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14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妈我饿了,我想吃肉。”

“乖仔等一等,小康他爹去请我们队长和王老师去了,他们要是来了,咱们就立马下筷子。”

屋里人说话之间,三人进门了。

桌子上已经摆了不少菜。

王家人没有吝啬的,准亲家第一次上门,王金寿家里拿出了所有好东西来招呼。

烧鸡烤鸭、年前分的猪肉,猪皮冻,卤猪头肉,火腿、午餐肉,等等,满桌子都是硬菜。

唯一不值钱的就是螃蟹、对虾这些东西。

王向红进门,屋子里的人纷纷站起来:“队长王老师,你们来了?”

“王队长好、王老师好。”

“小鹤,过来叫爷爷、叫老师……”

王向红跟一行外对人握手。

来的人挺多,十来个。

他冲王金寿的妻子说道:“这才是咱家里的尊贵客人,既然这个客人来了,你们怎么不动筷子呢?等我和王老师干什么?以后不要干这样的事,先紧着咱们的客人来!”

女方的当家人是她大哥,笑道:“王队长,你的威名,我们早有耳闻。”

“其实刚才小康兄弟他想要招呼我们先开席来着,可我们拒绝了,不是担心我们在你们没来的情况下动筷子会引发你和王老师的不满。”

“你们两位都是明事理的人,这点我们很清楚,我们知道你们二位没有意见,但我们就觉得,你和王老师都不在场,吃这个饭没有劲。”

“你们不在,什么好菜也吃不出鲜味,什么好酒也品不出香味!”

王忆暗暗点头。

这人很会说话。

他这次过来还真是带了好酒,一手拎了两瓶泸州老窖,包装带着纸盒子,让这年头的人一看便知道是好酒。

王忆入座后当场开了两瓶酒,然后开席了。

女方家带着孩子来的,王向红上桌先找了鸡腿,给了孩子一条给了姑娘一条。

孩子顿时开始狼吞虎咽,吃的嘴巴泛油光。

姑娘也想吃。

但这么多长辈在这里,对象也在这里,她不好意思跟孩子一样狼吞虎咽,容易让人笑话。

于是她用筷子把鸡腿肉给分开了,给自家父母和王金寿两口子各分了一块,自己最后抿了抿筷子。

王向红见此便点头:“有好吃的先给老的吃一口,这是个好闺女啊。”

“老的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成人,真是吃了不少苦头。”

老人们纷纷点头。

姑娘的大哥也感叹道:“是,我没有孩子以前还感觉不出来,现在自己有孩子了,真是不一样!”

“养孩子不容易啊,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吧,有点什么事他就会哭,你不能发火你得哄;孩子大点了,这要吃要喝要穿,家里多了一张嘴,有压力啊!”

王金寿招呼众人:“来来来,别光说,杯子举起来、筷子也拿起来,不能停下呀,别嫌弃家里的菜,大家凑活着吃。”

女方纷纷恭维:

“这可不是凑活着,这是好几年吃不到的好菜,看这烧鸡,烤的真香啊。”

“对,这烧鸡烤鸭都是你们生产队自己做的?你们社队企业真是什么都能干。”

“是啊,城里有零散买卖也有饭店,还办了个砖窑厂,更别说这那的其他买卖。”

“还在县里的红旗农贸市场办了个点心铺子吧?那铺子真好,东西齐全又好吃,我听我城里的同事都说好!”

王向红乐呵呵的笑,抿了口酒说道:“王老师懂经济,他会搞这一套,把我们生产队的经济确实搞的不错。”

“等虹嫁过来,什么不用干,跟着享福就行了。”女方家属继续恭维。

王向红说道:“反正嫁过来好好过日子,那就是我们王家人,别的不敢说,一份工分和一份分红少不了。”

“分红跟着我们自家人走,工分是看她干点啥,心灵手巧的话能去饭店、纺织或者烘焙上,那也能跟大老爷们一样拿强劳力的工分!”

家属一句‘什么不用干’让王向红不太高兴,但老队长不发火,笑呵呵的用一个收获便把话题点明了。

嫁进王家的媳妇肯定得干活,不过干活有收获,且收获很不错。

女方母亲很动心,急忙说:“我家虹行的,别的不说,手巧的很,能修能缝能补也会做饭……”

“是,王队长你放心,以后随便用,给她什么活都行,都能干好。”其他人纷纷帮腔。

倒是女方大哥很稳重,问了一句重点:“你们社队企业是不是人满为患了?还能有空位子给后面嫁进来的小媳妇吗?”

这话也很有技巧。

他不给自家妹妹问活,而是给‘以后嫁进来的新媳妇’问,一下子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了。

王向红说道:“肯定有,马上我们就要办起个罐头厂了,到时候有的是活——活不累,就是挑选小鱼放入罐头里……”

“嘶!”倒吸凉气声音响起。

女方大哥惊讶的问:“你们还要办罐头厂?有电有机器有市场吗?”

王向红看向王忆。

王忆沉稳的说:“有、都有,我们不光要办罐头厂,后面还有其他的发展项目呢。”

有人便急忙问道:“能不能给我们也安排个工作?累的脏的不要紧,我们家里人都能吃苦能受累!”

这话,王忆可不好接。

王向红举起酒杯说道:“后面日子还长,咱们不着急,只要是一家人,那以后还能没有个再打交道的机会吗?”

“喝一口,这一口祝咱们国家繁荣昌盛!”

这顿饭吃完,王向红稍微亮了亮生产队的底子,订婚的事便决定了。

相亲式婚姻如同生意。

双方各亮筹码,先确定关系再积累感情。

其实天涯岛的情况在整个福海地区都有名,女方父母愿意嫁进闺女来。

只是有生产队的当家人过来做个保障,比如保证说能给新媳妇提供分红、提供工作,这样家里人心里更踏实。

王向红有这个分量。

一口唾沫一个钉!

他在福海农村地区很有名,外面的人都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反过来形容他王向红:

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官。

从他退伍回到天涯岛,到了今年已经有三十年了。

三十年来基层政权的体制几经变革,从村长、初级社长到公社化后叫主任,后叫生产队队长,反正天涯岛的这些职务一直是王向红的。

历数全县各村庄,他是少有的几个从解放初期至今一直在台上的大队干部之一,名声极好。

甚至在他带领下,别看王家前些年穷,可名声依然好:王家人都以王向红为榜样,自觉的维护岛风岛规,不偷不抢、助人为乐。

最后喝着酒,女方家里人也盛赞王向红和王家人:“王队长就跟以前的清官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真的,我们队长凡事先想着旁人,从没有干过以权谋私的事。”

王向红借着酒劲也自夸了一句:“这都是党员干部应该的,怎么说呢?占小便宜吃大亏,做人不能想着去沾光、去找好处,要想着付出。”

“我是队里的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正人先正己嘛!”

有了他这边的承诺,女方亲属回去的很放心。

接下来王金寿就可以让儿子去领证了。

正月里事情多,初六是个好日子,王向红这边更是忙碌,来找他询问儿子娶妻、女儿外嫁、孩子取名等等事宜的人是络绎不绝。

这都是族长的事,不是队长的事。

王忆还不是族长,这些事轮不到他身上,所以他可以轻松的在岛上转一转。

今天岛上挺热闹,因为按照生产队的传统,明天才是正式上工的日子,岛上年假比外面更多一天。

主要是因为初六要商议的事情多,王向红就给社员们多放一天假。

红树岛的码头、山顶的楼房都在开工了。

天涯三号出海而去,王东方带着几个精壮汉子还有大迷糊去搬运机器了。

岛屿内外忙忙碌碌。

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寿星爷很清闲了,他拎着个小凳子找了个海边,甩着钓竿在钓鱼。

周围有妇女小孩赶海,尽管不是大退潮的日子,但春天到了万物勃发,海边一些小海鲜开始出洞了。

妇女们最爱的是蛏子和海螺,当然蛏子是最好的。

外岛的蛏子个大皮薄肉厚实,捕捞到后吐吐泥沙,放入开水里滚三滚便嘎巴一声张开壳子露出里面嫩白的肉,这吃起来真是鲜甜可口还有劲道。

王忆溜达过去,妇女们纷纷冲他摇晃小铁皮桶:“王老师,中午吃蛏子?”

“这个可滋补了,城里男人都爱吃。”

王忆一听,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失礼了,这些我都收下吧!

他跟妇女们说了要蛏子,又去问寿星爷:“您老这是在钓什么?”

“开凌梭吗?”

开凌梭是春天的梭鱼,冰凌化开时候的梭鱼。

正所谓春吃开凌梭,鲜得没法说,这是海洋在春天送给渔民的第一道大菜。

其他时节的开凌梭没法吃,梭鱼特别是五一后捕的梭鱼肉质松软,有一种土腥味,正所谓“六月梭臭满锅”,说的就是这回事。

因为这鱼喜欢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吃一些植物性的东西,比如说草叶草根,吃这些东西的时候连带着吃上烂泥,所以味道很不好。

唯有年后这段时间不同,它们有潜入深海越冬的习性,越冬时候会处于休眠期,极少进食,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于是经过一冬的蛰伏,开凌梭腹内杂质变少,烂泥杂质被消耗掉,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过了这段时间,梭鱼的品质和鲜味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