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25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因为小秋老师现在醉心音乐对十八班乐器都有所研究。

事实证明他问对人了,秋渭水说道:“前面是《喜迎春》,接上去的是《庆胜利》,应该是吧?他们演奏的不错,但曲调不是特别精准,所以我可能说错了。”

众人疑惑的看向王忆。

到底谁说的对?

王忆坦然说:“小秋老师说的对。”

“那你刚才还信誓旦旦的说是《百鸟朝凤》?”徐横翻楞着白眼问道。

王忆更坦然了:“你就说我是不是听了唢呐曲后一下子就说出了一个名称?”

“《百鸟朝凤》是不是一个名称,我是不是一下子说出来的?”

徐横这么不要脸的人,愣是让他给整的不会了。

红通通的对联贴上正门和后门——教学楼底层大厅前后各有一座门。

于是现场有音乐有掌声有欢笑如今又有了对联,这喜庆氛围越发浓重。

汉子们抬起大梁上楼顶。

随着他们一步步登高,王向红挥挥手喊道:“撒云糕!”

这个云糕其实就是年糕,不过在这里要叫云糕,步步登高上青云之巅。

楼顶上站出来一排人,各自胳膊弯里挎着篮子,甩手往下撒起了油纸包裹的小块年糕。

地上的人欢呼着开始抢,连公社和县里来的领导干部们不例外,跟着去抢。

学校这是出状元郎的地方,是学知识的地方,这学校第一天建成撒出来的东西都是带有文气的。

老木匠王祥高唱赞词,喊道:“下有金鸡叫,上有凤凰闹,此时正上梁——好不好!”

围观人群一边抢云糕一边齐声大喊:“好!好!”

大梁抬到楼顶要落下,王向红再次挥一挥手,王东喜带人点燃了鞭炮。

一圈至少二十挂鞭炮先后响起。

噼里啪啦的声音中,硝烟弥漫开来,海风吹的全岛都是烟气味。

等到鞭炮燃放结束,孩子们蜂拥而去捡鞭炮。

大人赶紧拦住他们,这时候还很危险呢,总有鞭炮延迟爆炸。

中建建筑队的工程师帮忙喊道:

“鞭炮声中启大梁,华厦落成东家忙。福星高照财神到,一年四季点钞票。红绳两头系大梁,步步高升喜洋洋。东家洒下糖果香,子孙满堂住新房……”

王向红便喊道:“撒!使劲的撒!”

屋顶上的人换了竹篓,开始撒喜糖、撒喜馒头也撒一支支的烟卷,更有一盒盒的香烟。

当然是最便宜的经济烟。

而这种整盒装的香烟已经是最大最受期待的奖品,争夺也最激烈,有人直接撕扯着要打起来……

见此一幕,笑嘻嘻看热闹的麻六赶紧高声喊道:“一把糖果向东抛,金银财宝往家挑……”

他喊话声中招手示意屋顶的人换着位置来抛洒小礼,楼顶的人明白他的意思便一起往东方抛洒,让人群往东流。

这样起了冲突的人一下子便被人群给冲散了。

麻六继续喊:“一把糖果向西抛,子孙人品学问高。”

屋顶的人又开始换位置,人群跟海浪一样汹涌的流淌起来。

“一把糖果向南抛,亲朋好友把心交!”

“一把糖果向北抛,四季平安灾患消!”

“黄道吉日上大梁,外岛家家户户都出好儿郎!”

听着麻六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众人抢着东西赞叹他嘴皮子耍的溜。

等到他最后一句话说完,不管是天涯岛的还是外队的,总之现场的人便纷纷对他喊:“好!”

王忆赞叹道:“六子脑瓜子转的溜、嘴皮子也溜,就该让他来负责上梁喊话。”

王向红说道:“我寻思着上梁的事得找专家,人家工程师——算了算了,不说了,挺好!”

黄有功点头道:“六子说的确实挺好,尤其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啊,让我忍不住想起69年的时候那个阿姆斯特朗说过的那句名言——”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王忆听的忍不住瞥他一眼:

黄老师你今天是不是喝假酒了?

麻六笑嘻嘻的说完准备退回去,结果他身边的社员把他给揪住了,将他推上前去喊道:“再来几句!”

“就是,六子你别走,继续说!”

“老九不能走,老六也不能走!”

“六子你得继续让他们撒喜糖撒喜馒头啊!”

麻六被推到人群前面,他谦虚的摆手表示自己没什么能说的了。

王向红这时候也跟着起哄:“阿六你再来几句,还有小礼呢!”

领导发话了,麻六便不再客气。

他精神抖擞再次挥手向东:“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

“抛梁抛到北,家家米仓年年满……”

“抛梁抛到西,学生逢考好成绩……”

“抛梁抛到南,外岛代代出状元……”

下面抢小礼的听得开心,楼顶的人也听的手舞足蹈。

不管是上面的人还是下面的人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于是上面的人不扔了,直接用手当铲子伸进竹篓里铲着糕点、糖果、喜馒头和烟卷直接往外扬。

于是各种糖果点心烟卷之类的东西从空而降,老人大人小孩一片欢呼雀跃,抢得沸沸扬扬热火朝天。

这次人群分散开了,抢的东西便匀称了,也不会再有人闹事。

王忆去抢了奶糖,直接扒拉开一块塞进嘴里含着吃起来,又剥开一块拉走秋渭水塞进秋渭水嘴里。

两人在人群外面看。

看着这喜气洋洋的场面,自己心里跟着喜气洋洋。

人群拥挤而热闹,老黄带着小黄们也在人群里抢。

它们专门抢喜馒头,抢到塞进嘴里赶紧吞下去,老黄噎得都翻楞白眼了,可还是不死心,依然得去抢。

而老人们抢的最凶,大人、小孩竟然抢不过他们,不过小孩也有优势,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大,竟然敢狗口夺食——直接从小黄们嘴里往外抠。

还好老黄和小黄们都被学生给调教好了。

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会给它们投喂,特别是吃炖鸡炸鸡或者排骨之类的午饭时,学生们会把骨头喂给它们。

那时候小黄们的护食习性就被改掉了,因此现在有学生捏着它们的嘴巴抠喜馒头,它们一般挣扎着跑开,顶多发出呜咽声来吓唬人,倒没有真下嘴咬人。

老木匠王祥高领着两个儿子和学徒在屋顶忙活:

给大梁两端划上黑色的小三角形,在小三角形的顶角上划两根胡须,再用墨线连接两端的小三角形,中间挂红绿绸条钉上铁梁脐……

秋渭水仰头看的津津有味,问道:“老高叔这是在画什么?”

王忆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而黄有功却懂,结实说道:“这是在请鲁班,那俩小三角是象征了鲁班,看到那胡须了吗?那就是鲁班的胡子。”

“中间那根长墨线是纪念鲁班的母亲,因为墨斗是鲁班母亲发明的……”

接着他又对左右说道:“鲁班是咱们华夏木匠的祖师爷,所以木匠在打造房屋时,一定要让祖师爷高高在上,这表示永世敬师,要尊重老师!”

杨文蓉很认真的点头:“原来是这样,学到了。”

正喘着粗气歇息的李岩京则满脸悲愤:“真该去我们多宝小学跟学生们讲一讲这个典故,那些学生一点不尊重老师!”

徐横这边笑了起来:“我有一副墨镜,要不要给鲁班祖师爷赶个时髦?”

孙征南骂他:“你少来,狗长犄角,你净会出洋相,老老实实的看,咱们今天就是来见证小学建成的。”

上梁至此结束了。

王忆去王向红家里看了看,他家里院子临时撑起了好几张桌子,而在邻居家的院子则撑起了几口大锅在忙碌。

俗话说,小伢子盼过年,砖木匠盼做屋上梁。

接下来有招待建筑队和木工组的大餐。

当然,领导、宾客们的酒席也少不了。

山顶上硝烟散尽,中午头时间到来,该吃午饭了。

王向红、王忆等人站在门口招呼客人们进门,隔壁的饭菜香味已经飘荡进屋。

建筑队工人坐三桌,领导干部们一桌,生产队里辈分高的长辈相邀在一桌,木工组、帮工的又是一桌,老师们也有自己一桌,院子里是高朋满座了。

王忆冲隔壁喊:“起菜了!”

隔壁顿时忙活起来,一些妇女将一盘盘的菜肴送上来,很丰富。

天气还冷,所以凉菜少,是四凉八热四个汤,总共十六道大菜。

烧鸡烤鸭红烧肉,炸肉炸鱼炸鸡块,还有鸡汤猪杂汤海鲜汤等等。

满桌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酒是门市部搬过来的粮之精,还有王向红提前去百货大楼买来的啤酒、徐进步带来的黄酒。

但外岛人多数不爱喝啤酒,特别是现在天气还冷,工人们爱喝白酒。

性烈,够劲,暖和。

教师和老师们喜欢喝点黄酒。

用炉子热一壶黄酒,里面加上点红枣、姜片和枸杞,很补。

要是往里再加几粒冰糖,那滋味就更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