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46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说道:“对,你们不能干几天就撂挑子,否则我们砖窑厂的工作不好开展……”

“那不能,肯定得长干啊!”

“要是你们真给这个工资,我肯定干到你们砖窑厂倒闭!”

“太阳不歇我不歇,你们就放心行了,我不怕苦不怕累,这活小意思!”

“那个我们听说提前开工资?”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看向王忆。

王忆摆手说:“提前开工资的是特殊情况,你们都不属于特殊情况。”

几个人听后没多说话。

他们确实听说了王忆给工人提前开工资的事,但他们不信。

虽然说王忆不是资本家,可哪有干活之前先给结工资的?这不是胡扯吗?

他们在王忆协助下填好了报表高高兴兴回家,这是回去拿行李准备上班了。

王忆送走他们知道后面肯定还有人来应聘。

这年头工人的地位很独特,我国可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是老大哥。

外岛太缺工业了,有工厂面向渔民来招聘工人,他们能不积极踊跃吗?

特别是砖窑厂给的工资还不低,比不上自己买船打渔,却比给船上打工收入要高不少。

要知道在船上打渔是很辛苦的。

他们体会过这种辛苦。

但他们没有体会过在砖窑厂当工人的辛苦……

砖窑厂正式开建了,后面员工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王忆琢磨着得准备一本《员工工作手册》。

王向红放下报纸对他说:“王老师,你信不信,马上你就要忙碌了,会有很多人指亲托故的来找你应聘。”

王忆说道:“没事,正好我现在空闲,那我就慢慢的给咱们生产队网罗合适的工人。”

王向红说道:“你是队长助理了,哪有那么多空闲?”

“喏,咱们县里头要搞个大中专生定向招生研讨会,你正好是校长,你去参加吧。”

他把一份通知书递给王忆。

王忆打开后一边看一边感兴趣的问:“大中专生定向招生暨委培工作研讨会?这是好东西呀,这是哪里要进行大中专学生的定向招生和委培啊?”

当前这个年代,中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真是一种神一般的存在。

大专就先不说了,本科更不说了,外岛多数人压根不知道本科意味着什么,他们说的大学生就是大专生而已。

22年的中专不值钱,82年很值钱,因为它的性价比很高。

毫不夸张的说,82年的中专生比22年的本科大学生还要值钱,现在家里孩子考上中专生可比22年的孩子考上本科大学生更要值得家人骄傲。

这是历史条件与环境所决定的,首先最直白的一点是,农村孩子考上中专户口就要变化,由农村性质变成非农性质了。

对于农民来说考上中专就意味着不用再脚踩黄土背朝天、不用再交公粮、交爱国渔获,当了中专生以后即使当不上干部也能端上铁饭碗,全家跟着沾光。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读中专能减轻家庭负担的考虑,能省去高中三年的学费,还可以比高中毕业生更早的参加工作,国家包分配,参加的都是好工作。

这并不是说,老百姓就认中专生了,其实多数人特别是城里人很清楚,还是念高中考大学出路更好。

问题来了!

大学生太稀少了,城里学生还好说,农村一个公社一年又能考上几个大学生?甚至别说几个,能不能考上一个都不好说。

很多村庄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大学扩招才出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农村老百姓在八十年代不敢奢望大学生,家里孩子能念中专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如今竟然有地区过来定向委培中专生?

这可是好机会!

王忆看过通知后问道:“队长,沪都的教育系统怎么这么好心,来咱们县里定向委培大中专生?”

王向红说道:“是咱们新上任的副县长烧了三把火,他是从市里调过来的,分管科教文卫体和计生、档案等工作。”

“他前些日子到任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发现咱们县里整体的这个教师、医生队伍青黄不接。”

祝真学听后说道:“这是真的,咱们全县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医生没有多少,还都是内陆支援外岛建设的同志。”

“他们很多是五几年支援过来的,过来时候就三四十岁了,你们算算他们现在多大了?”

王忆感兴趣的问道:“祝老师你是不是也是内地人士?我听小祝老师说起过,她小时候跟你回内地探亲来着。”

祝真学说道:“对,我是52年过来的,当时咱们县经过当地行署的批准在县内建立中学,然后市里红旗中学的教导主任周常老师来县里着手具体筹建工作。”

“当年的九月份招收了一个班级55个学生,加上他、加上我一共三个任课教师,就在县先进小学的学校里找了个教室来办学。”

“我们当时没地方住,没有宿舍,就跟在咱们队里一样,住在群众家里。”

“不过县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很重视,54年年底新校舍就起来了,我们搬过去了,但各方面条件还是不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

“也跟咱们小学一样。”王忆笑道。

祝真学笑着点头:“所以呀,过来当教师挺好的,让我一下子回忆起了自己的壮年时代。”

“不过岁月不饶人啊,你看我们的青年时代、壮年时代都过去了,步入老年时代了,咱们县里多个行业确实缺人才,得注意人才培养了。”

王向红抽了口烟点点头:“一点没错,高云副县长就觉得咱们本地的教师医生中,学历高的、本事大的都上年纪了,青壮年呢?学历不行,大多就是毕业于市里师范或者卫生学校,都是中专学历。”

“也有一些是大学生,不过是工农兵大学生。”祝真学补充道。

王向红说:“工农兵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于是高云副县长就想着给县里引进一些人才。”

“但咱们县里穷,想要掏钱来招聘大学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着借鸡生蛋。”

“他本来是沪都的干部,工作上遇到困难就想到了沪都娘家,这次从沪都找了些学校想过来定向的培养一些中专生。”

“这些中专生不用参加考试,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政治成分优良,就可以直接送去念中专,然后毕业了得回到咱们县里工作。”

王忆点点头:“明白了。”

县里的通知上说了这点,也说了为什么要各村庄、生产队的负责人去开会。

因为县城的学生终究容易出成绩,这个定向培养中专生的工作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给农村那些有天赋、爱学习的孩子找一个出路。

王忆挺感谢县领导们的。

这真是为人民服务啊!

现在中专生很值钱,定向培养名额很值钱,有些地方的无良领导会偷偷倒卖这些名额。

通知书上个月月底送到的,这个月6号也就是小寒来开会,还有几天的空当。

当天下午,王向红和王忆又坐船去防空岛了。

砖窑焙烧时间是21到24小时,今天傍晚就可以出砖头了。

他们去的时候砖窑还没有拆开,窑洞用砖坯封了起来,这些砖坯被热力烤干了,伸手一摸暖烘烘的。

周大圆看见王忆后很高兴的跑过来跟他打招呼,又是来跟他提渔业养殖工作计划的。

这里海水深度可观、水资源环境好,确实可以搞网箱养殖也可以种贻贝。

王忆想搞海虾养殖,这个可以用网箱进行,技术简单、收益高。

而且相关工具也好办,他在22年的天涯岛海域就搞网箱养殖了,一个订单就可以搞到几百上千的网箱。

他跟周大圆商量了一下,把之前准备好的海虾养殖的书籍递给周大圆。

周大圆拿到这本书后如同得到了武功秘籍,那态度非常认真,顾不上跟他说话,先翻开书本看了起来。

寒风之中,他身躯颤栗。

王向红可怜他,说:“周主任,你去窑洞口看书,那里避风还暖和。”

周大圆瞪圆了眼睛看他,说道:“我不是冷,我是激动!这本书太好了,这本书太厉害了。”

“王队长你来看,这本书是养虾的宝典呀,比冀中日报和冀中供销社合力出版的《农家乐》还要厉害!”

王向红现在只想着要窑炉的砖头,哪有心思去看书?

四点钟。

砖烧好可以出炉了。

王向红紧张而期盼的等在门口。

要开炉可不简单,一共三道手续:

先把外面这层封门砖给去掉;冷却一下后打开里面门的上半部分,最后才能把里门全打开。

冷风灌入窑洞里。

而窑洞空气还滚烫。

冷热空气相遇发出‘嗤嗤’的怪声,弄的黑洞洞的窑洞里氛围挺阴森的。

散热的可以进人之后,盛大贵第一个打起手电筒进入窑洞里。

王忆等人跟进去。

热烘烘的让人穿不住棉袄,他们很快身上就冒汗了,便纷纷脱掉外套。

盛大贵无暇他顾先看向焙烧带,皱着眉头说:“返火的挺厉害啊。”

王忆问道:“什么叫返火?”

盛大贵没有回应他的疑问,对四个徒弟说道:“来,都记一下返火的情况,我之前跟你们说,返火严重是什么原因来着?”

王东阳眉头也皱了起来,满脸严肃,仔细思考。

王东峰嘴巴最快,急忙说:“砖窑遮挡的不严实漏气了,还有地下水位高,或者烟道系统阻力大、大,嗯,就是这些原因。”

“还有呢?”盛大贵问。

王东峰说不上来了,他看向王东阳。

王东阳皱眉,满脸严肃,看起来若有所思。

朱有才说道:“我刚跟着学,我不知道。”

坐在轮椅上的石德路最靠谱,说道:“还有可能是烟道烟囱底部进水了,导致排烟温度比较低;或者烟道坍塌、堵塞了,加装的排烟机有问题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