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43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满山花笑道:“行,王老师,又跟着你沾光了。”

王忆摆摆手说不要客气。

王向红抽了一袋烟,说:“既然聘礼都准备全了,那订婚好办,可结婚办酒席,你准备怎么来?”

满山花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攒票,攒了二十八斤菜油票、五十五斤的肉票和七斤半的各式酒票……”

听到这里王向红有些动容:“你怎么攒这么多的?”

满山花不好意思的说:“主要盛大哥给支援的,另一个我以前攒的粮票多,这不是门市部供应粮食么?所以我把粮票都换了,换成肉票了。”

门市部内有基本生活物资进行供应,但王忆没有大量供应。

毕竟这个来路不是那么好解释的。

因此如果有人要办酒席,那烟酒糖茶油之类的东西都得要用票去公社的供销社采购。

王向红问道:“你准备这么些东西,是准备办一场大的?”

满山花点点头:“办一场大的,队长你知道我过日子,我这么办不是为了去挥霍、去显摆,是为了红心家里。”

“我拉扯的是儿子,咱队里在你带领下又正气,没人欺负我们娘俩,可红心她家不行,她娘肖大丫受老多气了!”

“我跟她一样,都是守寡妇女,我懂她的苦。所以这次我家里能办酒席,那我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就是让红心家里的亲戚和他们队里人看看,她家嫁闺女嫁的有多好!”

王向红显然对石红心家里的经历有所听闻。

他叹了口气说:“行,那就大操大办一场吧!”

王忆说道:“既然想把这婚事给办的漂漂亮亮,那就征用一点队集体的资源吧。”

“开天涯三号去订婚,去县里带上餐厅的偏三轮,给峰子好好捯饬一下,我俩身形差不多,正好我有一套西装不太穿,给他穿着订婚和结婚。”

“到时候我安排人当摄影师,再跟着你们去拍点照片,一定把声势给闹起来。”

王向红摇摇头:“你订婚就开偏三轮去,等到结婚呢?你能开个轿车去接新娘吗?”

现在外岛的婚事跟以后不一样,不管盛大贵还是满山花来讨论的都是‘办酒席’而不聊‘办婚礼’,原因便是没有婚礼。

从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当地风俗一直是先让新人登记领证,然后新郎选个好日子接上媳妇回来后开大席,亲朋好友一起好吃好喝。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跟日后婚礼接近的就是接新娘的过程。

如今外岛流行借一辆自行车接新娘。

于是王向红调整了一下王忆的计划,说:“订婚的时候让峰子推着自行车带上礼物,初一那天去接新娘,再骑上三轮摩托。”

“正好这几天让他抓紧时间去学学怎么开这个摩托,到了那天让他自己开着三轮摩托把媳妇接回来。”

满山花听的连连点头,又不好意思的搓手:“动用队集体的资源,不大合适吧?”

王向红一挥手,说:“以后要办酒席接新娘的,都可以这么来,队集体的资源就是给队里社员们用的,这个没关系。”

“现在咱们得商量一下怎么办酒席!”

他琢磨着说:“你准备的东西多,队里还会帮衬你家一把,给分点东西,到时候肯定不是三席两席的事。”

“可酒席开大了,咱们去什么地方办呢?没那么多、那么大的空屋子。”

王忆问道:“院子里办露天的不行?”

王向红笑着摇头:“这哪能行?来了亲戚朋友的,让人家晒着太阳吹着风吃酒席?”

他继续摇头:“咱外岛没有这样干的。”

王忆一想,这事情也简单:“现在距离正月三十还有几天时间,我抽空去市里一趟,买点钢管、篷布什么的,咱们自己搭建个帐篷。”

“到时候在院子里搭建帐篷,在帐篷里摆放桌椅办酒席不就行了?”

秀芳说道:“对呀,这样挺好,不过不用去市里吧?王老师你那里不是有帐篷吗?就是你们去市里赶海工时候住的帐篷。”

王忆解释道:“那帐篷是一体化的,屋顶和墙壁连在一起,无法分开,到时候总不能闷在个帐篷里吃酒席吧?”

他将钢架与帆布搭建的帐篷给讲解了一下,说这两样东西都经久耐用,以后队里其他人家办酒席肯定也能用的上。

这种东西在83年买不到,但在23年就非常常见了。

钢管与帆布包现成的都有出售。

其中钢管有长有短,接头是螺纹,可以拼凑成架子。

这样要多大面积就用多少钢管,占地面积可以设置成几种,只是四根横档的长短区别,再配套上帆布块的大小便可。

很简单的东西。

听了他的说法,王向红便赞成他的提议。

这东西以后肯定还是用得着。

他家里就得用:

秀芳生了孩子到了满月时候要摆酒办酒席,他的朋友多,还有官面上的一些人会来一趟,肯定得需要个大场地。

三下五除二,婚事的安排便妥当了。

王向红明天要出面去主持订婚事宜,王忆去红树岛检查罐头车间的建设情况,一切正常那就要搭建起罐头生产线了。

这样他们两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罐头生产线只能灌装罐头,酥鱼、熏鱼、腌鱼这些东西还得靠社员们家里准备。

劳力们搬运生产线的时候同时带回来了大量高压锅,要做酥鱼就得用到高压锅了。

生产队里谁家有人厨艺不错彼此都门清,王向红从妇女中点了人手,一连点了二十家,这二十家跟王忆学习做酥鱼、熏鱼这些东西。

王忆把高压锅分配给这些人家,一家一个,另外就是分配调料。

他让邱大年掏钱从一个做酥鱼、熏鱼很有名气的店铺大厨手中买来了配方和菜谱,只要按照指导一步步进行,掌握好火候适时添加调料就行。

前面两天各家先做酥鱼,做出来后分给社员们品尝。

比较口味,查漏补缺。

王忆把教程和调料发下去,剩下的就是精于厨艺的妇女们的任务。

漏勺被派过来当了个技术指导,他们都是在厨艺上比王忆更专业更精湛的人才。

王忆乘船去了红树岛。

岛上建起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座厂房,四百个平方、三米高的厂房。

高度不算高,但考虑到外岛夏秋季节总是容易遭遇台风,这种彩钢瓦房车间建的高度低一些也挺好。

岛上的码头还在修建中,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出正月就能用。

王忆将船停靠在码头临时停靠处,踩着已经很结实的码头主体上了岸。

林金虎看见他上来打招呼,王忆对他点点头,两人一起去了海水淡化处理车间。

对于这台设备,林金虎和岛上其他社员一样激动:“王老师,你这机器出水的效率真高,我们完全用不了这么多淡水!”

车间外有一排水龙头,拧开之后是淡水‘哗啦哗啦’的开始流淌。

林金虎接了一杯水给王忆。

王忆喝下去点点头:“口感可以,以后你们洗漱用水可以优先用这车间里出来的水,吃水还是以岛上水井为主。”

林金虎听到这话诧异的问了一声:“这水有问题?”

王忆摇摇头:“没什么问题,只是岛上还要开一个罐头的生产线,这里的水优先供应给罐头生产线使用。”

“走,咱们去看看生产线的机器,该组建起这条生产线了!”

第524章 渔岛跳出罐头来

节气而言,立春和雨水结束是惊蛰,前几天惊蛰也已经结束,今年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就在眼前。

惊蛰时东海回暖,春雷轰鸣,海岛外有绿水海岛上现青山,春季的味道越发浓郁。

这体现在红树岛上尤为明显。

红树岛近海而草木茂盛、野花蓬勃,它最先被氤氲水汽滋润,遍野的绿色渐渐冒头,姹紫嫣红也开始酝酿。

春岛草长莺飞花欲开,海上浪飞白花花一片,宝岛暖流袭来,春天的海水开始分层,冬日的昏沉沉变得澄澈起来。

天气温暖,王忆看过海水淡化设备又检查了彩钢瓦车间,然后站在一片阳光下看着劳力们拆开灌装机设备,拿起说明书准备进行组装。

春风送暖,吹动刚抽芽的树枝摇曳摩挲,发出莎啦啦的声音。

内陆农忙、海上渔忙,一艘艘或大或小的渔船在海面上荡漾,也有一些渔船出现在红树岛四周。

王忆看过说明书后遥望渔船,王千里在旁边说:“是捕鲳鱼的。”

他有些不甘心:“红树岛四周海里的鱼挺多的,咱把这岛上给承包了,结果把外面的渔场给让出去了,嗨!”

一声扼腕叹息,他挥拳砸在手掌上。

王忆拍拍他肩膀说道:“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咱们已经有那么多产业了,何必非得事事与人争?”

王千里点点头,说道:“我就是看着那么多鱼让他们捞走了,心里不舍得。”

“王老师,你说现在这岛上飞鸟很多,咱们能不能弄点鸟蛋抓点鸟来吃?”

王忆摆手:“算了吧,这些鸟都是益鸟,你看那群鸟,那叫紫翅椋乌,一个群一两千只,一年能吃一二十吨的蝗虫。”

王千里挠挠鼻子说:“这个我知道,我听广播上说过了,一只猫头鹰一年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一吨粮食。”

“是一个夏天消灭的老鼠!”有社员也听过这个广播,便抬起头来纠正他的话。

王忆说道:“总之红树岛的鸟就别抓了,这都是小鸟,一只鸟能有多少肉?没必要。”

春天来了,红树岛上的鸟是真不少。

王忆想组织学生来一场春季观鸟游览活动,所以特意买了一本江南地区常见鸟类书谱,认识了一些鸟。

不过真突然看到这些鸟,他能认出来的也不多:

海鸥麻雀不消说,另外他小鸟认识翠鸟、杜鹃、山雀、野鸭,大鸟认识白鹭、夜鹭、黑脸琶鹭、白鹤、白天鹅。

社员们认识的鸟比他多,但知道的都是俗名,他们不懂学名。

他们给王忆介绍,什么相思鸟、小嘴枭、黑水鸭子等等,种类极多。

王忆想到家里的沙雕。

那货不知道是候鸟还是留鸟,反正这个冬天挺无精打采的,不像天气暖和那会那么事儿逼,冬天一个劲的缩在屋子里等待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