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81章

作者:臊眉耷目

当下,便见堂溪成附和道:“不错,我等只是希望陛下能够放弃改革,若事能成,臣等就是撞死在阶前,也无有遗憾了!”

其他的人听堂溪成这么说,有些明白事理的也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纷纷附和道:“臣等只是为了规劝陛下,绝无私心啊!还请皇后明鉴。”

听到这,蔡觅的脸色才稍稍有些缓和。

她长出了一口气,道:“事到如今,尔等到底想如何?本宫先说明了,太上皇是决计不会临朝的。’

刘备言道:“回皇后,臣等不是要废帝,只是想陛下收回改革之诏,而眼下,臣等也不过只是想找一个人暂代执政而已....等一切顺利解决,自当在还政于当今陛下....太上皇若是不

....

愿,不妨以皇子暂代朝政,皇后辅之?如何?”

刘备的态度异常恭顺,而其余的大臣们见他这样,也失去了适才的嚣张,纷纷做出一副顺臣的样子,也对蔡觅行礼,装出一副恳请的口吻。

蔡觅见状心中暗出了口气。

她做出一副犹豫的样子,想了好一会,方才开口。

“若果真如此,事情倒也不是不能商议,但你们一定要保证,保护皇宫内人的安全。堂溪成见蔡觅松口,大喜过望:“那是自然,这一点皇后尽管放心。”

刘备上前道:“当务之急,还请皇后代储君下诏,讨伐雒阳城内的逆贼徐荣。”

堂溪成一听,暗道刘备高明。£

这第一封代诏,是针对徐荣,而不是针对刘琦的政策....高,实在是高。

如此,一则可以名正言顺的让刘备的军队接管雒阳的城防,二则也是從侧面显示了他们這次政变的正確性。

他们并没有针对刘琦,而是针对徐荣。

徐荣是凉州人,针对他可以更容易的激发起天下士人对他们立场的共情。

至于改革的事,等先把徐荣的罪状坐实了,再慢慢翻旧账,至于罪名....个凉州人,想往他身上安什么罪,都能安。

眼下先把蔡觅说服才是正事。

果然,蔡觅犹豫了。

她又一次开始低头细思起来。

少时,却见蔡觅低声道:“好,一言为定,本宫给尔等出诏,尔等还需信守诺言。”“是。

刘表坐在后宫,气喘吁吁的喘着气。

而蔡琰,杜嫣等人知晓了情况之后,则是纷纷赶来,他们围绕在刘表的身边安慰着他。刘表此刻余怒未消,嘴里依然在碎碎念地骂着外面的那些朝臣。

少时,蔡觅走了进来,向刘表施礼问安。

蔡琰急忙上前,问道:“姐姐,怎么样?”

蔡觅深吸口气,遂将外面的事跟几个妹妹说了一遍。

蔡琰一听要让她的儿子执掌朝政,当场花容失色。

她颤抖着道:“这如何使得?他才两岁.

蔡觅却伸手抓住蔡琰的手,用力的捏了一下,然后不着痕迹的摇了摇头。

蔡琰也是有见识的人,见蔡觅这样的举动,再加上她的表情,心中一时间明白了什么,随即沉默不言了。

蔡觅则是开口道:“妹妹放心,让两岁的孩子执政不过是这些人要的一个名义,下诏的权力,目下还是在姐姐和太上皇这里,他们当下还未想对我们动手,咱们只需谨慎以待,权且委屈求全,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不迟。”

杜嫣走上前,道:“姐姐,他们当下想如何?”

“他们想要声讨徐荣罪责,以徐荣为挡箭牌,名正言顺的接管雒阳防务。”

“那姐姐打算如何办?”

蔡觅转头看向刘表,却见刘表也在看着他。

“事到如今,也只能是牺牲徐荣,保全咱们皇室中人了。”

“姐姐打算答應他们,定徐荣的罪。

蔡觅点了点头“为了咱们这些人的安全,当下也只能如此了。”

第九百五十九章 屠万

“喀拉拉!”

天空中,一道闪电划破天际,天空中的大雨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

营寨中的人在四处奔跑,还在巡营的士兵纷纷跑进帐篷中躲避。

刘琦站在帅帐口,仰头望着天空中的大雨,陷入了沉思之中。

少时,便见张允执簦,帮着贾诩打伞跑了过来。

刘琦向后闪了闪身,将两个人让进了帅帐。

“陛下!”二人收拾了一下身上的雨水,急忙向刘琦行礼问安。

“那边有热汤,喝点驱寒。”刘琦指了指桌桉旁边。

张允和贾诩倒是也跟他不客气,随即一人乘了一碗。

汤是野菜汤,喝起来美滋美味的,但就这个时代来说,也算是了不得的东西了。

特别是在行军打仗期间,就更不能有那么多的挑挑拣拣。

其实,刘琦身为皇帝,就算是在行军中想要吃肉喝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他却不愿意这么做。

上行下效,他越是对自己严苛,越能够激发三军将士们的士气,同时也能增加将士们对他的认可程度。

与将士们尽量维持同等的待遇,这是刘琦刚领兵的时候从黄忠和文聘那里学来的治军不二法门,这些年来他一直还在遵循着,丝毫不曾懈怠,当了皇帝也没懈怠。

张允咕都咕都的喝了一大碗汤后,对刘琦道:“陛下,袁绍的长子袁谭,率兵与曹操会和了。”

“哦。”刘琦恍然地点了点头:“袁谭来了……还是和曹操一起。”

“对,袁绍的主营这段时间一直采取守势,颜良,文丑,张郃等人面对黄忠和太史慈,甘宁轮番挑战,就是避而不战,反倒是曹操这面,因为袁谭到来士气大增,前线张辽和张任屡屡受到对方的攻击,但因为两人一直保持警惕,倒也是没让对方占到什么便宜。”

刘琦在帐篷中,迈着步子来回的走动,皱着眉细细沉思着。

贾诩则是在旁边说道:“依照老臣看来,曹操那边频繁出战,倒也未必是曹操的本意,想来是那袁谭年轻气盛,想要借机会建功,而曹操也不过是给他个顺水人情罢了。”

少时,却见刘琦勐然站住了脚步,道:“告诉张辽和张任,差不多该败就败,给袁谭点甜头,让他多建几回功勋,这袁绍长子亲临前阵,多少还是要送些功绩给他的,毕竟咱们昔日与袁绍也算交好。”

贾诩拱手应诺。

“雒阳那边……怎么样了?”刘琦突然问道。

贾诩和张允彼此互相瞅了瞅。

“根据前几天刘备送来的密信,然后推算他们动手的时间,想来应该是差不多了。”

“好,动手就好,凉州那边的军队掉钱到长安去了吧?”

“是,统统调遣过去了。”贾诩回道。

刘琦闻言微笑道:“那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收网了。”

听着刘琦与贾诩的对话,张允有些不明所以地道:“陛下,朝中公卿既反,直接让徐荣和刘备将他们统统抓起来便是,为何还要如此周折配合他们?连皇后和太上皇都要参与其中。”

刘琦澹澹道:“为了斩草除根。”

张允还是没太听懂。

贾诩徐徐开口为他解释:“大司马,其实这些所谓的公卿,并没有多可怕,想要灭了他们,只需一队校刀手即可……但关键是他们背后的宗族,这些宗族都是沉淀百年的宗族,而且族中附户极多,圈养的门客和死士也多,这些人的宗家或在司隶,或在中原,或在河北……总之分散于很多地方,我们在雒阳将他们灭了,他们在地方宗族的那些附户门客和死士闻讯,必会窜逃,而等我们再派兵往各家去寻人,只怕这些人早就散落民间了。”

刘琦接着道:“我大汉乡宗之情甚于法纪,替家公报仇这种事,那些门客死士都会挣破头的去做……这些人一旦散于民间,就会有很多人会暗中与朕作对,扇风点火蛊惑民心,或是占山为寇行歹事,很是烦人……所以我才让刘备谏言汤溪成,将各家的在各地族中的死士门客和精锐组织到雒阳行政变,以我看来,这些人恐不下万人。”

张允终于恍然了:“陛下配合他们演戏,是为了让这些人将族中的门客死士全部集中在雒阳,然后……”

“对,朕要的是斩草除根,而不是光杀他们本人,朕不能杀了他们之后,还要日日担心会不会有人来刺杀朕,暗地里对付朕……你知道,有时候,杀一群看不见的跳骚比杀一只凶勐的狮子,要更加费力。”

张允轻轻地吞咽口水:“都杀了?”

“不都杀了,难道朕布这么大一盘棋。是把他们族中的力量都汇聚到雒阳请客吃饭吗?”

张允额头上的汗流了下来。

好家伙……这一杀,怕是要杀上万人了。

“朕也应该回京城,亲自会一会这些贼子了……这次的事一定会弄的非常巨大,朕得亲自回去坐镇才是。”

张允闻言顿时一惊:“陛下要回京?”

刘琦笑道:“朝堂中这么多的人需要料理,一杀就是万人,旁人如何能够做得了主?也唯有朕亲自出马,回京城去会一会那群宵小之辈。”

张允略有些犹豫地道:“那前线这边,又该如何是好?”

“你是大司马,前线就交给你执掌总领了。”

张允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他刚想拜谢,却在不经意间扫了贾诩一眼。

张允骤然发现,贾诩瞅自己的眼神……多少有点不对劲。

但具体是怎么个不对劲,他也说不太上来。

不过,张允这些年跟随在刘琦身边,学到了不少,同时也跟贾诩建立了一定关系,取了些老毒物的真经。

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他逐渐能够拎得清了。

他略一思索,改口道:“陛下在雒阳虽然是早有准备,但此番回去,势必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前线战事眼下并不吃紧,而且两方多数是处于僵持,只要由黄汉升和荀公达,徐元直等人坐镇足矣,臣还是随同陛下一起返回雒阳。”

刘琦略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你是大司马,不在前军坐镇,如何使得?”

张允笑呵呵地道:“那有什么使不得的?这大司马当得当不得,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

“需要胡言。”刘琦笑着骂了他一句,但随后改口道:“那你就跟我回雒阳一趟吧。”

“诺。”

“前线这边,朕离开军营的消息,除了告戒军官,不要让其他人知晓,朕的大旗也不要撤下。”

“诺。”

“另外,文和公可派人往河北去散布流言。”

贾诩精神一震。

“请陛下明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