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92章

作者:臊眉耷目

而为首者则是杨彪,堂溪成,吴硕,吴修,耿纪,赵岐这些人。

罪状的直接证据就是他们的供词。

而证人,就是被他们胁迫的扶风马氏长者,大儒马融之孙,马日磾。

马日磾是被这些人胁迫,不得已而与他们走到一起,不过马日磾知道很多关于他们密谋计划,如今为了清理罪,已经全盘脱出。

包括这些人是受到袁绍的贿赂与许诺,想要借改革的事情抹黑当朝天子,并在推翻天子新政之后,拥袁绍入雒,并助袁绍篡汉登基,结束大汉四百年国运等等。

而且,包括起事时间,编造的理由,袁绍登基之后许诺给他们的官职和族中的利益等等……就连他们给袁绍制定的年号和国号都供出来了,说的真是有鼻子有眼的。

针对这样的局势,当朝天子宽宏,最终还是赦免了不得已而参与其中的马日磾。

朝廷方面下令,马日磾的供词和反贼们的供词将在各郡传递,将雒阳城中反叛的一众公卿的罪名证实。

而随同那些公卿造反门客,死士,家奴全都被判处了斩刑。

刘琦走后,整个雒阳陷入了一片腥风血雨之中,被杀的公卿加上他们的附庸在雒阳全部被判处斩刑。

万余人在雒阳被杀,自然是天下震动。

与此同时,以长安为中心,文聘率军开始在关中和司隶境内,捉拿反叛公卿的三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个地步,刘琦一定是要斩草除根的。

而在马日磾出面对公卿们反叛的事情作证之后,以扶风马氏为首的关中学派和郑学学派,在态度上一致向着朝廷,各地古文学派士子之中,所谈的都是这些人如何罪有应得,袁绍如何大逆不道,当今天子如何的英明果决,将灾难扼杀于无形之中。

当然,雒阳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前线袁绍和曹操的耳朵里。

曹操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派兵偷袭敌营……雒阳城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刘琦不可能还在前线,他一定是返回了雒阳。

当下,曹操就想要派兵出击偷袭,但却因郭嘉谏言而放弃了这个想法。

郭嘉谏言的内容很简单——荆州军猛将如云,大多能够独当一面,天子不在阵前,偷袭也不能使其溃败。

刘琦手下的人,非偷袭可胜。

曹操三思之后,遂按兵不动。

但袁绍那边,在得知了刘琦不在前阵之后,随即派兵颜良,牵招,张南,焦触四路兵马南下,偷袭刘琦本阵。

但刘琦的大军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黄忠早就已经在袁绍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吕布,严颜,甘宁,高顺等分兵四路埋伏。

袁绍的大军一来,等候他们的,是汉军锋利的弩箭和已经掘好的陷坑。

袁绍南下偷袭的兵马大败,张南亦是中箭身亡,袁军士气大跌,不得已只得撤回。

双方又再一次陷入了僵局之中。

刘琦返回到了前阵之后,亲自写了一封书信,着伊籍为使,前往袁绍大营议和。

一众战将知道刘琦要与袁绍议和,急忙全都过来参见。

“陛下,我军与袁绍和曹操两路交锋,犹能陷入不败之地,且日益占据上风,久后必可战胜袁,曹……陛下这个时候与反贼议和,实在是有辱我大汉天威。”

说这话的人,乃是吕布。

在诸多将军之中,敢跟刘琦如此肆無忌惮说話的人并不多,吕布算是其中一个。

當然,他敢这么向刘琦谏言,也自然是有他的资本。

刘琦手下虽然猛将如云,但论及综合实力,能与吕布相比的人并不多,综合来看,也只有黄忠全方位的能力在吕布之上。

刘琦也不着恼,他只是来回扫视着前来谏言的诸将,道:“在场的诸愛卿,和吕爱卿都是一个意思吗?”

黄忠迈步出班道:“温侯之言虽然有些耿直,却也是忠心之言,袁曹叛汉,另立新朝,实乃罪大恶极,陛下与他们议和,未免跌了我大汉正统朝廷之威,恐失天下人望。”

刘琦笑道:“黄将军此言甚是,不过朕也有朕自己的想法……说是与袁,曹两方议和,但朕不会派人直接与袁绍和曹操议和,伊侍郎持朕的议和书,是前往邺城,面见伪朝廷的皇帝,也就是咱们的东海王刘袛……论谈判,曹操和袁绍和朕并不在同一个段位上。”

赵云有些犹豫地道:“东海王乃是伪帝,陛下就算是与他议和,也未免有失身份。”

刘琦笑道:“放心吧,朕给东海王写的并非国书,而是家书,就地位上而言,朕并没有承认对方的皇帝之位,只是借同宗叔侄的情谊,与对方闲话家常而已。”

黄忠不解地道:“陛下,为什么一定要与对方议和呢?”

“若是这么打下去,朕相信朕一定可以打赢袁绍和曹操,但想要花费的时间可太多了,以朕估计,若是要正面交锋,逐步收服中原和河北,朕最少要花费十年的时间,同时还有可能会受到孙坚的掣肘和骚扰……朕不想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朕要做的,是尽快缩短统一的日程,早日建立新的秩序,还大汉昌隆。”

众将彼此互视。

“依陛下之意,只要与对方议和,就能缩短一统的时间?”

刘琦笑着点了点头:“据朕分析,若是进攻的太急,要拿下河北中原,怕是需要十年时间,但若是能够暂缓攻势,这个时间最少能缩短一半。”

第九百七十六章 两汉议和

邺城的大殿之上,伊籍奉命来见东海王刘袛,也就是在邺城这边承继了大位的伪皇帝。

在刘琦一方人的眼中,他自然就是伪皇帝,但在邺城这一班人眼中,他们的皇帝却是货真价实的存在,比谁都真,这就是立场问题。

但伊籍却并没有用对待皇帝礼节来对待对方的这位君主,而依旧是对其以诸侯王之礼。

这让邺城朝中的一班位高权重者非常不爽,当下便有人向刘袛谏言,请皇帝下旨诛杀伊籍。

但刘袛在看过刘琦写给自己的书信之后,却没有这么做。

他力排众议,在宫殿内亲自设宴招待了伊籍。

刘琦写给刘袛家书中,并没有提及到任何有关两方前线战事的情况,他只是很礼貌的尊刘袛为族叔,并询问他的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和睦,有没有再生几个儿子的打算。

还有现在每天工作几个时辰,吃多少饭,锻炼身体的频率等等。

总而言之,那确确实实的是一封族中的家书。

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刘琦的举动让刘袛颇为感动。

以审配为首的一众人不断谏言,请刘袛诛杀了伊籍以彰显天威,但刘袛给他们的回答却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虽然是傀儡皇帝,但一些最基本行政空间还是有的,只要是不涉及到经济和军事,包括河北的政令这些敏感问题,袁绍对这位伪皇帝还是相对宽容的。

虽然没有杀伊籍,但刘袛的行为并没有跳出袁绍给他画的那个道道,因而审配也并没有过分的去难为他。

在审配看来,左右伊籍也不过是一名使者,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去做。

宫中也并非不是没有审配的耳目,若是伊籍真有什么不轨的行动,审配也能知道。

伊籍在与刘袛共同饮宴的过程中,除了向刘袛表达了他的侄儿刘琦对他的问候,同时也讲了一些关于刘琦登基后在司隶做的大事说给刘袛当故事听。

这些内容都是闲话家常,并没有涉及军政,所以旁边伺候两人用膳的宦官们也没有听到什么对审配有用的信息。

不过,宦官们没听出有用的信息,但刘袛却听到了让他心潮澎湃的内容。

伊籍夸大其词,将刘琦在雒阳如何整治士族公卿,铲除异己,维护汉室正统权力的事迹,用类似于‘演义’的方式,向刘袛好好吹嘘了一番。

这刘袛听了心中不羡慕吗?

那是不可能的。

同样都是皇帝,看看自家这个大侄子这个皇帝当的,那真是一个风起云涌,多姿多彩。

那些豺狼之辈,弹指间便被他灰飞烟灭,英雄之气尽显。

一万多人在雒阳,说被他杀了就被他全杀了,何等的快意!

反过来再看看自己。

刘袛的心中都有点瞧不起自己了。

同样都是皇帝,你看看人家那皇帝是怎么当的?

自己别说杀万人了,就是要杀个把宫中的宦官,也得看看人家背后站的是什么人!

刘袛心中深感郁闷。

伊籍随后又向刘袛献上了一些白瓷,蜀锦等物,言此乃刘琦相赠给其同宗族叔的一点薄礼,请大王笑纳。

同时,他又向刘袛表达了一些希望和平的请求,毕竟都是同宗叔侄,亲情犹在,天下又是汉室的天下,很多事情是可以在谈判桌上进行解决的,又何必非要扯到战场上来呢?

伊籍的说辞算是说到了刘袛的心坎了,虽然他并没有像是刘琦那样直接在前线指挥战斗,但作为邺城政府名义上的一把手,刘袛对这场战争心中也确实比较反感。

他自己心中没明白自己的立场,若是就这么打下去,不论最终是胜是败,他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胜了,刘琦不会放过他,败了……袁绍一统天下,还留着他做什么?

刘袛心中也谋划过自己的未来。

若是刘琦和袁绍谁也灭不了谁,他才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其实刘袛当初也并不想当这个皇帝,可是曹操大军压境东海,将执意要他送往邺城,就算是他献出所有也不行。

面对对方凌厉的威压之势,东海王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无奈之下,他最终走到了当傀儡的地步。

“唉,其实朕也不想打仗,很多事情,并非出自朕的本心本意,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虽说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皇,但木已成舟……朕也是不胜唏嘘,无可奈何啊。”

伊籍言道:“大王此心,我家陛下尽知,虽然就吾朝而言,我家陛下方为当今正统,但大王毕竟与我家陛下乃是同宗叔侄,虽然天下势必一统,但是否要进行武统,这還有待商榷,總之,我家陛下乃言,汉室天下,最终不论如何统一,若翌日大王前往雒阳,陛下仍會以诸侯王之礼以待之。”

刘袛笑了笑,道:“回去告诉伯瑜,朕虽然不曾与他见过,但翌日他来邺城,朕也自当以王爵之礼相待。”

……

送走了伊籍之后,刘袛下了决心,當即找来审配。

“爱卿替朕修书一封,送往前线,告知丞相,刘琦派使者伊籍前来,有意与朕议和。”

其实无需刘袛向审配进行说明, 他在皇宫中的奸细就已经通知了审配。

审配施礼道:“敢问陛下,针对刘琦的议和,陛下是想答应,还是不想答应?”

刘袛心中自然是想答应的,不打仗对于他来说最好了。

但他不能这么跟审配说。

因为目下的邺城中枢,他这个名义上的皇帝,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决定这样的军政大事,特别是关乎己方对待刘琦的态度问题,这可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他若是敢直接向审配下定论,那他的命估计也走到头了。

刘袛对审配道:“此事事关重大,朕不能擅决,非得有丞相临机决断才是,爱卿只管将此事告知丞相,至于如何行事……朕自当听从丞相安排。”

审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刘袛的表现异常满意。

“陛下放心,臣一定将陛下的话给丞相带到。”

“有劳爱卿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