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85章

作者:臊眉耷目

许攸急忙道:“陛下放心,雒阳的天子一定可以做到!”

“你都没问,在这乱许诺什么?难道你还能替雒阳那面做主了?”

许攸闻言顿时一愣:“陛下想要的,是雒阳方面的承诺?”

“朕要雒阳皇帝的亲笔诏书!确实许诺,无法反悔的。”

许攸的表情有些为难。

若是如此,只怕亦是会多有周折,而且耽误自己归顺刘琦的时间啊。

但是看天子的样子,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许攸犹豫了半晌之后,最终咬紧了牙关,对刘袛道:“陛下放心,此事保管在臣的身上,臣与雒阳方面,一定会好好交涉!”

随后,许攸就向刘袛请辞,然后退出了大殿。

许攸离开了刘袛的视线之后,便见刘袛突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在了自己的龙案上。

他再度抬头确认了一下许攸确实走了,然后转头冲着身后喊道:“人,人走了,出来吧!”

不多时,便见木制的屏风后面,闪出了一个人影。

面貌清俊,身姿挺拔,一脸的和善肃容,飘飘然有股超脱卓然之气。

“陛下受苦了。”

刘袛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来人道:“朕装的,还行吧?”

那人温和的笑道:“陛下适才神态自若,言辞既诚恳又不失威严,实在是令人敬服。”

刘袛笑呵呵地道:“若不是爱卿从旁指点,朕怕是至今还不能自立,更是不能反制许攸,只怕是要任凭他摆布了,此人贪婪,心性歹毒,朕若是真的被他拿捏了,怕是被他卖了都不知情。”

刘袛身后的那个人和蔼一笑,叹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爱卿多多帮衬了。”

那人低声道:“唉,我等身为汉臣,昔日不通天时,亦为时势所迫不得已而分裂疆土,如今天下旦夕统一,有些事情,却不能再糊涂着过下去了……在这场南北对峙之中,陛下是牺牲者,所以臣为了天理,也为了公义,自当是无论如何,都要保全陛下。”

刘袛听了那人的话,心中很是感动,他站起身,走到他的面前,握住他的手:“天下一统之后,朕若是还能活着,必将爱卿忠于大汉之事广布天下,为爱卿正名。”

那人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终归是自己行将踏错,不论旁人如何为臣正名,又有何用?天下一统后,还请陛下好好活着,臣合该赴死。”

刘袛闻言,长叹口气,他似乎是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但寻思寻思,终究又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有时候,有些人,是劝不了的。

……

很快,在兖州的刘琦,就接到了荀諶派人送回来的许攸信函,上面清晰的表达了刘袛需要刘琦出具一份诏书,来证明他无罪。

但同时,荀諶还另外附了一份自己的密函,针对邺城的事件向刘琦做出了一番解释。

刘琦看着许攸写给自己的书信,然后又扭头看了看荀諶写给自己的书信,也不多言,直接将两封信都压在了自己的砚台下。

这件事他并没有刻意瞒着谁,包括随军的司马懿,但也不多做处置。

司马懿看着刘琦的动作后,心中有些诧异。

“陛下为何将荀谌和许攸的书信于一旁而不议?”

“因为没有什么可议的。”刘琦微笑道。

“刘袛已经答应投降,不论走到哪条路,都说明他早晚会归顺于朕,大汉一统,已经是势在必行!伪朝皇帝心中已乱,现在,不论许攸和荀谌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些什么,一切对于朕来说,都不是问题了。”

司马懿闻言恍然而悟。

“既然如此,陛下,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进兵了?”

刘琦沉思了一会,道:“四月十五,乃是黄道吉日,下令各营,包括北方的黄忠、吕布等人……四月十五祭天之后,朕将大举兴兵北上,渡过黄河,务必收复河北。”

“诺!”

……

刘琦,说到做到。

四月十五,汉军各营果然是各遣兵将,开始大举北上渡河攻击袁绍和曹操。

此时的曹操以及他手下的残兵败将已经从黄河南岸撤回到黄河北岸,袁绍也将兵马分布在北岸各处隘口,想要利用黄河天堑阻拦汉军渡河。

但是这些年来,刘琦一直没忘了进行战船的研究和打造,况且荆州战船的发展本来就比较前沿。

长江方面的战船是没有办法转移到黄河了,因为运输成本太大,也根本没法运。

但是刘琦到了雒阳之后,借用汉中作为根据点,以及利用南阳的技术打造了一批战船配件,并运送到雒阳附近进行组装。战船的规模都不大,都是小型的艨艟。

再加上刘琦在黄河沿岸附近收拢了很多船只,这些船只和刘琦所拥有的船只加起来足够运载大批的兵士辗转渡河,且论及水战功夫,荆州军远胜于北军。

黄河上的水战和长江上的水战截然不同,但不论如何都是水战!

只要是水战,南军相比于北军就拥有巨大的优势。

袁绍方面,以颜良文丑总督三军,分管各处渡口。

张郃,韩猛,牵招,于禁,乐进等将领,分别往来在各处渡口征战。

这些将领的配置也是极为豪华,但是让人无奈的是,这些将领没有一个人擅长水战。

反观南军方面刘琦用南方的水军,并让甘宁,娄发等人督促水军在黄河上往来纵横,水战实力相差悬殊。

在开战之前,刘琦也问孙坚借来了几名江东将领,包括董袭,徐盛,周泰等人。

刘琦不着急让三军将士渡河,他只是利用南军强大的水军,再配备上这些优秀的水战将领,往来纵横,在长黄河上来回劫持各处渡口,焚烧对方的船只,并牵制对方的兵将让他们不断的辗转腾移。使用疲军之策,消磨对方的锐气。

张郃与韩猛等人疲于奔命,被甘宁、孙策、周泰等人耍的团团转,他们在岸上,不能捕捉对方的行动,可一旦下了水里,更是被汉军的水军打的体无完肤。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时间一长,援军驻守在河岸边的将士们士气大幅度的跌落。

各处渡口的形势也非常紧张,每一个袁军士兵都神经兮兮的,但凡河边稍有动静,他们便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浑然不知当如何应对?

袁绍此时并没有亲临前阵,但是黄河边的消息不断的传到他那里,袁绍心中有气,可偏偏又拿汉军没办法,谁让他手下的兵士们不熟悉水战呢?

就在袁绍头疼的时候,曹操和郭嘉向他举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袁绍麾下的大将麹义。

论名声,在河北诸将中麹义的名声不比颜良、文丑等人差。是袁绍用他用的并不是很顺手,因为麹义这个人的心气儿实在太高。

当年破公孙瓒的时候,麹义的功劳是最高的,袁绍给麹义的奖励以及封赏也并不低,但并没有达到麹义的要求,因此麹义曾多次出言不逊,惹的袁绍差点没杀了他。

说起来也是赶巧,袁绍要杀麹义的时候,正好赶上曹操和袁绍要一同建立新朝,曹操到了河北之后,向袁绍建言,留下麹义。

曹操在河南的时候就听说过麹义的大名,知道此人的能力极强。

曹操有曹操的想法,他认为留下麹义,或许日后对付刘琦时是一个有利的帮手。

袁绍虽然有杀麹义之心,但也并不是特别的浓烈,经过曹操的一番劝谏和安抚后,他将这个念头压了下来,并按照曹操的要求善待麹义,但是却一直也没有再次重用他。如今形势危急。

曹操认为,重用麹义的时候到了。

经过曹操的一番据理力争。袁绍终于答应了曹操的请求。

袁绍火速将麹义调往前线,让麹义负责统筹安排三军进攻渡河的汉军。

麹义这个人也很是高傲,他一开始甚至都没有搭理袁绍。

后来经过同僚和手下的劝谏,麹义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麹义的战法和旁人并不一样,他不擅长耍阴谋诡计,而是习惯性的用兵阵以及强大的实力来碾压对手。

说白了,就是一个喜欢攀科技树的将领。

麹义用河北工匠抓紧时间建造了大批量的井阑,并将河北的强弩尽属调出,沿着黄河排布了强大的防御工事。

麹义的策略是有用的,对于机动性极强的汉军水兵来说,这样的防御是就是他们天生的克星。甘宁、孙策、周泰、董袭等人轮番在渡口被麹义的弓弩井阑阵打的大败,损失颇重。

消息传到后方刘琦处,刘琦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大为震怒。

自己休整了一个冬天,本来寻思要势如破竹的攻克黄河,哪曾想居然被麹义阻拦了?

南朝兵精将勇,岂惧一人乎?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袁绍和麹义

“冲啊!”

河北的军队狂吼着冲上前,如一块巨石,死死的顶在了黄河北岸的渡口前,任凭汉军的敢死队撞得血花飞溅,也不肯退缩。双方在渡口边交锋,你来我往,拼成了血胡芦,却谁也不肯后退。

但是明显汉军的将士比河北军队更加英勇,他们的士气和战意远远的超过了北军。

但是在北军的渡口后面,却有强大的弩器以及井阑作为掩护向着汉军不断的进行扫射。

汉军处于攻击的一方,虽然他们也有能力做出相同质量和攻击力的兵器,但他们是跨河进攻,总不能将这些重型兵械搬运到船上来跟对方交手吧?

负责指挥这一次进攻的水军将令是甘宁,董袭以及徐盛。

他们一开始的战意是很旺盛,但时间一长就有些坚持不住了。

己方士兵们不断的倒下,不断地跌落入河里,鲜血将河水侵染的鲜红。

看到这种情况,甘宁不由胆寒了,他不是害怕自己死,而是害怕这么无休止的损伤下去,回头对刘琦没法交代。

万般无奈之下,甘宁只能是暂时撤退了。

不过这一次的冲锋,也的确给袁军带来一定的影响,他们镇守在河岸边渡口的兵力有所松动。

其实在甘宁进攻之前,汉军就已经进攻过几次了,他们今天进攻的格外卖力,实在是因为这边是有刘琦的监督。

“张飞,赵云!你们快去帮助甘宁他们,再进攻一波,一定要登岸,无论如何都要将对方的兵械破坏掉!”刘琦斩钉截铁的说道。

“喏!”

“且慢!”徐荣伸手拦住了两人,然后对刘琦道:“陛下,末将认为眼下不宜再进攻,”

“为什么?”刘琦转头问他。

徐荣认真地道:“陛下,依臣观之,对方在彼岸的军阵布置的极为严密,且井阑和弩器的位置也符合兵家布阵,可谓严防死守,毫无破绽,若是再这么硬打下去,我军的损失实在太大。”

刘琦闻言一愣,心中有些踌躇。

不过半晌之后,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再进攻一次!”

刘琦的命令下下去,随后北岸方面,袁军将士们的耳中就已被巨大的鼓声灌满,张飞和赵云乘着甘宁等人吸引敌军的火力,将本部兵马绕过敌军的渡口,在其他的地方悄悄登岸。

他们的部队一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一面向着袁军兵器的所在地冲去。

“放箭!放箭!”甘宁这边见张飞和赵云在侧面得手了,兴奋的不行,他高声呼和,让水军在船上向对面发动反击,帮助张飞和赵云牵制对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