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3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筷子将白馒头戳开洞,然后塞进馅儿去,将馒头塞的鼓鼓囊囊,只留顶上一个洞。

想了想,他去拿了一包纯肉烤肠出来顺着洞插进馒头里,这样有点像热狗,更好吃。

说起好吃的葱花馒头馅那还得是猪肉笋干葱花,正好猪油饭里有笋干有萝卜干,王忆调上葱花往里塞了点猪油和盐巴,就这样放入锅子里再简单的蒸一下,让猪油化为汤汁融入面里。

再次蒸熟馒头,这下子冒出来的香味就浓烈了。

王忆还拿出了辣椒酱,对大迷糊说道:“想要吃的爽就往里塞点这个,绝对开胃。”

大迷糊说道:“王老师,我的胃从来不用开,我睁开眼就开胃了。”

王忆无话可说了。

趴在门口的老黄突然叫了两声,王忆探头看,看到是王向红来了!

大吃大喝警告!

他立马说道:“快快快,把我昨天烤的地瓜拿出来——不用藏馒头了,味道在这里摆着,你往哪里藏?放外面,不过盖上布挡住上头的红肠露出四周这一圈,就说蒸馒头了。”

结果王向红是有事来找他:“王老师,吃了晚饭来大队委一趟,咱是时候开个会讨论一下电力安排了。”

王忆道:“好。”

王向红瞥了眼盖垫:“蒸馒头了?”

王忆举起烤红薯说道:“吃这玩意儿多了反酸烧心,所以弄点馒头调和一下。”

很多人吃红薯吃多了都会反酸。

王向红想去拉开盖布看看馒头。

王忆后背立马湿润了。

他赶紧递上红薯:“支书你尝尝我这红薯,味道真不赖,咱队里春天压红薯吧?用我这里的红薯当母子怎么样?”

“地瓜有什么赖不赖的?”王向红说着剥皮,然后又说,“咦,好甜的味道。”

他吃了一口红薯。

软软糯糯,流下的水如甘甜的蜜汁!

王向红不吃了,当场把这红薯给撕开了。

他吃惊的说道:“你这是红薯?我看这是熟透了的柿子啊!”

王忆说道:“这是农科所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叫西瓜红还是柿子红,相对来说确实好吃,产量也不错,我上学那会为了攒钱就老吃红薯,其实挺好吃的。”

“什么挺好吃,这比馒头大米饭还好吃!”王向红斩钉截铁的说,“你这里还有红薯?那贡献一下当母子,秋天收了新粮给你双倍返还!”

王忆说道:“有,不多了,不过我知道沪都哪里有试验田——哦,这红薯品种还在试验田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现在咱南方就沪都有,这周末我过去一趟,正好再联系我同学家里弄一批平价粮。”

王向红一听‘试验田阶段’就紧张了:“能行吗?你能弄出来吗?”

上次刚研究出来的柴油发电机都发到沪都了又被人半路劫回去,他现在对这种事不敢抱太大希望。

王忆说道:“没问题的,我大学时候的红薯不花钱,因为农科院一位研究员是我舍友的亲戚,就是通过他的关系拿到的红薯,也通过他认识了一些人。”

“那些人里有一个就是沪都农研所派去农科院进修的研究员,他去年回来了,我就去找他,让他给弄上个几百斤红薯支援一下,没问题的。”

“这事情不要为难,特别是别为难人家研究员同志,毕竟这是国家的东西。”王向红说道。

王忆说道:“这不是为难他们,农科院培育这些新品种农作物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解决咱农民的口粮?”

“现在农民提前去找他们要一些红薯进行育种不算什么,只要咱别对外宣传就行了,别闹的满城风雨就行了。”

“这个我晓得。”王向红点头,“关于柿子红的事情要保密,你知道我知道,其他的谁也不让知道,就是一条狗……”

他扭头。

老黄倚在门口挠耳朵。

于是他改口:“狗知道也没事,不能再让外人知道。”

王忆看向大迷糊。

王向红笃定的说道:“大迷糊是自己人。”

王忆想了想又说道:“支书,咱这毕竟是找人帮忙办事,让我从库里再提点干货给人家当礼物吧?”

“应当的应当的,待会开会前我先给你批条子,你开完会跟着文书去领好了。”王向红点头。

经过新品红薯一打岔,他忘记了追究馒头的事,高高兴兴离开了。

王忆叹了口气。

一个谎言就需要更多的谎言来掩盖。

自己以后还是尽量少撒谎吧。

大迷糊揭开盖布看向里面肥满的葱花馒头和插着的粉红色烤肠,问道:“王老师,这香肠哪里来的?”

“今天我同学刚邮寄来的。”王忆随口说。

然后他真想给自己一巴掌。

现在自己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了?谎言随口就来啊!

葱花馒头趁热好吃。

王忆扔给老黄一个。

今天老黄看门有功,幸亏他及时发现了王向红。

葱花馒头蒸了两次蓬松酥软,面皮带着酒糟味和麦香味,咬一口有温热喷香的油汁在口里绽放。

糯米的香、笋干的鲜、萝卜的脆、葱花的清新,各种滋味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美妙的味道。

大迷糊蹲在门口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上下两笼屉的葱花馒头,两个人干出来一笼屉。

王忆吃的不少,主要是大迷糊带节奏,他只能跟着吃……

另一个82年的生活是真累人,一下午的劳动课都是在爬山,他的肚子需要油水的滋润!

剩下一笼屉葱花馒头他不吃了,明天中午给助教们当午餐,这些孩子怕是还没吃过葱花馒头夹香肠。

第101章 我建议队里养鸡

大队委最早用上了电灯。

近水楼台先得月,毕竟一台发电机就存放在了大队委办公室里。

王忆到了后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就等他了。

这些人都是队里的党员和四个组的劳动骨干——以及寿星爷。

寿星爷也来了!

老头坐在角落里打瞌睡呢!

看到王忆注意寿星爷,大胆冲他挤挤眼:“寿星爷不是党员,不过咱队里开会必须得找他参加才行。”

“不过他来了不怎么发言,只是来参加。”

“重在参与。”王忆恍然。

大胆嘿嘿笑:“对对对,就是这话,重在参与。”

“另一个支书也赞成寿星爷参与队里的会,老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放眼全县就咱队里有一个百岁老人,而且还头脑不糊涂,他可是宝贝!”

王忆赞同这句话。

老爷子没有老糊涂,大胆也说他不会胡乱表态,那来参加队里的会议是好的。

他经历的年岁长、事情多,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给出看法,这点很重要。

王向红点点手示意王忆坐下,然后说道:“人到齐了,咱们正式开会,咳咳,大家伙都把闲心思放一放,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咱们无限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

一句话,王忆肃然起敬。

这会的格调够高啊。

开会还得看老同志!

王向红说道:“首先我说一下,王老师是第一次参加咱们队里的代表大会,嗯,所以开会之前我先给他介绍介绍咱们队集体这些年取得的工作,好吧?”

大胆带头鼓掌:“好。”

掌声整齐而热烈。

王向红严肃的说道:“解放后,在毛委员和党的英明领导下、在解放军同志的解救帮助下,咱们天涯岛的人民群众从过去的渔霸海匪的压迫下站起来了……”

“多年来全队人坚持党的领导方针、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搏风斗浪、翻山填海,每年从大海里捞取大量渔获支持国家搞建设……”

“根据农业学大寨的基本经验,咱们开山砍树、围滩垦田,历史性的实现了岛上农田零的突破,先后建起了为数众多、总面积达五十余亩的农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把咱们天涯岛这个荒凉的海山岛建成了五谷丰登的耕田岛……”

“在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咱们王家生产队提出的‘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向大海要粮、向山林要田’的战斗口号……”

听着王向红激情洋溢的讲话,王忆呆住了。

今天到底是来开会的还是来上政治课的?

算了,学吧,学无止境,太深了!

王忆打开笔记本开始奋笔疾书。

王向红在讲话之余看到这一幕,忍不住露出欣慰的表情。

王老师是个好同志,思想觉悟高,进步空间大!

就在王忆全神贯注的侧耳倾听中,他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咕嘎、咕嘎嘎……”

谁在打呼噜?!

王向红也听见了,他扭头看去。

不用确认眼神儿,是惹不起的人儿。

寿星爷遭不住他这一套睡着了,没办法,老人睡觉早、容易打瞌睡。

大胆等人偷偷的笑了起来。

王向红很无奈。

换成任何一个人敢在他的会议上打呼噜都得接受他的烟袋杆抽脑袋,唯独寿星爷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