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28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袁绍身为天下楷模,士族表率,自然不能将自己的这份怨气直接表现出来。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强行立三子为继承人,也是袁绍对于先祖留下的继承权制度的一种抗议和挑衅。

袁绍的话说的模棱两可,曹操大概猜中了他的真实想法。

却也不能直说。

有些话,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就好,千万不要拿到台面上来说,以免授人以柄。

“不管如何,曹某觉得,你这么对待显思还是不对,你终归欠你这个儿子的。”

袁绍转头看向他:“那孟德觉得,袁某应该如何做?”

“接他回来,给他安排一份好的归宿,也算是对他死去的娘亲,有个交代……”

袁绍闻言,默然不语。

荀彧则是颇有些惊讶地看向曹操。

“本初,你可想好了,你今日不接他回来,翌日你我魂归九泉,他再回邺城,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难道,你连一条活路都不愿意给他?”

这一句话说出来,袁绍的脸色一下子白了。

他咬了咬嘴唇,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不错,你说的对,袁某已经夺了他的基业,不能再夺了他的性命……就让显思回来吧。”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二弟犯错

袁绍次日召见了秦宓,让他带消息给刘琦,说自己愿意用刘琮将袁谭给换回来。

相比于在雒阳过的‘惊心动魄’的袁谭,刘琮在邺城的日子就相对无聊了,不过袁绍也没有亏待他,每日都是好吃好喝供着的。

而且邺城的朝廷还很人性化,为了给刘琮排解寂寞,直接送给了刘琮两个冀州女子当陪侍,刘琮平时没事干,就跟这两个女子胡天黑地的玩耍。

玩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一个女子此时已经有了身孕了。

袁绍的使者前往拜见刘琮,告诉他丞相已经答应他,不日就会让他返回雒阳,与家人团聚。

本以为刘琮听了这个消息会非常高兴,但哪曾想,使者的话一说完,刘琮就有些傻了。

说实话,他是真心不想回雒阳去。

在这多好,有吃有喝有女人玩,一天天没有操心事,邺城朝廷基本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但若是回了雒阳,刘琦和刘表绝不会让他这么放纵的过日子。

别看他是宗正,在雒阳也是苦巴巴的过日子。

刘琦且不说,刘表对这几个儿子就是家风颇严,刘琮自幼就被刘表严加约束,一言一行都需要按照士族名士的标准来执行,一旦有所偏颇,就会严加训斥。

“那个……我能不回去吗?”刘琮小心翼翼的低声询问道。

使者惊诧地看着刘琮,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刘公子,你适才说什么?”

刘琮低声重复了一遍:“我说……此间乐,我能不回雒阳去么?”

使者的脸一下子板了起来,很是严厉地道:“不能!”

刘琮叹了口,道:“可是,丽姬她,她还怀着身孕呢。”

使者一时间没有掌握事情的重点,道:“公子这点放心,公子的两位女婢,我们这边自然也会让他们随同公子一同回去的,不会让公子与她们分离。”

刘琮咧了咧嘴,颇有些尴尬地言道:“我的意思,足下可能是没太听明白……这样吧,我想在回去之前,先给我家陛下写一封家书,劳烦足下派人替我送到雒阳,刘琮不胜感激。”

使者着实有些不明所以,刘琮要返回雒阳的事,本来就是刘琦提出来的,他在临行之前,却还非要送一封信给刘琦,这是什么道理?

兄弟之间有什么事不能回去说吗?

话虽如此,但使者并没有多说废话,他只是回答刘琮一声‘可以’。

随后,使者便去拜见袁绍,将这当中的事情向袁绍说了一遍。

袁绍的思绪何等敏捷,他听完之后,便晓得刘琮的难处在哪里,当即哈哈大笑。

“无事,这小子没什么坏心思,他若是想送家书给刘琦,你就派人给他送便是了,不过家书归家书,也不能因此耽搁了显思回归,家书先让快马送回去,这交换人质的事情,还是得按部就班的继续做,不能让一个小儿给耽误了。”

“诺!”

……

快马驶出邺城,直奔雒阳而去。

刘琦接到了刘琮的家书之后,颇有些哭笑不得。

以现代人的角度,刘琦完全能够理解刘琮的难处,但以他老爹刘表的角度而言,只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刘琮现在担心的,是他领着一个不是什么大家出身的女人,挺着个大肚子来到刘表面前……

其实对于汉朝的贵人来说,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对于刘表来说,这或许就是个坏事。

当初刘琦初到荆州撩拨蔡觅,那是有特殊情况,刘表不但默认了,还暗中支持。

但刘琮这种到邺城当人质,反倒是留下种的行为……估计刘表就很难认可了。

刘琮这封家书,就是想问刘琦这事该怎么办。

别的倒是好说,但带回个女的怀孩子的事……总得过了老爹那一关才行啊。

刘琮自己或许没有勇气面对刘表,他只能是寄希望于刘琦帮他。

刘琦在接到了刘琮的信后,筹谋了一番之,便前往刘表在雒阳南郊的居住地。

刘表不愿意住在雒阳皇宫,觉得太憋闷了,而且他一个太上皇若居住在南宫,他和皇帝到底谁说了算?

按道理应该是皇帝说了算,但事事若都听皇帝的,他这个太上皇帝的脸,又应该往哪放?

远香近臭,还不如爷俩分开来的轻松一些。

刘琦也能够理解刘表,便安排人在南郊为他修建了一座行宫。

刘表居住在行宫中,生活的也很是自在,没有人管他,他可以作威作福。

刘琦定期来看望他,也犹如前来做客一样,不会让刘表觉得有什么不便。

只要是在这个行宫中,他就是说了算的,刘琦来了也不好使。

刘琦问候完了刘表之后,父子两人一同坐下喝茶。

刘琦一边喝,一边出言试探刘表道:“父亲,孩儿今天来此,是有一个好消息想要告诉父亲。”

刘表捋着须子,慢悠悠地道:“有什么好消息?还让你特意跑了这一趟。”

刘琦微笑道:“孩儿已经派秦宓去了邺城,与袁绍交涉,用袁谭换回二弟。”

刘表一听这个消息,顿时喜笑颜开。

“好好!总算是回来了,说实话,你再不来向为父说明此事,为父都想跟你理论理论了……你当初不是说,三个月就能把你二弟换回来吗?如今都过了多久了!”

“父亲恕罪,是孩儿的错。”

刘表笑呵呵地拍手道:“活到为父这个岁数,王霸之业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在为父看来,咱们一家能平平安安,彼此相依,那就是最大的福分,还奢求什么呢?”

刘琦忙点头道:“正是如此,如今琮弟一家四口回来,承欢于父亲膝下,父亲便可颐养天年了。”

刘表听到这,捋着须子满意的大笑。

过了一会之后,他的笑容便有些僵硬了。

“一家……四口?”刘表疑惑地看向刘琦:“什么意思?”

刘琦见刘表的表情不善,心中有些发虚。

但事情早晚还是要说出来的,藏着掖着也不是办法。

终归还是需要解决的。

当下,便听刘琦小心翼翼的将事情给刘表说了一遍。

刘表的表情随着刘琦的话,变的越来越黑。

当刘琦说完最后一个字之后,便见刘表重重的一拍案几,大怒道:“这个逆子!他都干了什么好事?这不是徒给袁绍留笑柄吗?”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袁谭劝孙

刘表如此愤怒的表情,刘琦从来就没见过,或者他已经是太久没有见到刘表这么愤怒了。

至少刘表上一次这么愤怒的时候,刘琦已经没有感觉了,足矣说明时间之久远。

刘表站起身,在原地来回挪腾着步子,脸上全是瘟怒。

他的牙齿咬得紧紧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的眼眸中怒火大盛,那股子灼热之意,似乎都能将旁人烧着。

刘琦急忙站起身,冲着刘表长长作揖道:“父亲,缘何如此愤怒?”

“还不是因为那个逆子!”刘表气势汹汹地怒吼一声:“他去邺城当人质,却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办出这种事来?翌日事情传遍天下,岂非我山阳刘氏的一大笑谈!这丢人都丢到河北去了!”

刘琦安慰道:“父亲这话,倒也是有道理……不过这种事情,放眼天下并不少,二弟年轻气盛,在邺城也无所事事,甚是寂寞,因而做出这种……湖涂事,聊以为寂,倒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刘表用手重重地一锤桌桉,怒道:“不错,为父明白!为父也能理解,他年轻气盛,又是孤身一人在外……为父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闲来无事也会撩拨几个女子以解宽心……”

说到这,刘表勐然不说了,他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岔开了话题。

“只是,仲璜这一次可不是游历,他是去了河北!是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当人质,说白了,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皇室!是我们山阳刘氏的门风!袁绍何等样人?他知道此事之后,岂不能不会宣扬此事,来败坏咱们皇室的名声!?这可是大忌!”

说罢,刘表看向刘琦,道:“儿啊,咱们现在看与原先不同了!咱们都是皇族,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天下人的目光,有些事咱们能做,但绝不能声张,不然后世的史书上,一笔一划记载的都是咱们的丑事!”

刘琦急忙起身道:“父亲莫要动怒……此事孩儿自然会想办法压制。”

刘表对他道:“那逆贼若是返京,莫要让他在京中逗留……可直接派往西凉诸郡,让他在外藩任职,切记要好好给他个教训!”

刘琦闻言苦笑道:“父亲,他毕竟是朝廷的宗正,派往西凉,是不是有些过了?”

“不过!依老夫来看,以他眼下的能力,尚且当不得九卿!此事你必须听为父的,不然为父绝不干休。”

刘琦沉吟了片刻之后,遂对刘表道:“二弟是父亲的儿子,既然父亲下了狠心,那孩儿只有遵命。”

……

与此同时,袁谭在雒阳也得到了回返邺城的消息。

在临返邺城之前,刘琦单独召见了他,并与袁谭交谈许久,告诉袁谭,朝廷这边会帮助他在雒阳立足,但若是袁谭敢背叛他,刘琦则一定要让袁谭付出应有的代价。

袁谭自然做出了一副诚惶诚恐之状,一个劲的对天发誓,并向刘琦表示效忠。

刘琦随后便命徐庶安排放走袁谭。

徐庶在接到圣命之后,询问刘琦:“陛下放走袁谭,是想利用此人分化袁氏?只是以臣看来,此人颇有野心,恐不会为陛下所用,且以袁谭的能力,未必能够在邺城掀起风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