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7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像姚当兵给送来的三个坛子上各挂了个小舀子,这叫酒提子、醋提子、酱油提子,它是木杆下端有个杯子的造型,舀一下就是一角也就是二两。

张有信一听有酒立马来兴致了:“行啊,给我来一角,你这里是开业的头茬酒,好兆头!”

王忆拧开小塑料桶,一股浓烈的酒味儿扑鼻而来。

真刺鼻子!

张有信凑上去闻了闻说:“哈呀,一毛烧啊!”

王忆笑道:“喝不喝?”

张有信说:“喝,必须喝,都说了这是头茬酒,喝了好兆头!”

他还对人群喊:“在场的老少爷们,今天有一个算一个,一人一角酒,我张有信请客,请咱父老乡亲尝尝头茬酒!”

“好!”人群爆发出欢呼声。

王向红说道:“张同志,别闹、别闹!”

可张有信来兴致了,喊道:“王支书,我也请你喝一角酒!”

王向红更是哭笑不得:“我不是说这个……”

“那王支书是要多喝点?”张有信哈哈笑着并冲人群挤眉弄眼,社员们明白他的意思,便跟着起哄:

“我们支书那是好酒量,三角五角酒不在话下!”

“支书腋窝下有酒路,喝了酒那酒精就顺着腋窝跑了。”

“支书,来一角,人家国家干部跟咱社员一起热闹热闹呢。”

王向红只好挥挥手:“行啦行啦,那咱谢谢张同志,爷们来一角,女同志可别插手。”

女社员们很遗憾。

她们想打一角酒回家给男人留着,等男人出海回来就着小咸菜喝两口那多舒坦?

又开胃又解乏!

恰好供销公司这次给送了一批茶碗,都是二两半的容量,王忆拿出来简单冲了冲灰尘分给众人。

他用酒提子挨个斟酒,张有信、王向红、寿星爷和几位老辈儿先上来喝酒。

王忆一看没有下酒菜。

他给大迷糊说了一声,大迷糊去拿过来一碗榨菜丝。

王忆解释道:“上次在城里买的咸菜,咸菜就酒,越喝越有!”

渔家人没讲究,大家伙纷纷上手。

寿星爷拿了一根咸菜丝送嘴里。

他已经没有牙齿了,不过牙龈很给力,别说咸菜丝,连油炸花生米都能咀嚼。

榨菜丝入嘴,他笑道:“人家城里人吃的就是好,这咸菜好呀,甜滋滋的、脆生生的,我没牙咬起来都嘎吱嘎吱的。”

“这个咸菜是不错。”王向红也点头赞叹。

半根榨菜丝一小口酒,老头们喝的小心翼翼。

一角酒两毛钱,在场老头有三十来个,王忆收了六块钱。

张有信一点不心疼,看起来他很喜欢这个喝酒的氛围。

头茬酒喝完,王向红无论如何也得赶人了。

王忆则带着人兴高采烈的去接秋渭水邮寄来的箱子。

两个箱子都很沉重。

其中一个特别沉重。

他守着王向红、张有信、姚当兵等人打开。

好家伙!

全是零食。

上好的零食。

一个箱子里全是铁盒子,铁盒子上写着‘动物饼干、美味营养,小朋友们的美食’,这箱子里全是铁盒饼干。

另一个箱子里则全是罐头。

有玻璃瓶的水果罐头、铁皮盒的肉罐头。

王忆想起当时秋渭水请学生们吃零食时候说的话,‘今天阿姨带的钱少,以后请你们吃罐头’。

人家这话不是随口说的,是真有心了!

几个人都有点懵了:“好东西呀,这两箱子不少钱吧?”“不光是钱,你看这些肉罐头,这得什么家庭?我一个月就一张副食品成品票。”

王忆知道秋渭水家庭条件不错。

这年头一般家庭哪能学舞蹈?而且秋渭水还说了,她小时候甚至是练体操的,进了省队训练!

可是人家着实有心了,给学生们送来这些好东西。

随着箱子还有一封信,信上的字娟秀而有力,一如那个优雅而有力量的姑娘。

内容很简单,说的就是感谢王忆对她的治疗、听她的唠叨,然后她说自己答应过要给学生们买罐头吃,现在把东西邮寄过来……

王忆没有多介绍秋渭水的情况,他满心欢喜的收起了两个箱子。

傍晚的时候强劳力们下工返回,恰好王祥高加急做好了两个木头货架子,于是大胆等汉子们就闹哄哄的把货架子给抬了过来,然后跟王忆闹起来:

“王老师,快快快,把货都摆上,让咱看看都有啥。”

“别光看,得买!我带了钱,待会我第一个买!”

“都小点声,把支书吵过来有你们的好看!”

大胆说道:“支书来了也没事,咱有正经营生。”

“来,都把衣裳脱了准备干活,支书让我领着你们垒个柜台出来。”

柜台安置在门口处,不过还得是挺长一条,因为柜台下面得放东西、柜台上也得摆一些商品。

汉子们热热闹闹的分工,我挑泥、你筛泥、他垒砖。

岛上土壤不多,所以需要泥从来不用土去和泥,而是在海滨找海底泥。

海底泥是好东西,黏稠、细致,只要不见水那可以当水泥用。

只是海底沉积物多,所以得有个筛泥的环节。

王忆带着大迷糊把箱子拆开,按照区域把东西归类放好。

再一个下午的时候随着货品一起送来的还有跟供销社标配的标语贴纸,撕开后可以贴在墙上:

【保证商品供应,造福群众生活】。

挺多人赶来看热闹。

王向红也来了,他不是来看热闹,他送来了一挂鞭炮,说:“得有个正经营业的样子。”

王忆笑道:“好。”

汉子们七手八脚干活速度很快,一条湿漉漉、带着海腥味的泥砖柜台便成型了。

大胆小心的把柜台面磨平,遗憾的说:“海泥终究不是水泥,只能抹成这个样子,没法把它给弄的溜光水滑。”

王忆说道:“够用就行,一步步来,咱有门市部了,以后会有建材用品送来的,到时候肯定有水泥,咱再抹一层就好。”

“对,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王东喜说道。

说说笑笑中,时光过的很快。

尽管随着时间临近夏至而白天越来越长,可是不知不觉间,夕阳还是落到了海平面下。

只留下半片橙红的天和大片暗红的海。

柜台抹出来,这门市部就算是齐活了。

很简陋,可该有的东西都有了,给岛上的零售行业发展起了个好头。

王向红在门口挂上鞭炮让王忆去点燃。

王忆给大迷糊使了个眼色让他带老黄下山去避一避鞭炮声——他怕老黄被吓出个早产来。

他用打火机点燃引信,在‘嗤嗤’声响中,火花一下子喷出来,然后就是噼里啪啦的轰鸣声。

孩子们就喜欢放鞭炮看热闹,一个个蹦跳着、欢呼着。

鞭炮声响中,烟雾萦绕。

傍晚海风温柔,缓缓的将烟雾吹遍了山顶,吹的到处都是硝烟味。

这也是热闹和喜庆的味道。

透过淡淡的烟雾是围观社员们满意的笑脸,他们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满脸都是对未来好日子的畅想。

山海壮阔,月牙高悬。

王向红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的海、看向高处的天,喃喃说:“通了电、有了灯,现在起了门市部、供销社,咱这生产队是越来越像样了!”

他扭头看向王忆。

然后看到了希望。

第136章 带出第一套人民币

因为门市部的开设,王忆这边晚上不能回22年了。

队里的青年、汉子甚至妇女吃完饭后都来门市部这边了,来凑热闹,来看稀奇,也来找王忆办事……

柜台还没有干涸,他们便坐在门口聊天说地。

王忆坐在旁边搂着老黄给它顺毛。

王东阳过来看,说:“王老师,你狗快生了,你看这肚子滴流圆,估计怀的崽子不少。”

老黄翻了个身,让王忆给它捋刷肚皮。

“这真是养熟了。”王东阳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