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77章

作者:臊眉耷目

他们不但会纵马入城,惹雒阳本地百姓厌烦,还会将捕获猎物用大车拉回城内,在雒阳城内外进行高调的展示。

但毫无疑问,对于雒阳城中的人来说,这无疑会更加重他们对这位西凉人反感。

望着远处那些纵马在城中呼啸着地西凉骑兵,刘备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转过头,对着身旁穿着便装的堂溪成道:“堂溪公,你可看到了?”

两个人眼下都是身着便装,而且都是躲避在小巷之中偷偷观察……因而还真就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们。

堂溪成重重地点头,道:“看到了,这些凉州蛮子如今又骑到了我们中原人的头上,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堂溪公莫要气急,如备所料不错,咱们想要拿回雒阳的主动权,应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

堂溪成闻言,不由精神一震。

“此言何意?”

刘备用手轻轻地指了指不远处的那些西凉骑兵,道:“自打天子离开雒阳,备就一直在找机会寻找徐荣的破绽,只是徐荣用兵多年,精通兵法,善于布阵,备观察许久,始终没有找到徐荣的破绽,因此,若是想用普通的方法起事,一定不会成功。”

堂溪成皱起了眉头:“那依照玄德这话中的意思,咱们就没法治这个徐荣了?”

“若是不能治他,备又何必今日特意邀请堂溪公来此观察?”刘备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徐荣以及一众骑兵,道:“当下之所行,这就是他们的弱点!”

堂溪成不解地看向刘备。

“总是时不时的到处狩猎,而且一走还总是带着他的那些亲信们以及凉州将官,这就是他的弱点。”

堂溪成闻言似乎有些恍然了:“玄德的意思,是乘着徐荣领着他那些手下再出城游猎,咱们在城中起事?”

刘备重重地点了点头,道:“正是!依照备这段时间对徐荣游猎的观察,徐荣每次出去游猎,时间一般都在五日以上,而且他带的那些人,都是和他一样的那些凉州亲信,想来徐荣只喜欢领着他那些凉州亲信去狩猎,至于其他的人,似并不能得其心。”

“五日的时间……”

堂溪成慢悠悠地点头道:“五日时间,若是要在雒阳进行颠覆,时间是足够了……只是该当如何行事,还请玄德教我。”

刘备急忙道:“不敢,不敢,备岂敢承‘请教’二字……其实,依照备所想,想要乘着徐荣离开城池,拿下雒阳的城防不难,首先就是要夺下天子玺绶和徐荣掌管三军的虎符,徐荣身为凉州系将领,但城中的驻军并不都是凉州,但部分还是天子的兵将,咱们不喜欢凉州人,他们也未必喜欢,只要拿下这两样东西,以天子名义发布矫诏,夺了城防和兵权武库,也并非难事。”

堂溪成道:“真有那么容易?”

刘备笑道:“按道理来说,若徐荣一人离开雒阳,而他手下的亲信凉州将领们还都留在雒阳,这事就不那么好办,但偏偏这些了凉州人外出射猎之时,都是成群结队,生怕自己被落在城中,如此一来,他城中的凉州亲信将领,想来也就不过是一两个人而已,凉州人粗狂好酒,想要设计擒拿,绝不困难。”

堂溪成越听越是兴奋,两只眼睛来回闪着光。

随后,又听刘备道:“矫诏一出,我等再火速控制皇宫,着那太上皇帝和皇后出面,替我们安定城中局面,掌握了皇宫的人,也就等同于握住了人质,就算是天子驱兵回返,又岂能随意攻城,而陷其父,妻儿于战火之中?他若真如此做了,他就等于没了名声,推翻他只在朝夕,他若因此犹豫,袁绍和曹操驱兵从后掩杀,容不得他又半分迟疑……到头来,他也是死!”

“好计!好计!”

堂溪成的双眸精光闪闪,使劲地拍着手道:“真是好战略,玄德果然大将之才,有你在,大事必成!”

“咱们就等待徐荣下一次出城射猎就是了。”

“诺。”

……

而与此同时,雒阳皇宫内,蔡觅则是暗中去见了太上皇帝刘表,向他阐述了刘琦此番离开雒阳东征的真意。

“老夫不同意!”

刘表的脸色苍白,下颚的胡须随着脸上的肌肉来回颤抖着:“他这是要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吗?这些人,可都是士人啊!他要让自己的双手上,沾满士人的鲜血吗?老夫不同意,不同意!别忘了,他也是一个士人!而且还是党人之后!”

蔡觅并没有反驳刘表,只是靜靜地听刘表唠叨完。

待刘表愤怒地表達完自己的情绪后,蔡觅方才慢悠悠地开口道:“阿父不愿意让陛下手上沾染士人之血,那结果,恐怕就是这些朝中公卿的手上,沾染了我们全家的血。”

“阿父的血,陛下的血,妾身的血……还有阿父孙儿们的血。”

刘表的话头一下子就被堵住了。

他呆愣楞地看着蔡觅,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少时,却见刘表长长地叹了口气:“能够如此冷静的说出这样的话来……你这個人,好凉薄啊。”

蔡觅摇了摇头,道:“非妾身凉薄,只是在妾身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外人,妾身的心不大,只能装咱刘家这几口人,装不下别人了……士人不士人的,跟妾身没关系。”

“伯瑜此番联合刘备设计,让诸家冒头,甚至不惜让他们将族中所有的家将和锐士都集中到雒阳来造反,为的就是斩草除根,一劳永逸?”

蔡觅叹息道:“陛下是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告知妾身……可是阿父,既然都是要掀起腥风血雨,那为何还要给他们留后路,然后过些年不得不再去血腥一次?既然能杀一次解决,就没必要杀两次吧。”

刘表慢悠悠地抬起头,看着蔡觅道:“你这是在教我做事?”

“妾身不敢。”

“罢了,既然你们夫妻都已经定好了,那老夫纵然反对又有何用?事到如今,总不能让外人来杀我们刘家吧……该怎么做,你自己去做好了。”

“多谢阿父,那妾身就去安排了。”

说罢,便见蔡觅向着刘表施礼,随后转身离去。

望着蔡觅消失的在眼眸中的背影,刘表心中不由想起了当初……

当初,刚入襄阳时,蔡瑁拼了命的想把这女人塞给自己,最后被儿子给娶走了。

如今看看,兒子当初这么做怎么就那么对呢。

这个天底下,也就是儿子能够治她……换成现在的自己,怕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被她拿捏了。

“唉……吾儿,高瞻远瞩啊。”

第九百五十三章 对伪朝的战略

刘琦的本部大营,此刻就屯扎在中牟县。

而曹操和袁绍则是在刘琦营盘的正东和东北方向分别屯扎着。

双方交手尺度越来越大,战事也逐渐向着白热化程度发展。

“吕布的军队,在绕行袁绍大营的时候,受挫了?”

刘琦望着前来向自己回报卫士,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是!温侯领陛下之命,意图从黄河口岸绕过袁绍的大营突袭其后,但却被对方识破了行动,彼军提前布置埋伏,温侯一时不甚,为对方所乘,因而作战失利。”

“对方的主将是谁?”

“回禀陛下,是一名叫做徐晃的战将。”

“哦……是他,这就不奇怪了。”

刘琦站起身,在账内来回走了几圈:“看来袁绍也不是完完全全的糊涂人,什么人有用什么人没用,他还是能够分辨清楚的。”

刘琦的下方,随军出战的荀攸道:“陛下,我军与袁,曹交锋,虽然一开始屡战上风,但随着袁绍和曹操逐渐打出默契,且二人都擅长笼络人心,一时间我军也前进不得,如今双方就这么僵持着,恐怕不等个一年半载,怕是难分胜负。”

刘琦站起身,在王帐中来回踱着步子。

其实,这一次发兵东征,除了要将雒阳方面的反叛势力一网打尽之外,刘琦也想测试一下袁绍和曹操两方的战力。

毕竟,一统全国还是非常重要的,曹操和袁绍目前是他一统全国的两个最大障碍,但论及综合势力和政治制高点,他还是完全可以压制住两人的。

去年的袁绍败给了刘琦,在刘琦看来,他的实力应该是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这一仗他就算是不能彻底的打败袁绍和曹操,但依照刘琦的推算,他也应该是对袁绍和曹操呈现完全的碾压之势。

但事实证明,他虽然在一开始确实取得了一些战略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逐渐由刘琦一方的优势逐渐向着双方持久战的方向倾斜。

刘琦害怕与对方打持久战吗?

就军事实力和所拥有的资本来讲,他是不怕的。

但刘琦不想跟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

就算是打赢了,最后也是弄个骨断筋折,这不是刘琦想要的。

世界很大,让汉朝辖境内的人生活富足,同时对外不断扩张,将大汉的版图不断扩大,达成任何前人都没有达到的事,这才是刘琦的目地。

跟袁绍和曹操这么一年一年的往下僵持着,不是他想要的。

“眼下的情形,怎么办?”刘琦再次询问荀攸,刘晔,徐庶等随驾之人。

徐庶站出来道:“陛下无需忧心,袁曹叛军虽然与我军一时之间不相上下,但论及长久作战的能力,他们还远不是我军的敌手,只要我们沉稳以对,稳扎稳打,像是去年一样与袁军坚持对阵,到最后能够获胜的,一定是陛下。”

刘琦没有吭声,他看向众人,道:“你们呢?意见也和元直一样。”

刘晔拱手道:“陛下初登大位,急于建功之心,我等做臣子的都了解,然欲速则不达,有些事不可操之过急,不然恐遗祸无穷,陛下还需忍耐才是。”

刘琦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爱卿们也累了,且先去休息,容朕细思。”

“诺。”

“臣等告退。”

一众人都走了之后,刘琦便揉着眉心,颇有些无奈地斜靠在了软塌上,细细沉思。

“陛下,贾大夫求见。”

“哦,请他进来。”

话音落时,便见贾诩恭敬的走进了刘琦的王帐。

“老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雒阳那边的消息?”

“是。”

离开雒阳之后,刘琦经过反复思量,还是决定由贾诩充当刘备的联络人,由他时刻向自己通禀雒阳的情况。

“刘备,准备开始动手了。”贾诩向刘琦禀报道。

“呵呵,终于开始动手了,朕从雒阳出征,到与袁曹交锋,这中间光是大型的正面会战,都打了几场了?他这才刚刚动手,也是忒慢。”

贾诩冷静地道:“刘备的动作虽然是慢了些,但从整体而言,臣认为他的举动还是对的……等陛下跟袁绍交锋数次,如此可慢雒陽诸贼之心,等徐荣多出雒陽射猎几次,如此也是给了那些想要谋逆的公卿一个思考的机会,毕竟若是劉备表现的太过着急,就会露出破绽,到时候陛下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唉,你说的也是有道理……罢了,派人告诉刘备,多加小心,一切事宜按照计划行事,但有什么差池,即刻派人来禀报于朕。”

“诺。”

“贾卿,适才公达,子扬和元直,都谏言朕与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说实话,我不是不知道,打持久战对朕而言,是取胜的最佳手段,但这中间付出实在太多,大汉朝的疮疾实在太多,都需要一一根治,以朕的角度来说,实在是没有心情跟袁绍和曹操这么无限期的僵持下去……十年,十五年?真是等不了。”

贾诩言道:“公达他们的策略,很是稳健,不会出现疏漏……但依照老臣算来,这样往来交锋,一点一点的耗下去最少也要七八年才见分晓。”

“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朕不想这么无限期的跟他们耗下去。”

贾诩迎着刘琦迫切的目光,显得有些犹豫。

“办法……有,但也未必能够奏效,不过可以一试。”

刘琦闻言大喜过望,上前一把抓住贾诩的手,拉着他坐下,道:“你这老头,有好办法为什么不早点向朕谏言?非得让我问到你的头上。”

推荐阅读!