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3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们一顿手忙脚乱、兵荒马乱的把人给安排好,当时是把代表们留在了教师进修学校招待所,而把冶炼厂和冶金局的领导干部给安排到了外宾宾馆。

结果代表们发现这安排后不乐意了:

外宾宾馆的条件比教师进修学校招待所好的多,于是他们勃然大怒,后面的日子里纷纷说起了酸话。

有的说领导就是领导,说是这次冬季旅行是奖励优秀工作者们,其实还是自己去享受了。

有的说这算甚么给咱们的福利?咱们先进工作者就是一把伞,给领导挡光挡雨。

这事最后弄的挺难看,一行人回到沪都后,还有代表给市里的纪委单位写了匿名举报信……

而福海的篓子还不止这一点。

冶炼厂和冶金局的干部们是初冬来的,初冬时节螃蟹膏肥,沪都人好不容易吃到便宜蟹膏,吃的非常贪婪,饭后又口渴若焦便狂饮水。

这造成了急性肠胃炎,不少人被送进了人民医院挂盐水!

王忆看到这里后大开眼界。

叶长安得亏有自己这个孙女婿,否则这次冶炼厂和冶金局的旅行团来了以后肯定还得暴雷!

县里给他的信里介绍了冶炼厂旅行团的组成,还真就是去年的优秀工作者们。

再一个现在螃蟹蟹膏即使不如初冬时节那么肥可也能吃,优秀工作者们来了以后肯定还得狂吃一顿,恐怕还会引发急性肠胃炎!

王忆通读了福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简史,然后将若干问题一一写在了回信里:

要设置危机应对小组,要有住宿问题预案,要有导游,要准备人手一份的‘旅游手册’,要控制游客的行为,要准备感冒腹泻等方面的常用药……

一个上午他都在奋笔疾书,最后写出来一封万言书。

午饭是荠菜饺子。

他吃着水饺看这封信,通读之后连连点头:

写的真好,自己把县里旅游公社和旅行项目的框架给搭建起来了。

他觉得自己很牛逼。

但没人给他捧哏,这让他深感无聊。

锦衣夜行,这是锦衣夜行啊!

于是他琢磨着自己要不要搞个大新闻,比如说用饺子蘸蒜泥的时候假装不经意蘸到了墨水,还吃的津津有味——

现在的这年头,老百姓很吃这一套。

他们喜欢神话一个人,不用本人去自己操作什么,他们自己就能将一个人脑补成神。

所以要是王忆真不要脸的去装腔作势搞这么一桩,说不准能在外岛传为美谈。

不过最终他放弃了这想法。

倒不是他不想戏精了,是他发现自己没有砚台只有一瓶墨水,而把饺子放入墨水瓶里再捞出来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

倒是黄有功的办公桌上有砚台。

奈何这货每次蘸墨水之前都喜欢含着毛笔头用嘴巴给捋一捋,也就是说这货的砚台里有他的口水!

最终王忆只能锦衣夜行。

还好春天的荠菜水饺真是很好吃,特别是里面用猪油而不是菜油来配菜,滋味更香了。

吃过午饭他把信交给张有信送给叶长安,然后领着几个社员去安装机器。

王向红见识过能源集团的技工们在四组小离岛上安装那一套海水淡化设备的复杂过程。

他挺担心的问王忆:“王老师,你真能一个人安装的了那样一套机器?要不然还是请专家还有工程师啥的来负责吧。”

王忆笑道:“我这套设备先进,专家和工程师安装起来还不如我门清呢。”

他这可不是自夸。

毕竟专家和工程师们没有看过安装录像。

保险起见,王向红还是决定领他们去小离岛看看海水淡化设备的运行情况。

好歹得有个数。

安装在四组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运行如常,电池板接收了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给设备进行加热蒸馏出淡水来。

有人上手去拧开水龙头放出一杯水来喝了下去,一抹嘴哈哈笑:“真是高科技的东西,这水真好喝,一点不咸也不发涩,特别顺口特别滑溜。”

王向红也去饮用了一杯,然后问王忆:“王老师,为什么你不让咱社员喝这个水?你看这个水多好喝,比咱们的井水要好喝。”

王忆解释道:“不是不让大家喝,是岛上井里有水的情况下没必要喝这个。”

“这种淡水是蒸馏水,里面缺乏一些必要的元素——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健康。”

他顺着机器捋了一遍。

其实没有任何卵用,他买的机器是太阳能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相比这套蒸馏设备那在技术上说一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底不算夸张。

反渗透水处理在23年代也一种先进的水处理脱盐技术,其应用领域涉及到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电子、生物等。

它不仅可用于海水淡化,还能用于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物料的纯化及浓缩过程。

甚至可以从尿里提取水,并且能达到饮用水级别!

王忆在这里研究这套蒸馏设备只是为了让王向红和给他打下手的社员们安心,实际上两套设备的运行原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反渗透膜技术对水中分子进行分离,太阳能给它供电,不需要达到高温,只要在常温环境下不发生相变,然后对溶质和水进行分离。

从这点能看出来,它的使用环境是常温,相比高温环境的工作,能耗更低、效率更高。

不过相比蒸馏所得淡水,它的纯净度有所不足,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也有很高的脱盐率和水回用率,可截留粒径几个纳米以上的溶质。

简单来说就是,它完全可以去除细菌、病毒、无机盐、有机物、色素、胶体及杂质,从中又保留一些元素物质,导致在饮用方面反而比蒸馏水更健康一些。

一行人先去防空岛。

防空岛上铺设的太阳能电池板已经足够多,所以再铺设上一批次也不会引人注意。

另一个砖窑厂的工人多,对淡水的需求量也大。

船靠上天然码头,王向红去招呼一声,砖窑厂里冲出一队光着膀子的工人。

他们呼啦啦的赶过来,然后开始搬运机器。

盛大贵领着王东峰等学徒闻声而来。

王向红便摆手:“盛专家,这一块跟你们没关系,你们忙着去吧。”

盛大贵也摆摆手:“没事,窑厂里有石德路盯着,他小子干活比我还仔细,有他在盯着,放心。”

王东峰补充道:“我师父过来是为了我的事,队长、王老师,他有事跟你们说。”

“你又闯什么祸了?”王向红第一反应就是皱眉头。

王东峰很委屈:“队长你看你,我多老实啊,怎么能闯祸呢?”

王向红撇撇嘴,来给王忆打下手的社员里有人调侃说:“对,你老实,十来年前是谁正月里用鞭炮炸猪屎结果炸了寿星爷一头?”

王东峰听到这话赶紧讪笑:“嘿嘿,那、那叫人不轻狂枉少年,我现在这不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吗?”

王向红听到这话点点头:“行,你这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王东峰得意的说道:“那肯定了,你问问我师父,我天天晚上学到十点十一点。”

盛大贵抠了抠耳朵说道:“你不是让我给你请客人去你和石红心的酒席吗?这怎么扯着扯着不知道把话题扯到哪里去了?”

王东峰赶紧闭上嘴巴,伸手示意师父先来。

师父不用来,王向红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峰子你要结婚了?也对,你跟石红心在一起日子不短了,该结婚了。”

“不过你要办婚礼?”

天涯岛上没有办婚礼的习惯,因为这事有些铺张浪费,而以前岛上社员们日子过的不好,家里头没钱。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之前,外岛绝大部分的渔家都穷,没什么钱,儿子结婚都是举债办酒席。

所以当地有个说法,叫‘分家不分债’。

什么意思呢?说的是父母给儿子娶了媳妇就要分家过日子,但小家庭不承担大家庭的债务。

也就是说,如果老人是举债给孩子办婚事、办酒席,那以后得自己还债,人家女方姑娘不愿意摊债务。

这年头办酒席收礼金收的少,结婚是亏本生意。

偏偏人越穷越好面子,你家儿子结婚请五桌,那我家儿子结婚要请八桌。

你家儿子结婚一桌十个菜,那我家儿子结婚一桌就——也得十个菜,这叫十全十美。

但可以你家儿子结婚是一桌十个菜里有鸡肉那我家儿子结婚的菜里不光有鸡肉还有猪肉。

总之这容易引发攀比之风。

王向红很讨厌这种习气,于是他跟社员代表、党员和老人们开会后决定响应中央关于婚事简办的号召,生产队里娶媳妇尽量不办酒席——

这年头的婚礼就是大办酒席。

王向红认为,有办酒席的钱留下给小两口补贴家用或者置办一些家具和衣服更合适。

这规矩一直沿袭到现在,过去一年或者具体到过去的半年,生产队里多了好几个新媳妇,但大家都没有大办酒席、大宴宾客。

当然这不是说,天涯岛上娶媳妇不好好吃个席,只是不大办酒席,而是吃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半荤素酒席’。

这个半荤素酒席很简单,买点猪肉、猪杂,用白菜和萝卜来炖一下,这就是外岛的两样硬菜,另外搭配点自己捕捞的海货,打两斤散白酒,男方女方的直系亲属坐一桌吃个饭就算了事。

这种酒席在六七十年代很流行,但改革开放后就不行了。

改革开放后很多政策有所松弛,老百姓嫁娶是大事,有点条件的人家就会正经办个酒席招待来宾来客。

前几年没姑娘愿意嫁进天涯岛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嫁到别的村庄生产队里,男方会阔阔绰绰的办个酒席,不光能好好吃一顿,说出去还有面子。

嫁到天涯岛呢?吃一顿半荤素酒席?

瞧不起谁呢,现在家家户户做不到顿顿有肉,可偶尔吃点猪杂打打牙祭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如今王东峰结婚说的要办酒席,其实就是大办酒席,要开好些桌的。

这得改变岛上维持二十多年的风俗,事情就不太好办了。

王东峰也知道这事难办,所以他一个劲的搓手讪笑。

盛大贵作为他的师父帮他说话了:“队长、王老师,你们知道,峰子就一个娘,跟他娘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