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0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庄团长你别看我,我前年跟他们打过比赛,当时给我撞岔气了,让我一度以为我得死在海上了……”

庄满仓很生气,看着一行青年说:“你看看你们这群怂人,缺乏斗争精神!缺乏战斗勇气!”

“打个篮球而已,咱们的同志能打死你们?不能吧,对不对?既然打不死,那就往死里打——噢,说错了,只要打不死,那就不用怕,放开胆子干!”

王忆一看大家伙都退缩,便主动抬手说道:“团长,我可以加入篮球队。”

他跟庄满仓关系太近了。

这会庄满仓的工作遇到了点麻烦,那他必须得仗义援手。

另外他主要想着这种事一般是有人出头,其他人会跟进,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我打球水平比较差,主动报名算是报个替补吧,属于抛砖引玉了。”

庄满仓狂给他使眼色:“王老师你是文化人,你就别去参加篮球比赛了。”

跟战士们打球,真心会很惨……

他曾经就是个战士。

其他人一听这话炸毛了:“噢,王老师是文化人,那我们唱戏的就不是文化人了?我们成文盲了?”

“对嘛对嘛,我好歹也是大专学历,那我不是文化人了?”

“等等,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王老师是文化人就可以不去参加比赛了,我们这些粗人要去参加比赛?说好的人人平等呢?”

庄满仓傲然说:“王老师是作家,写了一本《龙傲天环球大冒险》!”

王忆给他使眼色。

他叹了口气,说:“好,那王老师既然主动报名了,就算他一个,让王老师当替补。”

王忆说道:“我会能打后卫,得分后卫、组织后卫都行,如果有个中锋跟我搭档搞挡拆战术,我觉得这场友谊赛有的打。”

一听这话,庄满仓面露喜色。

这家伙,有点东西。

他在部队的时候玩过篮球,对一些战术和专业名词有些了解,一般人哪知道什么得分后卫、组织后卫?就知道个中锋、二中锋、后卫罢了。

在座众人都是某地区各行各业的翘楚,自诩人中之龙。

看到王忆如此出风头他们便不满意了,纷纷说:“行,这样我也报个名,我可以打二中锋。”

“同志你的个头打二中锋?我建议你跟王老师一起打后卫——等等,你这还没有王老师高呢。”

“嘿,我说你是哪个单位的,这是故意挑事吧?”

船舱里氛围凝重,火气出现了。

王忆都懵了。

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这到底是去劳军的还是准备攻打平安县的?

还好庄满仓是团长,他出身治安口,搞威严这块是专业的,虎目一瞪,脚一跺地,鸦雀无声。

最终篮球队组建了起来,一共安排了八个,五个首发、三个替补。

他们这个慰问团的目的地是白浪岛。

从岛屿名字中就能听出它所处环境之恶劣,号称无风三尺浪、进出十万难。

这岛屿远离主岛更远离内陆,孤悬海外,交通极为不便,且岛上用水奇缺,文娱生活枯燥,看不到电视、听不到歌声。

众团员中没几人去过这座岛屿,于是庄满仓后面给介绍了起来:

“……白浪岛上驻扎了两个营的海军,足足有上千人,他们以苦为荣、以岛为家,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王忆头一个鼓掌,其他人纷纷跟进。

在庄满仓的介绍声中。

客船稳稳当当的前进,慢慢的抵达了白浪岛。

一座大型岛屿。

岛屿位于东海的东方,是海防前沿地区,岛上两个营六个连,其中就有一个是雷达连,专门负责对国防海域的侦查工作。

渔船靠上码头,码头上站着一排身姿笔挺的军官,还有两名高大魁梧的战士拉起了横幅:

热烈欢迎福海拥军慰问团同志登岛。

领头军官是一位资深营长,另一位营长比较年轻,二者资历差距较大,以便于两个同级单位之间的管理。

庄满仓下岛,资深营长一个健步上前接他,与他热切握手。

实际上两人的级别是差不多的,不过庄满仓是客人,这种情况下作为东道主的营长就得对他客气三分。

资深营长叫谭天洛,新营长叫富生产,他们带着两个营的主要干部在等候慰问团,双方互相介绍,这就花费不少时间。

后面开始搬运物资,这物资可就多了。

粮食、蔬菜、肉食、油盐酱醋茶,还有书籍、电池等等,甚至还有一台电视机!

地县两级单位在拥军慰问工作上从来不含糊,净给好货。

富生产挥挥手,用不着慰问团动手,等候在码头下的战士们鱼贯而来,将所有物资给抬走搬走。

谭天洛招呼他们上岛,先去营里的办公室喝杯热茶歇歇脚,然后带他们进营房分配床位。

慰问工作要持续一天时间,得跨夜了,晚上要在军营里住一宿。

此时是下午好时间,阳光灿烂,暖风习习,这种情况下慰问团先放松,去参观营房。

不过因为这营地涉及国防机密,所以他们只能参观生活、生产方面的工作。

慰问团队伍分开进行参观,王忆他们这一支由一位班长带领,这班长叫沈英俊,是个俊朗的大龄青年。

他领着王忆等人出发,路上说道:“同志们应当都知道,我们白浪岛上驻扎的人员较多,光靠从内陆进行船运补充物资那可不成,代价太大,而且战时容易被封锁海上补给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领导想到了三十年代末的时候,领袖同志、元帅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广大八路军战士在陕北一带为了减轻边区人民的经济负担所开建的南泥湾……”

“是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在王大将军的带领下干成的。”一个人忍不住说道。

打断人家的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众人纷纷看向他,这人不好意思的说道:“对不起,班长同志,对不起,各位同志,我、我父亲便是三五九旅某团的一名战士,他经常跟我说起当时在南泥湾的经历,所以在这里听到后,我有些激动。”

听到这话,沈英俊顿时肃然起敬。

有人质疑道:“不对吧,同志,你父亲如果是三五九旅的战士,参与了南泥湾的开发,那他今年高寿多少?你看起来可有点年轻。”

这人确实年轻,跟王忆差不多的样子。

旁边的人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剧团的乐器老师宋山坡,他父亲确实是三五九旅的退伍军官。”

宋山坡骄傲的说道:“我父亲当时去南泥湾的时候只有十四岁,是一名小鬼,但他是农民的后代,垦荒、插秧、除草、收割、挑粪、养猪等等农活都擅长,当时在南泥湾还立下过三等功呢。”

“我家里有他和王大将军的合影,王大将军在一次会议上专门表扬了他的吃苦耐劳精神。”

“这件事是我父亲一生的骄傲,他最爱的歌曲就是《南泥湾》。”

说着他哼唱了起来:“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沈英俊跟着他一起唱起来,众人纷纷唱起来。

此时岛上也有战士在生产地里忙活,他们听到这歌声后精神振奋,纷纷扯着嗓子唱起来。

唱完了《南泥湾》,又开始唱《军民大生产》:

“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齐动员呀么嗬咳,兵工队呀么嗬咳,互助组呀么嗬咳……”

两首歌结束,正干的热火朝天的战士们还要继续唱,沈英俊笑着挥挥手,说道:“我们这趟是来参观的,可不是来进行歌唱表演的,表演得等到晚上呢。”

他指着旁边的生产地说道:“我们在南泥湾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大力开展军用生产,能够在春夏两季自己解决全体指战员的饮食所需。”

王忆赞叹道:“同志们这可是辛苦了。”

沈英俊谦虚的说道:“还好,不算辛苦,或许有时候太忙了会有点苦涩和劳累,可它却极大的丰富了我们每一位战士的业余生活,磨练了意志,增添了财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宋山坡问道:“沈班长你肯定在生产地流下了不少汗水吧?”

沈英俊皮肤黝黑而粗糙,手上满是茧子,一看就是个庄稼地里的好手。

他为人谦虚,低调的说:“我参军四年了,这四年里的白天,应当是有一半时间在山坡农田里度过的。”

“那给我们讲讲你们班里的生产故事吧。”有姑娘火辣辣的看着他。

沈英俊注意到了姑娘这炽热而外放的感情,便害羞的笑了笑说:“如果你们愿意听、愿意看,那我领你们过去看看吧,路上慢慢说说。”

生产工作和生活区域可以进行参观。

当然这里面也有保密工作。

沈英俊路上先给他们介绍:“各位同志,大家伙待会看个热闹就行,不要去注意我们开垦农田的具体面积、耕种作物具体情况。”

宋山坡积极的说:“这个我们懂,有的间谍潜伏一辈子就为了过年过节问问回乡探亲的亲戚,他们部队在哪驻扎,伙食怎么样。”

“埋锅造饭,减灶之法,这些古代的兵法现在还有用呢?”又有人问道。

沈英俊沉重的点头。

王忆说道:“这方面咱们得重视,老话说,相机对准营房、人生走进牢房嘛。”

沈英俊一听这话便大笑起来,其他人也笑。

氛围活跃,他开始介绍班里的情况:

“我班一共9名战士,共有四块生产地,总面积大约在二十五亩左右,除了有一块土地在靠近营房门前的位置外,其他三块全部分散在岛屿山丘东侧高低不一的山坡上。”

“我是78年入伍的,我在10团轮训队半年轮训回来后当上了副班长,我们部队有句话说的好,班副班副,生产内务!”

“政工、军训是班长负责,这个生产就是我班副的主要任务,当时为了合理用好这些难得的土地资源,我和几位农村出身的老兵们进行了商定,选定了蔬菜栽种情况。”

这时候他们从一座山岗走过,能看到阳光下有一块块的农田星罗棋布。

沈英俊指向山脚位置说:“那边有一口水井,然后我们种植了青菜呀芹菜呀茄子呀茼蒿呀这种生长周期较短又比较喜欢水的速生蔬菜。”

“往上一下还有我们两块土地,种植了大白菜、卷心菜、豆角、马铃薯、南瓜、番茄、红薯等生长周期较长的大宗蔬菜。”

人群里有农民,便点头说:“领导们说的对,参加拥军慰问团能长见识,我现在真是大开眼界了,跟着咱们子弟兵同志们学到了科学的品种布局。”

“没有没有,”沈英俊谦虚的摆摆手,“我们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