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14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在旁边乐道:“贾卿,莫要吓唬他们了,咱们要做的,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业,你跟他们仔细说说,可莫要让文远和伯平想歪了去。”

贾诩轻轻地咳嗽一声,随即慢悠悠地将他们西向大拓进的策略宏图,详细地向两个人做了一番陈述。

身为并州边郡战将,历来也不过是跟随着主公打打杀杀,建功立业……这一次他们与贾诩西向,虽然十有八九还是干大大杀杀的活,但这次征伐中所蕴藏的深意却大不相同。

这是功在千秋,足矣名扬史册的大事!

贾诩说完之后,便见刘琦转头看向他们,道:“有些战略,知道的人不需要很多,传出去终归不是好事,当下对此事知情的,只有咱们四个人,朕和贾卿已是下定了决心……你们觉得如何?是否想要与朕一同做成这件大事。”

张辽和高顺没有说话,但他们藏在袖中的手却已经攥成了拳头,且隐隐之间似还开始颤抖了起来。

刘琦继续道:“朕虽然会鼎立支持你们,但这西进的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且当中涉及的东西也很多,各种手段都要用上,当然了,这当中最操心的人,或许就是贾卿,法孝直和李儒……但你们也必然会异常辛苦,行事也会困难异常,你们若是谁不想参与,朕也不会勉强,可以现在就与朕说明,朕再另择人选便是了。”

刘琦的话还没等说完,便见张辽和高顺两个人已经是单膝跪倒在了地上。

两个人一起向刘琦施礼。

张辽道:“某等皆是降将,却能够得到陛下这般看重,让我等担此重任,足见陛下对我等的信任……陛下如此相待,我等又岂能后退,自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高顺道:“陛下的宏图大志,实在是令顺心折,顺此生能够遇到陛下,实乃是天大的幸事……在遇到陛下之前,顺前些年真是白活了,为了陛下的大业和抱负,为了大汉的昌隆,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人这一辈子,都是想做点实事的,特别像是张辽和高顺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想要寻找一个能够让他们完全施展的平台,能够证明他们能力的地方。

而刘琦这次,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舞台,一个完全能够让他们放开手脚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平台给了他们两个人巨大的压力。

张辽和高顺都有敏锐的军事嗅觉,刘琦的大事若是真的做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功业,或许比肩卫青和霍去病。

就算是比不了,但要留名青史也足够了。

想想就激动的浑身颤抖。

“好,朕今夜把你们召进来,就是想跟你们说些真心话,也想跟你们表达一下朕的抱负,朕不是拘泥于眼前之利的人,朕要做的是宏图伟业,朕的胸中有凌云的壮志,但要达成目标,朕需要和朕一样的志同道合之人。”

两个人听了刘琦的话,当场就要表态,却被刘琦举手阻拦住了。

“朕不想听你们的表态。”

顿了顿,刘琦认真地看着张辽和高顺:“至于两位爱卿是不是和朕一样的志同道合之人,朕会通过你们的实际行动来看的。”

张辽和高顺显得是异常激动,他们急忙再度向刘琦行礼参拜,甚至都有些口不择言了。

特别是高顺。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陡然明亮了。

他从吕布和刘琦的身上,清楚的感受到了一样东西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几乎是无法填平弥补的。

那就是格局!

刘琦的格局是何等的宽大,与他相比,吕布眼中所看到的那些东西,实在是太狭隘了。

直到这个时候,高顺才真正明白,谁才是他真正应该效忠的人。

而且他自己更清楚,效忠大汉天子,对于自己对吕布而言,并不算背叛。

从他和吕布一起投降到了刘琦的麾下之后,高顺辅佐吕布的任务就已经结束了。

他已经辅佐吕布,为他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宿。

至于在这个归宿之中,吕布要怎么活,那已经是他自己的问题了,与高顺再无关联。

他现在要为自己而活。

两个人随后在典韦和许褚的引领下,回去了,但他们现在的精神头与来之前完全不同。

他们的眼神此刻已经充满了目标,充满了斗志和希望。

“看来,此二人已经是压抑的太久太久了。”贾诩长叹口气:“边郡武将,再怎么做,也不会得到大汉朝正统人士的侧目和真正尊重。”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后不会。”

刘琦弹了一下身上的灰尘,然后抬头望着张辽和高顺二人离去的方向,缓缓道:“这世上的人,活的不就是个志气么?朕保证跟随朕的人都会活的有志气,但前提是他要是个硬骨头的人。”

贾诩呵呵一笑,道:“只是不知道江东那位有硬骨头的年轻人,现在如何了。”

……

“啪!”孙策重重的一拳砸在桌案上,对周瑜怒目而视:“公瑾,你这是何意?你让我投效刘伯瑜?还不如杀了我!”

周瑜摇了摇头:“伯符,他是天子,陛下……大汉正统,就算是文台公,如今在江东也是尊其号令行事,你如此执迷,时间长了,下场是不会好的……伯符,你还需得给孙家找一条后路。”

“难道你忘了你我当日在淮南所立的誓言了吗?”孙策猛然站起身来,冲着周瑜咆哮道:“你我兄弟,是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的!”

半晌之后,方听周瑜长叹口气道:“伯符,什么是大事?”

孙策抿着嘴,未回答。

“造大汉的反,当皇帝……是大事吗?”

孙策咬牙道:“我没有这么说。”

“伯符,你如此说,倒也不是不行,但首先,你要看这个反能不能造,若是汉室衰微,群雄逐鹿,天下不宁,苍生疾苦……那这个反咱们可以造,你甚至可以成就如同高祖一般的帝业!”

“但是如今呢?当今天子智勇兼备,手段极高,只要是天子辖境,皆民殷国富,人心思定,在这样的大局之下,你造反算什么?当赵高吗?难道遗臭万年,为天下人所唾弃,也是大事?”

“荡平天下是大事,难道保国安民就不是大事了?你不能为了你胸中的抱负,毁了孙家,让孙家绝后……你知道吗?”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孙策的选择

周瑜的话如同刮骨钢刀,字字诛心,深深地刺到了孙策的心中,让他难以自已。

他的双手紧紧攥拳,巨大的力道甚至让他的掌心隐隐有些渗血。

孙策的脸色涨的通红,他紧紧地盯着周瑜,眼白之中隐隐出现了血丝。

相比于孙策的激动,周瑜的表情则显得异常平静,但他的目光却没有丝毫的退让,亦是紧紧地盯着孙策,不过却很柔和。

“公瑾,你变了!”

孙策半晌后终于开口:“原先的你,并不是这样!”

周瑜闻言苦笑:“或许吧,然不是我变了,事实上……是这个世道变了,如今这个天下已不似原先那般残破,万民思定,我们想称雄一方已是不可能了,伯符,其实我想要的并不多,我只是想和你一展胸中抱负……难道当个中兴之臣,不可以么?”

孙策沉默了半晌之后,最终缓缓坐在了原地。

“容我三思吧……公瑾,你走吧。”孙策冲着周瑜挥了挥手。

周瑜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孙策却已经是不想再听了。

他冲着周瑜再次用力的挥了挥手,态度异常坚决。

周瑜叹了口气,随即拜辞。

……

皇宫,后花园。

刘琦坐在后园之内,看着荀攸,蒯越等人送来襄阳发明的新型织布机。

这是经过荆州工坊多年来,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纠错,所制造出来的新型纺车。

在荆州工坊大力发展制造之前,大汉朝的纺车锭子数目主要为两到三个锭子,但是现在荆州通过多年的研发和精钻,新型的纺车已经达到了五個锭子。

当然,就目前的生产力来说,还是不够。

依照刘琦的设想,若是能够将宋元之际拥有几十个锭子的水利大纺车制造出来,那汉朝在手工织布业的生产力就会大程度地提升,同时也就拥有了足够向外倾销服饰的能力。

“比正常民间所用得到织布机,效率能快上多少?”刘琦转头看向蒯越。

蒯越作揖道:“回禀陛下,根据荆州工坊匠人的测算,比我大汉正常所用的织布机,效力最少也要高出一倍。”

刘琦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最好……把相关的匠人全部调入京师,官器署成立之后,这些人都要在京任职,给予秩俸,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能够继续有所成就,别说是给官职,给秩俸,就是给他们封侯建国,也不在话下。”

“臣遵旨。”

“陛下!”

花园外,一名宦官来到了刘琦的面前,道:“陛下,中都官曹周瑜已至。”

刘琦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随后,便见周瑜在宦官的引领下,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臣周瑜,拜见陛下。”

荀攸转头道:“陛下,那臣等就先告退了。”

刘琦点了点头,道:“有劳两位爱卿。”

周瑜急忙向荀攸和蒯越两位上官见礼,二人亦皆还礼。

待二人离去之后,周瑜方转头看向刘琦。

此时此刻,周瑜的表情显得有些扭捏。

“陛下,臣前往伯符那里回来,向陛下复命”

刘琦淡淡笑着,没有说话。

他站起身,走到那台织布机前,用手轻轻的摸着。

少时,却听刘琦突然吩咐宦官道:“将这台襄阳制造的新型织机,给皇后送去,离了荆州也有一段日子了,此物也算是可以安慰一下皇后的思乡之情。”

“诺。”

宦官们随即上前,将织机抬走。

刘琦看向周瑜,道:“他不答应?”

“嗯,并不是不答应,伯符其实对陛下早已是心服,只是伯符一向傲气,秉性刚烈,心中服了嘴上却也不认输,他对臣说要考虑考虑……”

“啊,哈哈,没事,那就让他考虑吧……不过,公瑾,自傲和是否有异心,这可是两种情况,你一定要拎得清啊。”

“陛下放心,伯符乃是明大义,知大礼之人,绝不会做那叛逆之事。”

刘琦点了点头:“朕相信你说的话,但朕得亲自测试一下才能放心。”

周瑜听了这话,顿时心头一紧。

刘琦走到他的身边,道:“伯符不想为朕所用,倒也无妨,朕胸中能藏万物,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孙伯符?只要他安分守己,不作出忤逆之事,就算他不为朕所用,朕也会容他,甚至朕还会给让他做一个富家翁,三代无忧,只不过……”

刘琦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只不过,他不可以给朕添麻烦。”

周瑜忙道:“陛下放心,伯符不会的。”

“朕已经命孔明,给你找了个差事,需要你外出去弘农公干几天。”刘琦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句。

周瑜闻言顿时愣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