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16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趁着这一曲唱完,他问徐横道:“怎么样,没有人过来找你对象麻烦吗?”

徐横说道:“没有呀,我严阵以待了一上午,没有来找麻烦的。”

王忆看看街道上巡逻的民兵队伍还有时不时出现的治安员,说道:“你对象的前夫是佛海本地人……”

“你这话我怎么不太爱听呢?”徐横斜着眼看他,“什么叫我对象的前夫?一个二流子而已,你称呼上至于这么严谨吗?”

王忆下压双手示意自己妥协,说道:“行,二流子。”

“那二流子是个本地人,肯定知道官方在冬汛期间对捕捞作业的重视,估计是不敢过来明目张胆的找麻烦。”

“你等着演出结束了,私下里的时候多加小心,他们有可能会玩阴的。”

“对了,你们住哪里?”

徐横说道:“我还不知道呢,反正我跟着文宣队住,我暂时当了文宣队里的力工,帮忙搭建台子、搬运东西啥的,这样不管二流子什么时候出现,我都能收拾他!”

王忆说道:“行,有什么事你招呼一声,我现在在指挥部里混的还不错,昨天在高层领导面前都露脸了,有事我这边能给你带过去几百条人。”

一个白天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下午开始风势渐弱、风声渐小。

海上浪涛还是很大,可却有渔船开始出海了——这都是自己承包渔船的人。

他们尝到了赚钱的甜头,愿意为了赚钱去冒险。

王忆这边不着急。

今晚要通宵的,下午他领着社员关了门戴着耳塞呼呼大睡。

傍晚时分风势变小,海上风浪已经可以承受,更多的渔船开始出海。

王忆这边起锅造饭!

吃肉夹馍——临睡前焖上了猪肉,睡醒后打开锅子,一瞬间香气跟炸弹爆炸了一样,一个劲往外鼓荡!

街道集市上有卖热馒头的,他让王东虎出去买馒头,一袋子一袋子的往回搬。

搬回来后社员们一人一个馒头掰开,王忆这边切卤肉混青椒剁成糜子,塞上之后合起馒头咬一口。

大口的香!大口的过瘾!

吃肉夹馍吃到饱,王忆等最后一个人抹干净了嘴巴,他在锅里的卤汤中重新放上肉焖起来,说道:“同志们,跟我战天斗海去!”

“风尾就在眼前,今晚肯定大丰收,都跟着我拼命的干!咱们吃饭吃的痛快,干活也要干的痛快!”

“等到今晚丰收明朝回来,咱们继续吃肉夹馍,好不好?”

社员们斗志被他点燃了,跟着他喊道:“好!”

王忆挥手,众人一窝蜂的闯出去。

这就是号召力!

第475章 大炮被抓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仓库去码头。

意气风发。

路上嗓音洪亮、语调豪迈,颇有几分睥睨天下渔民如插标卖首耳。

但到了码头他们沉默了。

偌大的港口、忙碌的码头,外面海上空荡荡!

昨晚上成片的渔船全不见了踪影!

他们都已经着急出海去了!

只有寥寥一些船还飘荡在海上,看身影孤零零的,那是天涯二号、天涯三号和他们的木船。

欧人民挠挠头问道:“咱们是不是睡多了?耽误事了?”

王忆沉着的说道:“不可能!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好好休息、吃饱喝足才是在奋战中取得胜利的秘诀!”

“今晚需要连夜作战,这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长跑运动中起步早的不算本事,最后能第一个冲线夺冠才是本事!”

“走,同志们,今晚咱们给其他渔民同志上上课,让他们见识一下咱王家人的本事!”

社员们被他鼓动,纷纷跟着喊:“走!”“开工了!”

大家伙斗志很足。

但是要上船去还挺不容易,因为他们的船都停靠在海上了,是在海上抛锚以铁索相连,这样他们要上船去还得找人家借船送行。

海上风浪还不小,六级、七级的规模是有的。

包括天涯二号和天涯三号在内,他们渔船被风浪拍打的剧烈起伏摇晃,如同坐过山车一样。

这种天气夜间捕鱼是苦力活,应当比所有农活都要劳累、都要危险!

这也是海上作业的最大问题。

都说种地靠天吃饭、收成不稳,而出海捕鱼这活感觉像是无本买卖,只要有船即可、无须播种和等待,当天出海当天收获,好像很好。

但下地的时候一般没有生命危险,而出海捕鱼的艰辛与风险,不是渔民真的很难体会!

船队直赴预定渔场。

天涯三号前面引路,天涯二号据后方统帅木船,有些木船竖起了风帆借助风势跑的挺快,有的还要摇橹,速度慢且吃力。

还好社员们吃的饱饱的、穿的暖暖的,他们轮流摇橹,以最快速度摇橹出海。

海上摇橹自然要喊号子唱渔歌,王祥海领着唱起了渔歌:

“一字写来抛头锚,头锚抛落船靠牢,锚缉起来心里安,乾隆皇帝游江南。”

“二字写来扳二桨,厨顿一到做鱼羹,鱼羹会做一篮多,西周文王来卜课。”

“三字写来扳三桨,三个大砫船外亢,八十托鱼绳放得长,仁宗皇帝勿认娘……”

王忆也会唱这首渔歌。

这叫《船上人马歌》,唱的是古代行大船时候,船上的各项职务。

他曾经跟着刘红梅等女同志去海上收拾队集体养殖的贻贝,当时刘红梅就是唱了这首渔歌来着。

同样一首渔歌,男同志唱响后的味道跟女同志是不一样的。

粗犷,豪迈,急促,咬牙切齿!

谁摇橹谁就齐唱这首《船上人马歌》,将木船摇的飞起,踏着潮头就跟要御风而行一般!

很过瘾。

大风吹走了云彩,冬日的天空湛蓝如洗。

王忆将船交给了王祥海,他手持望远镜站在船头,遥望着海面、吹拂着寒风。

流风如刀,雕出一道道清凌凌的寂寥,浪花激荡三千里,淘尽海上英雄。

冬日海面格外澄净孤独,往事如烟,只留下上下两片开阔缥缈的海天。

王忆回头看去,身后只剩下滔滔浊浪。

佛海那庞大的主岛如今放眼望去,已经不见踪影。

在水浪纷迭的东海之上,岛屿与浪花掀起的水滴一般大小,都是船行之间,转瞬渺如须弥尘埃。

此时夕阳西下,漫天暮霭铺就在海面染出了温暖的火红色。

时光消逝,太阳流转,天的颜色开始在日与夜之间过度,海面的颜色也在过度。

突然之间有人喊:“前面有船!”

船队继续劈波斩浪,越来越多地船只出现在海上。

他们看到了群舟竞发的帆影!

一艘艘船上都有红、黄、绿、紫各色旗帜迎风招展,当天涯二号从他们渔船中穿过的时候,看见夕阳余晖之下好些船上都有银光闪闪——

带鱼旺发了。

难怪都说抢风尾,风尾海上带鱼多,这时候出海收获太大了。

天涯二号的探鱼仪也送来了消息,但王忆没有指挥队员们在此下网。

看船上挂起的丰产旗帜就知道,这不是渔汛会战队伍的渔船,是人家私人的承包船。

人家发现了带鱼群自己上手去抢夺,那可就不礼貌了。

不过今晚想要丰收不是问题,后面他们的电台便响了起来,王忆去接起耳麦听到有人兴奋地说:

“领导们、同志们,请来我们这边,我们忙活了两风,今天终于找到了大带鱼群,抲到了大网头!”

“我已在船桅杆顶部挂起了丰产红旗,请渔业指挥部广播通知各捕捞小队来我们这里抲鱼!”

王祥海听到话后说道:“是长海公社的三瘸子,他的老鸭嗓我最清楚了,王老师,过去吗?”

王忆说道:“不去,按照预定计划行船,咱们肯定也能遇到大网头,今晚海上到处都是机会!”

他们离开这片海域。

船队疾驰期间果然听到了探鱼仪的滴滴声!

渔船开始减速,王祥海和王真昌凑在探鱼仪前观看水下带鱼群的踪迹,他们很快做出判断,出去指挥渔船排兵布阵,对鱼群展开全面捕捞。

渔歌接着变成了喊号子的声音……

夜幕降临。

一网网的带鱼上船来。

夜华皎洁如银,带鱼也是纯粹的银色。

月光照在船上,哪怕没有灯也亮堂堂的!

社员们这会有劲,一直干完了这一批次的鱼群才歇息。

而且是轮流歇息,他们将带鱼汇聚到了天涯二号和天涯三号上后,又是摇橹继续奔赴下一处渔场。

王忆给大家伙照例准备了补充能量的夜宵。

奶茶和压缩饼干是最好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