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8章

作者:臊眉耷目

孙坚哼了哼,道:“传令,整军御敌!”

“唯!”

突然乍起的声音很快就惊动了其他营地。

开始的时候,那些分散驻扎的孙坚军兵卒们只是在懒洋洋的烤火。

可当号角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四周街道上的各处驻地立刻发生了骚动。

士卒们纷纷起身准备,由伍长和什长作为主要汇集兵卒的人员,呼喝士卒聚集应战。

虽然孙家军的士卒们也有些紧张情绪,但却没有慌乱的迹象。

毕竟这些士卒都是跟随孙坚走南闯北,鏖战多年的锐士,算是见过大风大浪。

和所有人不同,孙坚的表现或许要用另外一个词来形容……亢奋!

‘呜~呜’的号角越来越响,城东各街道中的喧哗声也越来越大。

包括荆州军的那一面,也已经有了动静,刘琦这里隐约都可以听的清楚。

显然是黄忠和文聘的动作也不落后于孙氏诸将。

孙坚擦了擦还略有些油渍的唇角,道:“五日前方才战退的凉州贼,怎么短短几日,竟又出现了?”

孙静也是有些疑惑:“我等与西凉军鏖战了半年之久,西凉军每次进攻的间隔都有半月以上,这次如何转了性了?”

刘琦心中略有些紧张。

看起来……董卓果然是震怒了,他似是要给己方些颜色瞧瞧。

奏请天子将雒阳立为东京的奏疏已经打上去了,而关于这封奏疏的流言也已经在雒阳附近散播开了,雒阳本土的豪族官绅都应该知道了这份奏疏的内容。

刘琦估计,现在整个雒阳城,上至九卿门阀,中至士卒豪富,下至黎民百姓,必然都已经被挑拨起了心中的反抗意识。

他们不想要离开雒阳,不想离开这座可以代表身份的繁华都市。

董卓眼下受到的政治压力可想而知。

爱屋及乌,现在的董卓想必是爱死了刘表,爱死了荆州军。

爱尔等如何不亡?

西凉军突然来袭,并不是冲着孙坚……果然还是冲着他们荆州人来的。

虽然刘琦为应对西凉军,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事到临头,他心中还是不免忐忑。

毕竟,对手是一支如同饿狼般残忍的强军。

刘琦深吸口气,用最快的速度缓解紧张感,让自己趋于平静。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紧张也没用。大不了再死一次。

眼下,得先打乱孙坚的思绪,不能让他怀疑西凉军的这次进攻和荆州军有关。

刘琦随对孙坚道:“君侯这半年多与西凉军几番交手,但鏖战的时节皆在夏秋之季,现天气转寒,夜间寒风凛冽……凉州军久居边塞,常耐苦寒,而君侯的主力子弟兵皆出自吴中和长沙,怕是不习惯中原的冬日之冷。”

孙坚皱起眉:“刘公子之意,是董卓算定我军不耐寒冷,故而乘隙相攻?”

刘琦认真道:“难道君侯觉得不是吗?”

刘琦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北方的冬日对于南方士卒来说,确实会对他们的战力有影响。

孙坚的思路也因此被刘琦给带跑偏了。

“事情紧急,为报君侯同袍之恩,刘琦与荆州军愿意与君侯共同抵御强寇。”

孙坚颇是诧异的看了刘琦一眼,心中隐有些波动。

自己其实一直没太给他好脸的。

但到关键时刻,这小子表现的居然还颇有血气。

倒是个胸怀磊落之人。

孙坚转头吩咐朱治:“君理,立刻卓将士们各归其部列阵抗敌,还是依照原先的阵势,程普、韩当、黄盖去守东、西、南三面,北面自由孙某亲自去挡,尽量将他们挡在外街,不能让西凉军纵入过深!”

朱治领命,立道:“唯!”

刘琦道:“荆州有精锐七千,愿助君侯一臂之力。”

孙坚犹豫了一下,道:“刘公子若愿助战,便让五千将士随孙某去县城的北面临敌,再派两千人驰援县城之西,那里有我麾下别部司马程仲德负责镇守……阳人县只有东、南两面有土墙,夯实的虽不坚固,却也算是有了掩体,但西、北两面并无城廓,需以主力军应对才是。”

刘琦后世看电视剧时,攻城的一方和守城的一方,都是在城下展开攻坚战的。

被攻打的城池是用石砖堆砌的城墙包围着,看着又高大又坚固,可实际的情况并非是这样的。

汉朝诸城,类似于雒阳、长安或是规模较大的郡国级城市,倒是会用筑城包城,因为城中有很多具有实力和能量的门阀望族会资助封城。

可封城的范围,也不可能是所有人口的居住地,仅仅只是城池最中央的经济中心地带,而且筑城的材料,大多也是以土夯实的高墙,并非砖石堆砌……

七八成的民众居舍则是被封锁在城墙之外。

想想也是,数十万口的居民,又没有高层住宅,都是平房,得在多大范围包筑的城墙,才能将下辖之民全都封入城内?

都城和郡国级的城池尚如此,就更无需说县级的城池了。

至于类似阳人县这种县级城,根本就不可能会有城墙包围。

最多也不过是在县城外的一些特殊地域,建造一些矮小的土墙,作为战时用的临时壁垒。

这种矮小土墙的高度、厚度、长度、密封度都很差,比高门大户的院墙差不了多少,用处有限。

御敌之事不可懈怠,孙坚军的将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各归其岗,准备抵御来犯之地。

而刘琦也在吕胥的护卫下,先是赶回了自己的行营,然后再前往城北与孙坚合兵。

来到自己的行营,发现荆州军的士卒在黄忠、文聘等人的召集下,已是处于整装待发的阶段了。

刘琦抵达之后,看向诸人,问道:“异度先生和蔡司马何在?”

蒯越和蔡勋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二位率领各自麾下的部曲,火速赶往县西,那里有孙坚军程普在彼,县城西面没有掩体,两位引兵将助程普坚守,多加小心。”

“唯!”蔡勋和蒯越领令。

“曼成,张司马。”

“在。”

“二位引斥候部和骑兵部驻于县中,与西北两面来回传递消息,让我随时知晓各方动向,若是异度公和蔡司马那边事急,二位也可自行引军接应。”

“唯。”

“仲业领步卒营,在西县的街道埋伏布阵,配合孙氏兵将正面御敌。”

“唯。”文聘应诺。

“汉升与某,率弓弩营去西县外的屋舍埋伏,策应诸军。”

“唯。”黄忠领命,然后道:“公子也要去?西凉军骁勇,公子或留守于城中,较稳妥。”

“拿我彤弓。”

刘琦吩咐吕胥,然后郑重的对黄忠道:“汉升,此战我必参与,还请司马勿要劝阻。”

黄忠沉默良久,方点头道:“如此,公子可与末将同行。”

随后,各部将士依令,火速前往各处。

去往县西的路上,刘琦问黄忠:“汉升,我不明白,西凉军既是乘夜而来,为何不暗中潜伏偷袭县城,反倒是大张旗鼓而至?”

黄忠微笑道:“西凉军与孙坚鏖战半载,偷袭阳人的事,他们原先定也做过,估计没什么作用……如老夫所料不差,孙文台在县城周边,必有多处哨探,我观那成南的福山上,便可长远瞭望,适才西凉军的号角响起同时,末将曾观福山上有烽火烟雾为警,必是山上的军卒也已看到西凉军的进军行迹了,如此,西凉军即使潜行,怕也是无用,倒不如强攻了。”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他仰头看向天际……

夜色如墨染,冷月如弯钩,县城街道上士卒们取暖的篝火,犹如遍布在那夜空的星辰。

刘琦紧紧的攥住了手中的彤弓,手上的青筋因充血而微跳。

今夜之战后,适才那些围绕在篝火旁的人,不知有多少人会化为繁星,从此再也不会知晓世间的冷暖。

第一百零一章 风!风!风!

孙坚军在进驻阳人城的时候,加紧时间在城东和城南修筑了低矮的土墙作为屏障。

因为阳人城的东南面临着福山,那里是自周朝以来人们寻幽,祭祀,求福的地方,《诗经·樛木》中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由于在春秋之时,这里也是楚国称霸的征战要地,因此亦有古寨墙的遗址在此,孙坚屯兵后,便立刻命韩当和黄盖等人以遗址为基础,在此夯实土墙,用做屏障。

只是阳人的西、北两面并没有屏障掩护,孙坚没有能力在这里建造大型的防御工势,因此每次鏖战,阳人的西、北两面也都是最难防守的地方。

也正因此,西北两面之民已被孙坚尽皆驱散,所有的屋舍中住的都是将校兵卒。

不战时,这街道和屋舍便是驻军之地。

战时,这里的街道和屋舍就是他们对抗西凉骑兵的一道屏障。

虽没有土墙为屏,但利用屋舍作为防御工势,一样可以限制西凉骑兵的发挥。

只要不跟西凉军在平原上作战,孙坚就无惧。

孙氏兵将和荆州军埋伏于东,北两方的街道或是屋舍中,静待西凉军的到来。

虽然适才夜空中有了角声,但西凉军并未突然出现,反倒是给了孙刘两军一些准备的时间。

刘琦和黄忠趴在城东一间屋舍上,静静的遥望着黑夜中的迷雾。

“孙坚在福山安置巡哨,居然可以令西凉军无法偷袭县城,那福山绵连纵横,只能从县南登上,西凉军想拔掉他们,也无计可施。”刘琦趴在房上,还在认真揣摩着孙坚的布局。

黄忠亦是感慨道:“末将久居南方,少与北方军卒打交道,只对南军颇鼠年,闻孙破虏当年在长沙破区星,就有行军严缜的作风,据说当年他与区星几番交手,贼军多有劫寨之谋,却因孙破虏布置安排的周密,从无一次成功。”

刘琦感慨道:“西凉军和孙坚打了大半年,连华雄都死在他手里,想必是深知孙文台用兵之能,知道乘夜来袭,也会被他发觉……反倒是不如不做遮掩,大举进攻,以振士气!”

黄忠点了点头,道:“或许如此。”

话还没等说完,突然听到远处的黑暗中,依稀响起了一些声响,有人声也有马声,有吆喝声还有叫喊声。

“西凉人至!”黄忠深吸口气,低声道。

而离刘琦隔着一条街的屋舍上,孙坚立刻让人传递暗号,示意将士们做准备。

一道一道的口哨声响起在阳人北城的街道之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