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65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特别是山顶是石质硬地面,不用打地基,直接就建楼房主体,这样速度是很快的。

王忆觉得海上作业组还是得继续上工,他看看手头上的赶海工名单,挥笔划掉了十个人。

王向红赶紧压住他手腕说:“你干什么?找死啊?这是组织上给咱们摊派的任务,可不敢私下里动手脚!”

王忆说道:“组织上不公平,我打听过了,隔壁的金兰岛才出二十个人,凭什么咱们出五十个劳力?”

王向红无奈的说道:“给国家干工作,这肯定是力气大的多出力、力气小的省口气。”

“隔壁一个生产队才多少人口?满打满算四百号人,比咱们少一半呢,肯定出的劳动力少。”

王忆说道:“别管这么多,队长你放心好了,这事我来负责。”

“我想过了,这赶海工不能光看人数,得看能干出多少事!”

“咱们是少十个劳力,可是咱到时候顿顿吃肉吃细粮吃到饱,社员们有力气也舍得使力气,一个能顶其他生产队两个用!”

王向红摇摇头,说道:“未必这么简单。”

王忆安慰他说道:“队长你放心吧,这事你交给我,我肯定不会让组织上吃亏。”

“这十个劳力留下当小工,咱们得尽快施工,可不能耽误明年学生开学呢!”

工程队和生产队的建筑组准备拆除小学了。

在此之前王忆赶紧组织学生和教师们来拍照。

他手上的相机全动用起来,胶卷一箱子一箱子的使用。

学生们可以自己跟教室、跟自己的课桌合影留念,也可以跟小伙伴三五成群的去合影。

还有社员们,如果社员们愿意跟学校合影,也能来拍照。

他自己手里拿了一把数码相机,随身光是储存卡就带了十个。

不管质量,只管数量。

他要给学生们、给天涯岛留下足够的回忆。

回忆是当时看起来不值一哂,可随着时光流逝却越发显得弥足珍贵的东西。

将来有朝一日老的不能动的时候,这些回忆可以提升幸福感!

生产队大灶也得拆掉重建。

大冷的天,漏勺穿一身夏季厨师装来拍照。

黄有功看到后惊呼道:“漏老师你疯了啊?这是三九不是三伏!”

漏勺抚摸着大灶的墙壁苦笑道:“黄老师你不知道这大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没见过去年夏天以前的我!”

“你以为这大灶是我的工作单位,其实它是我娘胎、第二个娘胎,我是在这里脱胎换骨的!”

“我最早过来上班的时候,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校长奖励我一身厨师装,这代表什么?代表我工作卓有成效,代表学校认可我这个厨师!”

“我得穿着这身衣裳跟大灶来合影,我得让自己永远记住,最早活出人样时候的样子!”

他看着大灶里头烟熏火燎而漆黑的墙面、看着低矮结实的灶台、看着墙上一排排的挂钩,眼泪几乎都要流下来!

这大灶不是他建起的,但灌注了他一辈子最认真的心血。

大灶有两个灶台是他垒起来的,墙面是在他手下熏黑的,还有那些挂钩,那都是他自己用铁条给敲出来的。

王忆跟他说:“好了好了,漏主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和人之间是这样,人和建筑之间也是这样。”

“你好好的跟大灶告个别,我给你多拍一些照片,以后你想念这大灶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王向红抽了口烟说:“漏老师对大灶、对学校绝对是充满感情啊,黄老师和其他老师都不知道,以前漏老师在我们生产队名声可不好。”

“后来他来到大灶上班,一下子扭转了自己的形象,把口碑给造起来了!”

“不过我估摸着等你看到学校新食堂后,你就不会这么感伤了,那新食堂是个两层楼,可好了。”

漏勺笑着摇摇头:“不会比大灶更好了,没有比大灶更好的建筑了。”

黄有功唏嘘的说:“你的心情我很能理解,打个比方,这大灶就是你的结发妻子,是你糟糠之妻,糟糠之妻不可忘啊。”

“如今你发达了,糟糠之妻要逝去了,后面再有其他妻子,不管她们多好多漂亮,都取代不了糟糠之妻在你心里的形象!”

钟瑶瑶听到这话急了:“我草,黄老师你这是说什么屁话呢!”

第494章 推小车上大工

黄有功的话让漏勺的原配夫人很生气。

汝听,人言否?

王忆等人只好劝慰她说黄有功是随便打比方、是比喻打的不对。

王向红说话更是直接:“你把他的话当个屁放了不就成了吗?”

钟瑶瑶很不爽,但王忆跟她说,要给她和漏勺拍上一整套的照片,以后可以弄出来当婚姻照留在家里做纪念。

这样一来她就满意了。

婚姻纪念照片啊……

她和漏勺过日子,两人领证结婚后没有去城里的照相馆拍照,那都是城里女人不过日子瞎作的东西。

结婚还要租西装、租衣裳额外掏钱拍个照片吗?

多浪费钱。

但如果有人免费给他们拍就没问题了,有还是比没有要好。

学校校舍拆除之前,王忆拍照片是拍的真多,弄的王向红都急眼了:“这光是胶卷和洗照片得花多少钱呀?王老师你得克制。”

但王忆给他拍的最多。

因为要拆掉大队委办公室,以后建起教师楼,小学和技校的教师们共用一座楼,大队委办公室也设置在楼里。

20号是节气大寒,翁洲市赶海工,组织办规定19号下午报道,然后分区域,各自筹备住宿的地方。

王忆在中午头的时候进行点名、清点装备,一切准备无误,他带队乘坐天涯101号出海奔驰向市里。

秋渭水这次随船而去。

她和王忆还没有一起去过外地呢,这次一起去赶海工,也可以算是旅行结婚了……

另外她还能算上一个劳力呢。

赶海工、上河工以壮劳力、男劳力为主,但不是只有这些劳力,总得有负责后勤的吧?

去了政府又不管吃食堂,这种情况下得有人负责开火造饭。

秋渭水就负责这么个工作。

王忆觉得把赶海工当度蜜月肯定不行,但让她去负责后勤挺好的,因为他会帮忙,两人可以来一场工地上的风花雪月——

他可没想着去工地上真拼命的干。

这次不用去县里了,市里组织办给各公社下达的通知有在市里的汇合地点,然后各公社集合了再进一步的细分。

天涯101号进入港口船位,一路驶来王忆看过去都是熟悉面孔。

长龙公社的、长海公社的、黄土乡的、泽水公社的,等等等等,老朋友不少。

比如请他吃过饭的长海公社张强、老万、易海宝等人,比如多宝岛李家的队长李双水、丁家的队长丁得水,还有隔壁金兰岛百姓生产队的队长黄志武等等,都在这里!

王忆跟他们挨个打招呼,笑道:“行啊,同志们,你们的积极性没的说,都亲自带队参加渔业大会战,也亲自带队来赶海工。”

“我得把你们的觉悟告诉我们王队长,让他们向你们学习。”

“可别。”黄志武蹲在船头冲他摆手,“我还真没有这个觉悟,但我是队长,没办法,以身作则、带头冲锋。”

李双水、丁得水等人听到这话纷纷露出无奈表情。

王忆理解这件事。

计划经济年代,生产队任何生产活动都是生产队长安排,不说一呼百应吧,起码没人敢明目张胆的跟队长顶牛。

但是现在大包干了、承包责任制了,社员们都开始忙活自己的家庭事业,谁还给你大集体干活?

给你干活也行,掏钱!

没有钱?那不行,我头疼肚子疼脚脖子疼,我头晕目眩怀孕了,总之我不去干!

这样一来,真是弄的基层干部们很头疼。

看着他们的悲催样子,跟随来给王忆当副手的王祥赖嘿嘿笑。

他问道:“志武,你们队里这次怎么出的工?还是抓阄?”

“不抓阄能怎么着?”黄志武抽了口烟,满脸无奈,“你问问其他几个队,除了你们家,谁家不是抓阄?”

“哎哎哎,话别说的那么绝对,我们队里就不是抓阄。”李双水得意洋洋的说道。

上工抓阄是当地村子里的传统。

赶海工这活真的太苦了,70年代的时候社员们就开始抵制了。

每次发动组织赶海工都是各家生产队大小干部们最头疼的事,谁都知道干这活累人不讨好,因此从公社到生产大队再到小队小组的头头脑脑门都要费好多周折。

在这种情况,那就只能抓阄了,抓到谁那谁去赶海工,而且每次抓阄还挂上领袖的大照片,在领袖面前抓阄,谁也没有意见。

“我们队里也没抓阄。”一艘锈迹斑斑的机动船驶来,上面开船的是个气质昂扬的超大龄青年。

长龙公社相公岛的人来了,来的是项满银。

李双水感兴趣的问道:“你们队里没抓阄是怎么弄的?”

项满银说道:“我们队这次是跟着天涯岛沾光了……”

他的话一开口,大家伙顿时好奇起来,纷纷看向王忆等人。

王忆这边满头雾水,自家怎么帮相公岛的人赶海工了?

结果各生产队的大小干部已经开始放炮,纷纷说王忆和他们生产队偏心。

王忆来了个詹皇摊手:这都整的嘛玩意儿?我们怎么偏心了?

项满银哈哈笑道:“你们这可就冤枉王家的了,他们不是直接帮我们去选人,是他们队里的砖窑厂从我们岛上用土。”

“挖土不得工人吗?我们队里的一些闲置壮劳力都做了挖土工人,而挖土工人待遇好,有钱有劳保用品。”

“平日里很多选不上的说酸话,这次赶海工,我直接带着工人来上工,展示我们的积极性和先进性,让其他社员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