票就好了。”豆子金晓喜说,“有了粮票就有平价粮了。”

金多有听到这话笑了,说:“票更不好弄,那个荆楚的农民杨小运,他去年给国家交公粮交了一万斤稻谷。那可是一万斤呀,连县里领导都惊动了,领导就来问他有没有需要。”

“杨小运说他想要一张自行车票,结果县里领导都搞不到这票,只能把他的需求往上提,最后这事惊动了首都,首都给他拨了一张票。”

王忆听后摇头笑:“这都是扯淡的,你们是从哪里听来的故事?”

这年头自行车很珍贵,买一辆自行车很难,这是真的。

可连县里领导都捣鼓不到自行车票?

甚至还惊动国家?

听到这些话他想起了《读者》故事,说美帝华盛顿那嘎达有个鸟被高压线给缠住了,然后金发碧眼的昂撒小男孩给消防队打电话,消防队断掉了华盛顿的电,小心翼翼解救了鸟。

当年他第一次看到这故事的时候热泪盈眶——瞧瞧,什么叫人类之光?什么叫热爱生命?

然而就在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全世界,热爱生命的美帝拒绝防疫死了底层百姓九十万人。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让王忆明白一个道理,古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今有当鸟要当美帝鸟!

结果听到他的话后爷三个摇头比他还快:

“这怎么会是扯淡?这是真的呀,杨河公社卫东大队六房生产队的队长杨小运,上报纸的。”

“对,这事我知道,最早是《孝感报》刊发了一个消息说杨小运愿向国家超卖万斤粮,只求买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然后《人民日报》也报道了,永久厂还回应了,厂长王元昌写信给《人民日报》,说不仅愿意满足杨小运的要求,还要给超卖万斤粮的农民都将奖一张永久自行车票!”

“就是,当时我看这个报纸了,王老师你在首都你没看到?不信你问问你们支书,他肯定知道这事,因为咱外岛有生产队去问县领导了,说咱要是超卖万斤鱼能不能也奖一张自行车票。”

听着他们信誓旦旦的说法,王忆心里咯噔一下。

自己翻车了?

这事是真的?

但他反应很快,说道:“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说的是,你们说县领导搞不到自行车票然后惊动了国家去拨了一张自行车票的事,这是扯淡的。”

“这件事我在首都我比你们了解,其实是县领导们故意把新闻闹出去——”

“是这样的,县里领导们想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把事情闹大了,让永久厂答应当地农民只要能超卖一万斤粮食就给一张自行车票当奖励。”

“你们看,当地县委什么都不用给,全县农民就热情高涨的种田和交粮了,对不对?”

爷三个对视一眼,恍然的点点头:“对。”

“原来是这样啊。”

“还是当官的有心眼子。”

三人没再怀疑王忆一个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这条大新闻的事,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钦佩。

大学生眼光独到,一下子看到了这新闻隐含的信息。

王忆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件事的掌控,还装模作样的感叹一声:“不过这个杨小运是个人物啊。”

金晓喜听到这话突然生气了,对哥哥说:“老大,人家也叫小运、你也叫小运,咋人家能弄到自行车票你连粮票都弄不到?”

金晓运听到这话很郁闷,说:“你还叫小喜呢,也没见你给咱家带来什么喜!”

这话狠。

杀人诛心!

金晓喜要跟哥哥吵架,王忆拦住他:“停停停,你们想买平价粮是吧?我手里虽然没有多余粮食,可我有粮票,这样我送你们一些粮票吧,二百斤够不够?”

这粮票是粗粮票,之前张有信给他的,张有信爱喝酒吃饭少,粗粮直接不吃,只吃细粮,而王忆更压根用不着。

一听这话兄弟两个不闹了,他们高兴不已,抢着上来握住王忆的手:“谢谢王老师。”

“够了够了,二百斤粮食够我们家应应急了。”

金多有也高兴的咧开嘴巴笑:“王老师,瞧您说的,我们哪能要您的二百斤粮票?”

“这样,我也不跟你来虚的了,我们把驼背鲈都送给你!”

这可是二百斤粮票呢!

王忆答应下来,去取了粮票交给他。

鱼不用卸下,因为金多有家捕捞的鱼要送去翁洲市里出售,他正好可以跟着跑一趟市里,把鱼直接送入丙-110号仓库里。

下午是劳动课,孙征南来代课,王忆便带上徐横出行。

临走之前他去了大队委一趟,交给王东喜几封信说:“我下午要去聚宝岛,这样邮电所的同志来咱队里,你把这些信给他。”

王东喜看向信封说:“江南省委机关报《钱江晚报》栏目组收?王老师你给《钱江晚报》写信呀?”

他又看向第二封信:“沪都新民晚报社《新民晚报》文艺栏目组收?还有《文汇报》栏目组收?”

王忆随口说:“写了点小东西发给报社,你不用多管,交给张有信同志就行了。”

王向红端着搪瓷茶杯过来问:“跟红树岛有关?”

王忆点点头。

因为禁渔期,生产队劳动力有盈余,他便安排了民兵带队去监视红树岛。

目标是刘大彪!

不过他们要抓偷鸟贼的消息因此传出去了,周围的生产队去偷捕鸟的人一下子减少许多。

交代了信件王忆又找王向红说道:“支书,有件事我正好跟你说说。你得跟咱们社员说一下,现在聚宝岛的人都知道我能从外面联系来平价粮的事了,他们来找我买粮食呢,你说这事以后……”

不等他说完王向红大怒。

王东喜也很生气:“草,是谁嘴巴这么松呀?都说过这消息绝对不能外传了!”

王向红气呼呼的说道:“王老师你放心,今天下午我开个集体社员大会,一定把这事查个清清楚楚!”

王忆说道:“咱必须得小心啊,支书,要是让外界知道了沪都海关托关系给咱送平价粮的消息,要是事情闹大了,那人家海关肯定不会再给咱提供粮食了。”

王向红凝重的说:“这事的严重程度我明白,你放心,这事我一定给个交代!”

王忆乘船离开,直奔聚宝岛而去。

今天风平浪静,他们一路通行顺畅,通航时间缩短了一小半。

回到聚宝岛金多有要回家休息,他年纪大了,腰又不舒服,所以后面去城里卖鱼的任务交给两个儿子。

金晓运和金晓喜要收拾渔获才能去市里,这就给了王忆去金伟民家里看孩子的时间。

他敲门进去,金伟民两口子正在晒凤尾鱼干,看见他进门老两口激动不已:

“呀,王老师来了呀,快进来快进来,你说说、你说说,你怎么突然来了?也不给个口信,好歹让我们准备一下。”

“就是,这晌午头的你说你来了,早来一个钟头也好呀,我们招待你吃个饭。老婆子你回去,快烧水给王老师泡壶茶。”

王忆摆摆手说:“金老叔、婶子,你们不用忙活,我这不是担心小宝吗?就过来看看了。”

老太太擦擦手赶紧进厨房,金伟民过来握住他手腕拖着他进屋:“托你的福,小宝这几天很好!”

“小青呀,快领着宝出来,王老师来了、宝儿的救命大恩人来了!”

少妇抱着孩子出来。

孩子怕生,看见王忆赶紧往他母亲的咯吱窝里钻。

金伟民很生气:“你这孩子,你说你,不出头呀!救命恩人来了你这样,你说你这孩子……”

王忆笑道:“老叔瞧你说的,孩子怕生还不正常,我跟你说怕生的孩子聪明,因为他懂事呀。”

这是胡扯的。

不过他知道,孩子家长就喜欢人家夸自己孩子,哪怕是胡扯的。

果然,金伟民听了他的话是眉开眼笑。

孩子的母亲说:“王老师你坐下歇歇脚,小宝最近还挺好,不闹了,也不吐了,正常吃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