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60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点头:“行。”

王向红盖上笔记本,说:“行了,会议结束,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上夜校的上夜校,都忙活自己的吧。”

王忆领着王祥海先去吃饭。

大灶常年备着好吃的。

但天寒地冻,来一盆红烧牛肉片配上一盒午餐肉和鸡蛋是最好的享受。

海上作业要吃苦。

冬天得早起出海。

王祥海跟王忆约定早上四点钟出船,王忆订了个闹钟,醒来后用凉水洗了把脸,迷迷糊糊的状态顿时大变,立马清醒起来。

推开房门,外面天寒地冻,夜空中挂着三三两两的星斗。

寒星孤夜,海上风如虎。

今天要去追鲳鱼,所以上工早,要出海的壮劳力裹着棉衣、穿着棉雨靴上船来,看见王忆都乐呵了:

“好啊,王老师今天跟咱们一起出海?”

“那咱怎么还出门这么早?晚点,让王老师睡个好觉。”

“王老师,你来开机动船吗?这次是用机动船当母船是吧?”

王忆挨个跟他们打招呼,然后说:“嗯,我开天涯二号。”

“另外我已经联系同学给咱们去收购一些旧船机了,过些日子船机送到了,咱们队里的维修工们有技术了,就把咱们的船都改造成机动船。”

一听这话,船上的劳力们精神大振。

这消息的震撼力仅次于生产队要给大家伙盖房子。

连王祥海都很吃惊:“王老师,这是真的?咱们生产队的船都要改成机动船?”

邻近的是白水郎大帆船,船上的欧人民说道:“肯定是真的,王老师还说要把我的帆船改造成机动帆船。”

“嘿嘿,到时候我就不用天天注意风向、不断调整风帆了,到时候开动机器,帆船自己就跑了!”

王金宝笑道:“你不是不愿意别人碰你的船吗?不愿意改造它吗?”

欧人民哼了两下,说:“其实还是机动船好。”

他以前确实不愿意让人动自己的船,哪怕是他很信任的王忆和王向红也不行。

在他心里,一旦把帆船改造成机动船那他就得受制于内陆了,得老是靠近陆地买柴油。

但这些日子在生产队住下来,他的态度变了。

在生产队住着比在海上飘着舒服太多了,特别是饮食方面,天天晚上下工回来有热乎的肉菜吃、能喝上二两小酒暖暖身子,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再就是孩子在生产队上学也很好,还发了新衣服新鞋子,剃了头、洗了澡换上新衣服,他都认不得这些孩子了!

这种情况下他已经默认了一件事:他就是天涯岛的一员了。

既然以后就要待在天涯岛了,那帆船改不改装就没关系了。

他倾向于改装,因为现在船上已经通电了。

有电的日子可真好!

就拿现在来说,漆黑的天色中他们船队出海,他的船上亮起了灯,灯光照耀,周围的渔船都靠近他的船来航行,靠他来领路。

船队航行,他们纷纷问王忆是不是真要给所有渔船改装上发动机。

王忆调侃道:“怎么了?你们不想安装吗?是不是还在担心柴油味道熏跑咱周边海里的海货?”

大家伙便纷纷笑:

“怕什么呀?以前那是不知道机动船的好,这家伙跑得快、跑的稳,还不用人摇橹,工作效率高啊。”

“我早就知道机动船好了,不过咱们没钱啊,开机动车要烧柴油,那得花钱花票的。”

“要是咱们队里的船全改成机动船了,那咱可就真成全市最先进的生产队了——哪有这条件的?”

王忆听着他们热切的讨论,微笑着给他们吃下定心丸:“生产队的船以后肯定要改装成机动船的,速度不好说,得看我同学帮咱们生产队能买到多少二手发动机,也得看看维修组什么时候能掌握橹改机的业务。”

“总之一旦条件成熟,咱们就全部换装!”

第492章 腊月有安排

王忆肯定要把王家发展成最先进的海上村庄。

全岛大基建是第一步。

而渔船的改造就是第二步。

另外还有第三步的整合社队企业成集团,第四步去沪都以生产队的名义集体买房……

总之他有22年那近乎无穷的资源在手,发展个自家的生产队是小意思,想要超过以后的华西村做天下第一村都有戏。

不过王忆不想出那么大的风头,能在外岛地区做领头羊就行了。

社员们不知道他的规划,但知道有王老师带队,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样高兴之下又有人酣畅淋漓的唱起了歌:“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我们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

“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啦呀啦呀啦呀……”

随着霍晓燕在学校元旦晚会上唱响这首歌,学生们先是学习,然后回家教给了长辈。

现在这首《请到天涯海角来》在岛上红透了半边天。

欧人民也扯着嗓子唱,一边唱一边在前面领路。

王祥海成了海上作业组的组长,他是个副组长,主要负责寻找渔获。

这方面白水郎们是专业的!

今天要捕捞的鲳鱼是好东西,肉嫩美味还刺少,不管是海滨地区还是内陆的食客都喜欢它。

在许多人看来一桌宴席,有了肉多味好还好看的鲳鱼压场,就不会失了排面。

过年的时候外岛人家的酒席最好有三样鱼:通红的红加吉鱼、金灿灿的大黄鱼或者金鲳鱼,以及有着好兆头的海鲶鱼。

鲳鱼一年四季都有,但每年10月到来年4月是吃鲳鱼的最好时节。

翁洲渔场是鲳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不管金鲳银鲳都喜欢来这地方。

每年四月下旬开始大批鲳鱼的产卵群体会随着宝岛暖流势力的增强,自东南方向分别进入翁洲海域,然后出现春汛鲳鱼汛。

但四月之前也就是鲳鱼们产卵之前,它们的肉质会更肥厚。

冬天鲳鱼会努力进食给自己储备能量,为未来的产卵积蓄能量。

渔船在海上奔波三个多钟头,王忆没能看到海上日出。

今天天气不好,阴云蔽日。

海上风挺大的。

就跟风头风尾适合捕带鱼一样,大风天也适合捕捞鲳鱼。

甚至春天的鲳鱼汛往往就在大风天里。

这是因为大风天的适合受到大风和潮流的混合作用,渔场水域经常出现上下水层流向和流速不一致的现象,导致海底沉着的微生物被搅动起来,引来鱼群竞相捕食。

白水郎找到鲳鱼群常见海域,接下来就是探鱼仪开始发威。

天涯二号在海上飞驰,然后‘滴滴滴’的声音开始响起。

王祥海见此精神一振,急忙叼着哨子出去狠吹了起来。

刺耳的哨音响起,所有渔船都向他们靠拢。

这时候王祥海举起大铁皮喇叭喊道:“全体社员请注意、请注意了,鲳鱼群出现了,该奋战了!”

“各小组准备好,背对作业、全体都有,准备背对作业!”

背对作业命令下达,一艘艘大号渔船的舱面驮着两只舢板船开始乘风破浪。

随着大渔船驶到目标海域的洋面上,大船上放下小舢板:其中一只为网船一只为偎船。

然后网船撒网前甩一条塑料绳索给畏船,栓在船柱上,往逆向方向摇撸,让网船按半圈形方式撒网。

等到下完网下沉到海底一定水位的时候,两只舢板各自逆风顶浪摇撸。

天涯二号继续航行,用探鱼仪来探查海底鱼情。

王祥海一边看一边赞叹:“这机器真是了不起的东西,有了这家伙,咱渔民等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什么鱼也逃不过咱们的眼睛!”

王忆说道:“这东西确实了不起,但未必是好事。”

背对作业差不多半个小时,王祥海再次吹响口哨,挥动小旗子开始打旗语。

见此各艘母船上的老大也纷纷挥动小红旗示意偎船转向靠拢,回甩网索给网船,网船则同时甩一根拉绳给偎船吊牢,使劲往逆风摇。

他们拉住网船让其网船人员集中拉网起捕,随着渔网的收起,一直围绕两只子船来回行驶的母船开始上去收网收渔获。

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网网收起来,里面多多少少都有金鲳鱼。

活蹦乱跳的金鲳鱼!

王忆拿起望远镜看过去,将一网一网的渔获收入眼帘。

其实渔民的收获并不是很简单。

像是背对作业属于老式捕捞作业,效率比较低,一网下去少有收获丰厚的,多数渔网只是捕捞个十几条、二三十条,能捕捞到几十条的很少。

不过渔民们还是很开心、很满意。

有人又开嗓欢歌起来:“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其他人跟着唱:“稻浪滚滚闪金光,机器隆隆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

这是五十年代流行的《丰收歌》,讲的是内地收麦子稻米的盛景,渔民们高兴的时候也喜欢唱。

王忆问道:“这就算是丰收了?”

王祥海笑道:“这不算丰收什么算是丰收?咱们一出海就碰上了鲳鱼,一下网就捞上了鲳鱼,这就是丰收呀!”

外面有人对帆船上的欧人民两口子竖起大拇指,喊道:“老白,你牛逼!”

欧人民也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