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94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叶长安又拍拍他的胳膊。

这个孙女婿。

不错。

第二天是礼拜天,王忆和秋渭水便留在叶长安身边,三人去逛公园。

同时王忆去大众餐厅说了一声,让王向红安排人手带上彩钢瓦和木板、石膏板来县农贸市场搭建点心铺子。

另外也从生产队带了点菜过来。

于是午饭是王忆下厨,他给做了两道炖菜——东北特色,符合他的身份。

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白肉,另外配上花生米和小泡菜来下酒解腻。

王忆去大众餐厅传信的时候带了个鸳鸯锅回来,于是两道炖菜炖完了,他便倒入鸳鸯锅里。

一边是小鸡和蘑菇,一边是酸菜与白肉。

不锈钢鸳鸯锅直接坐在炉子上,这样炉子里火焰燃烧,锅子里的菜和汤便一直翻腾。

叶长安觉得这个场景很东北,他特意去打开窗户吹进凉风来,要在寒风中吃这顿饭。

“这样才带劲,才符合这两道菜的气质。”他这么跟秋渭水说的。

叶长安身体毕竟不行了,他有午睡的习惯,于是王忆就去了一趟农贸市场。

等他去的时候,彩钢瓦房都快搭建起来了!

现在生产队搭建彩钢瓦房有经验了,反正门窗顶棚俱全,就是个拼凑罢了。

这建筑在福海可是新奇玩意儿,不少人——包括来市场的市民和各单位做生意的员工,他们围成半圈看热闹。

王忆见此便笑了。

这年头老百姓实在缺乏趣味活动,对什么也感兴趣。

他说着‘让让’往里挤,却被人给推了出来:“谁给你让呀?你在外面看就是了,往里挤什么呀?”

“就是,你小伙子还挺心急,里面在盖屋子,没什么好看的!”

“咋了,你也想当二骡子?”

听到后面的话,看热闹的人群哄堂大笑。

有人疑惑的问:“啥叫二骡子?”

当地人给他介绍道:“你不是我们县里人吧?要不然不能不知道这个典故。”

“二骡子是个人,这家伙最爱看热闹,有热闹看不着他心里痒痒。然后刚改革开放那阵有次公路上出车祸了,很多人都在围着看,二骡子也去看——哦,那时候他还没有这个外号。”

“反正他想去看,可他挤不进去,着急了,恰好他听说是里面有汽车撞人了,就喊‘大家让一让,里面被撞的是我爹’。”

“有人就问他‘被撞伤那个是你爹吗’,二骡子没多想就说‘是’,结果你猜怎么着?里面被撞的是一头骡子!”

“他自认是骡子的儿子,所以就叫他二骡子——你想想,骡子哪能下崽子?哈哈,所以就叫他二骡子……”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王忆苦笑道:“妈的,也是巧了,里面盖的房子是我家的!”

大家伙听到这话便戏谑:“哟,那你是二房子?哈哈!”

“都嚷嚷什么呢?要看就安静的看,别他娘在这里叽叽喳喳的。”市场办的主任也来了,他挽着袖子在里面帮忙呢。

这是知道昨晚上自己表现不佳惹了大领导不悦,今天赶来献殷勤。

主任一发话,市场里的商贩们先老老实实的闭嘴了。

王忆长得高大,主任过来一抬头看见了他,赶紧瞪着眼推开人群热情的招呼他:“王老师您来了?哟,这是东风把您吹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还挡着干什么呢?没看见人家正主来了?没点他妈眼力劲!”

王忆这次不用挤进去了。

他回头冲刚才笑话自己的人摆摆手:“同志们,二房子的绰号得送给你们自己了。”

“另外我们这里要卖茶食点心,开业大酬宾,前三天来买的都是八折优惠,但你们几位我可是记住了,你们不享受优惠!”

这些人赶紧缩脖子。

他们早就知道这点心铺子是天涯岛王家的产业了,王向红等人在市场里也有熟人,早就把消息给传出去了。

所以他们一听主任叫王忆为‘王老师’,便知道王忆的身份,不敢跟他顶牛,赶紧缩脖子藏起来。

王老师这名号在县城里响当当。

彩钢瓦房已经大体建起来,主任拍着门板赞叹道:“这彩钢板真是好,我早就在广播里听说过这东西了,可第一次见到,真好,以后我们市场的房子都可以用这个来盖了……”

“王老师你真是了不起,朋友多,路子广,这么好的彩钢板都能买到……”

他明里暗里的拍马屁,就想跟王忆拉上关系。

昨晚他在叶长安面前显露了自己得意忘形的一面,很担心会被撸了。

这县里最大的农贸市场主任官职可是肥差!

王忆对他尊敬有余而亲热不足。

但回应的彬彬有礼,让人绝对挑不出刺来。

王向红倒是很感谢这主任。

因为人家帮他们平整了地面又找电工拉来了电线、安装了电表,只要收拾妥当,明天就可以试营业!

王忆过来后检查了彩钢瓦房的搭建情况,又把布局给说明了一下。

哪里搭建柜台、哪里安置收银台、哪里设置促销区、哪里当库房、哪里当烘焙区,都给安置的清清楚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王向红等人看的眼花缭乱、大呼牛逼,然而这对王忆来说就是洒洒水的小事——

照着23年代的小点心铺子学不就行了?

这些功能区都好办理,机器也好办,王忆之前已经托邱大年买好了,王向红安排劳力开船去市里码头仓库接回来了。

倒是柜台麻烦一些:木头前面镶嵌大块玻璃。

这需要现造。

还好生产队如今不缺玻璃票,买来玻璃让王祥高带着王墨斗过来比对尺寸做柜台,两天时间忙活出一圈来。

就此一个点心铺子成立了!

【1983年】我在1983年有个生产队

第505章 小年出年味

岛上建设楼房、县里农贸菜市场开始卖出各式点心,就在有条不紊的时光中,1983年第一个月份结束,进入了第二个月份。

1983年的2月是节庆月,小年、大年、元宵节等等节日都在这个月份。

2月5号是腊月二十三,翁洲的小年。

关于小年,在21世纪的网上几乎每年都会掀起一场“南北大战”,战点争论便是小年究竟哪一天。

北方的说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则说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夜,所以又有北小年、南小年之分。

但翁洲虽然属于烟雨江南,可海岛人过小年却是过腊月二十三。

八十年代过年很有氛围,小年是大年的开门,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

生产队放假了。

从小年开始队集体不出海,也不去垦荒了,谁家要是想弄点渔获好好过年,那可以自己去大队委借船,然后用自家渔网去撒网捕捞。

汉子们出海去忙活着给自己家里捣鼓点自己的,妇女和老人们则忙活着打扫家里头。

农历廿一、廿二,洗衣、洗被,擦洗器皿。

前两天没放假,多数人家便没有去额外的忙活,都在等着今天。

恰好今天碰上个好天气。

立春了,天气没有摆脱腊月的寒冷,可是阳光照下来却有了冬日难见的温和。

于是岛上热闹起来,从大清早出了太阳开始就忙活。

孩子们跟着忙活,今天要打扫卫生,全屋大扫除,而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往外搬家具用品,所以孩子们就帮着搬一些不重又不贵重的东西。

像是新桌椅、收音机都没让他们碰,这还得大人自己搬运更靠谱。

王忆同样打扫听涛居。

秋渭水被他留在县城里跟叶长安做伴儿了,他正好自己收拾听涛居,有些东西还是得注重私密性的。

大胆看着他忙活搬东西便拍拍手来帮忙,问道:“王老师,你不是寒假要去沪都的吗?不去了?”

王忆这个寒假本来计划着要在沪都商界大干一场。

但最终看看手头上不缺钱,他懒得离开岛屿了。

毕竟之前又是渔汛大会战又是赶海工,弄的他这边挺疲惫,不愿意奔波了。

他便简单的说:“冬天沪都没什么意思,等明年暖和了,我有空再过去一趟。”

大胆帮他拎起箱子:“这个挺沉,我来,王老师你歇着。”

王忆笑道:“没事,干这点小活还能累着不成?”

大胆嘿嘿笑:“你是动脑子的,我们是动手的,你卖的是主意,我们才是卖力气的,所以这力气活给我干。”

“再说你收拾房屋自己一个人多累。”

王忆打了个响指说:“不是一个人,我还有帮手。”

老黄摇着尾巴从屋子里跑出来,看看没什么事又跑回去了。

它在掏一个老鼠洞,听涛居里难免有老鼠,今天把桌椅箱柜的挪开,连续有两只老鼠乱跑。

大胆疑惑的问道:“你给咱社员都分了那个粘鼠板,你自己没用?那粘鼠板很有用的,很好使。”

王忆解释道:“我这里面有一窝鼩鼱,要是用了粘鼠板就把它们一家子给沾住了,所以我都是让老黄来对付老鼠。”

老黄通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