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94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工作不算很难,浮船坞先沉入水中,潜水员操作将它和沉船进行绑定。

随着船坞中涌入高压氧气,里面的海水被排出,这样浮船坞有了足够浮力,慢慢将沉船带动的漂浮起来。

因为科技原因,这年头的浮船坞因为技术原因,无法一次性完成携带沉船抵达海面的能力。

所以后面就得用渔船、运输船来通过浮力展开沉船的最终拖曳。

其中在相关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沉船的整体形骸,特别要注意小心钢丝缆绳勒断了船体——

毕竟在海水中沉浸百年,和达兴号应当被泡坏了,这时候船体酥软如桃酥,怕是孩子都能掰断上面的木头。

然而事实捕捞过程中,潜水员在悬挂钢丝缆绳的时候并没有去刻意的小心。

钢丝缆绳挂好,渔船和运输船开始卸货,如此一来就慢慢的把和达兴号给捞上来了。

这时候等候在旁的吊装船上前,将和达兴号给吊装上了船前板。

腐朽的沉船缓缓出水。

时隔半个多世纪,它得以重见天日。

王忆盯着沉船看。

大胆摸了摸光头上来嘀咕说:“这破船的船底都烂光了,按理说在海里没有多大的重量,怎么还是这么沉啊?”

听到这话王忆问道:“和达兴号很沉?”

大胆说道:“对啊,我估摸着不得有个一百吨?两艘船的浮力才能拖的动它!”

联想潜水员们使用钢丝缆绳随意缠绕船体的操作,王忆隐约明白了这船所携带的白银藏在哪里……

他对王向红低声说:“队长你说对了,这船沉海之后舱房全破裂,却还是稳稳的沉在海底是因为它里面有金属!”

王向红说道:“没有吧,箱子已经捞上来了,有一些碎裂的瓷器,没看见有金属。”

王忆指向正在缓慢搁置到吊装船上的和达兴号,说道:“因为金属在它船体中!”

王向红不知道国家重视打捞这艘船的内情,问道:“什么意思?”

王忆换了个说法:“这艘船第一次出海本来该去往南洋马六甲地区,然后它属于羊城将军海道,结果出海后却沉在了咱们东海,为什么?”

王向红习惯性的叼起烟袋杆冲他摇摇头。

百思不得其解。

王忆说道:“让我猜测的话,这艘船是在1904年下水,但1901年,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要对西方列强进行白银赔款。”

“当时白银赔款是四亿五千万两,双方是在签订条约后多年内陆续完成赔偿的,可能期间有一批白银要在马六甲地区交接,但那个年代的马六甲很混乱,海盗极多。”

“为了能顺利交付白银,清王朝会不会把白银铸成板藏入一艘船的主体中,然后在银板两面加装木板,以此来掩人耳目?”

“外人不知道内情,可船员们却是知道,于是他们趁着开船出海的时候偷偷改变航线从南下转为北上,想私吞里面白银,结果最终沉没在……”

“你这个年轻人脑袋很好使,”一个专家在他们笑了起来,“不过你最后这点猜错了,而且有点侮辱烈士了。”

“这船北上可不是因为船员要私吞里面白银,是孙文同志的追随者、革命军的骨干在船上担任要职,他们想将这批白银交给孙文同志以用来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一个新国家。”

“可惜,他们没能掌控船上主导权,未能得偿所愿。”

“不过这样也好,这批白银如今出水,可以协助咱们新中国开展建设工作,为咱们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想必烈士们在天有灵,也会为此感到欣慰吧!”

第543章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其实在阳光下已经可以看出这船的船体有问题了。

船体上外贴的板材已经有多处脱落。

只是白银在海水中百多年估计是氧化了,或者说有含硫海水在这片海域出现过,导致发生氧化反应或者硫化反应而变黑。

于是在四五十米深的海底,一群渔民靠头灯难以发现它的真实身份。

毕竟它上面还出现了大量的寄生物,有海藻有甲壳类有死掉的藤壶之类。

如今和达兴号上吊装船,不少人已经看出它船体露出的金属板质地。

见此王向红恍然大悟:“我说呢、我说呢,难怪这船沉水之后哪怕所有船舱破碎已经内外通透了海水可却依然无法飘起!”

“它底板怎么没用金属板?”有人疑惑的问道。

王忆和王向红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是这一批次要运送的白银铸板后只够用于船体,所以就没往船底放置。

总之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了。

沉船被捞起后便在海军战士护送下消失在茫茫海上。

社员们擦了汗水带上自己的笔记本和钢笔高高兴兴的返程,王向红第二天去县里财政单位凭借劳动力签字去领取劳务费。

除了劳务费他还一并带回来几位领导,领导们来到岛上后送出了一块牌匾:

翁洲市先进村集体!

这是王向红梦寐以求的荣耀!

留在岛上做工的社员都临时下工,纷纷来到学校刚刚要竣工的办公楼门前捧场。

牌匾从领导的手中递送到王向红手中,王忆高举双手引领社员们开始鼓掌。

掌声噼里啪啦。

王向红郑重其事的将奖状展示在胸前,黑漆漆的脸膛上是严肃的表情,但所有皱纹都舒展开了。

大胆抱着膀子混迹在人群里喊道:“队长,要不要放鞭炮啊?”

王向红说道:“当然要放!必须要放!放一千响的长家伙!”

于是王新国跑去库房领出了两挂长鞭。

此后鞭炮的脆响带起了全队狗子的咆哮。

浓密的硝烟让海风一吹便四下分散,逐渐扩展到了全岛。

就此,全岛都有了喜庆的气息和味道。

这件事对于83年的农村来说是大事。

王家生产队成为全市先进村集体,就有了很多政策倾斜。

王向红和天涯岛的党员们早就在期待自家生产队能成为市里的先进。

但全市那么多村庄级单位,先进单位只有三五个,僧多几乎没肉,分起名额来可不容易。

本来天涯岛又有社队企业又是搞全队建设,如今还有了全机动化船队,按理说他们够先进了。

奈何王忆知道自己手头上的这些东西来路不正,不敢大张旗鼓。

所以他们生产队在县里名声很大,放到市里民间也有一些名声,可放到官方那就不太行了。

主要是市里郊区也有村庄,且这些村庄发展也不错,相比之下王家生产队优势不是那么大。

还好这次误打误撞给弄到了一艘白银船去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县里申请、市里特批给他们一个先进村集体单位的荣誉。

另外市里还说会给他们向省里进行申请,争取给他们申请一个省先进。

王向红对此不太抱以希望。

省里强中手可就太多了!

毕竟天涯岛在外岛,发展方面天生有短板,不像省城郊区一些村庄,人家省城从国外招商引资在他们村子里建起个厂子,他们能跟着拿分红。

这一分红多少钱?真是一年几十万的拿!

还不光是分红问题,有了企业就有了就业岗位,王向红可是听说了,人家那些被占了地皮建厂的村庄里头,哪怕一条狗都给牵到厂子里安排了个看门狗的工作!

天涯岛现在也是这样。

除了老黄还呆在王忆身边,它的小狗崽们都被拖走给安排的齐齐整整:

有的去红树岛看厂子,有的去防空岛看砖头,还有的被周大圆给带去管养殖场了……

生产队得了个市先进,这大喜事给岛上带来了好运气,后面的日子喜庆事不断开展:

楼房一座座完美建成,新媳妇一个个娶进天涯岛,连徐横都完婚了,把妩媚动人的霍晓燕给娶进家门。

之后霍晓燕可就更妩媚动人了。

期中考试结束,学生成绩照例是稳居全县范围内所有小学各年级的前列,五个班依然是有两个全县第一。

随着办公楼的投用,王忆这个校长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些日子里他在办公室抱着个密码本在规划生产队的发展。

现在生产队是全市先进单位了,以后可能还要拿全省的先进荣誉。

如此一来他可就不能再从23年往这边乱带东西了。

实际上到了如今,他即使不用23年的资源,一样可以领着天涯岛发展的很好。

毕竟他总是拥有四十年的信息!

这点才是最珍贵的,比他能携带过来的什么机器都要更有用。

不说别的,就说他准备在沪都展开的房地产布局。

等岛上家家户户盖起楼房、等生产队的新基建规划结束,那社队企业再赚钱就可以存起来到沪都买房了。

哪些地皮升值空间大,现在就他最清楚!

什么时间有什么政策可以利用,哪个地方有什么资源有利可图,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手拿把掐的东西。

而现在股市还没有开放。

一旦股市放开。

王忆一定会教那些操盘手和资本家做人,你们不是喜欢噶韭菜吗?到时候让你们尝尝被噶的滋味。

关于岛屿的未来发展,他的整体思路已经确定了:

首先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洗白岛屿上的机器和设备,后面赚钱不断引入生产线,掩盖他此前带来的这些机器设备的存在感。

然后,没人会从中发现问题了,那他就先在国内噶资本家韭菜一圈。

等到这一圈噶完了,小鬼子广场协议也要签订了,到时候他可以以此为契机去给国家赚外汇。

进入九十年代还有苏联解体这桩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